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结酝酿了半天,最后竖起大拇指,说了一句无关痛痒的废话,连他自己都觉得异常尴尬。
似乎也察觉到自己装逼装过头了,方重勇这才叹息说道:“某的情况,与你们所想的不太一样。某现在不是想做更大的官,而是要暂时隐退避祸。其间隐晦之事,某慢慢说与你们听。”
方重勇顺势坐下,给杜甫与元结二人倒酒。将杯中的“三勒浆”一饮而尽,方重勇这才说起他自己的故事。
“某九岁那年来长安,本要入弘文馆进学。然而圣人朝令夕改,令我辍学不说,还给了某一个检校千牛卫中郎将的职务。
虽说这官职是虚职,啥也不顶用,但那是一个普通孩子能有的么?”
方重勇忍不住抱怨道。
杜甫与元结二人木然点头,果然,这就是高端局里面的高端玩家么,确实跟他们这些普通人不一样啊。
开局就碾压了!
“后来,某想去河西游玩一番,圣人就给了某一个凉州府州府参军的职务!那一年,某还不到十岁啊!
一个十岁孩子,能承担得起州府参军的重任么!”
方重勇痛心疾首的说道。
州府参军常常是一个进士科出身的士子,出道都拿不到的职务。很多没有关系的人,只能“屈就”一个小小的县尉。没想到方重勇啥都没干,甚至连学都没上,就能当一个“府”的州府参军。
这个职务是职权大,干事少,还不限定办公地点。简直就是“可甜可咸”的超可爱官职!
没能力的,顶着这个职务到繁华的地方当混子,整天以官员的身份吃喝玩乐。“府”这个级别的城池,一般都是割据时代的都城,繁华程度只是稍逊长安洛阳。
如成都府、凉州府、扬州府(建康城被杨坚拆了,唐代对岸的扬州顶替了它的位置),区域人口都是大几十万乃至百万。
而有能力想办事的,利用这个官职哪里都能插一脚,又不必被钉死在某处。
可恶!好羡慕啊!十岁就当大官!还是这种优差!
这踏马到底哪里不好了?
听到这话,杜甫与元结不但没有感同身受,反而暗恨自己为什么没有方有德这样的强势老爹。累死累活数十年的奋斗,比不上人家有一个好爹,多么现实,多么残酷!
“确实是,哈哈哈哈……”
元结与杜甫二人随口应付道。
“你们不明白,接下来还有更过分的!”
大概是喝了点酒,一想起当年的窘迫就来气!
方重勇用力捶打了一下桌案,继续抱怨道:
“后来,吐蕃人来了,结果圣人又给了某一个甘州刺史的官职!
十岁的甘州刺史啊!知道那段时间某是怎么过来的么!”
一想起当年在甘州战战兢兢,城外只有郭子仪的六百兵,还有甘州近乎瘫痪的秋防令执行情况,他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那么大胆子,要跟基哥对着干,对秋防令阳奉阴违。
方重勇在沙州担任刺史,与吐蕃人进行走私交易,后来跟恩兰·达札路恭交朋友了以后才知道,当初他在甘州感觉到的那种被野兽盯上的错觉,并不是错觉!
而是吐蕃已经实实在在的准备,翻越祁连山,奇袭甘州城!
离发动袭击,也就一步之遥而已!
当时是因为方重勇跟郭子仪商议了一番之后,采用了一条疑兵之计!
甘州府衙对甘州本地百姓,特别是粟特胡聚落宣传:甘州南面的祁连山小道附近,或许有金矿,谁能找到金矿,到甘州府衙这里通报,然后见面分一半。
再加上方重勇派严庄到民间造谣,说有人在祁连山小道的出口处捡到了黄金。所以甘州本地很多胡人牧民,都跑那一带去搜寻淘金。
这一幕让本就很谨慎的吐蕃人,误以为唐军防守严密,早有准备,所以他们当时才没有选择贸然动手!
假如没有这一招,方重勇与郭子仪、辛云京等人,大概率战死或者被俘。以甘州那个地形,他们是跑不掉的,只能固守待援。手里只有六百锐卒,究竟能坚守多久,唐军的援兵能不能及时赶到,那可就只有天知道了!
当时有多么凶险,只有事后弄明白的状况才能感觉得到。
方重勇都没跟恩兰·达札路恭说当时甘州的情况,只是吹嘘自己算无遗策。
“使君还当过甘州刺史啊!”
杜甫与元结二人惊呼道,他们的关注点,跟方重勇完全不同。
“可不就是那苦哈哈一般的甘州刺史嘛,唉!”
方重勇面带苦笑长叹一声,忍不住唏嘘感慨。
大唐官场,官职的流转速度,往往就是一个官员是否有前途的最浅显证明。
一个官员如果官职流转速度极慢,都要干满任期才换,那么他的仕途将会非常黯淡。因为任期到了就必须要回长安述职,那时候就要四下活动求选官,并不是马上就能接到新官职的。
这一等,或许是两三个月,或许两三年也未必。其中不少官员,一等就是一辈子,再也没有官职授予了!
他们是士族衣冠,不能耕田劳作,不能经商,如果没有官可以做,那就只能“养望”!
俗称待业赋闲。
那日子可就苦熬了!
当然了,比如类似唐宋八大家的韩愈,这种猛人就不甘心在家待选,便会参加吏部单独组织的“官员资格考核”。考试非常难,连韩愈都考了三次才过!
大唐官吏当中,比韩愈能力还强的又有多少呢?所以这条路比科举难十倍以上,基本上就等于是死路。
然而看看方重勇这个顶级衙内,在官场是多么的潇洒!
州府参军没干到一年,马上升任边镇刺史了。这都不需要他去求官,官职就自动砸下来了!
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然后呢?”
元结一脸无奈的询问道,杜甫在一旁已经抑郁得不想说话了。
“然后不知道什么原因,某就被任命为沙州刺史兼礼部员外郎,另外还有一个豆卢军支度使职务,反正就是忙得头晕目眩的。”
方重勇摆了摆手说道,一笔带过。
这一段经历里面可是有很多不可说的黑历史,包括沙州那边的“非法贸易”。
都是些刀口舔血的活计,不提也罢。
如果说在沙州杀个人就要入罪,那沙州府衙内外,估计就不剩下几个无罪的人了!后来阎朝都找关系进沙州府衙里当了个小官,据方重勇知道的,这家伙手里就不下数十条人命,亲手杀的。
他也作为沙州本地汉人大户中的直接联络人,帮方重勇干了不少黑活!
虽然元结与杜甫比方重勇的年龄大了两圈,但跟暗地里指挥杀人越货,甚至亲自带兵去“剿匪”的方衙内比起来,他们还纯洁得跟刚刚出水的芙蓉花一样。
而方衙内本人,则心都已经黑透了,什么黑吃黑的大场面都见过。
大唐刑律里面的重罪,比如杀人,指使别人杀人,策动灭门,与敌国走私,利用手里的职权欺行霸市等等大罪,方重勇一个没落下,干得游刃有余。
沙州响当当“有难处找方使君”。
当初西域来的一个胡商不知道本地行情,得意忘形调戏了一下方重勇的胡姬,他都要把对方灭门以立威。
在元结与杜甫眼中,这位衙内是“不知民间疾苦”。但实际上,方重勇不但是知道,而且太知道了,都到了“知行合一”的地步。
只不过民风彪悍的河西那边规矩比较奇怪:如果谁日子过得太苦,实在是过不下去。那么努力的方法不是去种田,而是去当丘八,去当盗匪,去抢劫,去杀人越货!
就连当地的女人,都是崇拜方重勇这样黑白两道通吃的猛汉子,跟长安这边喜欢涂脂抹粉的小白脸完全不同。
这就是河西本地普通人的“奋斗”。
你要说他们不上进那也不是,只不过上进的方式与手段跟长安这边不太一样。
方重勇简直太明白河西那边底层人民的“民间疾苦”了。
听完方重勇的简略介绍,元结与杜甫都沉默了,连续喝了好几杯酒!
正当方重勇感觉与杜甫元结二人聊得有些话不投机,准备起身告辞的时候,外面突然一阵嘈杂之声。几十个穿着红色内衬,身披金吾卫特有制式盔甲的士卒,将杏花楼团团包围!
“这是出了什么事?”
方重勇看了看窗外,正好和一个金吾卫队正的目光相触。那人指着方重勇大喊道:“就是他,将他抓起来!”
诶?
这是怎么回事?
方重勇心中一沉,暗叫不好。
第161章 老乡见老乡,背后打一枪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短短一个时辰,杜甫与元结二人就看到了方重勇一开始在杏花楼怎样呼风唤雨,“摇人”把京兆府尹郑叔清摇来。后者把御史中丞张倚之子张奭的脸按在地上摩擦后,连他本人和随行的朋友一起带走。
然后方重勇又跟杜甫与元结二人大谈自己的“奋斗史”,那些让人羡慕嫉妒恨的经历,哪怕如杜甫元结这般,曾经遭受过不少冷眼的人,也感觉心如死灰。
你说可恨吧,人家方衙内还算是自己的贵人,愿意无偿帮忙行卷不说,还请他们到长安最高档的酒楼吃饭,可谓是折节下交,给足了面子。
但你要说这种人很亲切吧,那也让杜甫元结恨得牙痒痒。
当然了,他们不是恨方重勇本人,而是恨这个世道!
有权有势者,哪怕其中最好说话的,也是在官场上横着走,最多不过是你不挡道,他就不对你下死手罢了。
“方使君对我们有恩,无论如何,这件事还是要去永嘉坊,通知一下他的家人为好。”
心思更深沉,为人也更圆滑的元结对杜甫说道。
“确实如此。”
杜甫微微点头。
虽然他感觉方重勇大概率要完蛋了,因为金吾卫连问都不问,就将其抓走了,很明显是有的放矢,不是无备而来。
方重勇想靠自己的力量脱困,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但是吃人嘴短,拿人手软。如果方重勇出事了,他们这次科举啥也别说,直接落榜那就对了!
还是赶紧的搏一搏吧,说不定有转机呢!
二人悄无声息的离开了杏花楼,不动声色的朝着离这里并不远的永嘉坊而去。方重勇家他们去过,现在是轻车熟路,希望还来得及吧。
杜甫与元结二人心中都充满了忧虑。
……
左相府书房,也就是张守珪家的宅院书房里,这位大唐左相正安安静静的坐在软垫上,等待着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