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藏国_分节阅读_第660节
小说作者:高月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2 MB   上传时间:2025-05-07 16:22:21

  “秘书院是什么?和朝廷秘书监一样?”郭钢好奇问道。

  韦应物摇摇头,“朝廷的秘书监是掌管图文书籍,齐王府内不一样,我们是专门替齐王处理文书,草拟齐王令等等,相当于幕僚。”

  “韦大哥是齐王殿下的幕僚?”三人惊喜道。

  韦应物微微笑道:“齐王的幕僚只有李泌和刘晏二人,我们是幕僚从事,有二十几人,我只是其中一人而已。”

  “那也不错了,能接触到机密,韦大哥,听说科举有照顾名额,是真的吗?”

  韦应物摇摇头,“特别提携名录一直就有,但条件很苛刻,不是你们出身名门就能得到。”

  “那要什么条件,给我们说说!”

  “三个条件,有两个是二选一,另外一个是硬条件,首先说二选一,要么是天下名门子弟,有家主的推荐信,要么贡献值很高,其次是硬条件,科举考试名次必须在三百名以内,如果进不了三百名,哪怕有清河崔氏家主的推荐信也没有用,所以家主们也要挑选优秀子弟,否则很丢脸。”

  “贡献值是什么?”韦皋问道。

  “贡献值就是没入仕之前,替齐王府做了哪些事?举個栗子,河北难民西迁,陇右人手不够,陇右官学的所有学生都出动了,结束后,每人记了十分贡献值,只要经常替官府做事,攒到一百分,科举考试又能进前三百名,那就能被破格录取了,当然,还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齐王特别推荐的,这种情况不多。”

  三人都有点失望了,他们都没有家主的推荐信,更没有贡献值,看来特殊名额和他们无缘了。

  韦应物却笑而不语,小兄弟韦皋就齐王殿下特意叮嘱自己关照的,如果没猜错的话,齐王很器重韦皋,他能得到齐王的特别推荐。

  入夜,李邺和杨玉环做了恩爱之事,李邺发现今晚杨玉环有点兴致不高,以前都是全身心投入,非常主动,但今晚不是,有点懒洋洋的感觉。

  “娘子有心事?”李邺搂着杨玉环问道。

  “只是身体有点不太舒服!”杨玉环小声道。

  “你没说实话!”

  杨玉环将脸紧紧贴在李邺胸膛上,泪水一下子涌了出来。

  “谁欺负你了?”

  杨玉环摇摇头,李邺扳过她的脸,吻了吻道:“那是怎么回事,告诉我!”

  “夫君,明天太微的母亲要来,我却只能抱着孩子出去。”

  杨玉环声音呜咽起来。

  李邺这下明白了,这确实很让人难受,明明是自己的家,却要躲出去。

  李邺搂着她笑道:“明天上午我要去咸阳视察新马车的进度,你和我一起去吧!”

  “真的?”杨玉环一下子不哭了。

  “这点小事,我还骗伱吗?把秋河也带上,回来我们去逛一逛汉长安城。”

  杨玉环顿时破涕为笑,搂着丈夫撒娇,要他再振起雄威再战一场。

  两人又奋战了半个时辰,这才让侍女进来收拾。

  望着杨玉环的娇躯去了屏风后,李邺心中暗忖,确实也不是办法,玉环总不能一辈子不见熟人吧!

  他脑海忽然电光石火闪过一个办法,对了,自己怎么没想到面具,给杨玉环制作一个特殊面具,在有熟人的场合可以戴着,晚上再摘下来。

  当然,这个面具要做得非常精美,薄如蝉翼,戴在脸上就像没有感觉一样,最好是眉眼之间稍稍改变即可。

  次日上午,李邺直接乘坐马车前往咸阳县,杨玉环和女儿秋河也跟着。

  吃早饭的时候,李邺给妻子独孤新月说了这件事,独孤新月心中着实歉疚,哪有家里来人,让姐妹躲出门的道理,但又没办法,若被太微母亲认出玉环,那就麻烦大了。

  想来想去,还是得立刻收拾望仙阁,至少玉环能舒服呆在家里不见客人,要比出去躲避好得多。

  独孤新月当即吩咐管家婆,让她安排宫女,这两天务必把望仙阁收拾出来。

  再说李邺抵达了咸阳县弩院,他抱着女儿,杨玉环带着帷帽跟在丈夫身边。

  王平川在前面带路,来到广场上,只见十几辆大车停泊在广场上。

  每一辆大车都体型庞大,尤其长,就像后世的大型运输货车一样,每一辆大车都是四对车轮。

  “爹爹,这车好大好大啊!”李秋河拉着父亲的手,仰头小声道。

  李邺把女儿抱起来,笑道:“这是专门去很遥远地方的大车,比如去安西,一路上很辛苦,要走几个月,那么我们就这座大车,里面有厨房,有睡觉的房间”

  “还可以打麻将!”秋河调皮地笑嘻嘻道。

  “对了,还可以在里面打麻将,所以路上就不累了。”

  李邺已经想明白了,用大车昼夜行军,二十天抵达安西,完全不现实,也没有必要,光大车的磨损就得不偿失。

  用大车还不如骑兵昼夜行军,沿途进行补给换马,这才比较现实。

  如果不图快,那就要图一个舒适,所以李邺转换了思路,用大车来打造房车,把长途跋涉当做一次长途旅游。

  可以停车做饭,可以躺在睡觉,可以围在一起打麻将,十几家人一起出行,每户一辆房车,一路游山玩水,走两个月到安西,其实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

第1093章 携美视察

  李邺带着杨玉环和女儿秋河登上马车,杨玉环左右打量一下笑道:“比我们之前的马车还要大了很多,这差不多有一分地了吧!”

  李邺笑着摇摇头,“一分地夸张了,半分地不到一点。”

  李邺估算一下,差不多有二十个平方,做得紧凑一点,差不多就是一室一厅。

  走下马车,王平川紧张问道:“殿下觉得如何?”

  李邺点点头,“空间大小还可以,我没有时间检验,坚固程度和颠簸情况如何?”

  “回禀殿下,马车比之前的大了四成,非常坚固,摇晃舒适度也有提高,唯一的缺点就是本钱比较高,铁轮铜轴枣木厢,制作一辆要几百贯钱。”

  ‘居然要几百贯?’李邺眉头一皱,这也太贵了,怎么普及?

  王平川看出齐王殿下嫌贵,连忙解释道:“殿下,本钱可以压缩下来,比如车厢可以用普通木头,车内的奢侈地毯和壁毯去掉。

  然后我把尺寸都画出来,让普通工匠去打造,因为每一根轴,每一只轮子的尺寸都非常讲究,光轮子大小和车厢重量我都反复研究,反复试验,比如舒适度是由车厢大小、重量和轮子大小进行配比,可以说是我一辈子造车的经验,价值千金也不为过。

  我可以把技术公开,让每个工匠都会造车,本钱就下来了,一辆车最多也就百贯左右,如果铜铁的价格再降,大车价格还会更便宜。”

  李邺深知大车技术的重要性,他从洛阳回来,运载老太太灵柩也是一辆大车,但一路那个颠簸,在渑池甚至把老太太的棺木也颠翻落地,幸亏棺木用大钉钉死了,否则老太太尸首都会滚落出来,那就是大罪过了。

  最后没办法,李邺让出了自己的马车,棺木放在自己的大马车内,才平平稳稳送到长安,最后出殡也是用自己的马车,马车就送给独孤家了,独孤家族虽然富可敌国,但自己那样平稳舒适的马车,他们还真没有,一路上赞不绝口,这就是王平川的独门技术。

  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牛逼的技术,比如镀铬的越王剑,有记忆功能的秦王剑,但最后都失传了,大部分技术毁于战争,要么是技术资料被烧毁,要么是掌握技术的人死在战场上。

  如果这些独门技术能够流传开,就会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但对掌握技术的工匠又不公平,所以适当的补偿才是最重要的,一個利,一个名。

  王平川一辈子的造车经验,那是他独有的知识产权,李邺必须拿到手,他想了想便缓缓道:“如果王大匠愿意把造车技术和经验分享给官府,我不仅赏你一座长安的五亩宅子,还会封你为子爵,准许你世代继承。”

  王平川大喜,跪下磕头,“殿下厚恩,小人感激不尽!”

  平民只能住一亩宅,五品官才能住五亩宅,更不要说爵位,一般百姓只能得封勋官,爵位是要上战场拼命才能挣到,还只能传三代,世代继承城的爵位,那只有特殊贡献者才有,这算是齐王拿出的最大诚意了。

  当然李邺也可以一个命令,勒令王平川交出所有技术资料,否则全家斩首,那么王平川也不得不交出来。

  但作为统治者,李邺不能那样做,他必须要千金买骨,为天下官员们树立楷模,工匠们才会勇于创新,用自己的技术交换财富。

  李邺的车队离开了咸阳,前往汉长安城,车厢内,杨玉环见丈夫一直若有所思,便笑问道:“夫君在想什么?”

  “我在想,我们的铜铁产量太少,我得想办法寻找铜铁矿。”

  “朝廷的铜铁矿在哪里?”

  “铁矿一个在黄州,一个在江宁对面的历阳,一个在河北磁州,铜矿主要产在江南西道,都不在我控制的范围内。”

  李邺说得是湖北大冶,安徽马鞍山,河北邯郸,铜矿主要产在江西和湖南。

  事实上,他的控制地也有铁矿,就是后世的包头—白云鄂博,现在的河套地区。

  但大规模开发矿山至少都要十几万人,河套那边哪有这么多人,

  李邺只得苦笑一声,搞不到增量,他只能想办法搞存量,家家户户都有破铜烂铁,用粮食和他们交换。

  还有各个寺院,一直都是铜铁大户,还有各地官府,都有无数铜器和铁器存货,与其丢在库房里烂掉,还不如把各地的铜器和铁器都收集起来。

  各种铜铁的集腋成裘,积累起来,应该是一笔很丰厚的数字。

  马车很快抵达了汉长安城,汉长安城位于长安的西北,相距长安城十余里,隋朝虽然新建了大兴城,也就是隋唐长安城,但迄今为止,汉长安城并没有被放弃,汉朝的宫殿也都还在。

  汉长安城迄今依然有大量百姓居住,但具体有多少人,从未统计过,至少也要在十万以上。

  李邺统治长安后,汉长安城得到了蓬勃发展,原因很简单,李邺实行的夜不闭门制度,夜晚不再宵禁,这便很多城内的贫民都搬去房租便宜的城外。

  大量百姓搬到了生活方便、房租低廉、物价便宜的汉长安城,使一直沉寂的汉长安城变得热闹起来,每天天不亮,一群群的百姓骑着毛驴赶往长安干活,形成一道蔚为壮观的景象。

  马车驶入了汉长安,杨玉环虽然在长安生活那么多年,但汉长安城她还是第一次来。

  马车行走在未央大街上,两边都是两层楼的各种商铺,各种叫卖,熙熙攘攘,热闹非常,也非常接地气,使杨玉环仿佛回到金城县的感觉。

  这时,她忽然看见一家珠宝铺,‘胡人堂珠宝’,杨玉环惊讶道:“这是长安最有名的东市胡人堂吗?”

  李邺微微笑道:“你再仔细看看!”

  杨玉环再仔细看,果然发现人字中间有淡淡一横,原来是胡大堂珠宝。

  她啐了一口笑道:“还真是迷惑人!”

  李邺笑道:“里面卖的珠宝首饰其实都是铜和银首饰,没有金首饰,这里面的百姓基本都是贫民,所以两边没有大酒楼,只有小吃店,没有卖绸缎的店铺,都是布店。”

  “这里应该是长安的一座郊县吧!为什么没有大户豪门住在这里?”

  李邺淡淡道:“现在是冬天,看不出问题,到夏天就知道了,这里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城内到处是污水横流,整个城内都弥漫着一股臭水气息。”

  杨玉环捂嘴笑道:“既然夫君已是新的长安之主,那就要想办法替百姓解决这个难题。”

  李邺点点头,“我已经在考虑了,准备建一条排水沟,想办法把城内污水排进渭河去。”

  “那渭河岂不是.”

  李邺手一摊,很无奈道:“从秦汉以来,渭河一直就是长安的排水沟,将来或许有治理污水的技术,但至少现在没办法治理污水侵蚀水土。”

  这时,马车缓缓停下,李邺笑道:“这里有一家很有名的烤鱼店,我们去尝尝烤鱼的手艺。”

  【今天抱歉,只有两更!】

第1094章 不欢而散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87页  当前第66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60/88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藏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