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兆府衙门从来都不缺人,缺的是把人组织起来的办法!”
方重勇丢下一句话,出门遇到正在附近守卫着的张光晟,喊着他一起跟过来。
“使君,我们现在去哪里啊?”
张光晟把手握在刀柄上,沉声问道。
“我们等会去干点累活,不过不会比在河西跟那些粟特胡打交道更累。
实在不行,那只好杀人了。”
方重勇的语气带着几分无奈,郑叔清身上带着大唐文官常有的坏毛病,就是眼高手低,执行力很差。
对方的执行力不行,那只能自己去补一补了,总不能看着事情走向崩坏。
方重勇办事,永远都遵循一个原则:不到走投无路,绝不将关键的胜负手交给他人来办!
“嘿嘿,那感情好,咱们当兵吃粮的人,最熟悉这一套了。”
张光晟在一旁咧嘴一笑,看起来亲切又质朴,握刀的手似乎更稳健了。
……
“邢氏的宅院,在崇业坊。
现在坊门已经关了,而且邢氏在里头是大户,坊正很可能就是他们的人,所以我们不能指望这个,只能想别的办法。
崇业坊毗邻朱雀大街,在街道西侧,位置很好。
所以这条街会有大量金吾卫的禁军巡逻。我们尽量不要惊动他们。因此,我们现在就只能去崇业坊西面的怀贞坊,北面的安业坊,南面的永达坊去碰碰运气。
搞定任意一个,这件事就成了一半。
现在先去怀贞坊,然后一家一家的试。”
方重勇一边走一边说,听得郑叔清啧啧称奇。
“为什么我感觉你比我还熟悉长安城的构造啊?”
郑叔清好奇问道。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啥好说的。”
方重勇随口答道。
众人一边说一边快步穿越朱雀大街,远远有金吾卫巡逻的士卒朝他们走来,但是也没什么其他动静。
长安有宵禁不假,但各条主干道,最宽的朱雀大街一百五十米以上,其他里坊之间的主干道宽度在一百二十米以上。这么宽的距离,阴影中藏几个人太正常不过了。
所以金吾卫巡街的时候,只要没有成群的人在游荡,他们也不会特意去查看。只有走近了遇到了,才会派人上前来问询一下。
方重勇一行人来到怀贞坊的东门,此时坊门已经关闭了。方重勇微微皱眉,紧赶慢赶还是晚了一步,看来只能大叫砸门了。
“开门!怀贞坊内进了反贼!京兆府搜捕反贼!”
方重勇扯着嗓子对着里头大喊道。
反贼二字的威力,稍微懂一点政治的人都会明白的。
很快,宽度仅有四米左右的坊门被打开,一个披着麻布袍子的中年男子打着哈欠,睡眼惺忪的对着方重勇伸手说道:“某便是坊正,你们印信带了没有啊?没有印信可不能进坊门。”
显然类似的搜查对于坊正来说,司空见惯,甚至可以说见怪不怪了。
“本官便是京兆府尹,带本官进去!”
郑叔清板着脸对那人低声呵斥道。
“哦哦,好好好,明白了!”
这位坊正连忙点头称是,将一行人引入坊内。
长安城便是这样结构,每个坊就是一个模块,最后组成了雄踞关中,驰名中外的隋唐长安城。它与沙州的城池大不一样,每个坊就是一个独立单元,自成体系,类似方重勇前世的小区。
坊的大小虽然有所区别,并非每个都是一样大,但坊内的政治构架却是差不多的,都会由京兆府指定一个人作为坊正,管理坊内的日常事务,并在京兆府衙内存档,可以随时问责坊正。
这个,才是京兆府衙门的自留地!方重勇可谓是目光如炬,找到了京兆府唯一的优势项目。
来到坊正家的大堂内,方重勇掏出挂在腰间的铜质腰牌说道:
“本官是朝廷禁军的千牛卫大将军,奉圣人密旨办事。
此事乃机密,关系甚大,一旦不慎泄密,则尔等有抄家灭族之祸。
所以尔等并无资格查看密旨!这也是为你们好!
本官唯一可以告诉你们的是:隔壁崇业坊的大户邢氏,正准备密谋造反!
他们在朝廷禁军中有些关系,兹事体大,所以本将军不得不就近找你们寻求帮助,以免打草惊蛇!
现在本官要调度你坊内青壮五百人,去包围邢氏的宅院,然后进入其中搜捕反贼。
现在组织人手你有没有问题?”
方重勇连哄带骗的诈唬道,看得郑叔清一愣一愣的。
想想自己的说辞远不及方重勇说的有说服力,郑叔清很是识趣的闭上嘴,只有当坊正看向他的时候,郑叔清这才肃然点头。
饶是这位坊正见识过很多官员,算是普通百姓里面见多识广之辈,此刻也被方重勇的话给吓住了。
邢氏他知道,平日里办事非常跋扈,他们家也有人当大官,甚至不止一个官员,确实有骄横的资本。
可若是说他们要谋反,那也太小题大做了吧?
只不过现在让自己召集本坊五百人,倒是问题不大。
坊正就是感觉方重勇他们办事太过突然,自己又害怕担责任。
“其实吧,某以为事情应该没有这么严重,或者去通知一下金吾卫那边,毕竟……”
坊正还要再说,却见方重勇拍了拍自己腰间疾风幻影刀的刀鞘说道:
“邢氏有不少党羽在周边各坊内,某劝坊正还是想清楚再说话。
要不然,邢氏固然会被灭掉,活不过今夜。
可事后万一圣人怪罪下来说我们办事不利,又或者以为坊正你不配合我们,说不定也是邢氏的党羽之一,那可就糟糕了呢。”
方重勇的话柔中带刚,可不是那么好接的。
这位坊正连忙收起脸上的懒散,拍拍胸脯保证道:“不过五百人而已嘛,小事一桩!某半个时辰之内,点齐青壮就出发!”
“如此,那就最好了。”
方重勇面无表情说道,一副公事公办的语气。
五百人这个数字不是瞎叫的,而是他经过了反复算计得到的结果。
唐代长安城内每个坊的居住人数都不同,东市西市附近人口密集的坊,单个坊可以有四五万人居住。
而最南面有的坊居住人数极少,巅峰时也不过数百人。
平均下来,盛唐时长安一个坊大概住着一万人到两万人之间,这里说的仅仅是固定人口,还不包括胡商,留学生等活动人口。
二十人中选一人出来,还是很轻松的,更别说怀贞坊的居民数量并不是只有一万。
不仅如此,五百人这个数目,既没有大到要惊动长安城内禁军大规模出动的地步,也足够应付家大业大的邢氏一族了。
坊正离开后,方重勇大马金刀的坐下,将疾风幻影刀放在自己的大腿上。郑叔清小心翼翼的凑过来,在他耳边小声嘀咕道:“行不行啊?”
“赌一赌了,大差不差。”
方重勇无奈摇头,继续补了一句:“反正你我也不是第一次赌了。”
想起二人曾经在夔州一起经历的风险,郑叔清也忍不住叹了口气道:“是啊,干XX的!”
……
已经入夜,平康坊李林甫宅院的某个书房里,这位大唐右相,依然没有入睡。
他正在阅读一封对自己而言十分重要的信件。
“郑叔清长本事了啊。”
将某人送来的信放在桌案上,李林甫已经读懂了信中的言外之意。
总结一下便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用邢璹这颗棋子,可以把御史中丞张倚撬过来,顺便为自己赢得更多的圣眷。
现在张守珪正因为河西那边的岔子忙得焦头烂额,现在再敲掉他的党羽邢璹。
这一步,简直大妙!
不过,事情要办,却又不能办得太糙了。郑叔清的计划,还是太过想当然,其中某些细节,需要他这个大唐右相来补齐。
该补上的漏洞,一定要去补上,做局就要做一个完美局。
李林甫提笔写了一封信,写完之后,自觉满意。他觉得李隆基看了信以后,没理由不动心。
李林甫招来下仆说道:“备车,本相现在要去兴庆宫。”
其实他本应该等尘埃落定后再出手的,只是现在的朝局,对他并非完全有利。
李隆基似乎有意恢复当年“三宰相”的格局,让各个宰相互相制衡,省得来烦他。
所以李林甫感觉到了一股强大的危机感。
如今机会就在眼前,他也只能兵行险着,在事情没有完全办好之前,就去兴庆宫向李隆基阐明利害。
并向对方争取一支禁军,参与对邢璹的抄家与清算。
一路上反复权衡,等到兴庆宫的时候,李林甫心中已经有决断了。
他将写下的亲笔信交给兴庆宫外值守的军士以后,随即安安静静的守候在门外,等待李隆基的召见。
然而,他等了将近一个多时辰,也不见李隆基出来。
最后还是高力士急急忙忙的走出来,对着李林甫深深一拜道:“右相,某与你同去,一同抄家邢璹,你不会介意吧?”
“有高将军同去,这事便妥当了。”李林甫叉手对着高力士还礼道。
“嗯,圣人对此大发雷霆,但也不太相信平日里温文尔雅的邢璹,竟然会做出这等禽兽不如之事。”
高力士意味深长的说道,隐隐暗指李林甫找借口打击政敌。
“是与不是,一查便知,请高将军放心,本相只会在一旁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