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藏国_分节阅读_第816节
小说作者:高月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2 MB   上传时间:2025-05-07 16:22:21

  “人家懒嘛!而且我的夫君也太累了!”

  李邺拉了她一把,“走吧!”

  杨玉环只得起身道:“我穿上衣服!”

  李邺笑着摇摇头,杨玉环俏脸一红,咬一下嘴唇道:“你这个坏蛋,那有不穿衣服出门的,万一被别人看见怎么办?而且现在夜里有点冷了,风又大,你舍得人家病倒吗?”

  李邺想想也对,自己身体强壮,寒暑不侵,却忘记了自己宠妾的身体顶不住。

  他便笑着点点头,“那就多穿点上塔,上面有帐篷。”

  房间就有杨玉环的衣柜,她多穿了几件长裙,李邺也穿了一件长衫,佩了一把剑,两人牵着手向三楼走去。

  三楼,李邺开了两道秘门,推开秘门,外面是黑沉沉的阁楼,之前装修配楼时已清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

  李邺一手拎着灯笼,一手牵着杨玉环,缓缓向上走去,又走了几层。

  “上来吧!”

  李邺蹲下,杨玉环开心地趴在丈夫身上,搂住他脖子,笑盈盈道:“我来拿灯笼!”

  李邺把灯笼交给她,双手反抱着的腿,开始大步向楼上走去,杨玉环紧紧搂住李邺的脖子,手上拿着灯笼。

  在他耳边低声道:“我就想着夫君一直背着我走下去,不要再去和别人的女人欢好了。”

  李邺苦笑道:“小门小户可以,但我这個身份不允许啊!”

  “那那只准你背我上塔,不准再背别的女人了。”

  “这倒可以,反正书房二楼只有你上来。”

  杨玉环心中欢喜,在丈夫脸亲了一下,又悄声问道:“这座塔楼内正真的只有我们两人吗?”

  李邺点点头,“这座塔的大门里外都反锁了,没有一扇窗户,只能从我书房的三楼进来,可不是只有我们两人?”

  杨玉环芳心乱跳,在李邺耳边说了两句,李邺笑了起来,把她放下来,两人相拥一起,灯笼也渐渐灭了,只有黑暗中两人急促的喘息声。

  又了小半个时辰,顶楼的铁门终于开了,两人牵手走上进天象台,

  只见满天繁星,璀璨的银河从她们头顶上跨过,杨玉环惊呼一声,她从未见过如此壮观的银河。

  他们身边没有宫女宦官,只能自己动手,顶上有几顶帐篷,可以在天象台上睡觉。

  两人打开帐篷,把软榻拖出来,上面有被褥和枕头,都是簇新的,这时变成了天穹为帐篷。

  脱去衣裙在床榻上躺下,盖上宽大厚软的被褥,杨玉环紧紧依偎在丈夫怀中,两人相拥在一起望着漫天星斗。

  杨玉环望着仿佛近在眼前的星河,她忽然有一种想哭的感觉,她紧紧抱住夫君道:“我怎么感觉自己就躺在星河中?”

  李邺悠悠道:“古人修建了很多天空之城,实际上就是修建在极高处,那时,他们就站在最高的屋顶上,俯视渺小的地面,那种感觉就是在天空,我也想修一座这样的天空之城。”

  “那是不是太耗民力了?”

  李邺想了想道:“你这样一说,我倒是想到一个好地方,虢州卢氏县的景室山,又叫老君山,那是伏牛山的主峰,贞观年间,尉迟恭在山顶修建了一座老君庙,专门花很大力气修建了一条运送物资的山道,我也可以在山中风景最秀丽处修建一座行宫,在山顶再修建一座塔楼,那就是天宫。”

  “夫君的意思是说,修建了道路就不耗民力了吗?”

  “对!就是修建道路太难,上山道路事先已经修建好,就能用大车把各种建筑材料运送上去,最多耗民夫几千人,再用几百个工匠修建一年就能完工,明年我们就能去那里度夏了,当然,朝廷重臣也一起去。”

  杨玉环抿嘴笑道:“我倒有个法子,可以名正言顺,把卢氏划给洛阳府,这样就算是巡视东都。”

  李邺搂搂她笑道:“其实倒没有关系,历朝历代皇帝到夏天都要出去避暑,武则天也在伏牛山的西峡县有行宫,嵩山也有。”

  杨玉环其实心中明白,要修一座行宫,哪里是那么容易,尤其在半山腰,至少要耗费几十万民夫,用两三年时间才能修好,实在太劳民伤财了。

  她柔柔劝丈夫道:“其实长安附近就有不少皇家行宫,比如麟游县的九成宫,那就是避暑胜地,骊山的华清宫,那是冬天泡温泉的地方,我觉得不用去老君山,要体验天上神仙的生活,这里不就挺好吗?夫君刚刚才登基,尽量避免劳民伤财。”

  李邺听说她说起来骊山华清宫,一点都没有犹豫,便知道她心中彻底把从前甩开了,他心中欢喜,着实爱煞了这个千年一出的绝品女人。

  李邺的手开始上下游动,笑嘻嘻在她耳边低声道:“不如我们一起体验一下天上神仙是怎么行云布雨?”

  杨玉环媚然一笑,轻轻扭动身体,眼波流转,强烈地暗示着李邺。

  这时,一阵薄雾袭来,李邺一个翻身,两人一起开始了仿佛在夜空中的行云布雨。

第1360章 日本方案

  次日上午,相国韦见素和吏部尚书刘晏匆匆来见李邺,李邺请两人坐下,笑道:“之前独孤家族把宝记柜坊捐出来,朕答应让独孤明出任上州刺史,他婉拒了,但这个名额还保留着,独孤家族希望把这个名额给独孤峻,朕答应了,需要和你们商量一下。”

  目前唐朝地方州府官员,李邺作为天子可以直接任命五大府的主官,也就是京兆府、河南府、太原府、成都府和襄阳府,这五大府的主官都是从三品高官出任,属于天子权限,五大府以下州县官员任命就属于相国和吏部的权限了。

  李邺当然也不会无原则答应,独孤峻一直是正四品官员,他虽然资历深,但为官比较平庸,没有什么作为,所以正四品也就到顶了。

  既然是天子提出来,这个面子当然要给,韦见素想了想道:“河北饱受戕害,现在正在逐步的恢复中,不需要什么作为,只需要休养生息,尽量不要扰民,微臣认为独孤峻去河北比较合适。”

  李邺又看了看刘晏,刘晏笑了笑道:“其实正好商州刺史之位空出来,还没有人选,不过韦相国说得有道理,商州马上要进行丹灞水道扩展,任务艰巨,独孤峻恐怕承担不了,微臣也推荐河北,相州和魏州刺史都空缺。”

  李邺便道:“相州吧!不需要怎么折腾,让百姓好好休养生息。”

  韦见素和刘晏都同意了,这时,韦见素笑道:“说到独孤家,昨天下午萧尚书来找我,说独孤家和户部签署了一份契约,借调两万战俘的契约,条件比较苛刻,独孤家族居然主动提出来,每人交二十贯的保证钱,户部其实没有什么条件,但独孤家主动加门槛,让户部很困惑,微臣也有不解。”

  李邺笑了起来,“这是朕要求独孤家族善待战俘,给了独孤家很大的压力,因为战俘不光是给他们,还有其他关陇贵族,他害怕其他关陇贵族虐待战俘,导致大量死亡,他没法向朕交代,他索性就加门槛,让其他家族知难而退,至少也不敢虐待吧!毕竟有二十贯保证金在朝廷,还和朝廷签署了契约。”

  韦见素恍然大悟,笑道:“原来如此,我就说那有自己给自己加门槛的,原来是利用朝廷来约束其他家族,这个办法倒不错,微臣觉得可行。”

  李邺点点头,“宽待不如严管,这些条款本来就应该由户部提出,虽然独孤家族是外戚,但给他们破了规矩,以后就不好服众了,反而坏了朕的名声,所以朕的态度从来不变,对皇亲国戚要一视同仁,以后各部也就好做事了。”

  “陛下说得对,回头微臣和萧尚书好好谈一谈,把制度建立起来。”

  李邺又取出一份报告,笑道:“还有一件事要和你们商量一下,就是关于被贩卖的女童,这次我们抓了两百名圣女会传教女子,朕特地叮嘱内卫不要杀戮,尽量活捉,愿意是这些女子就是当年被卖出去的女童,被圣女会强迫或者洗脑。

  朕让内卫善待她们,带她们回家乡看看,寻找童年和父母的坟墓,效果很不错,两百人中有一百八十多人想留再在大唐,不愿再回撒马尔罕,这批女子由内卫吸收她们。

  但接下来朕要把所有被贩卖的女童都接回来,让所有被迫流落异乡的大唐子民都有机会返回来,朕考虑以此为契机,明年向西出兵!”

  韦见素和刘晏对望一眼,女童事件只是一個出兵的借口,天子出兵西域,恐怕还是另有企图,甚至早就有计划。

  韦见素又对李邺道:“陛下不是决定明年出兵日本和新罗吗?”

  李邺笑了笑道:“倭国和新罗贫瘠,无利可图,朕打倭国主要是想消灭他们的朝廷,促进倭国碎片化,让他们陷入漫长内战,其次是占领倭国北部的毛人岛,那里盛产桧木,是造船最好的材料,也是建造宫殿的高档木材。

  而且倭国武力低下,朕只要派三万水军和两千陌刀军,就足以横扫倭国军队,不一定非要到明年,如果时机成熟,现在就可以出兵!”

  “那新罗呢?”

  旁边刘晏又问道:“陛下打算怎么处置?”

  李邺负手走了两步道:“新罗先用南诏方案,恢复显庆四年的边界,重置熊津都督府,并由唐军驻扎新罗,等辽东局势完全稳定后,再把新罗改为唐朝一州”

  韦见素明白了,天子早就有了收拾新罗方案,而且是合理合法。

  大唐总章元年,唐朝灭高句丽,在其境内设立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县,在平壤设立安东都护府来管辖。

  大唐显庆四年,唐军主将苏定方率领十三万大军讨伐百济,同年百济灭亡,并入大唐,唐朝在百济设立了熊津、马韩、东明、金涟、德安五个都督府,也一并属于安东都护府的管辖范围。

  而新罗原本只是半岛东南的一个小国,它利用各种卑劣的手段,不断侵扰蚕食百济土地,又趁唐朝安史之乱的机会,不仅侵占了百济土地,还大举北上,吞并了唐朝安东都护府大片领土,把边界一直推到了鸭绿江。

  所以李邺第一个目标就是恢复显庆四年的边界,将新罗打回原形。

  看来天子确实是深谋远虑,在涉外方面,政事堂并不是很了解情况,确实也没有发言权。

  但韦见素和刘晏都很担心,攻打新罗会重蹈隋末危机。

  韦见素小心翼翼劝道:“微臣建议充分准备,仔细探查敌情,以免重蹈隋末惨剧!”

  李邺微微笑道:“相国想得太多了,唐军打新罗,不是全面战争,而是用点穴战,直接攻下其都城,绝对不会重蹈覆辙!”

  韦见素松了口气,他沉默片刻又道:“陛下,仅仅用女童事件作为出兵西域的理由,还是有点单薄了,有点出师无名。”

  旁边刘晏笑道:“陛下,出兵西域其实不光是女童事件,还有收复故土,陛下忘了吗?咸海县可是大唐最西面的一座县城,那可是我们和可萨国签署协议,是真正属于大唐的县城,还有俱战提、怛罗斯城、俱兰城和白水城,这些是大唐无数战士阵亡换来的城池,现在都被异族侵占,现在把它们夺回来,不是最好的理由吗?”

  李邺点了点头,又缓缓道:“咱们内部协商得说实话,朕出兵西域,为了的是吐火罗的铜矿和银矿,拔汗那的金矿,石国的银矿,如果无利可图,朕不会出兵,空耗大唐国力。

  相国说得也对,必须出师有名,收复我们曾经的土地,确实是很好的出师理由,但毕竟它们太过于遥远,恐怕无法让大唐将士和百姓同仇敌忾,所以在有了出师的法理依据后,还需要一个能打动人心的理由。

  最能打动人心的就是拯救我们的孩子,去拯救被卖到遥远西方的大唐女童,才会触动大家内心深处的心弦,才会让大唐百姓支持我们的西征。”

  “那么陛下西征明确的目标是哪里?”

  “收复吐火罗和拔汗那,把这两地纳为大唐领土,再抢在大食之前出兵灭了圣女会,救回大唐女童,同时也收买粟特各国人心。”

  韦见素和刘晏退下了,李邺站在地图前半晌沉思不语。

  他在重新考虑日本国方案,其实方案他早就制定了,只不过之前没有考虑在日本驻军问题,也没有考虑割取日本列岛土地。

  现在他考虑把九州岛拿下,成为唐朝控制日本列岛的大本营。

第1361章 深秋行动(上)

  自从辽东灭了契丹后,唐军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成立辽西都督府,由张典出任辽西都督,统帅三万大军,管辖营州和契丹、奚人的土地。

  同时成立辽东都督府,由南霁云出任辽东都督,统领两万大军,管辖南到辽东半岛,北到从前渤海国的辽阔范围。

  但战争并没有结束,室韦部和黑水靺鞨部依旧对大唐充满敌意,还有新罗也没有派使者来长安谢罪。

  另外,对日本国的战争也没有停止。

  辽东战事结束后,所有三千石以上的战船都南下耽罗岛,还有五万大军也驻扎在耽罗岛,由马璘统领。

  此时,二十艘万石大船也从泉州抵达了耽罗岛。

  马璘率大军进驻耽罗岛,原本是为了对付新罗,但他接到了天子的亲笔鹰信手谕,命令他出兵占领日本国九州岛,建立九州都督府。

  新罗国战役改为明年春天,同时把这次对日本国行动称为深秋行动。

  鲸海便是今天的日本海,在春夏之交,海上经常会出现暴风巨浪,但秋冬季节却比较风平浪静。

  在浩渺无垠的深蓝色海面上,一支由三百多艘大船组成的船队正劈波斩浪航行。

  唐朝水军都督李成式站在船头,用千里眼望着茫茫的深海,在他身边站着一名中年官员,他便是当初陪同渤海王子大英俊前往长安的渤海国辅国大臣杨承庆。

  他因为反对日军支援上京而被当权派以及渤海王贬黜到渤海国最边远的安边府,反而因此逃过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李邺对他印象很好,还以为他死了,特赐他为渤海刺史,又听说他没死,便直接封他为渤海府长史。

  这一次他临时出任唐军水军司马,同时也是向导和翻译,他曾九次随渤海国友好团出使日本国,能说一口流利的日本语。

  他原本对日本国很友好,但日军屠杀上京,灭亡渤海国,彻底让他成为最痛恨日本的唐朝官员,他的老母亲、儿子、儿媳和孙子以及出嫁的女儿都惨死在日军的屠刀之下,只有妻子要照顾他,跟随他去了安边府,才逃过一劫。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87页  当前第81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16/88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藏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