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藏国_分节阅读_第322节
小说作者:高月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2 MB   上传时间:2025-05-07 16:22:21

  冬天的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他们可以把杀好羊只冰冻起来,当做干粮携带。

  驼铃声响,队伍沿着且末河浩浩荡荡向蒲昌海方向而去。

  龟兹,司马康怀顺匆匆来到节度副使毕思琛的府上,管家带着他快步向后宅走去。

  后堂上丝竹声声,几名乐师卖力吹奏乐曲,几名舞姬正翩翩起舞,毕思琛斜躺在软榻上,像鹰一样的眼睛眯成一条缝,不知在想什么?

  几名侍妾拥躺在他身边,有的替他捶腿,有的给他剥水果,有的跪在身后,替他按捏肩颈。

  毕思琛虽然在享受荣华富贵,但他长得并不富态,反而长得又黑又瘦,身材倒挺高,感觉双臂很有力量,不过年纪已经不小,今年五十岁了。

  毕思琛心中很烦,好容易把封常清赶走了,监军宦官也回去了,他可以舒舒服服过几年土皇帝的生活,不料上个月他忽然接到庆王李琮派人送来的消息。

  天子已任命李邺为安西节度使,这个消息俨如晴天霹雳一般。

  一个月来,这件事一直让毕思琛心烦意乱。

  毕思琛当然不光是讨好边令诚就能架空封常清,他同时还抱上庆王李琮的大腿,有了边令诚说好话,和庆王李琮在朝廷的活动,毕思琛才得以当上四镇兵马使。

  才使得封常清就算告状到朝廷也无济于事。

  干掉了封常清,又来了李邺,毕思琛很清楚,李邺可不是封常清那样的三无官员,无资历、无后台、无钱财,身体又有残疾,就算安西将士支持他也没有用。

  但李邺不一样,李林甫的孙子,高昌郡王,这位比封常清强得太多,搞不好自己就会栽他在他手上。

  毕思琛忽然一阵心烦意乱,一脚把侍妾踢开,怒喝道:“统统给我滚下去!”

  乐师、舞姬和侍妾吓得连滚带爬跑了。

第493章 戍堡示警

  毕思琛负手在大堂上来回踱步,他当然不会满足土皇帝,他其实是粟特胡人,骨子里就不认同大唐,他的梦想是割据安西和北庭重建毕国,毕国也曾是粟特国之一,已经消亡了,重建毕国就是每一个毕国人的愿望。

  如果割据安西成为毕国,自己就是毕国的开国皇帝,就在他向着美梦努力的时候,李邺要来了,自己该怎么办?

  这时,管家在堂下禀报,“老爷,康司马来了!”

  毕思琛点点头,“让他进来!”

  不多时,康怀顺匆匆走上后堂,躬身行礼,“参见主帅!”

  康怀顺也是粟特人,康国人,他一直全力支持毕思琛割据安西建国。

  大家可能很奇怪,怎么会有这么多粟特人?

  这其实就和粟特人的经商以及旅居习性有关,粟特人要长途跋涉贩卖货物,他们必须在丝绸之路的沿途有补给点、货物储存点、还要有安全庇护点。

  所以他们首先就会寻找重要的交通节点,在节点处定居下来,并不断迁徙聚居,这样就会在当地形成粟特人族群。

  第一个节点就是碎叶,所以碎叶有大量粟特人生活,然后在安西和北庭也有好几个节点,安西的龟兹、若羌和疏勒,龟兹的商业十分发达,和粟特人在这里聚居有关。

  南线若羌四城中的三城都是粟特人所建,不过西海线被切断后,现在若羌的粟特人已经不多了,很多粟特人都迁到了龟兹。

  至于疏勒,它的名字就是粟特的音译。

  然后是北线的高昌,以及河西走廊的敦煌和张掖,这些都是粟特人的节点,有大量粟特人聚居,尤其是张掖,它是粟特人的故乡,那里的粟特人特别多,安禄山、史思明、安思顺都来自张掖。

  所以安西军中有很多粟特将领,一点都不奇怪。

  历史上,毕思琛后来成为安禄山的手下大将,也就很顺理成章了,他们都是粟特人。

  当然,并不是所有粟特人都有反骨,像中唐名将李抱玉和李抱真,他们其实也是粟特人,来自张掖名门安氏,听这个名字就知道是粟特安国人。

  毕思琛知道康怀顺这时候到来,必然是有重要消息,他连忙问道:“发生了什么事?”

  康怀顺急道:“于阗那边传来消息,且末和若羌那边的吐蕃军队被一支来历不明的唐军全歼了。”

  “什么?”

  毕思琛大吃一惊,他急问道:“王滔怎么会知道?”

  要知道于阗镇到且末城相隔一千多里,王滔得到消息,必然已经发生很久了。

  “是且末那边的商人过来告诉他的。”

  说到这,康怀顺小心翼翼道:“大帅,恐怕就是李邺的军队,只能是他。”

  “当然肯定是他!”

  毕思琛心中着实烦躁,“可庆王明明告诉我,李邺只有一千军队随行,一千军队怎么可能歼灭几千吐蕃军队?他手中一定还有其他军队,哪里来的?”

  毕思琛之前的计划便是,在半路上埋伏一支军队,将李邺和他的一千军队全歼,然后打着李邺的名头拥兵自立。

  现在忽然发现李邺可能不止一千军队,而他又没有后备计划,他心中当然着急。

  康怀顺想了想道:“大帅,会不会是河西军,高仙芝派军队给他。”

  “不可能!”

  毕思琛断然否认,“高仙芝可没有权力把河西军派到安西来,只有天子才有这个权力,如果有诏书,庆王一定会告诉我,再说高仙芝那个人你不是不知道,心眼就跟针尖一样,就算天子诏令他给李邺一支军队,他也会千方百计找理由推脱。”

  康怀顺迟疑一下道:“那么就还有一种可能,李邺就是靠手中的一千军队干掉了若羌和且末的两千吐蕃军,卑职觉得有这个可能,吐蕃分兵太散,被李邺各个击破。”

  毕思琛缓缓点头,“你说得有道理,根据我们得到的情报,七屯城、蒲桃城和弩支城各三百人,典合城五百人,且末城八百人,如果他不去尕斯草原,那么他确实可以率一千军将五座城的吐蕃军各个击破。”

  康怀顺没有吭声,他在等待毕思琛做出最后决定。

  毕思琛负手走了几步,心一横道:“无毒不丈夫,按照原计划行动,让他死在半路!”

  李邺队伍抵达蒲昌海后,又折道向西,尽管天气寒冷,但他们在尕斯草原缴获了几百顶皮帐和大量羊皮等战利品,到夜里,士兵都可以睡在皮帐篷内,身下是柔软舒适的老羊皮,裹着厚厚的毯子,肚子里有油水,士兵们都不再寒冷。

  赤河沿岸有很多枯死的胡杨,士兵们就用这些枯死的胡杨烧烤羊肉,每天都能吃得满嘴流油。

  一路上吃得好,睡得香,行军比之前的艰辛好了十倍不止。

  这天傍晚,军队抵达一座唐军戍堡,叫做老胡杨戍堡,戍堡属于焉耆军镇管辖,有十名士兵,由一名火长率领。

  李邺下令全军原地休息,他带着十几名士兵前来视察这座戍堡。

  十名士兵列队迎接节度使的到来,火长是一名汉人,年约二十五六岁,看起来十分机灵。

  “你叫什么名字?哪里人?”

  “回禀节度使,卑职叫傅新,籍贯是河西酒泉,但卑职生在安西,父母都在焉耆镇务农。”

  这是一位长征健儿的后代,李邺点了点头,又走进戍堡看了看,唐军士兵的条件还是比较艰苦,睡觉的羊皮都很破烂了,吃的也是粗面,戍堡一共三层,一楼是养马,二楼是宿舍,三楼顶上是眺望塔,平时有士兵站岗。

  李邺随即命令给十名士兵每人两张羊皮和两张毛毯,又给每个士兵五只冻羊和一斤盐,还给他们每人一套新的日用品,包括木桶、盆子、杯子、炊具等等,士兵们都欢喜异常。

  火长傅新着实感动,他迟疑一下上前道:“节度使,有件事卑职要汇报!”

  “什么事?”

  傅新一指前方道:“前面三十里外的凤凰谷有一支唐军,主将是陈奉忠。”

  李邺一怔,前面怎么会有一支唐军?

  “军队有多少人?”

  “卑职只知道有支唐军,具体多少人不清楚,昨天上午有人来找卑职,给了卑职几两银子,说只要东面有唐军到来,立刻去通知他们。”

  李邺的脸色变得有点难看了,凤凰谷他知道,一处很险要的山谷,赤河从山谷中穿流而过,峡谷大约有十几里长,传闻有人在看到凤凰而得名。

  在安西和北庭,这种峡谷很常见,到处都能看到,但它正好位于丝绸之路上,这里就成为一处土匪抢掠商队的好地方,峡谷两头一堵,里面商队插翅难飞。

  所以安西军才决定在这里设一座戍堡,能给往来的商队提个醒。

  李邺当然知道凤凰谷出现唐军是什么意思,这是毕思琛要伏击自己了。

  他一定以为自己只有一千军队,在山谷内把自己和手下全部杀死,神不知鬼不觉。

  李邺点点头,“我知道了,感谢火长的及时告知!”

  火长又掏出十两银子,惭愧道:“这就是他们给我的银子,节度使那么关心我们,卑职不能做昧良心的事情。”

  李邺接过银子,又让人取来五十两银子,递给他,“三十两是奖励你的忠心,另外二十两分给弟兄们,让他们给家里好好过一个年。”

  傅新鼻子一酸道:“卑职代表弟兄们感谢使君厚爱!”

第494章 借君之首

  李邺让全军原地休息,又让火长傅新带着杨利去凤凰谷探查情况,杨利穿着破旧的军服,头发脏乱,看起来就是一名戍堡士兵。

  杨利带着傅新一路向凤凰谷疾奔,距离凤凰谷还是十里,杨利忽然勒住马道:“我们被包围了!”

  傅新一怔,他根本就没有看见哪里有异常?

  杨利急道:“他们问起来,就说我们是来报信,有一支唐军队伍在戍堡以东二十里外宿营休息了,大约千余人左右,不知道是什么人?”

  这是李邺特地叮嘱杨利的,在外围看不到伏击唐军的人数,也不知道路上哨兵的埋伏情况,那索性被发现,假装来报信,深入内部去查看情况。

  傅新点点头,就在这时,忽然从四面八方杀出来百名唐军斥候,将他们团团围住,“你们是什么人?”

  傅新连忙抱拳道:“我们是老胡柳戍堡的士兵,特来报信!”

  “你姓什么?”

  “在下傅新,这是我的心腹手下王四。”

  为首校尉点点头,“你们跟我来!”

  校尉事先得到通知,如果是老胡杨戍堡姓傅的士兵过来,要立刻带他们去见主将。

  校尉他们继续西行十里,来到了峡谷内,杨利不露声色观察情况,不出都督所料,唐军士兵果然都在峡谷内宿营休息,目测有四五千人。

  片刻,两人被带进一顶行军帐内,帐内只有陈忠奉和副将安况。

  傅新单膝跪下道:“启禀陈将军,卑职有情况禀报。”

  “你说,什么情况?”

  “今天黄昏时分,卑职手下王四在戍堡东面二十里外老胡杨林内发现有一支军队在驻营。”

  杨利上前一步,用河西口音瓮声瓮气道:“他们大约有千余人左右。”

  陈奉忠点点头,又问道:“没有上前询问他们吗?”

  “火长让我不要被他们发现,卑职不敢上去问。”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87页  当前第32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22/88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藏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