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比较难啃的硬骨头是新罗京城金州的决战。
马璘亲自率领三万唐军对阵拱卫都城的三万新罗军。
而此时出使唐朝的特使金贞志还在回来的路上,刚刚才到洛阳,估计他还没到登州,新罗就成了案板上的鱼肉。
第1382章 新罗投降
三万唐军出现在新罗都城金城约四十里外,都城内乱成一团,王公贵族纷纷收拾财宝要向城外逃命,但城门紧闭,宰相金良相担心军心士气受影响,便下令不准开启城门,不准放任何人出城。
城门处人山人海,骂声一片,但城门依旧不开,无奈,贵族们也只得各自回家等待消息。
这时,怎么对付唐军也在新罗朝廷内激烈争吵,有要求死守城池,等待援军到来,也有认为城池守不住,最好出城决战。
最后,新罗的三大圣骨权臣金良相、朴罗柱、昔万象达成一致,派军出城迎战,他们都很务实,如果军队败了,他们还有机会投降,保住家族性命,可如果城池被唐军攻破,唐军杀进城内,他们的家族将会遭遇灭顶之灾,想投降都没有机会了。
三万新罗军从南城门出城,向已经在二十里外的唐军迎战而去。
三万唐军通过耽罗岛的跨海运输,迅速将三万人马投入到半岛,这可不是李成式大军那样远距离投送,这就是过一个海峡之事,唐军不仅投送了三万军队,还投送了两万匹战马。
马璘亲自率领三万大军一路浩浩荡荡疾行,距离新罗的都城金城已不足二十里,马璘忽然得报,前方发现敌军主力,约三万人。
马璘着实没有想到新罗军竟然出城迎战,他还准备用火器大展神威,打一场漂亮的攻城战。
不过送上门来也好,马璘沉思片刻,派人将副将郝廷玉找来,对他道:“将军可率一万骑兵,绕到敌军身后,看我信号箭升起,将军可从后面进攻敌军,此战我军必胜。”
“卑职遵令!”
郝廷玉抱拳行一礼,立刻率领一万骑兵向南绕道而去。
马璘下令两万军队原地休息,又打出三万人的旗帜迷惑敌军。
一个时辰后,三万新罗军出现七里外,新罗军的主将叫朴正善,出身圣骨朴家,同时又是宰相金良相的女婿,有这两层顶级关系,他便取代了派去唐朝的金贞志,成了新罗军的统帅。
朴正善年约三十五六岁,一直出任皇宫侍卫将领,只有去年参加了镇压百济人起义的血腥屠杀,并没有任何实战经验。
但新罗的门阀制度堪比中原的两晋南北朝,贵族等级森严,军队主帅只能是最高等级的圣骨家族担任,选出来的主帅必须同时代表三大圣骨世家的利益,所以既是朴家嫡子,又是金家长女婿的,又长期在军中为官的朴正善就成了唯一的主帅人选,他兄弟娶了昔家之女,所以三大圣骨之一的昔家也支持朴正善出任主帅。
“呜——”新罗号角声吹响,前面发现了唐军主力。
有探子回来禀报,“启禀主帅,很多唐军士兵手执双旗,所以看起来是三万军队,实际上对方只有两万军队,一万步兵,一万骑兵。”
朴正善呵呵对众人笑道:“我就说唐军从耽罗岛杀来,完全就是一种偷袭行为,想偷袭金城,怎么可能有三万军队,有两万军队就已经是极限了。”
他当即下令道:“传令军队集结,准备作战!”
三万新罗军也迅速集结,三万军呈‘品’字型结构,朴正山率领一万步兵为中军,另外两支万人大军为两翼。
新罗军全部是步兵,和日本军队相比,新罗军显然更像中原军队,士兵以长矛军和刀盾为主,没有骑兵,实在是新罗地方太小,养不起骑兵。
当然,和唐军的装备相比,新罗还是相差甚远,马璘率领的三万军队是唐军精锐,个个身高力大,士兵普遍都在一米八以上,身披铁甲,头戴铁盔,手执长矛和战刀,后背弓箭。
不仅是装备精湛,身材强悍,而且士兵们都身经百战,有极强的作战经验和阵型配合。
双方相隔三里,新罗军率先发动了进攻,三万新罗列队前行,“呜——”号角声在矿野吹向。
马璘也下令道:“步兵在前,骑兵在后面,向敌军进发!”
唐军也列阵前行,双方越来越近,相隔三百步,马璘下令道:“步兵弓箭射击!”
这是唐军的一個传统战术,步兵行军时临时改为弓兵,这就需要一次次的训练,让所有士兵都知道该怎么执行军令。
红旗和黄旗挥动,这就是行军中使用弓箭的战术命令。
一万唐军步兵刷地停下,半蹲下来,将长矛放在地上,取下后背的长弓,小心翼翼地拔出了爆裂箭,所有士兵都经过严格训练,能够控制爆裂箭。
朴正善立刻大喊道:“刀盾军奔跑出击!”
三支万人军中各有三千刀盾军奔跑起来,一共九千刀盾军在奔跑,利用刀盾军的盾牌抵挡住唐军的弓箭,然后杀进唐军弓兵队伍中。
马璘冷笑一声,回头喝令道:“骑兵准备出击!”
一万骑兵分为两队,就在唐军弓兵的两侧,他们准备突击了。
新罗军越来越近,越来越近,相距唐军只有八十步。唐军忽然万箭齐发,一万支爆裂箭铺天盖地射向对方。
望着天空的箭矢如雨点般射来,刀盾军纷纷举起盾牌相迎,但他们做梦也想不到,对方用的已经不是传统的箭矢了。
爆裂箭击中盾牌立刻爆炸,不仅将盾牌炸得粉碎,还将后面的手也炸断,如果盾牌相隔脸太近,甚连至头部也会炸烂,就算爆裂射中地上爆炸,也会将敌军的腿炸断,一瞬间爆炸声一片,惨叫声四起,后面的新罗士兵惊得纷纷停住了脚步。
不等硝烟散去,第二轮万支爆裂箭又射到了,这些都是旧版爆裂箭,触地即爆,在一片爆炸声中,九千刀盾士兵被消灭了一大半,剩下不到三千人吓得魂飞魄散,掉头便逃。
马璘等的就是对方的逃跑,他立刻喝令道:“吹响号角,骑兵出击!”
“呜——”
唐军低沉的号角声吹响,一万骑兵分成两支杀出,就俨如两支锐不可挡的长矛,冲向奔跑的敌军。
爆裂箭一般只射两轮,一万步兵也背上弓箭,拿起长矛,呐喊着向敌军杀去。
新罗士兵都吓得心惊胆战,双股战栗,在后面将领的威逼之下,战战兢兢迎战。
双方混战在一起,马璘看出对方士气低迷,他当即喝令道:“发射九支火药箭!”
九支火药箭飞射上天,一万唐军骑兵很快出现了,“呜——”号角声在身后吹响,大地开始震动。
一万唐军骑兵铺天盖地从后面杀来,正在军队后面督战的朴正善回头看见一里外的唐军骑兵杀来,他惊得心都要停止跳动了。
本来眼前的两万唐军就已经不是对手,再来一万唐军,他们将彻底战败。
两万余新罗士兵被唐军前后夹击,一阵大乱,他们经不住前后夹击的痛击,军队终于崩溃了,两万士兵丢盔弃甲,四散狂奔逃命。
马璘下达了杀绝令,两万骑兵追杀逃亡的新罗士兵,一万步兵在后面补杀,不放过一人。
唐军骑兵的战马速度远远超过了新罗士兵的双腿,追上便是一刀劈翻倒地,或者一矛戳穿后心,然后继续追赶,如果侥幸没有死,也逃不不过后面唐军步兵的捕杀。
唐军追出十几里,便再也没有奔逃的新罗士兵了,就连主将朴正善也被一名唐军小将一枪刺翻下马,随即又一枪夺去了性命。
一个时辰后,三万唐军兵临城下,尽管城内还有数千士兵,但新罗朝廷彻底崩溃了,集体决定投降。
城门开启,惠恭王金乾运脖子上挂着金印,他的数十名嫔妃紧随其后,后面跟着宰相金良相,再后面是数百名朝廷官员和贵族出城投降。
第1383章 意外翻船
就在新罗朝廷向唐军投降的几天之内,另外两个战场也相继结束了战斗。
平壤守军企图在郊外伏击唐军,但被唐军斥候发现,南霁云率军绕道新罗背后进行反埋伏,新罗军发现埋伏被唐军识破,仓皇撤退时落入了唐军的伏击圈,一万新罗军士兵被唐军伏击全歼。
而几乎同时发生的熊州之战几乎复制了汉州城之战,唐军用火器炸开了城门,杀进城内,短短一个多时辰,一万新罗士兵便和唐军在巷战中被斩杀殆尽。
至此,新罗最后的八万大军被唐军彻底消灭,面临和南诏的同样的结局,一个没有了军队的小国,只能任由大国宰割。
李邺之所以没有用对付契丹和奚国的手段,直接将新罗灭国,而是用南诏的模式来处理新罗,也是从长远考虑,首先是出师有名,这是最重要的,新罗不是契丹和奚那样的部落,也没有像契丹和奚那样杀过唐朝的公主,唐朝有足够强大的民意支持将其灭亡。
新罗一直是唐朝的属国,是唐朝的小弟,是一个完全合理合法的国家,唐朝没有理由灭亡它,就算李邺强行灭亡了他,但也会史书上留下不好的一笔。
但李邺又有一個绝好的出兵理由,那就是恢复大唐显庆四年的疆域,高句丽和百济的领土都是唐朝的,但被新罗无耻地窃取了。
所以李邺要恢复大唐显庆四年的疆域,完全合理合法,也会赢得大唐所有阶层的支持,这就出师有名。
所以既然出师有名,就没有必要灭掉新罗,让自己限于被动,可以用缓取的办法,只要唐朝持续经营十年二十年,最后吞并新罗就水到渠成了。
大唐夺取新罗都城一个月后,谈判特使金贞志无颜再回新罗,在登州沉海自杀。
而与此同时,马璘的快报也抵达了朝廷,全歼新罗军队,新罗王和新罗朝廷开城投降。
李邺紧急召开了政事堂议事。
“刚刚得到的消息,新罗惠恭王金乾运开城向唐军投降,果然是谈判桌上得不到的东西,只能在战场上才能得到。”
张立笑问道:“陛下还要和新罗谈判吗?”
李邺摇摇头,“败军之将没有资格再和我们谈判,新罗的军队已经被全部歼灭,现在新罗就是一条案板上的鱼,怎么收拾这条鱼,由我们来决定。”
“那陛下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案吗?”张立又问道。
李邺笑了笑道:“我只有几个基本方案,第一是确定显庆四年的边界;第二是新罗不允许有军队;第三就是唐军要在新罗驻军;除了这三个方案外,其他方案就需要各位一起出谋划策,总之,朕只有一个目的,二十年内让新罗心甘情愿并入大唐。”
韦见素笑了笑道:“微臣倒有几个想法,可以作为抛砖引玉。”
“韦相国请说?”
韦见素不急不缓道:“微臣第一个想法,是关于新罗的政权结构,新罗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干弱枝强,新罗王基本上没有什么权力,而新罗的贵族势力很强大,新罗的贵族势力就和高句丽的贵族势力一样,成为我们将来吞并新罗的最大阻碍,所以微臣简易第一个措施就是削掉新罗的贵族势力。”
李邺点点头,韦见素的第一个建议就说到他的心坎上去了,用南诏方案,并不是一定要照搬南诏方案,南诏国之所以能保留,是因为南诏还有五个离心离德兄弟,一心想和南诏分家,所以南诏只有没有足够的军事实力,迟早会重新分裂成六诏,现在已经苗头出来了,已经有两诏独立出去,南诏只剩下四诏了。
新罗也是一样,要按照自身的特点来进行改造,如果不彻底铲除新罗贵族,不说二十年,哪怕五十年也无法让新罗人心归并,高句丽的教训摆在那里。
摧毁了新罗的贵族,也就摧毁的新罗的知识分子,剩下的农民根本不用二十年,十年就归心了。
“韦相国继续说!”
“微臣想说的第二个建议是土地归心,把所有的土地都收归官有,然后设立种种条件,比如主动送儿子去学校读书,主动说汉语,穿汉服,主动归籍大唐,效忠大唐,那么就可以授予土地,不管哪个国家的农民都是很现实的,只要有土地,能减免税赋,能吃饱饭,那他们就效忠谁,不会考虑什么家国情怀,这一点在日本九州农民身上表现得非常明显,微臣相信新罗农民也一样。”
韦见素的两个方案让李邺大为赞赏,有了韦见素的开头,众人纷纷发言。
独孤烈建议,收缴新罗所有的兵器,严格限制新罗的生铁使用,所有的铁农具都归公有,用时提供,用后收回。
萧华建议销毁新罗的铜钱,只能使用大唐铜钱,同时实施大唐税赋。
刘晏建议销毁新罗所有的史书和书籍,给所有家族寻找中原根源,要让新罗人相信,他们的祖先是汉朝时留在半岛的汉人后代。
马璘很快收到了天子李邺的亲笔鹰信手谕,要求他灭绝除国王及其子女以外的新罗贵族,女子送往大唐,男子除幼童外,其余全部处决,财产收归官有。
马璘当即请来自己的幕僚张泗水商议对策。
张泗泗年约四十岁,非常精明老练,善出奇谋。
他看了天子的亲笔手谕,点点头道:“居然是天子亲笔所书,说明此事极为重要,而且极为隐秘,不能太直接干掉他们,会激起他们反抗,可以用计谋。”
“先生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张泗水微微笑道:“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迁都,之前不是说要迁都去汉州吗?
汉州那边有新罗最好最多的土地,虽然贵族们不愿迁都,但也不会强烈抗拒,只要将军说一句话,迁都者,不会没收财产土地,大部分都贵族都会勉强答应迁都。
迁都的时候要分为皇族营、贵族营和平民营,当然待遇肯定不一样,这些贵族一定会支持,他们才不会愿意和平民混杂在一起。
然后在分营的基础上,再细分为男营和女营,幼童肯定要跟女营,然后走了两百里到荣州时,队伍就可以改为坐船而行,听说这个时节下雨剧烈,然后夜间航行遇到风雨不幸沉没了几艘船,包括贵族船只和平民船只,大家都不会说什么,只能说他们运气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