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盛唐挽歌_分节阅读_第37节
小说作者:携剑远行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47 MB   上传时间:2025-05-09 18:51:35

  方大福忍不住感慨说道。

  这话让方重勇大为惊奇,他迷惑不解的问道:“长安发展的机会多,为何不应该在长安呢?”

  “因为阿郎说过,长安不会一直繁华下去,或许哪一天会大难临头。这里人多是非也多,你小时候有些呆板,阿郎认为你可能无法自保。方来鹊这小子也很傻,你们两个痴人如何去应对大难临头?”

  方大福也搞不懂为什么方有德硬是要把方重勇丢夔州自己去办事。或许,这其中有什么谋划也未必。在方大福眼里,方有德是无所不能的。

  “无妨的,在大唐,不在长安,还能在哪里啊。”

  方重勇叹息说道,来唐朝不在长安,就跟去烤鱼店吃饭不吃烤鱼一般。他不是什么清心寡欲又耐得住寂寞的人,就算现在不来长安,以后也迟早会来。

  “对了,王家的宅院,应该是圣人赐予的吧?”

  方重勇忽然想起许远等人说,像他们家这样的宅子,一个月的租金就七贯起步,还是单间!光租金就这价了,可想而知在长安买房要多贵!

  据说白居易刚刚来长安上班的时候,一个月工资当中一半的钱都要交房租,当官三十年,算是步步高升才凑齐了钱买了一套房子。

  当官的都是如此,足以见得长安的房价有多恐怖了。

  当然了,长安很大,从居住格局上说,是“北密南稀”“西富东贵”,南面的贫民区,那边不仅治安很差,三教九流聚集,而且还没住满。

  “没错,王忠嗣虽然贵为将军,他父亲也是为国捐躯。但若是没有圣人赐予,他在长安也是买不起房的。”

  方大福十分确定的说道,平日里他要买菜做饭,对长安的物价有着非常直观的认识。李隆基会赏赐宅院,也实在是因为长安房价太高了,已经到了骇人听闻的程度。

  寻常官吏,真买不起。

  不过外镇为将,就必须在长安有家眷(不一定是所有家眷),这个也是定例了。安史之变的时候,安禄山之子也在长安,很倒霉的被李隆基割了。

  之前王忠嗣毕竟也当过大将,又是从宫廷内走出来的人,在长安没有宅院才是怪事!方重勇想了想,觉得王家在长安的日子,应该过得比较难。

  王忠嗣被贬官,俸禄也少了很多,王家人要怎么生活呢?想想都不太乐观。就是郑叔清这种世家出身的人,也是家里一堆人挤一个院子,居住条件跟老家没得比。

  一夜无话,第二天他怕那个大嘴巴的方来鹊乱说话,只是带着阿段,前往怀远坊。按王忠嗣给的地址,去寻找王家人住处。

  未婚妻小萝莉到底是个萌妹呢,还是个大胖子呢?

  听说王忠嗣的夫人乃是李隆基下令赐婚的,陇西李氏姑臧房出身,家世很了不得,这位小萝莉应该长得不差吧?

  带着患得患失的心情,顺利的通过怀远坊的坊门,找到了地方之后,方重勇敲响了王家的院门。

  “你们找谁?”

  一位风度翩翩的年轻人打开门,脸上的笑容,随着看清方重勇的模样而消失。

  “我乃王家之婿,有事找岳母商议大事。”

  方重勇行了一礼,不卑不亢的说道。

  “既然是女婿,何以连王氏之人搬走了都不知道?你不会是冒名顶替的吧?”

  这位俊朗的年轻人一脸疑惑,眼神不善的看着方重勇,两人大眼瞪小眼。


第29章 王忠嗣!还我老婆!

  “呃,这件事情,当真是一言难尽。对了,在下李揆,乃是王将军妻家的远方亲戚,暂时寄住在这里。”

  李揆看到方重勇拿出写着王韫秀生辰八字的红纸后,就立刻察觉到有大事要发生。

  方重勇被李揆请进堂屋,却见到这里只有一个打扫院子的下仆而已,整个院子看起来都空空荡荡,王家人一个都看不到。

  也不知道是出远门了呢,还是有什么事情临时去长安别处了。

  落座之后,李揆这才无奈叹息道:“王将军被贬官后,这处宅院便无法维持了。长安的衣食住行,还有这处宅院的打理,都不是普通人家可以承担的。

  某在长安读书准备科举,说实在话,也租不起房子,只好暂住在远房亲戚家中。王将军正室夫人李氏,乃是陇西李氏姑臧房的人,与某是同族同支。故而收留某在此看管屋舍,顺便备考科举。”

  李揆的话语中带着不可为他人言语的辛酸。

  王忠嗣一家,其母亲匡氏乃是汉代匡衡的后人,到今时今日已经是小门小户。都说婚姻要门当户对,王忠嗣的父亲王海滨若是身家丰厚,背景强横,至于说跟已然落魄到不成样子的匡氏联姻么?

  如今长安米贵,王氏的家人都是孤儿寡母的,在家财上亦是没有进项,蜗居长安日子过得很辛苦。而李隆基赏赐的屋舍,那是不能随意买卖的,搞不好就要被扣上“欺君”的帽子。

  李揆自己也有难处。

  他虽然出身陇西李氏姑臧房,但财帛都是族里的,需要有急用的时候才能拿出来用。而家族子弟众多,都是各找门路,各自发展。长安物价惊人,哪怕是世家子弟,到了这里也是能省就省。

  考科举,就必须要到长安周边来寻找“贵人”的门路,不然根本没戏。李揆是世家出身又如何?搞得谁家里还没背景一样,到时候拼关系拼后台,李揆也并非十拿九稳的。

  一听说王忠嗣的夫人李氏有退出长安回家乡安顿的意思,家族中就有人作保,让李揆来这里暂住,每个月付给王忠嗣一家人一笔钱,用来改善生活。

  这样做好处很多。因为王忠嗣现在只是暂时落魄,一旦他起复,长安的宅院也还在,他的家人,包括李氏,也可以从老家搬回来。

  况且李揆只是为了科举暂住这里,一旦科举中第,则立马鲤鱼跃龙门。他这样世家出身的子弟,一旦中第,在长安是不会缺乏门路的,当然不会像后来的白居易那么惨要自己攒钱买房。

  看到李揆不像是奸猾之人,方重勇心中有个疑问不吐不快。他沉吟片刻问道:“在下岳父乃是太原王氏出身,家世不俗……何以会一旦被贬官就在长安住不起房子了呢?”

  “就算是官宦之家,又岂是人人都能锦衣玉食?”

  李揆指了指自己身上的袍子反问道,脸上的不甘溢于言表。藏青色的麻葛袍子,上面朴素得没有一点配饰。

  世家实在是太大了,而且他现在还没有科举中第,更没有当官。家中各支子弟不少,若是人人都锦衣玉食,金山银山也不够花的。

  奢侈的生活,那必须得在长安做官,或者父亲兄长在长安做官才行。他向往这样的生活,也愿意靠自己的努力去达到。如今的状态与“寄人篱下”仅仅一线之隔,强烈的自尊心,让李揆并不愿意在这里常住。

  “那李兄可知道我岳父一家人搬去哪里了么?”

  方重勇无奈询问道,踏马的王忠嗣办事太不靠谱了,家里搬家了都不知会一声。

  说好的青梅竹马萌妹老婆呢?

  “王将军的家眷已经搬回华州郑县老家了,没有与某说过什么,确切的说,来长安后,某与他们都没有见过面,只是很久之前,在王将军娶亲的时候,某去吃过酒见过他们一面而已。”

  换言之,李揆是听家里安排到这里暂住并管理屋舍的。王忠嗣的夫人李氏并未与他接触,都是李家的人从中牵线,操办此事。

  “华州郑县……”

  方重勇沉吟不语,在想这地方到底在哪里。唐代的名字跟前面的时代差别较大,由州郡县三级制度改为州县两级,因此经常出现很多陌生的,带“州”字的地名。

  “华州郑县就在华山脚下,离长安大约八九十里,坐牛车到那里大概两日。”

  李揆不以为意说道,他大概也知道了王忠嗣的家人搬离长安的原因。

  长安没有亲人,物价还贵死,王忠嗣不在朝廷中担任大将,那留在长安做什么呢?郑县老家并不远,王忠嗣家在那里又有亲人又有田地,哪怕再回长安也就两三天的脚程罢了。实在是犯不着蜗居长安各种不便。

  “也行吧,那在下这便出发去郑县。”

  方重勇已经不知道说什么才好,这些个大人啊,什么方有德啊,什么王忠嗣啊,什么郑叔清啊,一个两个的都是坑货!全都在为难他这个半大孩子!

  “莫非……你是方节帅之子?”

  李揆要考科举,自然关注长安有什么权贵可以走门路。方有德其实也是所谓的“门路”之一,但他目前已经去幽州了。一想起与王忠嗣联姻的人家,李揆就想起这一茬来。

  毕竟,“握槊为婚”的段子,已经传得到处都是,作为王忠嗣夫人家的亲戚,自然不会不知道这一茬。

  “除了我这个倒霉鬼,还能有谁呢?”

  方重勇叹了口气,已经准备起身离开。

  “其实,你年纪尚轻,倒是不必考虑婚姻大事。方节帅既然已经有安排了,那么到时候自然是水到渠成的。”李揆好心劝说道,讨好亲近之意已经再明显不过了。

  方重勇是王忠嗣的女婿,又是方有德的儿子,王忠嗣的夫人是姑臧李氏出身,自己也是姑臧李氏出身,这门路不就来了么?

  李揆心中火热,看方重勇的眼神都变了。

  “此事说来话长一言难尽,只能等某见到岳母之后再行定夺。有所叨扰请见谅,某这便告辞了。”

  方重勇拱手对着李揆行了一礼。

  哪知道李揆热情拉着他的衣袖说道:“宣平坊有个叫王生的人善于抽签算命,百算百灵。你我一见如故,不如今日去宣平坊一趟如何?”

  “如此也好,反正宣平坊就在我家附近不远。”

  方重勇微微点头,没有拒绝。

  李揆有私心,拉关系的心思昭然若揭。但方重勇觉得无所谓,人是社会的动物,关系是互相的。自己刚刚来长安不久,前路还挺渺茫的,多条朋友多条路嘛。

  反正回家顺路,看看唐代神棍怎么耍把戏,也挺有意思的。

  方重勇心中无可无不可的想道。

  ……

  幽州蓟城(北京)南北九里,东西七里,开十门,城周长三十二里,是一座南北略长,东西略窄的长方形城市,是一座以古代的标准而言规模相当可观的大城了。

  这里是幽州,甚至是河北的北部最核心区域,没有之一。

  蓟城东北是檀州城(北京密云区),向北过古北口继续向东北走,唐军在这里设置了一个军屯:东军守捉!

  不仅为了屯田,更是为了练兵与边防。

  守捉为唐朝独有,而别朝没有的边防机构,长官被称为守捉将军。守捉驻兵300至7000多人不等,设置非常灵活,可以看做是边军屯守的编制,而非是兵员来源的编制。

  守捉内官兵可能有正规军,也就是府兵番上,也可能有团结兵,甚至是囚犯,更不乏幽州节度使花钱雇本地人驻守。来源非常庞杂,胡汉皆有,但都是统一管理。

  无论你是府兵番上,还是本地招募,在这里都是一个规矩。

  再往东北,便是墨斗山。唐国与奚人以墨斗山为国界,唐军在此建立了边军“墨斗军”,屯扎渡云嶺(通岭),以防备奚人偷渡过境。

  虽然已经到了春暖花开的时候,但渡云嶺的天气依然令人感觉到了寒意。

  披着大氅,一身皮甲的幽州观察处置使方有德,正带着亲卫检阅墨斗军。而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则是安静在站在一旁观摩,并不说话。

  看上去似乎很给方有德面子。

  不给面子确实不行,虽然张守珪的官职比方有德大一丢丢,但是他跟李隆基的关系,却比方有德跟李隆基的关系差了不止一点。

  甚至可以用云泥之别来形容。

  有传言称,李隆基之所以当初会果断发动政变干掉太平公主,就是方有德从中谋划主事。这个人低调行事,不代表他能量很小。

  方有德的面前跪着一个身材魁梧的年轻人,身上的盔甲早已被脱去,只穿着单衣,被五花大绑着,正一脸愤怒的看着方有德不说话。

  “崔乾佑,你盗取军粮证据确凿。如今本节帅拿你人头警示三军,以肃正军纪,你可还有话说?”

  方有德拔出佩剑,将其按在崔乾佑的头发上,侮辱挑衅的姿态很是浓厚。

  一旁的张守珪看不懂方有德到底想做什么,不过崔乾佑不过是墨斗军的一个小小伍长而已,处置了也就处置了。如果杀这个人就能跟李隆基牵上线,那再杀十个他也不介意。

  官场里面,一个士卒的性命算个屁。当然了,杀人可以,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杀,不行!

  “呸!没拿就是没拿,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只管动手便是!”

  崔乾佑梗着脖子叫嚷道,对着方有德吐了一口痰,随即被对方身边的亲兵冲过来拳打脚踢。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52页  当前第3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7/115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盛唐挽歌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