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盛唐挽歌_分节阅读_第5节
小说作者:携剑远行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47 MB   上传时间:2025-05-09 18:51:35

  府衙里厮混多年的老吏,想看出账册的猫腻自然不难。但一个黄口小儿看出来,而且是翻了几页就看出来了,那就不太简单了。

  “何以见得啊?”

  郑叔清捏了捏自己的胡子询问道。

  他虽然没有直接承认,但也等于是默认了,只是希望方重勇告知原因。

  “世间百态,生老病死有定数,人无百日好,花无百日红。谁家都会有难办的时候。使君的账册,交税的人太多,所缴租庸调又比寻常要多,岂能无事?”

  方重勇一眼就看出这账册中税收的平均数多了。

  唐代贞观年间就定下规矩,每丁每年缴纳“租”栗二石,“调”随乡土所产,每年缴纳绢(或绫、拖)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

  眼下这标准,明显多于定数的十分之一以上,但每一乡都缴纳得十分齐整,未有拖欠。

  方重勇前世都有那么多老赖偷税漏税的,这里怎么可能没有!按时交齐不说,还比定额多收,当人家是傻子呢!

  “这你就不懂了吧。夔州多少人多少户,朝堂诸公清楚么?知道多了人还是少了人么?有谁去查验户口,多久查一次知道么?”

  郑叔清摸着长须,得意洋洋的询问道。

  方重勇无语,他怎么可能知道这些套路!

  “告诉你吧,朝廷根本不知道,也不指望知道,更不可能每年都派人来核实。朝廷的人,只会问一下,今年的赋税收上来没有,跟去年比如何。

  如果比去年多,那么考评自然不会差,谁会去在意,这些账册是真的还是假的呢?

  现在我以蜀地边镇不稳需要军需为由,在账面多收了一成,将来有天灾人祸,还有下降的空间,你懂个屁。

  告诉你,本官实际收税只收了九成,将来还可以往上提!”

  郑叔清得意洋洋的炫耀道。

  他不算是个老硬币,但绝对是个老官僚,对朝廷里的套路很熟悉。郑叔清实际少收,账面多收,这一来一去就有两成的浮动,足够他应付各种突发情况了。

  至于为什么可以如此,那是因为整个账册就是个黑盒,朝廷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情况。

  “所以……这些全都是假的咯?”

  方重勇面色平静问道,他早就看出猫腻来了,只是希望郑叔清能确认。

  “那些你不用知道,你只要想办法帮本官捞钱就行了。”

  郑叔清卖了个关子说道,内心的志得意满已经写在脸上。

  随即二人陷入尴尬的沉默之中。

  “使君,其实吧,这办法说简单也简单。”

  方重勇顿了一下继续说道:“夔州挨着长江,水运发达,铜钱容易搞到手。使君可以在夔州收铜钱为租庸调,然后秋收时用府库里的钱购买荆襄与江南的粮食,并鼓励用铜钱赎买徭役。

  而荆襄与江南粮价低,秋收后各地大户都要售出陈粮。

  若是官府大规模采买,则必定底价抛售。如此一来一去,只怕可以省下不少财货。使君用这些粮食为租,再拿铜钱去蜀地购买蜀锦,运到洛阳换取普通的绢帛为调。

  至于庸,全部收铜钱,以开辟山田的名义让罪囚参与,又剩下一笔钱。

  多管齐下,如此一来,财货不就慢慢来了么?”

  方重勇双手拢袖,十分正式的对着郑叔清深深一拜说道。

  呵呵,搞钱嘛,这还不简单。参考前世养老金入市盈利的办法,官府参与垄断买卖,那还不赚得盆满钵满?

  方重勇对此非常自信。

  然而他看到郑叔清一脸鄙夷的盯着自己,那表情似乎极为轻蔑。

  “神童果然就这点小聪明啊!”

  郑叔清忍不住唏嘘感慨道,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使君怎么说?”

  方重勇满是不解询问道,他不觉得自己的办法有什么不好的,毕竟自己前世都用烂了。这是积累了千年的智慧。

  “不知道应该称赞你有**(李林甫)之能呢,还是应该骂你不自量力的好。”

  郑叔清长叹一声道:“夔州地少人多,从很早开始,租庸调就形同虚设,官府账册造假成风。我初到夔州时,便想改变这种状况,但一段时间后本官发现,是我错得厉害。”

  原来还有这档事,方重勇微微点头道:“愿闻其详。”

  “夔州乃蜀地与荆襄咽喉,扼守长江。除了是兵家必争之地外,亦是商贾驻留,囤积货物的转运之地,这便是朝廷在夔州设立夔门江关的原因之一。”

  方重勇继续点头,等待下文。

  “此处之民,以船为家,贩货运货捕鱼,所得之财,胜过耕田数倍。民风浮躁,以钱为命,寡廉鲜耻。为搏大钱而不惜性命者比比皆是。就算有田,也多半种麻以编制昂贵的麻布,此乃夔州特产,畅销蜀地。

  这样的百姓,又怎么可能老老实实交租,又怎么可能安心种田。同样是一尺布,他们去买蜀地运来的布匹,比自己辛辛苦苦编制特产麻布交租要划算得多,这些人又怎么可能执行官府的税令?

  再者,夔州还特产白猿,猛虎,乌鬼等物,难道让这些山民去山中抓老虎抵徭役么?”

  郑叔清无可奈何的说道,满肚子苦水,如今却要跟一个少年郎倾诉,也真是难为他了。更别提还要跟监察御史方有德这种顽固不化之辈周旋,那种读死书拿着死命令去办事的二货,表面上清廉如水,连儿子都只有一个仆人,吃不好穿不好的。

  可他的危害性,一点都不比大贪巨贪要小。若是让方有德来治理夔州,想必夔州百姓会冲击府衙把那位给打死!

  “所以,使君是让夔州百姓交钱,然后用这些钱官方出面集中采买蜀地的布匹,荆襄的粮秣?”

  方重勇一脸震惊问道。

  “不然呢,你以为如何?此乃**之策,你这个黄口小儿也能想到,心里有几分得意吧。”

  郑叔清没好气的说道。

  方重勇一点都不得意,心中满是苦涩而已。

  他发现自己不仅没找到近路,反而变成了一个小丑。

  又一条快车道被堵死了。


第4章 人生就像是洋葱

  夔州府城依山傍水,各类屋舍鳞次栉比,依次向上延续。南面城墙在靠近江面的堤岸处,而府衙则在山丘的最顶上,并修建有瞭望阁楼。

  站在阁楼上向下看,从城墙外的江堤渡口,到高处随处可见的酒肆酒楼商铺,都能看得一清二楚,明明白白。府衙后面就是北门,可以直通莲花池,也就是夔州刺史的官邸。

  城内巨大的高低落差,让这里没有长安的四四方方,没有大城巨城的坊市分明,更没有林林总总的防御堡垒,甚至连固定的集市也没有,反而因此充满了活力与生机,以及浓厚到畸形的商业气息。

  行人与车船来往不绝,运货的挑夫更是比比皆是。

  江堤上的渡口,规模极大,鱼贯而入的船队不少,沿岸都停了好几排的大小船只,漕工们将船上的货物卸下,城内的挑夫们在排队等候挑货入城。

  更是有不少渔夫船夫,用特制的方形小灶在船上生火造饭。

  甚至可以这么说,整座夔州城,就是一座巨型的集市!

  带着呼吸,带着活力。

  方重勇在阁楼上看着这幅人间胜景,心中颇有些感慨。

  “守着一座金山,居然还在叫穷,真是朽木不可雕也。”

  方重勇轻叹了一声说道。

  郑叔清有点出乎他的意料,在方有德眼里,或许这位是个实打实的大贪官,但是在方重勇看来,封建时代,这种地方官僚已经是难得遇到了。

  任何人,都超脱不了时代的局限性。

  不过真正厉害的,是他背后的李林甫!夔州的种种治理之策皆是李林甫背后授意。

  方重勇打了个哈欠,一夜没合眼,询问了郑叔清一晚上的夔州民情,他脑子里猛然蹦出一个奇怪的念头:

  关税被劫,时间都过去一个月了,很难想象,盛唐时的朝廷中枢,会不处置郑叔清丢失夔州江关关税的事情!更别提挪用关税是在半年以前了!

  可以确定的是,这件事不仅李林甫知道,甚至可以判断李隆基也一定知道。

  然而事到如今,郑叔清依旧是稳稳当当的做着夔州刺史,没有谁将其拿下!那么这就可以说明,此事在朝廷默许的范围以内,甚至还可能“根本不算个事”!

  方重勇心中有一个猜想,却又不敢确定。因为那实在是太过于狂妄而离奇,超出了人们所能想象的极限。但种种迹象,又不断的指向那个猜想,让他心中无比的焦躁。

  方来鹊作为人质被郑叔清扣下,三天之内,方重勇必须想出办法捞钱……他很明白,能得到这个机会,是因为自己老爹方有德是监察御史,郑叔清才肯配合,如果自己只是个普通平民,只怕现在已经惨遭毒手。

  一方大员,掌管一州之军政民政,谁肯听一个无官职在身的黄口小儿摆布?

  没撕破脸之前,郑叔清可以给方有德一个面子,这就是官场规矩。

  “咚!咚!咚!”

  “咚!咚!咚!”

  城内忽然鼓声大作!

  “僚人烧山了!”

  “僚人烧山了!”

  “僚人烧山了!”

  府衙里有人扯着嗓子大喊道。

  随着这一声声的叫嚷,似乎心有所感一般,城内原本还在四处闲逛的行人,有条不紊的进入距离自己最近的酒肆酒楼,挑夫们则是奔向渡口。

  本来还热闹非凡的街面,顷刻之间空空荡荡的,各类商铺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关门大吉了。

  “原来你还在这里,倒是让我一阵好找。”

  身后传来郑叔清的声音,似乎松了口气的样子。方重勇转过身对他说道:“某观夔州府城百业兴旺,补足关税款项不难。某已经有想法,只是还需要时间考证一番。”

  听到这话,郑叔清大喜,也顾不得上下尊卑,拽着方重勇的胳膊兴奋说道:“来来来,随本官一同去看好戏,僚人作乱,看吾等杀之!”

  僚人作乱?

  方重勇一愣,他很怀疑,因为他读书少,郑刺史把他当傻子在骗!刚才看到城内居民与游客从容的避入屋内,就知道这样的事情三天两头就会发生。郑叔清大概是以为随便搞搞就能刷军功?

  这里不是岭南也不是安南啊!这是蜀地与荆襄之间的咽喉,汉儿生息的核心之地!

  扯什么僚人作乱,也不怕风大闪了舌头?

  “郑使君,虚报战功可是大罪。朝廷以前不追究,只当是儿戏一般,也不代表会一直不追究。”

  方重勇毫不客气的怼了一句。

  有话直说的爽快,会让郑叔清放下戒备,不至于说在事成之后来一句“此子硬币非常,断不可留”。

  果不其然,郑叔清面上恼怒一闪而过,随即讪讪解释道:“夔州城东巫山县的东阳府(府兵军府)精兵,不听本刺史调遣。唯有城中团结兵可堪大用。僚人作乱时有发生,本府守土之功还是有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52页  当前第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115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盛唐挽歌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