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李邺点点头,“这个名字不错,朕准备了!”
但李邺关心地还是农作物,又笑问道:“带来的作物种子在哪里?”
韦见素一旁连忙道:“都在农学院!”
李邺起身笑道:“去农学院看看作物,要不然朕今晚不好睡觉了。”
百官都坐上牛车,簇拥着天子向农学院浩浩荡荡而去。
农学院是长安最大的学府之一,仅次于国子学和工学院,报考的学生极多,今年科举,有上万人选择报考农学院,结果只录取两千人。
毕竟士农工商,孩子学农业更容易被百姓们接受。
农学院专门有座种子库,杨良药带回的种子放在机密房中,毕竟那些作物标本谁都没有见过,大家都知道重要,有经验丰富的人专门照管,
种子库很冷,里面常年放置冰块降温,李邺看见了一个个放在干草盒子里的标本。
第一个就是南瓜,旁边有只小口袋,放满了种子。
“都没有命名吧!”李邺笑问道。
司农寺卿王薄反应极快,连忙道:“就在等陛下赐名!”
官员们都暗骂王薄马屁精,李邺却欣然笑道:“这个就叫南瓜,它的种法和冬瓜一样,百姓的房前屋后都可以种,甚至县城里也可以种!”
农学院学正赵久年道:“我们都准备明年春天开始试种!”
李邺摇摇头,“也不能一概而论!”
他指着第二个作物红薯道:“这个叫甘薯,放几个月就坏了,你们农学院不是有玻璃暖房吗?在玻璃暖房中种植,红薯种植办法和山药一样,直接种在土中,这种是高产农作物,种植需要大量肥料,估计霜降前后就能收获。”
赵院正躬身道:“微臣明白了,明天我们就开始种下!”
“和这个一起!”
李邺指着旁边的土豆道:“这叫土豆,在山区种植最好,产量大而且不挑土地,产量和红薯差不多,也一起种下去,你们看看,上面都有发芽了。”
“遵令!”
李邺又一个个介绍命名,不愧是专门收集农作物的美洲之行,除了之前的南瓜、土豆和红薯外,还有玉米、向日葵、番茄、辣椒、花生,甚至还有棉花等等等等。
可惜没有烟草种子,也没有可可。
不过还是让李邺喜不自胜,有了这些农作物,加上交州水稻,大唐人口上亿就有保障了,向海外发展就有坚实的人口基础。
从农学院出来,杨良瑶躬身道:“陛下,微臣想再一次前往南大陆和江宁岛!”
李邺笑道:“才刚刚回来,休息半年吧!明年去也来得及。”
“陛下,卑职闲不住,休息一个月就足够了,关键是卑职给江宁岛士兵承诺,一年后换岗,而且卑职有了很多经验,这一次卑职要在沿途建立补给点和休养地,以后船队去南大陆和江宁岛就容易多了。”
杨良瑶既然有这个心,李邺怎么能不准,他欣然道:“那就辛苦你了!”
半个月后,杨良瑶起身去了泉州,筹备第二次远航,这次朝廷就重视多了,拨钱十万贯,成立了专门的远洋署,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挑选愿去南大陆和江宁岛生活的囚犯,甚至很多农民听说给土地一千亩,也纷纷报名愿去海外生活。
一千亩土地啊!多少农民的梦想。
杨良瑶手下除了极少数生病无法出海外,其他人都愿意再次跟随杨良瑶去南大陆。
筹备了两个月后,准备充足的杨良瑶率领三十艘万石大船和三千人再度出海,前往遥远的南大陆和江宁岛。
合川,虽然时间过去了半个月,钓鱼山还没有开始进攻,但唐军并没有闲着,李晟派大将熊昆率领两万大军,配合两万南诏驻军,全歼了泸川县的三万郭家军,杀敌四千余人,俘获两万五千人。
另外,支持郭家造反的泸州地方豪族胡家和巴州地方豪族文家也被内卫全部抓捕斩首,没收全部财产。
随着成都的百艘大船抵达,唐军很快便将郭家的水面力量清除得干干净净,郭家了一百多艘巡逻船全部被唐军爆裂箭击毁击沉,杀敌两千余人。
这天上午,唐军第一支先头部队开始乘坐渡船过涪水,副将赵廷安道:“大帅,敌军会上当吗?“
李晟笑着点点头,“不光我们的士兵憋坏了,对方也一样憋坏了,好容易看到鱼儿来了,他们怎么可能还忍得住?”
李晟知道对方在山脚下部署了五千人,就是为了阻击唐军过江,但平时他们都隐藏在山林中,一旦出现危险,他们会立刻向山上撤离,为歼灭这五千敌军,李晟决定用一千士兵为诱饵,渡江吸引敌军杀出来。
与此同时,唐军已经提前准备好了浮桥,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铺设完成。
岸边停泊了一百多艘小船,目前看不出它们有什么异常,但很快就会露出真容。
十艘大船渐渐靠上对岸,士兵拿出短矛和盾牌纷纷跳船而下,一千士兵上岸了。
就在这时,山林中传来号角声,从山林中杀出了五千郭家军队,向岸边的一千唐军士兵疾速冲来。
与此同时,一艘装有桨轮的船只启动了,向对岸驶去,它拖着两根铁链,一百多艘停在岸边的小船出现了异常。
它们竟然是被两根铁链串联在一起,铁链一动,所有的小船都跟随动了,一艘一艘平列在江面上。
立刻有数百士兵开始铺设木板,木板上和小船上都有洞眼,用两根铁销子一插,木板和船就固定住了,非常便捷快速,一万士兵牵着战马开始在浮桥上疾走。
只用了两盏茶时间,浮桥便铺好了,一万军队也牵马冲上了对岸,他们翻身上马向山林方向疾奔,切断了五千敌军的退路。
一千唐军士兵手执短矛和盾牌,结成大阵在岸边和五千敌军对抗,虽然是五比一,但唐军是一个整体大阵,就像一只缩头的乌龟,五千敌军拿他们没有丝毫办法。
就在这时,山林内忽然钟声大作,“当!当!当!”
这是紧急收兵的钟声,郭家士兵们这才发现他们身后出现一支唐军骑兵,眼看就要切断了他们的退路。
郭家士兵们大惊失色,纷纷掉头向一里外的山林狂奔,但对方是骑兵,速度比他们快得多,迅速超过了五千士兵,截断了他们的退路。
一万骑兵开始猛烈向五千敌军进攻,一千矛盾军士兵也发起了反击。
唐军主力开始源源不断过江,很快又有一万士兵过江,投入战场,五千军队被彻底包围,死伤惨重,在绝望中,士兵们纷纷跪地投降。
很快,剩下的三千八百余名投降士兵被押过了涪江,地上的千余具尸体也一并被清理带走。
三万大军过了涪江,也就意味着郭家的水陆防线都被突破,他们只能据山而守。
黄昏时分,唐军开始大量泼洒火油,泼了上万桶火油,准备烧山了。
一更时分,一千多名士兵同时点燃了山林,山脚下的树林开始着火,火势极为迅猛,一千多个火点渐渐连成一片。
===
【新书第五章 《武馆受辱》也发了,欢迎点评指正】
第1476章 郭家覆灭
郭怀颜在睡梦中被烟呛醒了,他连忙起身问道:“发生了什么事?”
一名侍女用湿布捂着口鼻匆匆走来,“老爷,外面全是烟!”
郭怀颜也用湿布捂住口鼻走出房间,山顶到处浓烟弥漫,天空也被烟尘遮蔽了。
这时,一名身穿盔甲的家族子弟飞奔而来,急声禀报道:“家主快回屋去,关闭好门窗,这烟里有毒!”
郭怀颜一惊,烟里有毒?他急问道:“士兵情况如何?”
“不太好!好多士兵都中毒了,尤其山腰防御处的士兵,现在已退回来一部分。”
钓鱼山的防御还远没有宋朝那样完善,更多是依靠地形进行防御,他们在江面、在山脚部署了两道防御,叫做前部防御,目前前部防御已经被破了,损失七千人。
然后是中部防御,部署在山腰,共有八千人,扼守住十四条上山道路。
中部防御是重中之重,如果中部防御被破了,他们最后也坚持不了多久。
最后是底部防御,也就是山顶,郭怀颜部署了最后的五千人,利用易守难攻的地形,确保山顶不失。
不过现在唐军开始放火烧毒,中部防御恐怕形势堪危,郭怀颜急得直跺脚,“你快说,退回来一部分到底是多少人?”
“目前退回来七百余人!”
“什么?”
郭怀颜瞪大眼睛,他在山腰处投入八千人防御,现在只退回来七百余人。
他顿时急了,“我去看看!”
他不管护卫们劝说,用湿布捂住口鼻冲了出去,十几名护卫无奈,只得跟着他。
山顶上到处是奔跑的士兵,但浓烟弥漫,看不清面容,只看见人影晃动,每个人都用湿布捂住口鼻。
郭怀颜来到山崖前,探头向山下望去,眼前的一幕让他惊呆,只见山下全是大火,浓烟滚滚,和山下的浓烟相比,山顶的烟雾好得多,绝大部分浓烟都飘上天。
钓鱼山之所以险要,因为上山顶只有一条路,郭怀颜又赶到这条山路前,急问道:“从山腰退回多少士兵了?”
大将军郭松连忙禀报道:“启禀家主,目前已经有一千两百人退回来了!”
郭松就是郭千仞的儿子,子继父业,目前也是主将之一,负责底部防御,也就是山顶防御。
郭怀颜又追问道:“派人去中部通知他们撤退没有?”
“卑职已经派了三批士兵下去了,但没有任何消息。”
“现在什么时候了?”郭怀颜看了一眼烟雾蒙蒙的天空问道。
“回禀家主,天已经快亮了!”
“唐军什么时候开始放火的?”
郭松想了想道:“大概是一更不到开始放火,已经烧了整整一夜。”
郭怀颜顿时有点急了,“为什么不早点让士兵们退回来?”
郭松低下头有点心虚道:“我们都以为唐军放火是假,逼山腰防御士兵退回山顶才是目的,这样唐军就可以兵不血刃占领山腰,没想到后来火势越来越猛,而且烟中有毒,这才意识到问题不妙,我派人下去通知罗将军,但现在都没有消息,山顶上也有不少弟兄被毒烟熏倒。”
郭怀颜狠狠瞪了他一眼问道:“山顶上有多少士兵被熏倒?”
“还好,不算多,不到千人。”
郭怀颜更担忧了,山顶的烟并不严重,只是一些烟雾,就有两成士兵被熏倒。那山腰岂不是更严重?
这时,有人大喊:“他们回来了!”
郭怀颜精神一振,连忙迎上去,只见两名士兵从山道回来了,浑身烧得漆黑,头发也被烧去一半,狼狈万分。
这两人是郭松派去山腰通知后撤的第三批士兵,第三批去了五人,只回来两人。
郭松急问道:“其他弟兄呢?”
两名士兵哭丧着脸道:“回不来了,将军,回来的路全被烈火和浓烟阻断了,山腰那边到处是被烟熏倒的士兵,都是中毒了,我们五人拼命往回逃,最后只有我们二人冲过浓烟封锁.”
士兵话没有说完,只听有人大喊:“家主!家主!你怎么了!”
郭松连忙回头望去,惊得心都要裂了,只见家主郭怀颜身体摇摇晃晃,一下子晕厥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