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盛唐挽歌_分节阅读_第1113节
小说作者:携剑远行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47 MB   上传时间:2025-05-09 18:51:35

  达扎路恭立刻就知道,这么远的距离,哪怕是急行军,也不可能保密。

  之后一路向东,李宝臣麾下兵马,都是不愿意与吐蕃军交战,选择了保存实力。等到八月中旬时,吐蕃军已经占领陈仓。

  一路不说是所向披靡,至少也是鬼影子都没看到。

  凤翔府在宝臣大帅刚刚抵达的时候,本地百姓就跑了很多,之后时局动荡,又是不断逃离。现在吐蕃人来了,几乎是能走的都走了。

  当然了,也不排除是被人引导,集体迁徙走的。

  总之,达扎路恭好像是占了很多地盘,却又没得到多少实实在在的好处。

  吐蕃军继续西进,占据了虢县,在本地大户家中找到一些来不及运走的粮草,总算是缓解了一点后勤压力。

  目前种种,让达扎路恭心生警惕。如果是唐军被他们打得丢盔弃甲也就罢了,但现在这样一路都是空城,完全看不到军队影子的情况。

  多少有点诱敌深入,坚壁清野的意思。

  接下来是选择缓慢推进,还是一波莽到长安,达扎路恭有些拿不准。而且他与纳囊·赤托杰也中断了联系,两军间隔太远,已经无法互相支援了。

  这天夜里,正当达扎路恭查看在虢县搜寻到的关中地图时,亲兵禀告唐军有使者前来交涉,正是张光晟无疑。

  看到老熟人,达扎路恭也是心中感慨。当年在方清身边的小跟班,现在变成了大跟班,看似地位不变,实则已经不可小觑。

  “咱们也不是第一次见了,方清有什么要说的,你直接说吧。”

  县衙书房内,达扎路恭对张光晟点点头道,压根不需要翻译,直接说的汉话。

  “官家已经在长安以西不远的香积寺,设下了十面埋伏,邀约吐蕃军来战。输了我们直接退出关中。”

  张光晟面色平静说道。

  达扎路恭脸上闪过一丝惊讶之色,随即微微点头道:“我知道了,你可以回去了。”

  他竟然没有表态!

  事实上,达扎路恭为人极端谨慎,要不是这样,他在吐蕃国内激烈的政治斗争中,也不可能是最后的赢家。

  不谨慎的,早就坟头长草了,哪里能在这里以吐蕃大论的身份和张光晟说话!

  “告辞。对了,官家说你一定不敢来。不如按照你们吐蕃的规矩,在帅旗上挂一只老鼠。”

  张光晟对达扎路恭行了一礼,随即转身便走。

  “该怎么用兵,本大论自有章法,无须你激将。”

  达扎路恭面不改色淡然说道,却也没有让张光晟带话给方重勇。面对这样心思极多的对手,多说多错,所以达扎路恭选择什么也不说。

  等张光晟走后,达扎路恭环顾空空荡荡的书房,他猛然间发现,自己居然在军务上都找不到一个能够商议的人!

  吐蕃国内极端险恶的政治斗争,让他无法找到志同道合的人。

  “你究竟是在打什么主意呢?”

  达扎路恭在书房内踱步,嘴里不停的自言自语,内心异常焦灼。


第760章 帅旗永不倒

  八月中,达扎路恭带兵离开了陈仓县,一路向东,抵达武功县。武功县的治所是大城,城中百姓甚至当地的关中天龙人家族,都被朝廷派出的人,动员起来守城了。

  为了对抗吐蕃人,方重勇定下了所谓“以点带面,守而不战”的策略。把来不及疏散到长安的关中百姓,集中于县城之中。让本地关中天龙人和他们的仆从领衔守城。

  只要吐蕃人不攻城,这些人就不必有什么行动。一旦吐蕃人分兵攻城,苟住一个时辰就行,放狼烟求救。银枪效节军则会派出骑兵突袭吐蕃人的攻城队伍,打完就跑!

  这样一来,达扎路恭如果大军围城,势必会拖慢脚步。

  然而,如果他分兵,分出来的这部分兵马在攻城的时候非常脆弱。被汴州军骑兵打闷棍的话,那就没法玩了。

  刚开始的时候,达扎路恭就选择分兵围城,主力继续东进。结果白天攻城不克,晚上就被银枪效节军的骑兵冲了大营,死伤惨重。

  眼看占不到便宜,分兵又会被摊薄兵力,因此达扎路恭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创举:将每一百名骑兵归为一队,每天在关中平原各处游荡,见到唐军运粮的队伍就截杀。

  这些被外放出来的吐蕃军,每一队骑兵都相距不远,彼此间狼烟传信。一旦遇到汴州军的人马,立刻聚拢过来围歼,打不过就直接跑路!

  至于吐蕃军步军,则全部合兵一处,每日白天行进晚上扎营,缓慢向长安方向推进,以此来对抗方重勇布下的“空间换时间”之策。

  压根就不围困那些孤零零的县城。一时间,长安西面各县城皆人心惶惶不知所措。

  吐蕃人确实没有围城,可是城内的军民一旦出城,就会被吐蕃骑兵截杀,实际上跟被围也区别不大了。

  如此一来,各城之间的小股守军不能汇合,反而是将唐军这边的兵力摊薄了。

  关中的酷暑虽然让达扎路恭白天脑子昏昏沉沉,根本无法静下心来想事情,但却没有妨碍这位吐蕃军主将指挥若定。

  他很懂汉人的那句古话: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很快,负责和关中天龙人家族对接的颜真卿,就被前来抱怨和诉苦的人,吵得脑袋都大了几圈!

  夏季过完就是秋收,现在关中以西各县百姓都不得不集中于县城之内,等秋收之时,田里的庄稼谁去收割呢?

  要知道,关中的各种灾荒,确实对普通人影响很大。然而家大业大,土地阡陌纵横的关中天龙人,他们可是不断在收拢佃户正常种地的,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惨。

  不拥戴吐蕃人没问题,朝廷处置李承宏的亲眷和家族,关中天龙人亦是看到了投靠吐蕃的下场,谁要开城投降,都得仔细掂量掂量后果。

  可是让不让他们收割庄稼,那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无奈之下,颜真卿只好找到方重勇,说明了现在他们所面临的情况。其实不需要他去催,方重勇也察觉到了,吐蕃人改换了打法。

  “官家,这是吐蕃人的反客为主之计,不理他们就对了。”

  长安都亭驿的临时书房内,李筌指着地图上标出的圆圈,对方重勇建议道。

  “嗯,你继续说。”

  方重勇微微点头,抱起双臂看着地图,并没有发表意见。

  吐蕃人不可能上来就直接决战,就和老虎扑向猎物之前,也会反复试探一样。之前吐蕃人试着攻城,夜里被银枪孝节打了闷棍,达扎路恭就改换了打法。

  吐蕃人不围城了,那么自然就不存在所谓的“解围”。

  达扎路恭将“围困”城池的部队,从圈住城池的步军,变成了四处飞跑的骑军,让汴州军失去了截杀的目标。

  如果方重勇要对抗这一手,就只能派出同样规模的骑兵,以类似的办法捉对厮杀。这约等于是和吐蕃军互相消耗,实际上正中达扎路恭下怀!

  方重勇希望的是“诱敌深入”,希望在吐蕃军脆弱的后勤上做文章,显然不会和对方拼人命。

  因为还没有到决战的时刻!

  “官家,仗打到这个份上,已经没有什么手段糊弄吐蕃人了。

  坚持下去,忍下去,只要吐蕃军的后勤枯竭了,我们这一拳头打出去,可不仅仅是把这支吐蕃军赶走就完事的。

  趁着他们兵力青黄不接,我们还能顺势夺回兰州。明年的话,那就是从兰州出发征讨河西了。

  现在一定要忍住才行!小不忍则乱大谋啊!”

  李筌有些急切的劝说道。

  “你说的我亦知晓,只是,我们懂,关中本地大户可不懂。逼急了他们,这些人投靠吐蕃怎么办?”

  方重勇摊开双手询问道。

  汴州那边,不断有新编练的兵马前来助阵。现在这些军队正在加紧时间在长安周边修筑营垒,实在是不方便抽调他们和吐蕃人战斗。

  “官家,我们不急,着急的就是达扎路恭。不如派人去吐蕃军大营门前叫阵,吐蕃军内部必定有急于出战之人。”

  李筌小声建议道。

  方重勇他们难受,其实吐蕃人现在也不好过。关中夏天的气候很炎热,对他们不友好也就罢了。就连粮草也出现短缺,运粮队伍送来的辎重并不能满足全部军中需求。

  “言之有理,不妨一试。”

  方重勇点点头道。随即,他让张光晟去将论氏五兄弟之一的论惟贞叫来,反正这两人老早就认识。当年方重勇在沙州当刺史的时候,他们就跟论惟贞打过交道。

  当论惟贞气喘吁吁从咸阳城赶来都亭驿的时候,方重勇一见面就询问道:“现在让你去吐蕃军大营跟前叫阵,你敢去么?”

  “官家,这有什么不敢的!有什么吩咐官家直言便是,论某绝无二话!”

  论惟贞一脸兴奋,他早就等着这一天了!

  虽然他是吐蕃历史悠久的权贵之家出身,但是……没有他们家位置的吐蕃,还是灭亡了比较好吧。

  一件东西如果得不到,那也不能让仇人得到,不如直接毁了。

  论家的人就是这么想的,吐蕃本该是他们家的东西!却是被灭族仇人得到了,这让人情何以堪!论氏对于大唐内部的军阀斗争没什么兴趣,却是对打吐蕃兴趣极大,有一种被扭曲了的复仇快感!

  “这样的,你和南霁云二人,快马到吐蕃军大营门前叫阵。南霁云喊话,你用吐蕃语翻译,然后送一条狐狸尾巴给达扎路恭。”

  方重勇一边说一边对着论惟贞比划了半天,后者越听越是惊讶不已。

  “官家,末将此去办差倒是没什么问题,只是您这边……”

  论惟贞欲言又止。

  “三军不可夺气,本帅亦然。”

  方重勇面色沉静说道,脸上看不出一丝犹豫。

  “得令!末将这便去办!”

  论惟贞点点头,对方重勇抱拳行了一礼。

  待他走后,一边旁听的李筌叹息问道:“官家,非得如此么?”

  “你不懂吐蕃人。就算达扎路恭想拒绝,他也弹压不住麾下将士。

  到时候,难受的是他。”

  方重勇摆了摆手说道。

  吐蕃人孤军深入,凭着的就是一股信念和悍不畏死。如果这口气被打掉了,即便是达扎路恭麾下还有十万兵马,也不顶用了。

  该怎么选,相信那位吐蕃大论会有判断的。

  ……

  某位吐蕃大论明明很强,却过分谨慎!

  在他的指挥下,吐蕃步军雷打不动的每日行军十里地,就这样如同机器人一样缓慢而坚定,最终行进到距离长安西渭桥不远的钟官城旧址,在这里停下来不走了。

  汉代时,这里曾是国家规模的铸币场,西汉大部分五铢钱都是出自于此。

  然而现在,这里已经变成了一处竹林,再也不见往日之辉煌,就连断壁残垣都找不到了。

  西渭桥是长安以西最后一处防御节点,过了西渭桥,就是兵临城下。因此用兵老辣的达扎路恭屯兵于此,没有选择冒进。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52页  当前第111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13/115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盛唐挽歌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