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藏国_分节阅读_第54节
小说作者:高月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2 MB   上传时间:2025-05-07 16:22:21

  “进来!”

  一名医师走进来,恭恭敬敬行礼,“参见老爷!”

  他叫孙济修,是李林甫的家医,专门给李林甫的家族子弟看病。

  “那孩子怎么样?”李林甫关切问道。

  孙济修一脸为难,“这....这有点不好说。”

  “有什么不好说,伤情严重吗?”

  “回禀老爷,他没事!”

  “什么?”

  李林甫愣住了,“什么叫没事?”

  “那孩子身体健壮得很,什么问题都没有,脸上蜡黄是染的色。”

  “啊!”李林甫半晌都合不拢嘴。

  “他为什么要装病?”李林甫有点糊涂了。

  “老爷,他给我说了句话,我不知什么意思。”

  “他说了什么?”李林甫急忙问道.

  “他说自己跪天跪地跪君跪祖先跪父母,其他人没有资格让他下跪!”

  “哦!原来如此!”

  李林甫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一进宗祠大门他就开始演戏,李林甫捋须暗暗点头,“这孩子有心机啊!居然连老夫都打眼了。”

  一般长者遇到这种事情,肯定会勃然大怒,竟然在宗祠内使用狡诈计谋。

  但李林甫不是,他本来对李邺归宗认祖就没太放在心上,没有没这个孙子对他来说一点都无所谓,他的孙子太多了。

  李林甫同意李邺归宗不过是想让他给高力士打球,成为自己巴结高力士的工具而已。

  当然,李林甫自己就是一个极为狡诈之人,所以李林甫非但不恼火,心中还颇为赞赏,这孩子知道瞒不过自己,特地给医师交代了这句话,也算是给自己一个说法。

  没有任何人能骗过自己,这是自己第一次被骗,居然还是自己十四岁的孙子,李林甫也想不通自己为什么没看出来?

  或许是他的年龄,自己被他的年龄蒙骗了,还有呢?李林甫猛然想起,李邺第一次假装时故意提到了杨家,这才是关键,转移了自己的注意力。

  这孩子难道知道自己和杨家的过节?如果真是这样,他未免也太厉害了一点。

  这个新来的孙子让李林甫不由有点刮目相看了。

  李林甫想了想,又问孙医师道:“这件事还有谁知道?”

  孙医师连忙摇头,“小人谁都没有说!”

  “他父亲也不知道?”

  “小人没有告诉他!”

  “那就不要说了!”

  李林甫嘱咐他道:“今天这件事只有你我知晓,不准告诉第三人!”

  “小人明白,一定守口如瓶!”

第74章 新房新家

  李邺回到了常乐坊,就在他家的巷口前,一家小店铺正在收拾,铺子上方挂着牌子,‘裴一贴’。

  这店铺的名字是李邺想的,灵感来自于平一指,字也是他写的,写的虽然比较工整,但着实拿不出手。

  但裴三娘却毫不在意,让儿子写牌匾不仅有意义,更重要是能给她省几贯钱。

  下面还有一行大字,‘专治妇科’

  裴三娘毕竟才三十出头,治男科不方便,以前在永和坊也是糊弄一下男病人,卖点膏药之类,并非真的治病。

  她也不缺钱,她开的门诊是妇人专科门诊,很有特色,迎合市场需要,会有很多大户人家请她给女眷看病。

  这家小店铺占地只有一分地,两间半屋,一间诊室,一间药房,一间小仓库。

  裴三娘虽然医术不高,但她经验丰富,积累了十四年的经验,啥病都见过,尤其擅长于妇科。

  这次姑祖母给了她十五个膏方,都是极为高明的皇家秘方,基本上什么疑难杂症她都能治了,比如王济深就凭一个拔毒秘方就能活得很滋润,现在裴三娘可是有十五个秘方,她真的要发了。

  “娘的医馆打算啥时候开业?”李邺笑眯眯走进来。

  裴三娘看见儿子回来了,顿时又惊又喜,她就怕儿子一去不回来。

  “那边结束了吗?”

  李邺点点头,“其实很简单,就是给几個灵位磕三个头,然后在族谱里补上我的名字,然后就结束了。”

  “以后呢?”裴三娘紧张地追问道。

  “没有以后,我还是要打球啊!万一那边有什么事,父亲会派人来找我,他不会过来。”

  “他真不会来?”

  “娘放心吧!我和他说好了,他以后不会来。”

  裴三娘悻悻道:“他不来最好,我看见他就烦!”

  李邺没有把母亲的表情放在心上,他又笑问道:“母亲还要招人吧!”

  “要招两个小娘子,一个跟我去看病,一个捣药看店,你给娘参谋一下,什么条件比较好?”

  李邺想了想道:“其实价格合理就行了,关键要两点,一是要本坊小娘子,可以回自己家住,其次最好能识字。”

  裴三娘呵呵一笑,“你说反了,我们这一行,招人就不能识字,否则机密药方会泄露的。”

  李邺有些无语,他的老娘怎么精得跟猴一样,随便她吧!关自己什么事?

  “娘,再找个厨娘吧!”

  裴三娘眉头一皱,“找厨娘做什么,大娘不就是吗?”

  “大娘年纪大了,给她减一减家务吧!”

  “这个,我考虑一下吧!”

  裴三娘虽然不太情愿,但儿子有这个心是好事,最好找那种只管上门做饭的厨娘,比住家妇能便宜不少。

  “娘,我等会儿可能要出去一下!”

  “去吧!早点回来就是了.”

  ...........

  李邺牵着骡子来到巷子里自己的新家,他们新家的钱已经付清了,对方把地契给了他们,加上三方签的合同,他们最后只需要去官府交十五贯契税,房子就可以过户。

  房子是挂在李邺的名下,他打算让父亲替他过户,这个便宜父亲也不是那么好当的。

  巷子里有七八户人家,大小不一,最大的一户占地约三亩,高墙黑瓦,一扇朱漆大门,听母亲说,这家人好像是当官的。

  最小的一户占地只有半亩,就是李邺的邻居,住着一对老夫妻,比较胆小,所以他们要求隔壁不能卖给胡人。

  巷子走到底就是城墙,李邺的新家就紧靠城墙,这座宅子真正的风险牙人并没有告诉他们,李邺是后来才醒悟过来。

  一旦爆发战争,敌军进行攻城战,一般靠城墙的房子都会被守城军队强行拆除,这才是大家不愿买靠城墙房子的真正原因。

  不过在李邺记忆中,安史之乱压根就没有攻城,潼关失守,天子李隆基就带着杨贵妃逃了,叛军兵不血刃占领了长安。

  一直到唐末黄巢之乱,长安城也最终遭遇了灭顶之灾,那是一百多年后的事情了。

  李邺的新家没有朱漆大门,也没有高墙,但比永和坊要好得多,围墙有两米高,用青砖砌成,木门约八成新,挺厚实,装有青铜门环,上面有黑瓦门头。

  门前铺了青石,用两段宽厚的条石做门槛,左右各有一座五十公分高的抱鼓石,门头下可以遮风挡雨,算是一座典型的中产人家房舍。

  门没有关,李邺推门进去,小黑一阵风似的冲到他脚下打转,汪汪叫个不停。

  “怎么了,不习惯新家吗?”李邺蹲下来,拍拍小黑的脑袋笑问道。

  小黑跑到墙边,扭头又向他叫了两声,李邺才一拍脑门,自己忘记给小黑挖狗洞了。

  不对啊!一般院墙都会留有狗洞的,否则青砖砌成的院墙让自己怎么挖?

  他上前细看,果然有狗洞,只是被碎砖堵死了。

  李邺找来一块大石头,狠狠地敲了几下,碎砖被敲掉了一块,其他碎砖便松动了,直接把它们抠出来,一个狗洞就出现了。

  小黑欢快地跳了两下,直接冲了出去,一溜烟没影了。

  李邺站起身,打量他们的新家,他们家已经不能叫院了,前后两进,应该算小宅。

  院子不算小,南北向很狭长,右边紧靠城墙,城墙根下搭了一座马棚,李邺把骡子拴在棚子里,棚子旁边的角落便是茅厕。

  院子的另一头是厨房,前面是一口水井,还有一条排水沟,一直通往坊内的小河。

  然后正面便是长长一排房子,一共有六间,最右边靠茅厕那一间不好住人,用来堆放杂物,其他五间其实都是下人房,目前都空关着。

  李邺觉得他们家还需要大水缸,至少买十只大缸,放在墙边。

  中间是过道,通往后院,后面便是他们的住处了,中间是天井,地上铺了石板,正中花坛内种了一棵很老的枣树,至少有几十年的树龄。

  树很重要,几乎家家户户都要种,小户用柴,商人求财,大户教子为才。

  正面三间大瓦房,两侧各有两间屋,屋檐下还有走廊,把这七间屋连为一体,这条走廊也是李邺最喜欢的地方,虽然有点紧凑,但颇有几分大户人家的感觉。

  正面的三间瓦房一间是客堂,一间是起居房,就是吃饭的地方,还有一间是母亲的配药密室。

  左边两间是母亲和木大娘的房间,右边靠城墙的两间归李邺,用裴三娘的话说,儿子还是要去读书的,需要一间书房。

  “邺儿,什么时候回来的?”木大娘从房间里走出来。

  “我刚回来,大娘,我马上要出去,午饭就别管了。”

  木大娘和裴三娘都没有吃午饭的习惯,也是为了照顾李邺,木大娘才多做一顿午饭。

  “那好吧!如果肚子饿,锅里有馒头,先填填肚子。”

  “我知道了!”

  李邺回房取了一对香炉和铁椎,装在一只口袋里,他拎着出门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87页  当前第5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4/88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藏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