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还是投降吧!”
众人纷纷诉苦道:“我们实在不愿意为朝廷和阉党效力了,总是拖欠俸禄,弟兄们生活困苦,齐王殿下也是唐军,为齐王殿下效力不是一回事吗?”
好容易遇到这個机会,众人都不想放过。
郝廷玉咬一下嘴唇道:“我这就去面见齐王,看看他的意愿!”
等了半个时辰后,亲兵副统领张云禀报李邺,“启禀殿下,守将郝廷玉求见!”
“请他上来!”
不多时,郝廷玉上前躬身禀报道:“卑职,崤函兵马使郝廷玉参见陛下!”
李邺点点头,“我有私事去洛阳,要麻烦郝将军了!”
“回禀殿下,按照正常规定,卑职是无权让殿下过关,但卑职想到两个变通的办法,可以让殿下过关!”
李邺微微笑道:“什么变通的办法,说来听听?”
“卑职有一定的权限,那就是一千人以下过关,卑职在禀报朝廷的同时,可以视情况准许过关,这样的话,殿下的三千人能不能分成三批过关。”
李邺又笑问道:“那第二个办法呢?”
“第二个办法,卑职愿投效殿下,命令军队全部撤离函谷关。”
李邺沉吟一下道:“其实将军的第一个方案没有意义,是自欺欺人,将军必遭朝廷清算,那就不如直接走第二个方案,但其他将士不愿归降关陇军吗?”
“大家都愿意效忠殿下,只是我们全部投降,郭老将军要被朝廷问责,会连累他。”
李邺微微笑道:“按照弟兄们的意愿吧!不用担心郭老将军,被阉党罢官免职,对他来说是好事。”
郝廷玉顿时醒悟,连忙道:“卑职明白了!”
郝廷玉急忙回关,很快,他率领五千将士出关投降,李邺安抚了众将,保留他们官职,又加封郝廷玉为云麾将军,让他们收拾自己物品,李邺派亲兵送五千将士去潼关,交给卫伯玉整编。
同时,李邺派亲兵赶往黄河对岸,命黄河对岸和他们同步行军的一万军队立刻前来函谷关。
这一万军队是特殊安排,和李邺保持同步行军,一旦李邺在南岸遇到情况,这一万骑兵会立刻冲过黄河前来支援,否则让驻扎在百里外河阳的三万军赶来支援,时间上就会来不及。
很快,席万里率领一万骑兵穿过冰冻的黄河,赶到了函谷关。
“卑职参见殿下!”席万里躬身行礼。
“这么冷的天气,辛苦席将军和弟兄们了。”
李邺指着函谷关道:“函谷关的守军已经投效于我,我让他们去潼关了,现在函谷关是一座空关,你率弟兄们驻扎函谷关。”
“卑职遵令!”
席万里率军进驻了函谷关,李邺的三千军队在函谷关内休息了一夜,次日一早继续东行,前面就是陕县了。
第1069章 权宦小鞋
尽管李邺只是私人性质访问洛阳,并没有对外公布,但朝廷还是从各个渠道得到了这个消息,尤其关陇军出现了异常,三万军队穿过中条山,抵达黄河对岸的河阳县,同时黄河冰面上出现了大量辎重雪橇队,将粮草帐篷等辎重送往河阳县。
政事堂内,四名相国正在商议对策,三人的目光都望向李岱,李岱必须要先表态,这件事才有商量余地。
李岱很头大,他不想表态,但又不能不开口,谁让李邺是他儿子?
“既然对方军队进入了我们的地盘,那么长安齐王府肯定会有正式牒文,可能还在路上,另外,我个人估计,齐王这个时候来洛阳应该是私事,独孤老太太去世,他陪同王妃前来奔丧。”
元载冷冷道:“未事先和朝廷沟通,也没有得到朝廷同意,就直接派兵入境,说严重一点,这就是对朝廷宣战了。”
元载资历比较浅,又是李辅国推荐入相,代表阉党的利益,其他重臣都不太瞧得起他,也不怎么理睬他,这种情况下,保持低调,不吭声,是最好的相处办法。
但偏偏这个时候元载跳出来,指责齐王对朝廷宣战,盖上一顶大帽子,顿时让裴遵庆和崔焕不满。
崔焕冷冷道:“既然如此,元相国可愿意率五万大军前去征讨?”
元载被崔焕狠狠讥讽一把,脸皮胀红,不吭声了。
裴遵庆摆摆手,“齐王的三万军队不是入侵,没有夺取州县,本质上属于借道,不必紧张,等一等齐王府的牒文再说!”
裴遵庆话音刚落,有从事在外面禀报,“李相国,关陇进奏院杨总管求见!”
众人立刻反应过来,这应该是来送牒文,执政事笔的轮值者是李岱,他起身道:“我去看看!”
李岱起身出去了,很快,李岱拿进来一份牒文回来,对众人笑道:“齐王府的牒文到了!”
众人打开牒文,果然是齐王相李泌以齐王府的名义发来的牒文,‘齐王来洛阳处理私人事务,为了保证安全,特派三万军驻扎河阳,并三千军随同,以保护齐王,一旦齐王返回,三军即刻撤回关中,望朝廷配合通行,特此说明。’
下面有李泌的签名的齐王府大印。
裴遵庆当即道:“我们进宫吧!向皇后汇报此事。”
天子李亨病重时下了一份旨意,他因病重而无法理政,由皇后摄政,代理他处理政务,一切重大军政事宜皆由皇后定夺。
一般情况,天子病重,应该是太子摄政,朝廷没有太子,也有皇嗣,但在关键时刻,天子李亨选择信任皇后,并没有选择皇嗣。
这其实就是当年唐高宗李治干的事情,把大权交给皇后武则天。
张皇后在麟德殿接见了五名相国,李辅国在这个时候露面了。
隔着一道竹帘,张皇后胖大的身躯坐在榻上。
裴遵庆躬身道:“启禀皇后娘娘,这是齐王刚刚送来的牒文,向我们说明派兵进驻河阳县的缘由,是为了保护齐王安全。”
张皇后摆摆手道:“未经朝廷同意,就擅自派兵入境,哪怕发来牒文,也是极为恶劣之事,朝廷就算不追究,也要拿出一份态度出来。”
崔焕躬身道:“启禀皇后娘娘,现在当务之急是齐王殿下要过函谷关,估计最迟明天就到了,我们现在就要做出决定,到底准不准许齐王来洛阳?”
此时张皇后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她看了一眼旁边的李辅国,李辅国会意,走出来道:“皇后娘娘,齐王殿下是为奔丧而来,如果朝廷阻拦,就显得太不近人情,微臣的建议是放行,而且既然是私事,建议朝廷就不要关注了。”
李辅国说得很轻巧,但实际上他回避了很多重要问题,首先是李邺带了三千骑兵过来,这三千骑兵怎么安置?其次李邺要进洛阳城,他能带多少护卫进洛阳城?
还有就是三千精锐军队抵达洛阳,如果李邺在这个时候发动宫廷政变,朝廷又该怎么应对?
更重要是,很多事情都要由大元帅来决定,不是政事堂能处理,李辅国在不知不觉间给裴遵庆等人挖了一个坑。
李辅国已经发话,张皇后便点了点头,“李相国说得有道理,既然是来奔丧,就不要阻拦,准许齐王来洛阳,至于其他事情,裴相国,你们去安排吧!”
说完,张皇后起身走了,李辅国嘲讽地看了裴遵庆一眼,也转身离去。
裴遵庆叹口气道:“立刻通知函谷关放行,至于其他事情,我们商议一下吧!”
崔焕眉头一皱,“但我们没有权力通知函谷关放行,这是大元帅府安排的!”
裴遵庆一阵头大,要是天子主政,这些都不是问题,现在张皇后代理主政,看似什么都要管,但实际上什么都不管,丢下一堆麻烦的后续事情。
裴遵庆实在不想去找鱼朝恩,但他又不得不去,要不然李邺进不了函谷关,张皇后会追究他的责任。
裴遵庆只得叹息一声,“好吧!我去找鱼朝恩。”
但宦官给穿上的小鞋不是那么容易脱下,当裴遵庆来到大元帅府,却被告之,鱼司马刚刚出发去偃师县巡视神策军去了,要明天下午才能回来。
裴遵庆傻眼了,急问元帅府官员道:“什么时候走的?”
“刚刚才走,一刻钟前,本来没有这个计划,临时决定去偃师。”
裴遵庆心念一转便明白了,这是阉党在给自己穿小鞋呢!如果李邺过不了函谷关,皇后只会责怪自己。
裴遵庆忍住怒火又问道:“函谷关军队放行,除了鱼司马,还有谁能下令?”
官员很客气禀报道:“回禀相国,放行五千人以上军队过关,必须有天子诏书,五千人以下,需要大元帅的令箭和军令配合,令箭在鱼司马手中,大印在李长史手中,所以要他们二人同时操作。”
裴遵庆这才想起李辅国对自己嘲讽的目光,因为自己还得去求他,不光要求李辅国,还要求鱼朝恩,无论如何裴遵庆办不到,何况鱼朝恩去了偃师,至少要明天下午才回来,根本来不及了。
他又问道:“没有别的办法的了吗?”
“要么就是天子金牌,用天子金牌也可以放行。”
没办法,裴遵庆又跑回皇宫,向太后要金牌,却被宦官告之,太后午休了,下午不接待大臣,有什么事情明天上午再说。
第1070章 皇后心思
裴遵庆一肚子火回到官房,刚坐下,崔焕匆匆走来道:“裴相国,不需要通行令了,我刚刚得到消息,齐王已经到渑池县境内了。”
裴遵庆一下子愣住了,“怎么回事,齐王可是带三千骑兵,他怎么过得了函谷关?”
“我也不知道,或许是守将主动放行!”
裴遵庆眉头皱成一团,虽然他很憎恨李辅国和鱼朝恩给自己穿小鞋,但没有朝廷的命令,守将擅自放李邺过关,这就是大问题了。
他连忙又问道:“函谷关守将是谁?”
“好像是郝廷玉!”
裴遵庆负手走了几步,沉声道:“事情恐怕没有那么简单,很可能这个郝廷玉已经投效李邺了!”
“那现在该怎么办?”崔焕问道。
裴遵庆冷笑一声,“此事与我何干?让鱼朝恩和李辅国去处理吧!”
停一下,裴遵庆又道:“不过这次齐王的军营不要再安排在西内苑,那边容易出事,我考虑安排在南军营比较好,要保证他们的粮食蔬菜供应。”
“那殿下在城内的安全保障怎么办?”
裴遵庆想了想,咬牙道:“准许齐王带五百人入城,皇后若问起,就说是我决定的。”
裴遵庆叹了口气,现在居然是皇后掌权了,这样下去,会不会成为武则天第二?
不过一转念,有齐王殿下在,历史绝不会重演。
此时张皇后的午休已经结束了,她每天都要睡午觉,一个时辰左右,雷打不动的习惯。
起来后收拾一下,便是下午喝茶的时间。
张皇后坐在暖阁内和妹妹张昭仪喝茶,姐妹二人是一母所生,年龄相差五岁,张昭仪也生了一个儿子,是天子李亨最小的儿子,第十四子绛王李佺,今年只有两岁。
由于张昭仪是天子登基后才入宫,所以她地位远处不如张皇后,张皇后可是与天子李亨患难与共,得到了天子的绝对信任。
不过论心机,张皇后却不如妹妹张昭仪。
“阿姐,圣上的身体到底如何了?”
张皇后叹了口气,忧心忡忡道:“这两天吃了齐王送来的药,稍微好了一点点,但作用不大,御医说治标不治本,顶多能延长几个月,圣上的身体本来就不太好,他在那方面又不节制,已经彻底垮了,我现在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张昭仪沉吟片刻道:“阿姐,这其实是你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