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万里选的位置很有特点,他们选择在低处,十里外是一个长长的斜坡,非常适合从上向下冲击,这就是给萨巴特量身打造的冲锋路线。
不多时,四万大军出现在十里外的高处,萨巴特望着远方结成大阵的唐军三万骑兵,他顿时大笑:“我以为他们要用陌刀军呢!居然想用骑兵和我们硬对硬,那就让他们尝尝草原铁骑的滋味吧!”
他拔出战刀大喊道:“草原的雄鹰们,让我们展开翅膀将唐军杀得血流成河吧!”
四万大军一起振臂高呼,如决堤的洪水一般,从高处向唐军席卷杀来、
第1389章 碎叶会师
四万葛逻禄骑兵沿着斜坡向唐军杀来,俨如洪水决堤,又仿佛天崩地裂,声势极为骇人。
但席万里面不改色,目光盯住四万奔腾的敌军,对方前锋已经杀到三里处了,席万里令道:“发射信号箭!”
九支火药箭飞射上天,在天空炸响,埋伏在敌军两侧的百余斥候骑兵忽然现身了。
其实萨巴特早就看见这百余斥候骑兵,但因为对方人数太少,他也没有放在心上。
百余斥候骑兵一起举弓射击,上百支火药箭射进了敌军人群,燃烧的火药箭落在地上,立刻引发了地上的大火。
唐军让葛逻禄骑兵占领了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但不利的一面就是葛逻禄骑兵只能按照固定的线路奔跑。
唐军铺洒了三千桶火油,又埋下了上百颗大型铁火雷。
四万葛逻禄骑兵下方忽然燃起了熊熊烈火,将奔在最前的一万骑兵瞬间吞没了,骑兵们顿时一片惨叫,紧接着上百颗铁火雷接二连三爆炸了,“轰隆!轰隆!”
草原上响起了惊天动地的爆炸声,泥土和草地被炸得四处飞溅,一片片敌军骑兵被炸得血肉横飞,甚至连人带马都被炸飞起来。
烈火和爆炸让葛逻禄骑兵瞬间坠入了地狱,浓烟滚滚,烈焰滔天,战马狂嘶,忍受不了火烧而栽倒,无数人被烧得鬼哭狼嚎。
后面的骑兵纷纷调转马头逃跑,前面的数千骑兵无法回头逃命,只得硬着头皮继续向唐军骑兵,迎接他们的却是三万骑兵的迎头痛击。
唐军没有使用爆裂箭,因为草地很软,如果落地没有爆炸,后面被唐军骑兵踩中,那就得不偿失了。
葛逻禄人骑兵大败,三万唐军一路追杀,杀敌近两万五千余人,萨巴特带着一万四千余人仓皇北逃,他们带着葛逻禄族人逃离了伊丽河谷,逃亡回老巢玄海地区。
这一战,葛逻禄大伤元气,数年后,昆坚部大军南下,大败葛逻禄军队,吞并了大部份婆匐部葛逻禄,少数残部撤退到夷播海以西,萨巴特也被他儿子杀死。
葛逻禄成了昆坚部重新崛起的磨刀石。
大败葛逻禄军队,由荔非守瑜军队负责打扫战场,四万唐军继续西进,数天后经过弓月城。
弓月城是唐军修建来监视伊丽河谷的军城,有守军三百人,葛逻禄人虽然占领了伊丽河谷,但沙亚可汗不敢和唐朝翻脸,他们没有骚扰弓月城。
虽然新可汗萨巴特强烈反唐,但他上任时间太短,还来不及对付弓月城就被唐军击败了。
弓月城因修建在弓月岭上而得名,三百唐军的后勤原本由三支突骑施部落负责供养,葛逻禄人虽然把三支突骑施部落吞并,但还没有来得及拆分消化.
随着葛逻禄人仓皇北逃,三支突骑施部落没有人管他们,他们又带着部分牛羊回来了,重新在祖辈生活的土地上生活、放牧,繁衍后代,重新担负起供养戍边唐军的任务。
由于突骑施男子大多在战争中被葛逻禄人所杀,年轻男子奇缺,弓月城唐军将士就成了突骑施部落繁衍后人的希望。
整整十年,连续五届唐军守军都先后娶了突骑施少女为妻,也生活在伊丽河谷内。
数十年后,伊丽河谷内形成了一支带着明显汉人血统的突骑施部落,被称为突骑施汉人,部落首领尉迟明远被唐朝封为弓月可汗,出任伊丽将军,他和他的族人们世世代代生活在伊丽河谷内。
此时,西征军主将白孝德已经率领两万军队先一步抵达碎叶,郭昕和李成华也分别进入了新的角色。
郭昕出任西征军司马,而李成华被加封御史中丞,出任监军一职。
虽然李成华是女人,但她可是内卫都统制,她的资历和手腕没有人敢把她当做女人看待,更没有人敢小看她。
李成华住在碎叶驿馆,这里成了内卫临时官衙,她手下有近五百内卫士兵。
三千五百名唐朝女童也暂时住在碎叶城内,每天有人教她们读书写字,李枋也在学习读书写字,他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也学过千字文,但远远不够。
碎叶读书人不少,这是王昌龄打下的良好基础,由一名叫李锦华的官学教授专门教他读书。
李枋喜欢读书,尤其喜欢看书,他不仅全身心的跟着师父读书,而且他大部分时间都在看书。
李枋也居在碎叶驿馆内,李成华找了一名老仆照顾他起居。
下午时分,李成华从外面回来,却见李枋独自一人坐在亭子里读书,李成华心中着实怜惜,这孩子明明是个少年,自己总是习惯性把他当做小娘子。
这孩子太文静,也太安静了,很少看见他说话,从撒马尔罕来碎叶,他一路上几乎一言不发。
现在大家熟悉了,便稍微好一点了。
李成华走进亭子,笑问道:“公子在看什么书?”
李枋把封面展开她看,原来是《庄子》,李成华又笑问道:“喜欢吗?”
李枋点点头,李成华在他旁边坐下,笑道:“你父亲的消息这几天就应该到了,估计你会和三千多名小娘子一起回长安,期待吗?”
李枋眼中闪过一丝担忧,低声道:“阿姨也一起去吗?”
李成华一怔,这孩子竟然对自己有了一丝依赖,她心中的母爱顿起,柔声道:“我恐怕走不开,你父亲刚刚任命我为监军,要等战争结束后,我才能回长安!”
李枋低下头半晌道:“我也可以等战争结束后去长安!”
李成华点点头,“好吧!这次我做主了。”
李枋脸上露出一丝笑意,眼中又有些不安道:“阿姨会不会被我父亲责罚?”
李成华呵呵一笑,“不会,你爹爹和我关系很好,他既是我的主公,但也是我的朋友,很多事情,别人劝不了他,但我可以劝他。”
“但我看书上说,皇帝都很可怕,伴君如伴虎,我父亲很凶吗?”
李成华柔声道:“你父亲和其他皇帝不一样,他虽然是皇族身份,但出身贫寒,是靠自己的本事一步步夺得天下,你父亲很宽容,胸怀博大,他一定会喜欢你的,你还有祖父和祖母,尤其你祖母,她很疼爱自己的孙子孙女。”
“可我是胡人?”
李成华摇了摇头,肃然对少年道:“你记住了,你是不是胡人是看父亲,父亲是汉人,你就是汉人,如果父亲是胡人,就算母亲是汉人,孩子也是胡人,这是我们汉人的规矩,你明白了吗?”
“我明白了!”
李枋轻轻点头,他又有点不好意思道:“阿姨,有两个小娘子,能不能”
李成华立刻明白了,两个一直服侍他的小侍女,三人一起长大,关系极好。
“行!你把她们名字告诉我,我把她们接过来。”
李枋从书里抽出一张叠得很精致的纸条递给李成华,“就是她们二人!”
李成华看了一眼,不由哑然失笑,一个叫王小鹅,一个叫王小鸭,都是十三岁。
“我知道了,明天就给你找来!”
这时,一名内卫女兵快步走来,躬身道:“启禀都统,白将军请你过去,朝廷四万大军到了!”
李成华大喜,四万援军终于来了。
第1390章 最终接纳
长安,内卫改革的方案已经下来了。
首先是裁军,四万内卫裁减三万,精缩成一万人。
内卫分为一堂九部五十营,堂是玄武堂,效仿朝廷白虎堂,它是内卫的最前端,立案、分案和结案都由它负责。
取消了内卫受理处,内卫不再接受个人告状,个人有什么事直接去找县衙或者其他官衙报案,然后由县衙或者其他官衙决定,这个案子是否转给内卫。
内卫玄武堂接到其他官衙的报案后,开始启动审核,如果不符合内卫职责,会驳回报案,不予立案。
如果审核符合内卫职责,会正式立案,然后派案给九个职能部门之一,比如铸造假钱案会派给钱货部,钱货部开始查案,需要用兵,则向都统制提出申请,由都统制从五十营中调派一支军队。
职能和军队分开,这也是内卫改革的精髓之一。
立案、职能和军队三权分立,结果就是把内卫的权力关在笼子里。
把权力关在笼子里,这个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谁掌握这个笼子的钥匙,当然不是朝廷,而是天子。
内卫从来都是天子的一把刀,刀锋太利,下面意见太大,天子就重新定制了一副刀鞘,把内卫的锋芒插入刀鞘。
需要的时候,天子拔刀,锋芒毕露。
目前内卫都统制还是李成华,刘武通依旧是副都统,代行都统制令。
内卫改革实施后,效果立竿见影,百官们喝花酒,再没有内卫抓他们,商铺竞争发生纠纷,也没有内卫出来干涉。
内卫就仿佛在长安消失了一样,至少百姓感觉不到了。
但实际上内卫还在,各官衙解决不了大案,一定会出现内卫的身影。
夜幕将领,大明宫内书房灯火通明。
李邺负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在他桌上放着一份李成华从碎叶发来的鹰信,他已经连续接到李成华的五封鹰信,但唯独这一封鹰信让他心潮难平。
金山灵竟然生了一个儿子,就在金山灵去撒马尔罕的第二年。
李成华说那是他的儿子,李邺当然相信李成华,唐朝没有亲子鉴定,李成华自然掌握了无法否认的证据。
算下来那孩子应该十五岁了,鹰信中说他和唐朝女童们一起长大,想必是个贾宝玉似的少年。
李邺长长叹息一声,拿起桌上的鹰信,出门去了。
皇后独孤新月挺着大肚子,细细品着一杯奶茶,这段时间她喜欢嗜甜,尤其喜欢奶茶,以前都一般,可有可无。
现在她和杨玉环一般地嗜好奶茶了。
这时,门环一响,有宫女道:“圣上驾到!”
李邺随即推开门帘进来,独孤新月把茶盏放到一边,抿嘴笑道:“陛下怎么来了?”
李邺在妻子身边坐下,握着她的手笑道:“阿姑说你男孩儿的可能性比较大,你自己感觉呢?”
独孤新月摇摇头笑道:“我感觉是个女孩儿,这次阿姑不对!”
“有依据吗?”
“当然有,我生星沙的时候,就特别喜欢吃甜食,后来生檀儿,又喜欢吃肉了,这次我嗜好甜食,肯定是个小娘子。”
“小娘子我也喜欢!”
李邺沉吟一下道:“现在有件比较头大的事情,我想听听你的想法。”
“什么事情?”
“你还记得我给你说过金山灵的事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