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兰达扎路恭缓缓摇头说道。
唐军陇右镇的那些兵马,全力防守吐蕃在鄯州两路齐攻,就已经很被动了。
更何况还有吐蕃军两路偏师,在打陇右镇南线的岷州和宕州!疯狂打脸大唐天子!
王忠嗣无动于衷,难道大唐天子也无动于衷?
如此危局王忠嗣居然还敢留后手,被撤职是迟早的事!
恩兰达扎路恭就不相信鄯州的唐军还能一直撑下去!吐蕃军的战略目标很小,就是石堡城,顺便削弱大唐的有生力量。而且他们的准备也很充分。
充分的准备,外加合理的战略目标,这一战打赢不是什么问题。事实上,刚刚在定戎城下,吐蕃禁卫军被唐军反打回去,就是现场吐蕃将领临阵指挥的责任,本来可以赢下来的。
恩兰达扎路恭也很想将那两个废物给打死!可是他毕竟现在不是吐蕃大论,收买人心还是必要的,不能意气用事。
“你预计还要多久?”
乞力徐看了面色平静的恩兰达扎路恭一眼,轻声问道。
“十五天……不,十天就差不多了。”
第298章 我在等CD,你在等什么?
亹源地区,算是一个小盆地,在方重勇前世也被称为“门源盆地”。
这地方能成为一块吐蕃人的风水宝地,除了这里有迥异于周边山脉的地势平坦外,还有个重要原因,就是黄河支流湟水的主干(按流量算)大通河,流经这里,冲刷出了适合农耕与游牧的肥沃土地。
换言之,大通河的水,最后都要与其他河流汇合,然后流经河源军驻地湟源县,最后湟水再与其他河流一道,汇聚成黄河并流经兰州。
大通河(也叫浩门河)从源头开始算,起点与终点落差超过六百米以上,而途中最高与最低落差,更是高达八百米以上。这条河总长不过五百多公里,最大高低落差竟然如此恐怖,这便意味着河水的流速非常快,运输能力非常强。
大通河不仅流速快,而且水深一米到三米之间,有漕运的潜力,这注定了它在黄河上游水域里不可能默默无闻。
事实也正是如此。
虽然人员乘船,顺着大通河而下非常危险,但运送木材与粮草还是很便捷的。
事实上,亹源能成为吐蕃人的三大后勤基地之一,靠的就是青藏高原为数不多的水运。吐蕃国内的辎重,很多都是从大通河送到亹源一带,再从亹源集散到各处的。
这比牛马驮着货物在青藏高原上乱跑效率要高多了!
当方重勇带着银枪孝节军骑兵在亹源横冲直撞的时候,都被吐蕃人囤积在这里的,数量多得吓人的辎重给惊到了!
不过辎重多,并不代表吐蕃人守备强。
因为战略地位重要,亹源地区原本是屯扎了一支吐蕃的禁卫军,实力非常强劲,乃是恩兰达扎路恭的本部人马,亦是出自卫茹的托岱东岱。
这支部队长期活跃在吐蕃对峙大唐河西边军的第一线,方重勇对这个番号一点也不陌生。
要不然,他跟恩兰达扎路恭是怎么认识的呢?
但诡异的是,在轻而易举踏平这个吐蕃三流兵**立的后勤“囊霞”后,方重勇审问俘虏得知:恩兰达扎路恭,已经将他的嫡系人马全部调走,俘虏也不知道这支军队到底去了哪里!
只知道这支军队是走南下的行军谷道,朝大通城方向去了!
毕竟,后勤囊霞与恩兰达扎路恭的禁卫军之间并无隶属关系,后者无须向其通报军事调度情况。
真要说的话,这些囊霞里的后勤兵是孙子,达扎路恭的嫡系部队才是爷爷!要不是这样阴差阳错,方重勇想凭借三千银枪孝节军拿下亹源,估计还少不了一番苦战!
方重勇让懂吐蕃语的行军向导当翻译,审问了很多吐蕃俘虏,甚至把“大记忆恢复术”都用上了。
而那些吐蕃俘虏说出来的情况,虽然都是碎片化不成体系,但无一不是证明,吐蕃军的主力,确实已经提前离开了亹源。
甚至低调到这支囊霞部队内部知道的人都不多。
那达扎路恭那支军队有什么古怪呢?
方重勇百思不得其解。
能擅自离开防区不见踪影,必定是为了更大的图谋吧?
以方重勇对恩兰达扎路恭的了解,这一位狡诈如狐,十分不好对付。他的嫡系部队被调走了,以吐蕃的政治生态看,一个东岱的主将,也是当地的大地主,换言之,这支军队里面估计都是达扎路恭的亲信和家乡人!
“方节帅,这亹源聚集了如此多的粮秣,我们不一把火烧了么?
痛痛快快烧了,好回凉州给朝廷报功啊!”
何昌期凑到正在囊霞内四处巡视的方重勇询问道,语气里满是轻快之意。这次一路杀穿到亹源,遭遇的抵抗不值一提,还白捡一个大功劳,简直爽翻了。
所谓囊霞,其实就是个制作简陋又面积巨大的临时营寨,里头有很多军帐,还有木头搭起来的棚子。
那里会分门别类储存着很多辎重以及战利品,如粮食、柴草、兵器等等。它与大唐粮仓府库的最大区别,就是具备放牧与蓄养牲畜的功能。
并且一个囊霞可以蓄养放牧的牲畜还不少,多的时候可以有好几万!算是吐蕃人为了应对与大唐的大规模战争,想出来的一种因地制宜的后勤模式。
因为这批隶属于囊霞的吐蕃士卒抵抗薄弱,所以银枪孝节军的人也没有滥杀。那些自愿投降的吐蕃奴隶,方重勇都将其放走了,让他们自由的往南面大通地区逃窜。
“烧掉了这些粮秣,我们吃什么呢?”
方重勇像是看傻子一样看着何昌期问道。
“呃,粮秣不是从峨堡岭运过来么?”
何昌期一愣,倒是没想过这一茬。
他们带了七天的干粮,辎重都是挂马背上轻装上阵,要不然怎么说方重勇胆子大呢,一旦战役不顺,那便是有去无回。
“第一件事,派人去峨堡岭通知郭子仪,让他去凉州调一万赤水军过来救急,有大事要办!”
方重勇懒得跟何昌期说废话,而是一脸严肃看着对方下令道。
“那第二件呢?”
何昌期摸了摸圆圆的脑袋问道,有一便有二,这是很平常的一件事。
“第二件,让刘贡带着大斗军的人,去把祁连草场西面的那支吐蕃东岱给端了!如果端不掉的话,让他提头来见!”
方重勇语气森然,没有半点开玩笑的意思。
“节帅,他们都在忙,这样的话,我们难道是要以亹源为根基,四处出击?”
何昌期想到了一件可怕的事情,那就是方重勇似乎要玩把大的。
战场上袭击对方粮仓,为什么一般都要选择一把火烧掉呢?带走不好么?
实际上,带走敌人粮草看似削弱敌人补强自己,其实不然。
因为运粮的过程,本身就是将自己的队伍置于危险之中。且不说运不运得完,单看运输敌方粮草这件事,就是在忽视自身部曲的安全,不可取也。
得不到就毁掉,应该按照这样的思路,烧毁敌方粮草,这才是打仗的快车道之一。
而方重勇现在选择不烧毁亹源的吐蕃军粮草,那只能说明他所图甚大!
“吐蕃人送我们的粮秣,我们为什么要烧掉。
银枪孝节军就在这里等着吐蕃人抢夺回粮草,都给我严阵以待。
本节帅就不信邪,吐蕃人在丢了一个粮草基地以后,还可以稳如泰山不动!”
方重勇嘿嘿冷笑道。
要救陇右镇,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断吐蕃粮道。
如果还要更进一步的话,那莫过于吸引吐蕃军回援亹源。
要是能双管齐下,那简直美极了。方重勇现在就想让郭子仪调赤水军过来以逸待劳,蹲吐蕃军的主力。
当然了,要是吐蕃人不来,觉得亹源要不要都无所谓,那方重勇就只好将就一下,这次索性就给大唐开疆拓土咯。
吐蕃人都不要了,大唐肯定会将亹源与祁连草场收入囊中,永久驻军,从此在地缘上改变大唐与吐蕃人对峙的局面。如果真到那一步,那吐蕃人这波就是大输特输,老本都快输没了。
相信这种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极小,吐蕃人不会放着亹源不管,更不可能善罢甘休。
正在这时,一个赤水军打扮的传令兵,骑着马朝方重勇这边过来。
此人靠近后急急忙忙翻身下马,走过来对方重勇叉手行礼说道:“方节帅,郭军使已经回凉州,正在调度赤水军一万人前往亹源为节帅助阵,事急从权请节帅见谅。此战之后,郭军使会当面谢罪。”
听到这话,方重勇与何昌期皆是一愣!
郭子仪的战场直觉好敏锐啊!居然能提前算到方重勇的部署!
之前方重勇让郭子仪在峨堡岭,等着刘贡带着大斗军过来接管地盘,是因为只有郭子仪压得住刘贡,其实没想让郭子仪干啥。
但郭子仪显然不甘心就当个吉祥物,他立功的心思很急切!
接管城池这个事情,交代亲兵一声不就完事了么,反正又不是自家驻地!对于郭子仪来说,这种安排简直就是投闲置散,让他浪费时间无所事事。
早在攻克峨堡岭的时候,郭子仪就从蛛丝马迹中,察觉到吐蕃人的战略部署有猫腻。河西这边的战斗,很可能会从小规模变成大规模!从偏师变成主力!
方重勇一开始的部署,就有些不太适应新情况了,具体来说就是出动的兵马太少,增兵是必然的。
其实郭子仪此番算计得也很明白,他私下里调兵风险很小。只会违反“明面上”的军令。
设想一下。
方重勇如果没有攻克亹源,增兵可以助其一臂之力,再不济赤水军也能掩护银枪孝节军撤退。
方重勇如果顺利攻克了亹源,这个或许也是郭子仪的预期,那么增兵扩大战果,已经势在必行!
不能因为兵少而耽误了摘桃子。
至于大军行动可能产生的缺粮问题,这便是战争的风险,需要郭子仪自己去承担。大军缺粮出了篓子,找他算账就行了。
要立功又怎么可能没有风险呢?无非是看值不值得冒险,以及风险可不可控罢了。
郭子仪的谋划看似擅自行动,实则是战场嗅觉使然,胆大心细。
“知道了,那你回去回复郭将军,告诉他速速带兵来亹源布防,守好这些粮秣,其他的事情勿忧。”
方重勇摆了摆手说道。
他这才回过神来,自己现在是在盛唐啊,身边一大堆神队友!普通局只要能打开局面,一大堆神队友都可以带自己飞!
要是在明末那就完蛋了!顺风局都能给你整成死局。
“方节帅,这郭军使平时唯唯诺诺,不太喜欢出头的,关键时刻还有点本事呐。”
等赤水军的传令兵走后,何昌期小声嘀咕道。
大家都是在沙场上混饭吃的,有没有本事,业内人士凭直觉就能感觉得出来。郭子仪的这一手预判,水平绝对在唐军主将里面算一号人物了。
“厉害的人,一般都不是那种平日里人五人六不可一世的,除非是他故意要装成那样。”
方重勇意有所指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