刘永沉吟一下道:“主要是破坏敌军的烽火,不让他们点火报信,但这样一来也用不着多少军队!”
李邺指着地图道:“烽燧在西南角,整个军城的周长只有两里,里面的守军我估计最多也就三百人,大军把军城包围,不让一人逃走。”
“使君打算派谁上城偷袭?”
李邺指指自己,微微笑道:“除我之外,我想不到其他谁还可以办到?”
第489章 若羌四城
除了典合城比较大以外,其他若羌三城大同小异,三座城的城池周长只有两里,抽根烟就可以绕城一圈,西面的典合城最大,周长有八里,属于若羌四城中的主城。
七屯城的城门在西城墙,只有一座城门可以进出,烽燧在西南角,实际上就在西南修了一座哨塔,哨塔顶上堆满了干草和柴禾。
城内没有平民,只有三百吐蕃驻军,还由数十名被他们掳掠来的年轻女人,供士兵们发泄。
吐蕃军是七月时占领五座军城,现在已经是十一月了,夜里十分寒冷,但还没有下雪,一般要到十二月,安西南部的初雪才会来临。
三更时分,一万唐军在目力之外包围了七屯城,刘永亲自率领一千重甲步兵埋伏在城外,一旦奇袭唐军开了城门,他们就会杀进去。
奇袭唐军由三十人组成,首领正是李邺,他从斥候中挑选了三十名身手敏捷,武艺高强的士兵跟随自己。
三十名手下都贴墙而战,李邺后背蟠龙槊,极为敏捷地向城头上攀去,他的朱雀功已经完全练成,背负数十斤重的兵器上城也能举重若轻。
安西的城墙几乎都是用泥土夯制而成,倒也结实,不过受风沙长年侵蚀,城墙都变得坑坑洼洼,缝隙很大,这就让李邺攀城很容易。
只片刻,他便爬到了哨塔顶上,哨塔顶上堆满了一人高的柴草,他从身后拔出蟠龙槊,没有一下子将柴草推下城,那样动静太大,容易被城头上的守军发现。
他分五次将柴草一点点拨下城,动静很小,基本上不会被发现。
哨塔顶上柴草已经没有了,李邺蹲在塔顶上向四周观察,他看到了几堆若隐若灭的火光,这就是哨兵的集中之处,他们之前在烤火,现在睡着了,火势就渐渐灭了。
当然,在城墙顶上点燃篝火取暖不会有烽火的效果,最近的蒲桃城也在四十里外,只能隐隐看到熊熊燃烧数丈高的烽火,取暖的篝火连城墙都没有超过,根本看不见。
但这样却给了李邺一个很大的便利,所有城头上的吐蕃士兵都集中在一起,一共四伙,东西南北,每一面城墙有一堆篝火。
他的脚边有一块顶板,下面是一架梯子,拉开顶板便可从梯子下去,李邺轻轻拉开一条缝,立刻有微弱的灯光透出。
他透过顶板缝隙向哨塔望去,下面点着一盏微弱的油灯,旁边有两名吐蕃士兵,裹着毛毯,睡得正香甜。
李邺摸出两把飞刀,只见两道寒光一闪,两名吐蕃士兵被飞刀射穿头颅,当即毙命。
李邺先将一卷绳梯扔进去,随即一纵身跳进了哨塔,开门走到城墙上,城墙很窄,宽不到一丈,最多两米左右。
李邺将绳梯抛了下去,上面的三十名手下开始迅速向上攀城。
第一个上城的是杨利,李邺低声对他道:“我把西面的士兵干掉,你再带弟兄过去!”
杨利点点头,蹲了下来,后面的士兵都跟在他身后蹲下。
距离他们最近的一座火堆就在城门上,离他们约有一百余步,李邺贴在城墙弯腰疾奔,距离火堆只有七八步,他看清了敌军的情况,一共七人,都紧紧裹着毛毯。
这时,距离李邺最近的一名吐蕃士兵忽然站起身,吓了李邺一跳,急忙蹲下,把身体隐藏进墙影中。
这名吐蕃士兵嘴里嘟囔两句,站着墙头向下哗哗撒尿,李邺心中杀机顿气,手中蟠龙槊一道寒光劈出,吐蕃士兵的人头蓦地消失了,只剩下一段脖颈在冒血,身体重重摔下城去。
李邺一不做二不休,大开杀戒,六颗人头骨碌碌滚在一起,李邺向杨利招一下手,便向南城墙奔去。
杨利率领二十几名手下疾奔而来,他们负责开城并控制城门,还几名士兵在下面,这里的城门是用大木栓,木栓的拉杆在上面,从上面把巨大的木栓拉起来,外面的士兵就可以把城门拉开了。
几名士兵一起用力拉拽绳索,将巨大的木栓拉起来,外面的四名士兵也同时用力,城门吱吱嘎嘎嘎拉开了。
下面士兵点燃了火折子,刘永一挥手,“跟我上!”他率领一千名重甲步兵列队向城门奔来。
就在这时,城内忽然警钟声大作,城下巡逻士兵发现了城门开启,立刻敲响了警钟。
“当!当!当!”
警报声刺耳,熟睡中的吐蕃士兵纷纷从梦中惊醒,他们都穿着盔甲,倒也不混乱,拿着长矛便从军营内奔出来,巡逻士兵大喊:“城门被打开了,有敌情!”
两百多名吐蕃士兵向城门处奔去,距离城门还有数十步,大群身穿重甲的陌刀军杀了进来,吐蕃士兵大喊着冲了上去了。
双方瞬间战成一团,血肉横飞,人头滚滚。
此时,李邺已经将城头上的数十名吐蕃士兵全部清理干净,他就站在西城门上方,注视着吐蕃士兵的作战。
这次入侵安西的全部是正宗的吐蕃士兵,没有吐谷浑和羌人,他们果然个个悍不畏死,尽管前面士兵被斩杀成碎片,后面的士兵依然冲上去,没有一个人转身逃命,难怪吐蕃军能成为大唐噩梦般的存在,果然每一个人都意志顽强,虽死不惧。
但吐蕃士兵毕竟人数太少,他们的长矛也刺不穿重甲步兵的铠甲,短短两刻钟后,最后一名吐蕃士兵也被杀死,三百名吐蕃守军全军覆灭,无一活口。
唐军如法炮制,又接连收复了蒲桃城和弩支城,不过在收复弩支城还是出了一点意外,十几名吐蕃士兵出去收税羊,发现了隐藏在二十里外的唐军主力,这些吐蕃士兵仓惶逃到了典合城,典合城的吐蕃军顿时如临大敌。
但事实上,典合城的吐蕃军也很清楚,城内的五百吐蕃军根本守不住周长八里城池,这可不是天宝五年的石堡城,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石堡城,一百多名吐蕃守军就能让数万唐军望城哀叹。
其实我们想象一下也不可能,周长八里,相当于四千米,每隔八米站一名士兵,那种感觉,只能说比葛朗台煮的稀粥稍微好一点。
所以在发现其他三城都已经陷落后,典合城的五百吐蕃守军果断放弃了城池,向且末城撤退。
就在吐蕃军撤走一个时辰后,唐军主力赶到,占领了典合城。
其实,这也是吐蕃军犯下的一个错误,本来兵力就少,只有两千余人,还要分兵占领五座城池,最后导致被唐军各个击破。
尽管吐蕃军士兵个个悍不畏死,但也没有,顶层战略失误了,低层士兵再怎么拼死抵抗,也无济于事。
李邺没有耽误时间,在拿下典合城后,李邺命令尉迟光率三千士兵守住典合城,将其他三座城内的粮草物资全部运到典合城,防止尕斯草原上的吐蕃军继续进犯安西,李邺则亲自继续率领大军向数百里外的且末城杀去。
第490章 激战且末(上)
且末国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但它是个小国,几乎没有什么存在感,只有周围的一亩三分地,远没有隔壁于阗国那样地域广阔。
但到了北魏时,且末古国就已经灭亡了,且末城内只有百余户人家。
到唐初,唐玄奘经过这里时,且末古城还在,但城内已空无一人。
南疆的城市历史,基本上就是一个和沙漠做斗争的力量,沙进人退,河流改道,一座座古城陆陆续续被放弃,人们远走他乡,且末古城如此,楼兰古国、精绝古国也同样如此。
并不是所有人同时离开,那是里才会发生的事情,事实上,就算放弃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至少需要上百年的时间,几代人的不断抗争,不断绝望、离去,等最后的坚守者也死亡后,整个城池就彻底沉寂下来。
不过且末城并不是因为沙漠侵袭才消失,而是因为且末河改道,河流改道后,土壤沙化,植被消失,人畜饮水都不方便了,生活环境也恶化,自然就会放弃老城,迁徙到新的河边重建新城。
虽然居民们还自称是且末国人,但实际上,且末国已经消亡数百年,且末城、若羌城、蒲昌海等等都被唐朝划为沙州地界,成为唐朝的正式领地。
且末新城周长约十里,在中原也能算一座小县城,城内生活着数百户居民,大大部分居民都生活在城外。
这座且末城是唐军参与兴建,非常坚固结实,唐军也曾在这里驻军一千人。
但在七月时,一万余吐蕃军突然杀至,镇守若羌四城和且末城的唐军几乎全军覆灭。
吐蕃军随即又撤退,留下两千余人控制这五座城池,为什么要撤走,实在是这五座城只能养活两千军队,唐军也是如此。
这就和藏南一样,为什么明明夺下来了,又要放弃撤走?因为如果不撤,敌军一旦切断后勤补给线,军队就全军覆灭了。
现在的且末城也被吐蕃军占领,考虑到后勤补给问题,城内的吐蕃军并不多,只有八百人,加上从典合城撤来的吐蕃军,一共一千三百余人。
此时,且末城的吐蕃守军正在和唐军作战,这支唐军不是李邺的军队,而是从于阗镇杀来的一支唐军,只有一千余人,由于阗镇副指挥使段秀实统领。
段秀实主张趁冬天吐蕃主力撤军的机会,出兵夺回且末城和若羌四城,但指挥使王滔却死活不答应,两人发生了激烈争执。
段秀实一怒之下,率领自己的部属一千余人杀到且末城,企图强行夺取且末城,然后以且末城为根基点,继续夺取若羌四城。
但吐蕃军哪里容易对付?且末城吐蕃军接收了典合城撤来的五百士兵,立刻留三百人守城,一千军队杀出来迎战。
两支军队在且末城以西的沙地上激战,吐蕃军队伍整齐,所有士兵都悍不畏死,和唐军拼死一战,尽管唐军骑兵也骁勇善战,训练有素,可对面坚韧无比的吐蕃士兵,竟然占不到上风,伤亡人数还超过了吐蕃军。
激战近一个时辰,唐军伤亡近四百人,吐蕃军也有约三百人的伤亡,但双方都不肯撤兵,直杀得天昏地暗,黄尘滚滚。
就在这时,且末呈上的收兵钟声敲响,‘当!当!当!’钟声十分急促。
吐蕃军开始列队后撤,段秀实见对方阵脚整齐不乱,城头明显有埋伏,便喝住了准备追击的手下。
吐蕃军撤退回城,城门轰然关闭,这时,远处隐隐传来低沉的号角声,段秀实一怔,难道真有援军?
他急派几名骑兵去打探,片刻,骑兵回来禀报,“段将军,是唐军,新节度使的军队来了!”
段秀实顿时大喜,他们已经得到消息,新节度使正是河中都督李邺,段秀实也参加了怛罗斯之战,和李邺很熟悉。
李邺率大军到来,那么收复且末城有望了。
他急忙安排伤兵包扎,自己催马前去迎接新节度使。
在一阵阵低沉的号角声中,浩浩荡荡的唐军由远而至,很快且末城下扎下阵型。
在队伍的后面,拖着上百根笔直的白杨树树干。
这时,一名斥候士兵来报,“启禀都督,于阗镇副兵马使段秀实求见!”
李邺笑道点点头,“请他过来!”
片刻,段秀实催马上前,躬身抱拳道:“卑职段秀实参见节度使!”
“段将军,好久不见了!”
段秀实笑道:“卑职也听说使君出任安西节度使,期待万分,没想到在最关键时刻,使君来了。”
李邺问道:“段将军是在攻打且末城?”
段秀实点点头,“卑职率一千两百人过来,确实准备夺取且末城!”
李邺眉头一皱,“难道于阗镇只有一千多军队了吗?”
“也不是,于阗镇有三千收集,但卑职只能带本部军队,兵马使王滔死活不肯出兵,说没有毕思琛的军令,他坚决不会出兵,卑职一怒之下,只好带本部出征,王滔还威胁要告我一状,以擅自出兵之罪将我斩首!”
说到这,段秀实长长叹口气道:“奸阉误国,边令诚唯利是图,重用毕思琛而架空了封节度使,使得安西军士气低迷,人心惶惶,被吐蕃军抓住机会,夺取了若羌四城和且末城,两千守军全军覆灭,据说吐蕃军以包围城堡,各个击破的策略,全歼唐军,自己居然还不伤一兵一卒,简直是奇耻大辱啊!”
李邺何尝不是用同样的策略干掉吐蕃军,也同样不伤一兵一卒,这种多城堡,分兵驻防的策略是兵家大忌。
但此时,李邺更关心安西军的内部问题。
“李嗣业、白孝德、席元庆他们呢?就这样眼睁睁望着安西军沉沦?”李邺不满道。
段秀实苦笑道:“封使君走的时候,再三嘱咐大家,要以大局为重,不要发生内讧,不要挑战监军的决定,否则很容易被视为反叛,没有办法,大家只能忍耐,现在毕思琛任人为亲,四个军镇的兵马使都是他的心腹,龟兹军中的高官也是他的人,原来李嗣业在龟兹中排名第二,现在已经排名第五了,席元庆已经排名第七,他的心腹把军权都包揽了。”
李邺点点头,这在他的意料之中,毕思琛不是傻子,肯定会抓住时机把军权牢牢把握住,安排自己心腹控制军队是最有效的办法。
“多谢段将军告知!”
李邺目光又重新投向且末城,他当即下令道:“立刻制作简易攻城梯,准备攻城!”
数十名随军工匠开始忙碌起来,用皮带和牛筋将一根根又长又粗的树干绑扎在一起,又用长钉子钉上了一根根横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