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藏国_分节阅读_第680节
小说作者:高月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2 MB   上传时间:2025-05-07 16:22:21

  就在这时,身后有人嗤笑一声,「用酒精灯赚钱,想什么呢?」

  郭钧俨如雷劈一般,他猛然回头,却发现身后居然有一人,不知什么时候来的,和他背靠背,他刚才向两边张望,确定没有人才说自己的秘密,没想到自己正背后居然有一人,他没看见。

  这两个家伙怎么不提醒自己?郭钧顿时一肚子不满。

  但现在郭钧顾不上了,连忙起身向背后之人躬身行礼,「前辈,晚辈有礼了!」

  眼前之人约四十岁左右,长得又瘦又小,看起来有点气势,男子看了一眼郭钧,咧嘴笑道:「你是想问酒精之事?」

  郭钧不知道该怎么说,只得喃喃道:「前辈怎么知道?」

  中年男子淡淡道:「你说的酒精,火器署五年前就开发出来了,军方用来处理伤口,没有想过做灯,所以没有在市面上出现,你考试可以用,但不要想着用它赚钱。」

  郭钧脸上着实惭愧,人家七年前就搞出来了,自己还以为是首创。

  「请问前辈是」

  「我是火药火器署的胡九龄,以后有机会我们再见!」

  胡九龄起身结了帐,扬长而去。

  郭钧望着他走远,叹息一声,坐了下来。

  韦皋安慰道:「郭兄不用担心,他不是说你考试可以使用吗?」

  「你们.刚

  才你们怎么没提醒我身后有人。」

  「我们以为你看见的,再说他又不是士子,听见也无妨。」

  郭钧满脸惭愧道:「火器署七年前就发明了,我去年才想到,实在是有点丢人。」

  「这有什么丢人的!」

  苏惠安慰他道:「你又不是抄袭,再说他刚才也说了,他们没想过用来做灯,那做酒精灯是你的改良啊!完全可以写嘛!」

  郭钧精神一振,这倒是,刚才胡署令也说,他们没考虑过做灯,只是用来救助伤员,那么自己制作酒精灯那至少也属于改良。

  他们坐下又继续吃饭,其实胡九龄没有告诉他真相,怕打击他的信心,当时火器署制作了酒精灯,发现不合算就停止了,灯没烧多少,大部分酒精都挥发掉了,这才是真相。

  免费阅读.

第1130章 科举取士(下)

  次日,科举继续进行,第二天各科考的内容就不一样了,难度明显加大,有人欢喜有人忧,但至少没有绝望的,因为还有第三天,给所有考砸者都存了一线希望。

  但第三天考完后,很多考生都是哭哭啼啼走出考场。

  对策的题目让很多人都崩溃了,‘试论水运与陆运之利弊"。

  天啊!这个对策要家里开船行才答得出来,

  韦皋和苏惠的心情也不好,他们第二天都考得不错,但第三天这道对策题却把他们难住了。

  当然,一些常识问题不大,谁都知道水运的货运量大,远远超过陆运,大家也知道南方水运和北方水运又各有特点,南方山多,北方冬天要结冰,这些都不利于水运。

  而且三门峡和壶口两个地方,又严重限制了黄河水运。

  韦皋和苏惠在房间里长吁短叹,倒是郭钧后两天都考得不错,他估计自己能被录取,他心情很平静,见两个好友心情不好,也不知该怎么安慰。

  「我们去好好喝几杯吧!反正考完了,我们就好好喝醉一场!」郭钧提议道。

  喝醉一场正中两人的下怀,两人起身道:「走!喝个酩酊大罪去。」

  外面走进一人,正是韦应物。

  「谁想喝醉?」

  韦应物抚掌大笑,「正是此意,这道题不要你们答得多好,关键要有新意,只要写出新意,那得分就不会低。」

  韦皋叹息一声,「今天没考好,才想喝醉忘掉它。」

  韦应物看了他们一眼,淡淡道:「考得不好吗?」

  韦皋和苏惠面面相觑,韦皋试探着问道:「大哥的意思是,矮子里面拔高子?」

  「先坐下吧!」

  苏惠也道:「我也没考好!」

  三人又各自在自己床边坐下,韦应物也拖张椅子坐下,由于李邺的带动,长安椅子已经很普遍了,除了一些极为保守的名门世家,普通人家以及公共场合,基本上都用椅子了。

  韦皋挠挠头,「水运一个弱点就是速度慢,耗费时日,我想到的对策是大量建设中转仓。」

  韦应物笑了笑道:「对策题是齐王殿下亲自出的,确实不好写,不过不光是你们沮丧,我看几乎所有考进士科的士子都沮丧得恨,明白我的意思吗?」

  韦皋得到夸赞,又连忙道:「还有北方冬天结冰,我建议是不是可以利用冰橇的原理,造一种大型冰橇托,把船放上去,让骆驼拉着在冰上运输!」

  三人吓一跳,连忙行礼,「韦大哥!」

  「不错!」韦应物赞许道:「中转仓是好办法,还有呢?」

  韦应物哈哈大笑,竖起大拇指赞道:「你的想法可以去考算科了,确实很好的创意,平时行船,冬天把船放在冰橇托上,可以继续运输,而且运输食物还不容易坏。」

  「大哥,这是新意吗?」

  「绝对是新意,这两个新意足够了。」

  韦应物又问苏惠道:「苏老弟的答题有什么新意?」

  「大哥,疏浚河道算不算新意。」

  韦应物沉吟一下道:「疏浚河道也算是言之有物,但我估计大部分考生都会写,所以谈不上新意。」

  苏惠想了想又道:「在陆地运输上,我建议北方用骆驼,南方用大象,码头上,我也建议使用大象。」

  韦应物顿时有兴趣了,「贤弟怎么会想到大象?」

  苏惠有些不好意思道:「我家在姚州有一座甘蔗园,里面就有二十头大象负责搬运,我小时候就看见一头大象拖着满载几千斤的大车运输,而且它的鼻子

  能卷起超过一千斤的重物,这在码头上搬货上船,我觉得非常有用,而且大象不挑食,在南方很容易养活。」

  韦应物点点头,「大象能不能替代牛搞运输我不知道,但大象用在码头上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想法,也算很有新意!」

  两人松了口气,韦大哥这样说,他们又能看到一线希望了。

  韦应物又道:「今天我来找你们,主要是为了嘱咐你们两件事,第一,暂时不要灰心丧气离开长安,第二,不要去青楼,我们有规定,官员不准去青楼***,一旦被内卫抓到了,如果没考上还好,如果考上了就算违规,要被取消录取资格,明白吗?」

  三人连连点头,「多谢韦大哥提醒,我们记住了!」

  科举结束后,第一件事就是归卷,把每个考生三天的卷子合订在一起,这件事由每目的监考官负责。

  归卷后,把每目的试卷装在一个大箱子送去评卷院,由三十名考官进行评卷。

  每科十名考官,看起来好像审卷官很少,阅卷很难,可实际上并不难,首先第一关就是把书法不过关的卷子全部淘汰。

  书法非常重要,看似只有十分,但那十分是锦上添花,前提是书法都不错。

  但第一关就是看书法是否合格,字是打门锤,每个学生都从小开始苦练书法,读完县学后,基本上都苦练了至少十年的书法,那肯定是不错了,在科举中也可以评判为合格,从而进入下个评卷环节。

  可如果书法不合格,审卷官们就会认为你没有好好读书,哪怕你答得再好也没有机会展现,还没有看内容的时候,书法不合格就把你淘汰了。

  书法这一关会淘汰两成士子,然后第二关,第二关还是没有正式审卷,还是属于广泛淘汰阶段。

  审卷官会大致浏览一下卷子,看有没有答全。

  如果有题目没有回答,空在那里,那么这份卷子也同样被淘汰,因为没有回答题目,哪怕只有一题,你肯定也进不了前五百名,看你的卷子也是浪费时间,直接淘汰,这一关会淘汰三成的士子。

  所以两关淘汰下去,一半的士子都落了榜。

  第三关才叫初审,把所有书法合格,答题完整的卷子归集在一起,大家分工合作,有的专门看贴经,有的专门看文学,有的专门看对策。

  当然,每一张试卷至少要两个审卷官看,各自打分,打分差不多,以分高者算分,但如果打分差异太大,则需要第三人来评审,这种情况往往出现

  在文学和对策上,贴经是标准答案,除非是有错误没有发现。

  审卷在一天天进行,淘汰的考生也越来越多,这天下午,主考官岑参放下笔,一百五十名录取名单出台了。

  免费阅读.

第1131章 面试机会

  上午,齐王宫内阁七名***和齐王李邺一起,听取吏部司都监岑参的汇报。

  岑参汇报整个评卷流程和录取标准,以及如何避免优秀士子因为审卷官的个人喜好而落榜的措施。

  「进入前五百名的士子基本上都非常优秀,为了避免优秀士子落榜,我们组成了几个评审组,反复比较,最终确实了五百人的大榜单和一百五十人的录取榜单。」

  因为前五百名要给一个‘科班出身"的名号,所以有一个大榜单,这时,李泌微微笑道:「怎么区别第五百名和五百零一名的区别呢?」

  岑参躬身道:「事实上,大榜单我们录取的不是五百人而是五百一十三人,第五百一十四名虽然各方面也不错,但他在贴经上有两处涂改,另外他答卷前面宽松,后面就很密集,说明他整体布局上还是不足,这样就和前面的士子有明显的差距,所以我们大榜单就收在五百一十三人上,多了十三人。」

  李邺点点头,「这样很好,多几个人少几个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尺度,做到公平公正。」

  「回禀殿下,卑职还有一点需要说明,一百五十人的录取我们也是争议了很久,虽然进士科第三十名比第三十一名在书法上稍微强一点点,但第三十名属于内定,所以卑职就把三十名调下去,把三十一名拉上榜单。」

  「第三十名是谁?」李邺问道。

  「是苏惠,江夏府尹苏震兄长的孙子。」

  李邺沉吟半晌道:「就这样吧!绝对的公正是没有的。」

  这个比例可不低啊!三十个客栈,平安客栈就占了一成。

  这时,一队报喜官骑马奔来,在众人面前勒住战马,为首官员张开喜报,高声念道:「汴州陈留县王经济,明经科第十七名,相州安阳县李遂,明经科三十一名.」

  这可是进士科,只录取三十人,五百人才录取一人,让所有人都充满期待,当然,大部分人都知道进士科与自己无缘,试卷都有涂改或者错误。

  「下午就放榜了,吃完饭去齐王宫大门处看榜!」

  报喜官又道:「大家不用沮丧,接下来还有科班出身大榜,能上榜,至少进县衙六房当文吏没有问题了。」

  这时,十几支火药箭连续飞上天空,在天空啪啪炸响,全城清晰可闻。

  报喜官让七名中榜者骑上马,一群士兵簇拥着他们前往齐王宫。

  报喜官一连念了七个名字,都是明经科中榜,中榜者激动得欢呼雀跃,没中榜的士子只得黯然伤神。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87页  当前第68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80/88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藏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