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钱塘江遇匪,李邺强有力地保护她,使她感受到了巨大的安全感,江面上剧烈的爆炸,李邺把她紧紧抱在身下,她感觉自己就像暴风骤雨中的小鸟躲在能遮风挡雨的鸟巢,让她无比的依恋。
也就从那天晚上开始,文弱书生顾桐彻底从她心中消失,李邺霸道的闯进了她心中,保护着她,给她无比舒适的安全感,从那天开始,他高大强壮的身影占据了她的心房。
可是姑母此时却霸占着这个让她动心的男人,她扑在被褥上,哀哀地哭了起来。
另一个船舱里,一场暴风骤雨正在进行,沈珍珠在暴风雨中完全放开了自己,用整个身心来接受暴风雨的洗礼和撞击,她完全被征服了,彻底迷醉在人类最原始的欲望之中。
花开又花落,小溪流去又复来,船舱中的这场暴风骤雨足足持续一个多时辰,才终于风平浪静了,整个船舱内只有粗重的喘息声和心跳声。
沈珍珠抱着李邺的脖子撒娇道:“真要命了,我发现自己已经离不开你了,怎么办?都怪你!”
李邺搂着她笑道:“所以我让你跟我回长安,成为我的女人。”
“人家已经是你的女人了,但是我真不懂,你为何喜欢成熟的女人?十六七岁的小娘子不好吗?”
“我希望你给我生个儿子,伱有过生育,所以生孩子更容易,你知道我没有兄弟,我自己只有两个儿子,太少了,我希望自己有二十几个儿子,这样我就可以把他们封到遥远的西方和海外去建立王国,我也希望大唐有更多的人口,他们可以去遥远的地方开拓殖民,所以我专门下令,以减免税赋的方式鼓励寡妇再嫁。
可以说,增加人口目前是大唐的第一国策,所有的政令都是围绕着人口增加来制定,最关键是要让老百姓吃饱穿暖,饱暖才有更多的兴趣那个嘛!”
“明明是自己想要女人,还大言不惭地建一套歪理邪说来为自己开脱,不过我喜欢,我真的好想好想再生个孩子。”
李邺笑着点点头,“一定会有的,我能感觉到你成熟的状态正好,正是播下种子后收获的季节。”
沈珍珠起身要穿衣服,李邺却抱住她,“陪我睡到天亮!”
“不行,她会发现的。”
“她发现又有什么关系?”
沈珍珠咬一下嘴唇,“殿下真的不明白?”
李邺淡淡道:“她是你们沈家安排给我的吧!”
沈珍珠点点头,“殿下想和江南士族联姻,她是最合适的,她母亲是苏州陆家嫡长女,基本上,江南世家的联姻都能在她的各个长辈关系中体现出来,但我不想让她成为单纯的政治联姻,那太不幸了,我希望殿下也能喜欢她,所以我才带她和殿下一路同行。”
李邺微微笑道:“她的容貌确实吸引我,让王妃见见她,王妃同意就没有问题了。”
“殿下不能自己做主?”
“我想让你成为我的嫔妃,你愿意吗?”
沈珍珠摇摇头,“我愿意成为你的女人,但不是嫔妃,殿下,很抱歉,我真的不想再被婚姻束缚住了,而不是因为什么太子妃的身份。”
李邺点点头,“我完全理解,不会勉强你!”
沈珍珠主动吻了李邺,还是穿上衣服起身走了。
李邺望着她离去,他才发现,沈珍珠竟然是那么独立自主的女人。
第1193章 矛盾化解
次日一早,沈珍珠来到起居舱,这里同时也是餐堂,早饭已经准备好,沈珍珠发现沈璃已经先来了,正在低头吃饭。
沈珍珠有点惊讶,沈璃每天都会等她一起吃早饭,今天怎么不等了?
沈珍珠在小桌对面坐下,看了沈璃一眼,发现她双目通红,便关切问道:“昨晚没睡好?”
沈璃低头吃饭,没有吭声,这时,侍女把沈珍珠的早饭端过来。
沈璃用湿巾抹抹嘴,起身道:“我回舱去了!”
“还没喝茶呢?”
“不想喝了!”
沈璃低头匆匆走了。
沈珍珠回头看着侄女远去的背影,她若有所悟,这小娘子发脾气了,一定是昨晚被她发现了。
沈珍珠轻轻摇头,苦笑着叹了口气。
沈璃坐在房间里发呆,门开了,沈珍珠轻轻走了进来,又把门关上。
沈璃立刻背过身去,冷冷道:“你来做什么?”
沈珍珠在她身后坐下,问道:“是不是祖父给你说过什么?”
“他说了,他说我代表沈家,甚至代表整个江南士族和监国殿下联姻,所以才送我去京城,我满怀希望,可是.可是昨晚算什么?我姑姑竟然.”
沈璃神情激动,胸脯剧烈起伏,泪水不争气地涌出来。
她抹一下泪水恨恨道:“我只恨现在是在海上,如果是在陆地,我立刻跳车,走也要走回吴兴去。”
沈珍珠握住侄女的手,柔声道:“事情不是你想的那样,你听我慢慢说。”
沈璃想挣脱姑姑的手,却没有能挣脱,只得扭过头去。
沈珍珠叹口气,缓缓道:“你表哥发放疯的情形,你还记得吗?”
沈璃点点头,沈珍珠又道:“他被健妇刺死,虽然他是咎由自取,但我这个母亲却痛彻心扉,夜夜以泪洗面,我曾经想过出家为尼,青灯古佛,了此残生,直到江南名医陆安风给我诊脉,他说我完全可以再生一个孩子,我心中才又看到了一线希望。”
“我知道,你一直说想再要一个孩子,我们都以为你想抱养一個。”
沈珍珠苦笑道:“如果自己能生,谁愿意去抱养?但生孩子,又不能光靠女人,必须有男人才行,但伱知道吗?我改嫁有多难!”
沈璃低声道:“听母亲说过,是因为你的身份!”
“是啊!前太子妃,现在还挂着一品国夫人的头衔,哪里那么容易再嫁,坦率说,要不是李辅国专权,破坏规矩,同意我带适儿回江南治病,我还根本没有机会回娘家,基本上就要老死深宫了,莫说改嫁,想都不敢想。”
“那你现在可以改嫁吗?”
沈珍珠点点头,“监国殿下上台后,颁布了法令,鼓励寡妇改嫁,包括宫里的皇妃,只要没有子女,都可以回娘家再嫁,适儿死了,按照新法令,我确实可以再嫁,你祖父也劝我改嫁,但我不愿意.”
“为什么?”
“你祖父给我介绍了两个人,一个是虞家三爷虞锦长,五十二岁了,去年发妻病逝,一个是湖州长史张辛,四十九岁,也是妻子去世,家里有三个儿子,长子就比我小一岁,我是想再要一个孩子,不是想再要一个丈夫,你觉得他们能给我孩子吗?”
“是啊!他们年纪太大了一点。
“问题就在这里,我今年也三十多岁了,能生孩子的男人绝不会娶我,他们当然要娶十七八岁的年轻女子,更重要是,我不想勉强自己,去嫁一个自己不喜欢的男人。”
“那监国殿下”
“他是我除了丈夫之外,唯一动心过的男人,他能给我强大的安全感,让我有一种依靠,阿璃,你要知道,一个女人如果丈夫死了,儿子死了,家族又不欢迎,父亲还威胁要把你赶出家门,那种惶恐无助,安全感和依靠对这个女人有多么的重要?”
说到这里,沈珍珠的泪水情不自禁涌了出来,沈璃紧紧握住姑母的手,给她擦拭泪水,“姑姑,我不生气了,我知道了,他对你确实很重要。”
沈珍珠笑着抚摸侄女的脸,“我并不是想当他的嫔妃,我已经三十三岁,再过两年就会人老珠黄,若成了他的妃嫔,过不了多久也就独守深宫了,我刚刚才摆脱这种深宫命运,绝不想再一次陷进去,其实我只是想再生一个孩子,不管是男孩女孩,我的后半生都有寄托,都有依靠了。”
“啊!那监国殿下岂不是成了.”
沈珍珠狡黠地眨眨眼,“他可是心甘情愿当这匹种马!”
姑侄女二人对望一眼,一起捂嘴偷偷地笑了起来。
沈璃搂着姑姑脖子道歉道:“是我不对,误会了姑姑!”
“你是吃醋了。”
沈珍珠笑问道:“那位顾公子呢?”
“我不知道,或许掉进钱塘江了吧!”
两人都忍不住咯咯笑了起来,沈珍珠搂着侄女问道:“是不是那天晚上,你喜欢上他了?”
沈璃轻轻点头,“就像姑姑说的,他给了我前所未有的安全感,那天晚上,江面上腥风血雨,他紧紧抱着我,保护我,我忽然觉得,成为他的女人,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你说得对,安全感对女人很重要,但你要记住一点,这期间你再喜欢他,也不能轻易许身给他,因为还有王妃那一关,你是代表沈家,代表江南士族,而不是青楼歌女,不能让王妃看轻了你,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沈璃连连点头,“我记住了!”
一路风平浪静,船队航行顺利,十天后,船队抵达了泉州。
一早,福建道观察副使兼泉州刺史张平带领福建道各州刺史、长史以及其他官员一百余人,到码头迎接监国殿下到来。
福建道观察使是陈焕兼任,陈焕也同时出任两浙道观察使,他的官衙在润州江宁县,距离福建道太远。
所以张平虽然是福建道观察副使,但他实际上是福建道的最高官员,他为此还挂了御史中丞头衔,这就意味着他有弹劾权。
李邺已经很多年没见到张平了,故人相见格外亲热,张平非常懂人情世故,他见李邺身后还跟着两个女人,但李邺没有介绍,他就不会多问。
但张平还是给两女准备了专门的马车。
在众官员骑马簇拥下,几辆宽大的马车向城内驶去。
第1194章 视察泉州
李邺当天便和福建道各州刺史、长史见了面,举行了座谈,听取大家的想法。
望着济济一堂的官员们,李邺笑道:“大家的想法和意见我都听到了,大家都反应税负太高,但我可以告诉大家,随着战争渐渐结束,军队的开支会大大减少,税负也会跟着降低,这是必然的。
我现在就可以承诺各位,从今年开始,附加军税、架间税、骡马税、船税都会废除,商税从一分降为三厘,田税从五税一降为十五税一,户税也会减半,两浙道那边我已经宣布了,福建道这边我今天也是正式宣布。”
官员们顿时喜形于色,议论纷纷,这几年朝廷不断加税,民怨沸腾,百姓苦不堪言,官员们压力也极大,走在街头会被人指着脊梁骨骂。
但没有办法,朝廷要开战,北方收不了税赋,只能向南方各州不断加税,现在齐王强势接手了朝廷,不断打击军阀,结束战争,让大家看到了降税减赋的希望。
这时,福州刺史李承昭拱手道:“殿下,卑职来福州三年,深深感受到了福建的富庶,很多物产就能供应整个天下,茶、油料等等,可惜就是运不出去,如果福建各州能大力发展道路运输,我相信福建道的重要性不会亚于江南。”
李承昭也是宗室,是宗室中少有的能干之吏,而且能带兵打仗,比较有谋略,李邺也颇为欣赏他。
李邺点点头,“李使君说得对,福建道不仅盛产茶和油,还有绵,木棉虽然织布差一点,但填充保暖效果很好,如果福建道能大量种植木棉树,那么北方的棉田和麻田就能减少很多,转为粮田。
另外还有糖料甘蔗,完全可以大规模种甘蔗,然后本地制糖,当然还有药材等等。
至于道路运输,福建道的出路在海运,到明年初,丹灞水道就开通了,可以行三千石的船只,这就意味着福建道各州特产经过襄阳中转后,直接通过水运到长安。”
这时,建州刺史李椅举手道:“殿下,说到海运,建州可没有一点优势啊!”
“我知道建州不靠海,但建州有建阳溪、建武溪、将乐溪,它们合并为闽江注入大海,它们不能航运?”
李椅苦笑道:“这三条河大部分在山区,有的水段可以航行,有的水段乱石矗立,难以航行,很难整治。”
李邺笑了笑道:“我记得李刺史出任过陕县县令,应该很了解黄河上的三门峡吧!”
“卑职当然了解,三门峡一直是关中的心腹大患,整治了一百多年,都没有什么效果。”
“如果现在李刺史再去陕州,你会发现三门峡的三座巨石只剩下最南面的一座了,水患平息,航运便利,可通五千石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