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朝廷也发生很多事情,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第一批二十万枚银钱作为俸禄发给了朝廷百官。
银钱按照现在的官方市价发行,一两白银兑换三贯钱。
一两等于十钱,那么一枚银钱就相当于三百文铜钱。
从古至今,朝廷的财政来源有两个,一个是税收,一个就是发行货币。
但唐朝发行的不是纸币,而是实打实的贵金属货币,大自然万物无非就是金木水火土五样东西,所谓贸易、商品交换,无非就是这五种元素之间的交换,或者加上一点人工的附加值。
所以黄金、白银是金元素的上乘之物,当然能买一切,它是作为一种稀有资源投入市场,并不是凭空造出的信用货币,它本身的稀缺性注定也不会产生什么通货膨胀的问题。
不过朝廷为了稳定市场,在发行二十万枚银钱的同时,又同时熔解了唐肃宗时代发行的第一批六万贯铜钱,这种铜钱含铜量低,品相比较差,一直被百姓称为烂钱,和被称为恶钱的大钱一起,极不受欢迎,也没有人愿意收它。
李邺一直很担心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出现,也就是好钱被收通起来了,市场上流通的都是烂钱。
但似乎这次银钱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在试发行的第二天,银钱便在西市出现了,而且颇受欢迎。
御书房内,奉命去调查市场的韦皋回来道:“启禀陛下,微臣和手下去一共去了二十三家铺子询问,其中十六家收到了银钱,以米铺居多,从店家的反应来看,银钱还是比较受欢迎,我们携带的五百枚银钱全部用出去了,很顺利。”
李邺点点头问道:“他们没有怀疑这是假银钱吗?”
“没有怀疑,之前朝廷做了宣传,所有商铺都知道朝廷要发行金银钱了,大家都很期待。”
“为什么没有怀疑?”
李邺继续追问道:“毕竟他是卖东西了,东西拿出去了,钱万一是假的怎么吧?朕想知道,他们是怎么确定这银钱是真的?他们为什么信任,这个问题很关键。”
韦皋张口结舌回答不上来。
“陛下,这个问题让商人来回答吧!”门口传来韦见素的声音。
李邺笑道:“请韦相国进来!”
韦见素走了进来,笑眯眯道:“微臣准备去东市调查,陛下有兴趣一起去吗?”
李邺欣然道:“朕稍微化妆一下,一起去!”
东市吉庆珠宝铺是长安五大珠宝铺之一,专做高端生意,下午时分,两名富商模样的男子走进店铺,一个约六十余岁,一个约三十余岁,还跟着两名护卫。
伙计见两人气度不凡,连忙通知掌柜,掌柜笑呵呵迎了出来。
“两位贵客,有什么需要,尽管开口!”
两人正是天子李邺和相国韦见素,李邺带了一张面具,根本就认不出来了。
李邺见对方居然是玻璃柜台,他顿时有兴趣了,便敲了敲柜台笑问道:“这是玻璃还是水晶?”
“当然是玻璃,水晶很难有这么大块,还这么干净,或许有,但一般百姓看不到的。”
李邺点点头笑道:“很不错!居然玻璃都装上柜台了。”
“我们主要是受窗户的启发,窗户能装玻璃,为什么柜台就不能装玻璃?”
“有道理,相信很快就会推广了。”
掌柜摇摇头,“不一定,很贵的,我安装这一块要五十贯钱,一般店铺可舍不得,也是因为我是珠宝铺,有这个需要。”
李邺点点头,“我想买一块品质高的玉佩,有吗?”
“有!有!”
掌柜连忙去取盒子。
李邺确实是想给长子李枋买一块玉佩,要求他做一个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当然,他自己的宝库也有不少,当然亲自给儿子买来的,意义又不一样。
掌柜端着一只盒子走过来笑道:“自从朝廷放开普通佩玉的禁令后,玉佩的销售量大了很多,这一盒是我店铺里品质最高的于阗玉,一共只有三块。”
掌柜打开盒子,里面有三块玉珮,洁白无瑕,温润细腻,果然是上好美玉。
李邺点点头,“要多少钱?”
“本店不敢欺瞒公子,最低三百贯!”
这个价格不贵,李邺以为至少要千贯。
“银钱收吗?”李邺终于问到了正题上。
第1427章 艰难述职
掌柜愣了一下,笑问道:“粟特银币?”
“不是,朝廷刚发行的银钱!”
“我知道了,银钱当然也收,但这要一千枚银钱啊!”
李邺给护卫使个眼色,侍卫上前,将绳子串好的一贯银钱放在桌上。
掌柜有点惊讶,仔细看了看银钱,好一会儿,他点点头,“可以的,我收了!”
这时,韦见素笑问道:“我有点不解,掌柜怎么不怀疑这是假的?”
掌柜笑道:“首先它是银子,真假我一眼就能看出来,其次大唐有内卫在,谁敢这么不要命,造假银钱,查到可是全家抄斩的。”
李邺和韦见素对望一眼,原来是因为内卫。
李邺挑了一块玉佩,又笑问道:“我是户部的官员,也是有任务的,我想问问掌柜,如果是一般人,不熟悉银子怎么办?”
掌柜想了想道:“这还真是个问题,估计需要时间慢慢适应,一两年左右吧!时间久了,大家自然就熟悉了,我建议柜坊能随时兑换,一些人不熟悉不放心,可以去柜坊兑换成铜钱,而且有问题的话能够立刻发现。”
李邺点点头,这个建议很不错。
他又笑问道:“掌柜觉得会不会被富贵人家收藏起来?”
掌柜摇摇头,“我个人觉得,除非爆发战争,一般富贵人家是不会再收藏了,我家东主当年用一比五十的价格,千方百计兑换了一千两黄金,花了他五万贯钱,现在还是一千两黄金,只值三万贯钱了,啥都没干就损失两万贯钱,白银也是一样,最贵时是一比七,现在只剩下一比三了,指不定会恢复到天宝年间的一比一,谁的脑子有病,现在收藏它干什么?”
“我明白了,多谢掌柜!”
李邺收下了美玉,掌柜一直把他们送出大门,“欢迎客官再来!”
李邺挥挥手,又穿过一条街,去了另一家彩缎行,用了六十枚银币,买了两匹彩缎。
一连走进了五六家店铺,花了不少银钱买东西,都很顺畅,但李邺在路上看见一个卖糖葫芦的小贩,取出一枚银钱,想买串糖葫芦,小贩却死活不肯收了。
一是他不知道这是什么钱,其次他还要找给对方两百九十文钱,他才不干呢!
返回皇宫的马车上,韦见素叹道:“想不到一向令人诟病内卫,居然也成了百姓心中的守护神!”
李邺淡淡笑道:“这就是一件事的两面,凡事有利有弊,不好一刀切,最关键还是制度要跟上。
他们今天花掉了不少银钱,用的很顺畅,他便意识到了,金银钱会在中上层使用,低层百姓还需要时间慢慢适应。
而且李邺担心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暂时不会发生,根本原因还是金银预期会贬值,可以把它当货币使用,但把它当财富储存,就不明智了。
这是之前萧华预料到的,果然被他猜对了。
与此同时,户部在发行银币后,也派出大量官员进行市场调查,反响普遍不错,户部便决定开始大规模铸造金币和银币,同时逐步回收市场上的烂钱。
同时,户部听取了天子的意见,在各地柜坊设立兑换专柜,金银钱随时可以兑换成铜钱。
转眼到了白孝德述职的日子,目前朝廷设在各地都督府有两种,一种是军事型都督,这是主流,李邺和朝廷吸取了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的教训,将军政彻底分开。
这样最大的好处就是都督没有财源,无法扩张兵力,也没有财力发动战争。
军队只管驻军,军费由朝廷负担,不允许军队干涉地方政务,有什么矛盾向枢密院反应,由枢密院负责协调解决。
这才是正常的军队管理方式,而天宝年间实现的节度使制度,给节度使的权力太大,有着重大的隐患。
白孝德的述职之所有重要,因为它和河中都督府是两个唯二的经略型都督府,经略型都督有点相当于从前的节度府,军政皆管,权力很大。
不过这只是过渡,在西域战争结束后,安西都督府和河中都督府都将改为军事都督府,朝廷将在安西和河中成立六个行政州和十三个县,任命州官和县官。
一旦安西、河中改制结束后,大唐天下将有九州、熊津、辽东、辽西、云中、朔方、陇右、河洮、甘凉、沙肃、安西、北庭、河中、剑南、交州、南洋等等十六个都督府,驻军三十余万。
所有都督由天子任免,下面中层文武将领由枢密府任免,中层以下由都督任免,同时由朝廷派出御史监军,这样,制度就非常严密了。
述职在枢密院内举行,由郭子仪主持,天子李邺和政事堂的九名相国、辅相都参加了。
今天述职的内容有两个,提前很多天就告诉白孝德了,由他和手下进行准备。
一个内容是在安西实施郡县制的难点,其次便是大小勃律,这是李邺特别关注的方面。
李邺已经决定出兵制止吐蕃的西扩,但他需要了解情况。
但第一个述职内容就不太顺利,安西实施郡县制不是那么简单。
白孝德缓缓道:“在安西设郡县也是可行的,但这里最大的难点就是平衡问题,安西各小国也愿意成为大唐的子民,但又希望朝廷给他们一点自治权,关键就是这两者之间如何平衡?”
吏部尚书刘晏坦率地问道:“请问白都督,如果按照北庭的方案实施,会有什么不妥?”
北庭主要涉及到高昌国和伊吾国,朝廷在高昌国设立了西州,在伊吾国设立伊州,这里关键就是财产和百姓治理问题,高昌国王有王宫和自己的土地,同时又是当地百姓的精神领袖,百姓也有自己土地。
除了私有土地外,其他土地都是大唐天子所有,包括雪山、戈壁和官田。
另外,高昌国和伊吾国都没有自己的军队了,也没有下属官员。
如果是在自己的私人领地上发生冲突,一般是民不告、官不究,可如果是公开场合发生冲突,官府就会插手,不管是哪个民族的百姓。
现在朝廷已经控制河中,解决安西遗留问题就势在必行了。
朝廷的态度已经很明确,就是按照北庭的模式来治理安西,这里面就有四个问题,一是国王的权限,二是土地归属,三是地方军队、四是百姓的管辖权。
要废除地方军队、要废除官员、废除国王的治理权,国王只是一个象征,这简直就是触及到了各国的灵魂。
白孝德沉思良久道:“难点肯定有,这涉及到贵族的切身利益,我最担心会发生骚乱,会有些国王怂恿本地百姓驱逐唐军,如果能用协商解决的办法最好,如果协商不成功,我希望朝廷有平乱的心理准备。”
李邺缓缓道:“连拔汗那也被大唐归并了,改名为宛州,白都督应该明白朝廷的意志,可以协商,在个人利益方面,大唐可以适度让步,但原则方面不行,郡县制肯定要推行,朝廷已决定按照北庭的方案实施,如果白都督觉得自己的身份不方便,那白都督可以调任,比如来朝廷出任兵部尚书,现在这个位子还空着。”
白孝德目前是龟兹国王叔,他的兄弟是龟兹国王,而龟兹国目前就是安西第一大国。
李邺希望在率先在龟兹国改制,其他小国就会效仿,但他也清楚白孝德的难处,所以他给白孝德一个选择。
白孝德点点头,“感谢陛下的厚爱,让卑职再考虑一下。”
李邺笑道:“那第一个述职先放一放,过两天再谈,我们再谈一谈大小勃律的问题,白都督对那边的情况了解吗?”
第1428章 辽西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