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叔清家在荥阳当地,有大量土地,还开了埠口,沿着运河岸边不少的商铺,可谓是家资巨万。这些利益都需要官场上的郑氏子弟保驾护航。如若不然,不出十年,他们所拥有的一切,就会被新权贵吃得骨头渣子都不剩下!
这是一个不进则退的故事,当事之人,别无选择。
郑叔清虽然“两袖清风”,但生活上却是奢侈豪放,从来不操心用钱的事情。
因为那些钱都是家中供奉给他花销的,并不需要他向朝廷公款伸手,那样既愚蠢又危险。
当官嘛,自然有利益输送,有官场应酬,没有钱怎么可以呢!
跟同僚们出去喝酒要钱,举办文会要钱,衣食住行要维持官场的体面,每一样都要钱!当然了,这些钱,不能去拿朝廷的。拿了就是“贪官”了。
“做官难啊。”
郑叔清感慨叹息了一声,随即将官府给本地富户打的欠条装到了一个盒子里,然后准备私自带走,送到长安交给李隆基。
这是当时基哥催促他改建华清宫,他以官府的名义向本地富户借贷的欠条。
把这个给圣人,证明自己已经尽力了。至于下一任刺史,嘿嘿,给他找点乐子。
郑叔清嘿嘿冷笑了一声。
他很想知道下一任刺史向圣人告状的时候,圣人是什么表情。
既然当官是受苦,那为什么要自己一个人扛呢?给下一任也加点担子吧!
……
药泉这个名字很陌生,但是它在后世还有个名字,便是大名鼎鼎的“月牙泉”!
这里三面环山,是为鸣沙山。
月牙形的潭水位于其间,潭水底部有活泉,清可见底,还有鱼儿。
乃是敦煌这里为数不多的休闲度假之地。
中枢来的官员,把监造莫高窟的“招待所”也选在这里,只能说这帮官僚真踏马会享受,再怎么艰苦的环境,也绝不委屈自己。
“在药泉这里行舟,真是惬意啊!”
月牙形的深潭之上,方重勇正在划船。
而豆卢军军使王思礼,正坐在他对面,皱着眉头,无暇欣赏美景。
方重勇竟然被朝廷正式任命为沙州刺史,这是王思礼怎么也没想到的。当然了,木已成舟,此事没有更改的可能。不过方重勇心里非常有数,他并不是当刺史的料。
所以方重勇很“识趣”的将沙州的政务,分成了三块。
军政这一块,比如说归刺史管的兵员、军粮补给之类的活计,让王思礼派专人来对接。方重勇只当一个“盖章机器”。
本地民政这一块,由州司马处理,方重勇依然是“盖章机器”。
本地贸易与商业这一块,由沙州长史处理,只是每一件大事方重勇都会亲自过问并参与。
他几乎变成了一个甩手掌柜。
没办法,如果自己不懂,就要知道逼数,不要强行上去装逼。方重勇很明白自己的斤两,本地纷繁复杂的民政和军务,他是搞不定的。
不过,既然是刺史,而且已经转正了,那必然要处理大事。特别是地方与朝廷关联的大事。
比如说现在,他与王思礼便在商议一件事关豆卢军存亡的大事。
“朝廷没有供给今年的春衣,而豆卢军还超编了三千二百人。为之奈何?”
王思礼皱眉问道。
打仗他行,搞钱他不行!不发军饷,豆卢军要哗变的!
“朝廷这么任性么?”
方重勇疑惑问道,这件事他刚刚听说。
天可怜见啊,这么对边镇丘八,以后中枢那些人,被打死真别怪人家新账旧账一起算。
“使君有所不知,边镇虽然从不拖欠粮秣,但拖延军饷发放乃是惯例了。现在这次,是……补去年的冬衣啊!”
王思礼苦笑道。
卧槽!
方重勇心中咯噔一声暗叫不好。
怪不得前任王怀亮要挪用府库发军饷被收拾呢,原来是拖欠得太多,搞得边军都要哗变了!
他去看望王怀亮的时候,对方虽然在坐牢,却是面带笑容,精神极好,丝毫不觉得倒霉。
原来埋伏在这里呢!
这家伙是解脱了,填坑的是下一任!
方重勇长叹一声,要钱这种事情,就跟企业找银行贷款一样。你不需要钱的时候银行拼命想贷款给你,当你正好需要用钱的时候,求爷爷告奶奶都借不到钱。
还是别指望朝廷了。
“放心,王军使直接跟将士们说。弄不到春衣,来药泉这里拆了我这骨头架子都行,先稳住军心!”
方重勇大包大揽说道。能不能弄到钱不好说,但是……如果豆卢军将士忍不住哗变,那乐子就大了。
“方使君真不愧是方节帅之子啊!”
王思礼感慨叹息道,心中石头落地了。
为了保密,二人特意在药泉的潭水上泛舟密谈,就是怕消息走漏导致豆卢军哗变。如今有方重勇拍胸脯打包票,王思礼终于可以睡个好觉,不用担心夜里被愤怒的丘八们大卸八块了。
“只是,军饷所需不少,使君要如何操作?”
在心安之余,王思礼疑惑问道。
方重勇面无表情的摆了摆手道:“都是些小事而已,王军使回去好生安抚将士们便是。”
第122章 搞不定就带着小姨子跑路!
并不宽阔的街道两旁,全都是形态各异的商铺,空气中弥漫着骆驼粪的刺鼻味道,非常酸爽。
来自西亚和西域的香料,河西本地的牲畜,中原的笔墨纸砚,丝绸,茶叶等等,街面上都能看到对应的简陋店铺。不过唯独最畅销的丝绸,却没有摆出来。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正因为太畅销,属于无可比拟的硬通货,所以根本不需要抛头露面,完成交易后,自然可以去对应的取货点取货。
这跟方重勇前世的手机体验店里,常常摆出手机模具作为外观展示的道理是一样的。
阿娜耶披着斗篷,用丝巾遮住面容,紧紧跟在方重勇身后。她无法抛头露面,因为在这里,胡姬并不是“人”,而是商品的一种。刚刚他们就路过了一个“人贩子”开的店铺。
所有的奴隶都像是牲口一般,给潜在的顾客挑选。不过很显然,看的人不多,买的人更少。
沙州在大唐户部账册上就有汉人三万多,接近七千户,实际上更多。
再把本地大户那数量庞大的藏匿人口,与城旁部落的胡人和来往的胡商也算上的话,敦煌这地方少说二十万总人口是有的。
这么多人口,无可避免对本地自然环境造成了极大压力,也使得本地人对资源的使用规则,达到了苛刻认真与事无巨细到了强迫症的程度。
以至于市面上什么生活用品都缺都贵。
缺水、缺粮食、缺丝绸、缺棉麻,甚至连烧火用的白刺和柽柳都缺,就是不缺人!
在敦煌,人口是最不值钱的!
“小子,你身后这个胡姬卖不卖,我出二十匹联珠对孔雀纹锦,你愿意卖我现在就派人去取。”
街道另一侧有个看上去不过十三四岁年轻人,指着方重勇身后的阿娜耶对他说道。
“不要钱,送你了!”
方重勇将阿娜耶拉到自己面前,却没有将她推过去。
那人显然没料到方重勇会这么说,随即拱手恭敬行礼道:
“鄙人阎朝,见过方使君。家父及沙州本地大户,想给闻名天下的方节帅后人接风洗尘,还请方使君万勿推辞。宴会在三日之后。”
他从怀里掏出一份拜帖,双手呈上,交给方重勇。
“三日之后,某必去小城一叙。”
看完拜帖,方重勇微微点头说道,脸上看不出喜怒来。
敦煌大姓,以张氏、索氏、宋氏、阴氏为主,还有一些不太出名的,比如说阎氏。这些大姓比中原的地方豪强们还是要好打交道一点,因为他们面临的战争环境,比中原要严苛太多,所以在本地行事也比较低调。
特意搬到“小城”居住,也是避免与普通百姓与胡商发生不必要的冲突。
方重勇在罗城的“商业街”上闲逛,都能被这些本地大户们找到,足以见得敦煌本地民情要比甘州复杂多了。
“郎君,刚才你是真想把我送出去啊!”
阿娜耶摘下面纱,一脸哀怨看着方重勇问道。
“一匹联珠对孔雀纹锦,大概可以换取三十到五十匹普通的布匹,换成铜钱,也是二十贯起步了,乃是中原那边而来的最上乘织锦。
别人用二十匹联珠对孔雀纹锦换你这个河西土妞,不是想打劫就是找我有话要谈,又怎么可能真的出这笔钱。
他在试探我,我何尝不是在试探他呢?”
方重勇哀叹了一声,阿娜耶大概真是信安王李祎的私生女吧,对金钱毫无概念。
人家花几百贯去买你这个河西土妞,还不如留着这个钱,在本地找那些丰胸翘臀的胡姬,都可以找十个了。
难道不润,难道不爽?
多稀罕啊!
“哦,吓死我了。”
阿娜耶心有余悸的说道,赶紧戴上面纱,生怕又有人找方重勇索要她。
“看得差不多了,回去吧。”
方重勇意兴阑珊的说道。
一行人骑着马回到了距离罗城十里路不到的药泉,方重勇好好给自己洗了个澡,然后在狭小的书房里,思考豆卢军的问题。
变钱出来的办法,他是没有的。沙州这里的情况很特殊,光靠蛮力是没用的,更不能耍嘴皮子讲情怀。
这次“逛街”,可谓是有喜有忧。
喜的是本地经济活跃,捞钱大有可为。
忧的是……没办法赚快钱,除非让豆卢军集体出动,去打劫千人以上的胡商队伍。但是这样搞的话,等于是把敦煌本地的各方势力都给得罪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