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天定,无法推迟;但发丧的时间却是可以“调整”的。比如说东魏丞相高澄死后,其弟高洋就是秘不发丧,一直到搞定了国内各个山头,这才宣布高澄死讯。
杜氏死亡日期李琩无法控制,但他完全可以在基哥寿宴后再发丧,一点也不影响大局!
“发丧吧,人死为大。去通知孤的诸位兄弟,来太子东宫吊丧。
至于圣人那边,不必理会。孤不请圣人才是正常的,请了反倒会惹人怀疑。”
李琩摇了摇头,压根不想听程元振说那些有的没的。
他都这样了,还需要去管基哥想什么吗?
更何况,李琩正是要利用这次吊丧的机会,向诸位野心勃勃的王爷传递一件事情!
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三日过去了。
杜氏的尸体被穿上寿衣,在灵堂内摆了三日,随后下葬于长安城南贵族专属的墓园区。太子李琩全程陪同,把每一个该有的礼仪都做到位了。
数百人的送葬队伍,陪葬的明器不计其数,丧礼由礼部侍郎亲自主持,不得不说,排场真不小。
杜氏婚后没有享受到什么欢乐,死后倒是极尽哀荣,一如长安城的那些权贵们。
纸醉金迷又精神空虚的活着,又被一场风光大葬带走,最后留下一地鸡毛。
不过,太子妃杜氏的死并不让外人感觉诧异,因为她本身就是该死之人,当年就该跟她父兄一同被杀。杜氏能活着,不过是因为基哥要故意恶心李琩,而将其留在李琩身边的。
这件事几乎人尽皆知,所以很多人都在揣测,李琩到底什么时候会被废。
而这次杜氏丧礼当中某些人关注的大事,却是丧礼中吊丧的环节。
太子妃不仅仅是一个女人,她同样是大唐国家机器,或者说是“大唐礼仪”的一部分。
太子妃去世,宗室亲王们,一般来说都要过来吊唁。
亲自来,或者说派人前来。人死为大,这种事情,基哥也不好阻止。反正他已经去了华清宫,除了让高力士带着神策军严密监视太子东宫以外,就没有别的表示了。
他甚至都没派人来假惺惺的“安慰”一下李琩,主打的就是一个凉薄无情,连装都懒得装一下了。
如今整个长安城的人都知道,李琩这位太子跟天子不对付,而天子也盼着李琩早点死。李琩之所以还在太子的位置上,只是因为他是吸引朝臣与其他皇子的活靶子。
有了李琩来分担压力,基哥就不必为了“谁是太子,谁来继位”这样的事情操心。
此时此刻,整个太子东宫都挂满了白帆,一派肃穆景象。宦官和宫女们忙进忙出,给死去的人办事,演戏演给活人看。
李琩双目无神看着前来吊唁的众多宾客,心中无比悲凉。
心疼杜氏?
不不不,李琩是在心疼韦三娘啊!
当年韦三娘冤死,他多么想给她办一场风光的葬礼。可是基哥不许,这是一件丑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怎么可能张扬?
韦三娘被草草安葬,连发丧都不许,就连坟墓都是李琩带人亲手挖土挖出来的!
除了韦三娘的家人和李琩外,长安城内其他人,都不知道这个美好的女子,就这样香消玉殒了。
该被好好安葬的人,被如此刻薄对待;而给自己疯狂戴绿帽的杜氏,死后却可以如此极尽哀荣。
李琩忽然觉得这个世道很荒谬,该死的人没死,人间的正义无法得到伸张,枉死之人死不瞑目。
他觉得不是自己的想法有问题,而是这个大唐出了问题。
出了大问题。
“太子请节哀呀。杜氏这种货色,满长安都是。没了她,还有更好的。”
李琩正在愣神的时候,身后传来一个轻佻的声音,正是永王李璘!
他跟李琩不对付,是公开的,人尽皆知的,并且在政治上也是如此。
所以李璘此刻说的话,虽然离大谱,倒也恰如其分。
“人死为大,永王还是积一点口德。”
李琩沉声呵斥李璘道。
“哼!”
李璘冷哼一声没有多说什么,李琩没有破防,让他有点失望。
忽然,李琩从自己身边经过,看样子是要去招呼前来吊唁的宾客。但在二人错身而过的时候,李璘却感觉自己手里多了一张纸。
他压住内心的惊讶看向李琩,却见对方头也不回的走了。如果不是手里的那张字条实实在在,李璘当真是怀疑是自己出现了幻觉。
李璘悄悄的找到一处僻静的无人之处,打开手里的字条。
只见上面赫然写着十六个字:
圣人隐疾,无药可医;时日无多,君且自便。
第346章 豪门夜宴(上)
“太子这是什么意思呢?他是只给本王提个醒,还是给每个吊丧的皇子,都提醒了呢?”
回到泾阳县的府邸以后,永王李璘在书房里一边踱步,一边对身旁的高尚询问道。“吊唁”太子妃不过是个幌子,李琩这么做的真正原因,只怕就是为了传递消息!
回府以后李璘的脑子才转过弯来,发现此事并不简单。
他丝毫不怀疑字条上的事情是真的,但李琩为什么要这么做,却也是令人费尽思量。
“殿下,太子这么做,不过是想祸水东引,让诸王们先出手,他黄雀在后罢了。”
高尚将手里的字条看了又看,总共也就十六个字,多一个也没有!
狗×的李琩,多写几个字会死啊,非得做谜语人!
高尚心中将李琩骂了个半死,却也不得不承认:这位朝不保夕,地位岌岌可危的太子,其聪明才智远在永王之上。
可是聪明又有什么用呢?
非得是李璘这样的废物,才能对自己言听计从啊。换个聪明的,可就不好操弄了!
“真的是这样么?可是,太子手里无兵,甚至连幕僚都没几个,平日里见幕僚,还得给圣人报备,形同蹲监牢。
李琩要黄雀在后,他配吗?本王手里还有些家奴可以用呢!”
李璘有些迷惑不解的询问道。别看李琩是太子,他手里连一个受自己控制的兵马都没有。守卫东宫的神策军,全都是天子掌控的私军!
当然了,私底下收买不算。然而太子也只是名头大,手里根本没几个私房钱,他拿什么收买亲信呢?
这也是李璘感觉困惑的地方。
要说李琩有杀天子的心,他是信的。可是李琩那点虾米大的力量,对付基哥就是以卵击石,他也配么?
他图个什么呢?
看到李璘一脸困惑的模样,高尚恨不得上前给他几耳光才好!
什么叫李琩没有资本,太子这个职位,本身就是最大的资本!这是大唐帝国法理上的正统继承人!
天子驾崩的时候,太子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天子。会有无数想要混从龙之功的人,会跟在他身后,为他保驾护航!
鹿死谁手,还未可知呢!
高尚对李璘这个木鱼脑袋已经彻底无语了。
“殿下,太子本身,就是李琩最大的资本。只要天子突然驾崩,他就手握大义,操作空间要比殿下从容得多,躲进神策军大营就有了兵马。
然后一步步拉拢朝臣,组建新的朝廷中枢即可。
而一般皇子想在神策军高层里面安插亲信,何其难也!唯有兵变可以跟李琩抗衡。
李琩此举,不就是要让诸王先行试探么?”
高尚痛心疾首的解释了一番,李璘这才恍然大悟。
“对对对,本王也是这样想的。所以,现在要如何应对呢?难道就当做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吗?”
李璘语气急促,甚至有些急不可耐。
“过几天,就是圣人的寿宴。
虽然请帖还未发过来,但皇子不参加圣人的寿宴,反而能证实李琩所言非虚。
若是请了诸王参加寿宴,则可以仔细观察圣人的仪态。
只要是得了病,总有蛛丝马迹可循,殿下到时候仔细观摩便是。
殿下想探究这件事的影响,那就必须要先确认这件事的真伪,不然就毫无意义。”
高尚不动声色说道。
“确实如此。”
李璘微微点头说道。
天子到底是不是“身患绝症”,那确实要亲眼确认一下才行。不过也真如高尚所说,天子要是不请李璘这样的皇子们赴宴,这有悖人伦太过怪异,反而是实锤了李琩的说法。
“殿下,圣人派人送来请帖,三日后在华清宫举办寿宴。送请帖的宦官已经离开了。”
正当李璘跟高尚商议大事的时候,书房外面有个宦官提醒了一句。
“那个老不死的果然有问题!”
李璘面露兴奋之色,紧紧握拳说道!
如果不是心里有鬼,为什么传旨的宦官扔下请帖就走?这必然是担心被诸王反过来询问送请帖的人,怕有什么秘密被探知。
“殿下,事关重大,奴以为,有必要派人去一趟幽州了。相信这个消息,会改变某些节度使的想法。”
高尚抛出了自己的杀手锏。
本来他都已经跟安禄山谈好了,结果这厮居然死在路上了。可是幽州那边,难道就只有安禄山么?
天子得了重病的消息,足以让很多野心勃勃的人躁动起来了。毕竟,谁还不想混个从龙之功呢?
“还不急,等宴会后再说。”
李璘轻轻摆手,还是感觉高尚的主意太过激进了。
引边军入长安,这就跟当年董卓入洛阳一个性质。这究竟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如果有禁军可以用,谁还会没事去引边军,来帮助自己政变呢?
李璘确实不太聪明的样子,但他当初毕竟被寿王坑过一次,多少也长了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