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李邺看见他,一定会大吃一惊,这个老者不是别人,正是大宦官高力士。
高力士受太上皇李隆基的派遣,来襄阳和李邺谈一桩秘密交易。
高力士曾经在天宝六年来过一次襄阳,和上次相比,襄阳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没有像北方县城那样遭到战争的摧残,码头上似乎人很多,不过也可以理解,上百万民众从北方逃来。
高力士心中感慨,当年打马球的少年,现在竟然成了一方诸侯,也不知道此行能不能见到贵妃娘娘。
高力士是知道当年贵妃娘娘对李邺的喜爱,也知道贵妃娘娘单独召见李邺发生过什么事,他们之间一定有过约定。
所以贵妃娘娘失踪,李邺一定是最大的嫌疑人,更何况西逃前夕,李邺在长安出现过。
很多人都认为,贵妃娘娘被太子私藏起来,高力士却认为,贵妃娘娘极有可能在襄阳。
当然,这是高力士的秘密,他没有告诉太上皇子李隆基,也没有告诉任何人,高力士也同样清楚,这件事绝不能在李邺面前提起。
客船抵达了码头,他换一辆马车进了城,不多时,高力士的马车抵达节度使府,高力士在马车上等候,一名随从前去递帖子。
片刻,李邺亲自迎出了官衙大门。
“高翁怎么来了?”
高力士走下马车笑眯眯道:“我来看看你,一年多没见了,感觉已经过了好多年。”
“高翁头发都白了。”
高力士点点头,“在成都,日子不好过啊!”
李邺热情地将高力士请到自己官房,又让随从上了茶。
“太上皇现在怎么样?”
高力士喝了口热茶,缓缓道:“太上皇现在还在成都,他废了杨妃,将她送出青羊宫,戒断了福寿丸,身体比之前好了很多,”
“传闻太上皇残疾了,站不起来,现在还是瘫痪吗?”
高力士淡淡一笑,“太上皇被新帝逼迫,不得不残疾,否则,新帝怎么可能放松对他的监控,否则我又怎么能离开成都,坐船来襄阳?”
李邺一怔,“难道太上皇用的苦肉计?”
高力士点点头,“太上皇是什么人,经历多少事情,杨妃私通侍卫虽然让他愤怒,但也不至于瘫痪不起,倒是陈玄礼退仕回家养老了,换了一名剑南节度使的将军,叫做樊开盛,被太上皇拉拢,他不断向长安谎报太上皇病情,新帝便渐渐放松了对太上皇的控制。”
李邺早就猜到了李隆基残疾痴呆是苦肉之计,用来迷惑李亨,果然不出自己所料。
李邺淡淡问道:“太上皇让高翁来找我有什么用意呢?”
高力士微微笑道:“殿下知道自己很危险吗?”
“我知道,襄阳扼住了长安的钱粮,等于朝廷财政要看我的脸色,天子当然对我很不爽。”
高力士摇摇头,“这只是一方面,但更重要是,你功高震主了,原本天子让你攻打长安,就是有借安禄山之手削弱伱的意思,但最后你却夺回长安,更加壮大,天子怎么可能不更加忌惮你,皇权斗争向来很残酷,不仅仅局限于父子兄弟,也在于宗族之间的猜忌内斗。
你现在可不是名义亲王,你祖父牌位进了宗庙,你也进了宗室族谱,这就意味着你也有资格继承大统,你应该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殿下,你其实已经卷进了皇权的斗争之中,只是你还不自知。”
李邺可不会被高力士忽悠,有资格继承大统的宗室至少有上百人,那又有什么用?关键还是看自身的实力。
“高翁,你来襄阳的使命,你就明说吧!”
高力士看了看周围没人,这才回来压低声音道:“太上皇想和你做个交易,如果你能重新拥戴他复位,他答应将来把皇位传给你!”
李邺看了高力士片刻,淡淡道:“上一次给我说这句话的人是飞龙。”
“莫非你怀疑太上皇的诚意?”
“太上皇什么时候有过诚意?”
李邺冷笑一声道:“太上皇有儿子,有孙子,有重孙子,你让我怎么相信他会把皇位传我,而不传给自己的血脉子孙?”
“正是因为他们都靠不住,所以太上皇才能指望你。”
李邺摇摇头,“这个方案不用再谈了,没有任何意义,我相信高翁还有备用方案,不妨说说你的备用方案。”
高力士很无奈,他知道李邺不可能接受这个方案,他也劝过太上皇,但太上皇一定要他来说,他也没有办法,好在天子确实有第二个方案,高力士也感觉第二个方案比较可靠一些。
高力士点点头,“既然殿下无法接受第一个方案,我们再谈谈第二个合作方案。”
“高翁请说!”
高力士沉吟一下道:“第二个方案是关于永王,太上皇想让永王率兵入蜀。”
“太上皇是希望我借道?”
“不光是借道,还希望你能提供一部分战船!”
这个方案李邺还可以接受,他点点头道:“这个方案可以协商!”
“殿下想要什么?”
“不是我想要什么,关键是太上皇能给我什么?”
高力士半晌道:“太上皇唯一能拿得出手的便是太上皇旨意,但就算是太上皇旨意,有的旨意颁布有用,有的旨意颁布没用,就看你想要什么?”
李邺完全理解高力士这番话,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太上皇大部分旨意都没有意义了,比如封自己为江南东道观察使,根本没有人认可,封自己为太傅,朝廷同样也不认可,因为这些实质性的册封根本不在太上皇的权力范围内。
但一些礼制性的旨意却具备法律效应,朝廷必须认可,比如在宗室内部的册封,把自己改封为楚王之类,天子可以册封,但太上皇也同样可以册封,关键是太上皇的诏书要出得了皇宫。
历史上,李亨将太上皇李隆基软禁起来,就是害怕太上皇利用他的余威干政,一旦软禁起来,太上皇旨意就传不出来,出再多的旨意也没有意义,最后一把火烧掉。
李邺负手走了几步道:“之前太子曾经同意把葱岭以西的土地给我,准许我在葱岭以西建国为王,世代继承,但只是口头承诺,同样的内容,希望太上皇给我一份正式旨意。”
“殿下要葱岭以西做什么?”高力士不解。
“这是我的条件之一!”
李邺淡淡道:“我另外还有一个条件,太上皇正式发旨意承认我有继承大统的资格!”
高力士明白了,葱岭以西其实只是一条退路。
第719章 提醒关键
高力士点点头,“这两道旨意太上皇确实有权限颁发,我回去和太上皇说。”
高力士又道:“然后具体怎么过境,需要多少船只,就由殿下亲自去和永王谈判。”
“太上皇就不怕被永王控制,挟天子以令诸侯吗?”
高力士淡淡笑道:“此一时,彼一时,现在永王挟持太上皇,也没有人听他的了,永王在江南也打不开局面,所以他才想进蜀和太上皇汇合。”
李邺已经看懂了,这才是太上皇真正的意图,他早就和永王有联系了,刚才说让自己继承大权,完全就是在试探自己。
高力士得到了李邺的明确承诺后,便告辞走了,他不能在襄阳呆太长的时间,必须立刻赶回去。
双方也约定好,李邺只有拿到了太上皇的旨意后,才会借道借船。
李邺亲自把高力士送到码头,不管怎么说,高力士是他人生的贵人,对他的帮助很大,历史上,高力士的下场很惨,被流放到了巫州,也就是今天湖南溆浦,所以李邺也想帮助一下高力士。
李邺抱拳道:“天子生性凉薄,只记仇不记恩,他绝不会感激当年高翁的护卫之恩,倒是李辅国阴狠毒辣,恐怕不会放过高翁,将来高翁有难,尽管写信给我,李邺一定全力相助,给高翁一个舒适的晚年。”
高力士心中感动,这孩子自己没看错,果然重情重义,他沉吟一下道:“有一件事我也想提醒殿下,是太上皇看透的事情,他告诉了我。”
“高翁请说!”
“殿下既然把投名状交给了关陇贵族,就不应该选荆襄为基业,否则殿下迟早会被关陇贵族抛弃。”
李邺心中凛然,连忙抱拳道:“感谢高翁提醒!”
船只出发了,李邺挥手向高力士告别
马车回城,李邺还在考虑高力士最后说的话,有的事情真是当局者迷,旁边者清,他经略荆襄,但独孤家族却始终没有派一个人来协助他,也没有一个族人在他的节度府中任职。
李邺现在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实际上是独孤家族的一个态度,不支持他经略荆襄。
有了独孤家族的态度,甚至没有一个关陇贵族的人来荆襄谋职。
自己在去年年底偷袭长安、收复长安,让出长安,返回荆襄,整整一个多月,也没有一个独孤家族的人露面,这确实很不正常。
或许独孤家族以为自己将把荆襄当做根基,又攻打江南西道,向南方发展。
但事实上,自己也并不想一直呆在荆襄,否则自己就不会向天子提出葱岭以西的条件了,
关键是他和独孤家族缺乏沟通,双方彼此都有误解。
马车直接返回了自己府邸,李邺府门前,正好遇到木大娘牵着一头毛驴从府内出来。
木大娘今年也五十余岁了,长得又瘦又小,但精神抖擞,身体非常好,李邺的第一个目标,是让她的寿命到六十岁,现在看来问题不大,然后第二个目标是让她活到七十岁,这就有点难度,但也不是办不到。
“大娘去哪里?”
木大娘笑眯眯道:“我去大云寺,那边过两天有法会,我先去报个名!”
“不要骑毛驴,坐我的马车去!”
木大娘吓得连忙摆手,“这是王爷的马车,我怎么能随便坐!”
“你是我的外婆,怎么不能坐?”
李邺硬把木大娘拖上马车,摁她坐下,对十几名亲兵道:“护送大娘去大云寺,替她捐五十两银子。”
马车启动,向大云寺方向而去,木大娘从车窗探身喊道:“邺儿,我以后还要骑毛驴去的,礼佛要低调虔诚!”
李邺笑着向她挥挥手,“以后再骑毛驴吧!”
李邺回到府中书房内,不多时,独孤新月挺着大肚子进来了,“阿竹说,夫君找我?”
李邺笑着点点头,“娘子先坐下!”
独孤新月在一旁的高榻上坐下,李邺笑问道:“长安那边最近有家信吗?”
独孤新月微微笑道:“前几天我妹妹启明写来一封信,夫君还记得她吧!”
李邺笑着点点头,“怎么能不记得呢?”
“她想过段时间来襄阳小住几个月!”
“当然可以,很欢迎她来玩,其他的信件还有吗?比如你父亲兄长之类。”
独孤新月摇摇头,“之前父亲还写过两封信,但自从长安陷落后,便再也没有来信了,我妹妹在信中说他们很忙。”
李邺心中叹息一声,独孤烈哪里忙了,从前他出任兵部尚书,掌握类似宋朝枢密使的军事大权,那时才真的忙。
但新帝在灵武登基后,独孤烈被册封了郡王、升为太傅,把军事大权集中到天下兵马大元帅府中,实际上也变现剥夺了他的军事大权,而由出任元帅府长史以及司马的李辅国和鱼朝恩分掌了军事大权。
兵部就只剩下募兵和抚恤阵亡将士的职能,独孤烈虽然依旧出任兵部尚书,但完全是个闲职,募兵和抚恤的职能都由兵部侍郎去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