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盛唐挽歌_分节阅读_第311节
小说作者:携剑远行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47 MB   上传时间:2025-05-09 18:51:35

  女人跟权力比起来,那算啥呀!

  皇帝到了年老的时候,美人这种东西,已经不会轻易引起他们的波澜了。

  金钱之类的,更是如粪土一般。

  一个年过花甲的老人所在意的,要是抛开人人都梦寐以求的长生不死以外,那么恐怕“名声”这种东西,便已经是唯一的追求与执念了吧。

  郑叔清忽然发现,凌烟阁这件事,只怕李隆基不可能会放弃。

  无论罢官多少人,这位大唐天子都会执行到底的!

  李隆基这一生,该享受的他都享受过了。随着身体的衰老,让他感兴趣的东西也是越来越少。

  还有什么比名垂青史更吸引人的呢?

  在唐代,能拿出来跟太宗比肩,就是帝王的最高荣誉了。

  现在基哥脑子里想的就是,太宗弄出贞观凌烟阁功臣谱,基哥也想弄出自己的开元天宝凌烟阁功臣谱!

  然而这件事别人可以当做看不见,但御史台是做什么的?

  那就是当专业喷子的啊!

  这种事情户部尚书可以不表态,御史中丞要是也当做看不见,那必定会被史官无情鞭挞,臭名远扬。

  想到这里,郑叔清心中已经有了决断。

  ……

  第二天一大早,大明宫紫宸殿内,便聚集了很多朝臣,他们都是被李隆基邀请来参与“小朝会”的。

  左相右相,六部尚书与侍郎,御史大夫与御史中丞等高官悉数到场。

  高力士还未宣布朝会开始,御史中丞郑叔清便直接出列,将自己的官帽放在地上。

  他伏跪在地上声泪俱下说道:“启禀圣人,微臣有心疾,无法再担任御史中丞之职。还请圣人恩准,允许微臣回荥阳老家养病,以免耽误圣人的大事,有负于国家。”

  郑叔清伏跪在地上不起来,微微抽泣,身体一抖一抖的,似乎真的身体不太对劲的模样。

  所谓“心疾”,并不是心脏病,更多的是指精神方面的疾病。因为长期用脑过度、高度紧张,而导致神经衰弱或异常亢奋的症状,会有工作时突然昏厥的情况发生。

  在古代都是所谓的“心疾”。

  这种就有点像是碰瓷司机的人说自己头疼要去医院检查。

  你说他有病吧,其实也检查不出什么状况来。

  你说他没病吧,他又喊着自己头疼难忍。

  到底是有病还是没病,完全看当事人是怎样的说法。

  只要想当官,那有病也没病;不想当官的话,喊着生病也只是借口而已。

  坐在龙椅上的李隆基微微一愣,随即走上前去,将伏跪在地上,泪流满面的郑叔清扶了起来。

  “既然生病了,那就回家乡好好养病吧。爱卿回荥阳后,担任荥阳县令。让朝廷下一道政令,爱卿可将政务都交由县丞打理,在家安心养病便是。”

  李隆基扶住郑叔清的胳膊温言说道,一副君臣相得的模样,空气中都充满了难以形容的温馨。

  “谢圣人恩典。”

  郑叔清用袖口擦了擦脸上的泪水,对着李隆基深深一拜,随即挥一挥衣袖转身便走,唯独将御史中丞的官帽留在了紫宸殿内。

  郑叔清既不敢背叛自己的政治集团,也承担不起反对李隆基给凌烟阁加功臣的责任。

  他的选择就只有一个字:润!

  谁都惹不起,郑叔清直接辞掉了中枢的官职,润回老家当县令了!

  郑叔清走后,紫宸殿内陷入了一阵尴尬的沉默当中。朝会还未召开,就先走了御史中丞,很多人心中都有一种大事不妙的预感。联系起郑叔清平日里做官的风格,等会要发生什么事,似乎已经可以预料了。

  “圣人,微臣有本启奏。”

  李林甫的女婿,谏议大夫杨齐宣出列,对着坐在龙椅上的李隆基叉手躬身行了一礼。

  “宣。”

  高力士喊了一句。


第224章 枯藤老树昏鸦

  “圣人,微臣恳请让渤海郡王的画像入凌烟阁!”

  杨齐宣躬身行礼后,双手将早就写好的奏章呈上,交给了早就心领神会前来接奏章的高力士。

  李隆基那张波澜不惊的平静面孔,终于有了一丝动容。额头上的皱纹都稍稍舒展了开了一些。

  “爱卿这奏章语焉不详,朕也是不明其意。”

  李隆基一边翻看奏章,一边揣着明白装糊涂说道。

  方重勇前世历史上,李隆基年轻的时候被封为“临淄王”;但是这一世,他未登基之前,却是被封为了“渤海郡王”。

  因此,“渤海郡王”入凌烟阁,具有极为特殊的政治意义,并不能简单的认为是皇帝跑凌烟阁里面去凑热闹。

  反正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把李隆基年轻时穿亲王袍的画像挂到凌烟阁里面就行,这不是问题的关键,也不难办。

  朝廷中枢要如何定性此事,该如何解读,才是核心要务。

  杨齐宣是李林甫的女婿,李林甫就是借他的口,说出自己想说却又不能明说的话。

  此时此刻,紫宸殿内无论是知情的,还是不知情的人,都屏住呼吸,静下心来聆听杨齐宣会怎么说。

  “武周时朝政昏暗,民不聊生。

  当年渤海郡王无奈之下出手拨乱反正,于国有大功,可入凌烟阁也。

  至于当年的渤海郡王后来成了当今圣人,并不影响渤海郡王在当年的功绩。

  朝闻道夕死可矣,此事已经耽误了这么多年,也是时候补一下了。

  请圣人明察,请朝堂诸公明鉴。”

  谏议大夫杨齐宣忍住心中强烈的不适,昧着良心疯狂拍马屁,压根就没有一点遮掩。

  此话一出,紫宸殿内别说是事先不知情的朝臣了,就连一旁的李林甫,都有些微微愣神。

  自己这个女婿杨齐宣,办事办得有点毛糙啊!

  哪怕是得到圣人的授意要这么解释,这厮也可以解释得委婉一点啊!哪有这样直勾勾的拍马屁,丝毫都不掩饰的啊!

  李隆基脸上也有些挂不住,一时间面色尴尬也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他总不能说:朕就是当得起这样的荣誉,是你们这些朝臣这么多年欠朕一个交代!

  “放肆!一派胡言!还不退下!”

  李隆基还没说话,高力士忍不住上前呵斥了一句。

  杨齐宣讪讪退入群臣序列之中,有些心虚的看了李林甫一眼。

  只见岳父大人那如刀一般的眼神,恨不得将自己大卸八块,杨齐宣顿时心中七上八下,刚才的得意洋洋顿时消散得无影无踪!

  李林甫心中也是苦闷得很。

  方重勇这种灵醒又机敏的确实好,可实在是搞不到手啊!那只好有什么材料做什么菜,把杨齐宣这种废物推出来了。

  事到如今,开弓没有回头箭,李林甫觉得自己不站出来不行了!

  “圣人,微臣以为,杨大夫之言虽然有哗众取宠之嫌,但自开元以来,朝堂诸公们在圣人的带领下励精图治,如今我大唐已经名扬四海,镇压八荒,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想当年,太宗皇帝有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后又加入了以人为镜的魏征。而自开元以来,众多文臣武将们的功勋却逐渐被后人淡忘。也确实有必要在凌烟阁内加入一些新功臣,以彰显我大唐君臣薪火相传。

  微臣以为,给凌烟阁增添新功臣画像之事,确实可以拿到朝堂上讨论一番。只是今日事出突然,不太方便,可以改日再议。”

  李林甫不疾不徐的说道。

  由于女婿不给力,没有人来给他“捧哏”,所以该说的不该说的,李林甫一口气都说完了。总而言之就一句话:重开凌烟阁之事,他也是同意的,要商量也只能商量细节!

  “哥奴言之有理。”

  李隆基微微点头说道。

  或许是他也觉得目前时机还不成熟,李隆基又补了一句说道:“此事下次朝会再议。”

  见目的已然达到,李林甫施施然退入群臣序列之中。他余光看到左相李适之正在用惊诧与不可思议的眼神看着自己,不由得压住了内心的冷笑,让它不出现在面部表情当中。

  重开凌烟阁,增加凌烟阁的功臣数量,这个事情怎么说呢,其实朝中很多人都是盼望的。这件事只是可能把“凌烟阁”这个金字招牌砸坏,对于国家整体而言无益。

  但对于某些政治势力来说,却并非如此。

  比如说基哥想把张九龄加进去,那么朝堂当中的“文学派”官员,比如说翰林院的某些人,比如在洛阳当府尹的张九龄之弟张九皋这样的,他们就不会站出来反对。

  这何尝又不是基哥在凝聚朝堂的力量呢?

  所以说面对这种圣人暗中推进,朝臣乐见其成的状况,唯有顺势而为,才是王道。

  要不就学郑叔清一样,在“不知道”这件事之前,就明哲保身跑路。否则只要今日朝会过了,哪怕你辞官,也是在对圣人不敬,故意给圣人难堪!

  是,或者不是,必须要表态,哪怕某个中枢官员已经躺棺材板上等死了,死之前也得给圣人一个态度!

  “幽州节度使牛仙客病重,不能理事,他上表请辞。

  朝中有谁可接替牛仙客呢?”

  李隆基忽然抛出今日的第二个重大议题。

  安禄山在平卢节度使任上干得风生水起,大肆扩充兵马,并在边镇频频出击,深入契丹境内抓俘虏。虽然这样极大的激化了大唐北方边境的民族矛盾,但大唐君臣自上而下都不认为这有什么错误。

  既然契丹人不服,那打服就行了,怀柔是没有必要的。

  牛仙客在幽州担任节度使,这几年都是以休养生息为主,“战绩”远远没有安禄山亮眼,甚至显得无能平庸。

  所以朝中一直都有声音,希望牛仙客卸任后,朝廷将幽州节度使之职授予安禄山,这样有助于边镇的管理。

  不得不说,这个建议如果仅仅站在边防的角度看,确实是一步顺应时势的好棋。幽州节度使与平卢节度使的防区部分重合,很多时候都需要互通消息,甚至是联合起来打配合出兵。

  两镇兵马归一个人调度,确实可以最大程度防止北方出现武周末年,营州之乱的那种局面。

  但是,和出了名安分守己,又无后台撑腰的牛仙客不同,安禄山不仅是杂胡出身,而且野心勃勃,并不安于现状。一旦他掌控了北方的两个军镇,谁也不知道朝廷还能不能制约得住安禄山。

  “方全忠负责整顿关中禁军,组建神策军拱卫长安的安全,所以举荐他的话就不必说了。”

  李隆基又补了一刀。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52页  当前第31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11/115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盛唐挽歌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