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盛唐挽歌_分节阅读_第592节
小说作者:携剑远行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47 MB   上传时间:2025-05-09 18:51:35

  不动声色的考验已经结束,方重勇也不想给李晟太大压力,安慰他道:

  “银枪孝节军扩军在即,肯定会提拔军中将校担任要职。

  但你在军中资历尚浅,骤然提拔,对你也不是好事。

  不如先平级调动,在银枪孝节军中做一个执戟郎,随某身边同入同出。

  近日你便随本王一同去两淮与江南公干。待班师回朝后,自有封赏,到时候本王也好提拔你于行伍之间。”

  终于听到具体的承诺,李晟松了口气,方重勇的任命,就是平级调岗,属于军中正常操作,不会引起太大波澜,也不会让银枪孝节军中其他将领妒忌。

  如果方重勇真的任命李晟为“十将”,那何昌期、车光倩等人肯定不乐意了。

  他们的官职都是尸山血海里面杀出来的,李晟有没有本事他们没有看到。如果一来就身居高位,跟他们平起平坐,肯定会让原有和谐的将帅关系产生裂痕。

  让方重勇麾下小弟离心离德。

  如今方重勇已经是一方首脑,麾下人手不少,各自有各自的诉求和忌讳。并不是想怎样就能怎样的。

  任人唯亲与任人唯贤,里面的学问很大,方重勇如今尚且在摸索当中,人事任命都是心有惴惴的执行,不敢托大。

  “谢过殿下,末将一定好好努力。”

  李晟很是矜持的抱拳行礼说道。

  平级调动并非什么很了不得的恩惠,李晟相信凭借自己的本事,哪怕银枪孝节军的主将不是方重勇,想平级调动到此,也是轻轻松松。

  关键还是接下来的表现如何。

  “平叛河北的方略,你若是有空,可以多考虑考虑。”

  方重勇意味深长的建议道。

  “河北么……看来,那些事情都不是传闻啊。”

  李晟忍不住叹了口气。

  方重勇看他似乎知道什么,饶有兴致问道:“妻兄何出此言啊?”

  “殿下有所不知,河北被朝廷抽重税,自上而下的不满之情可谓沸反盈天。

  他们闹才是必然的,只看是什么时候去闹,会把事情闹多大。”

  “原来如此。”

  方重勇微微点头,没有将心中的想法说出来。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其实大唐内部的种种矛盾,不少人都看在眼里,他们并不是眼瞎耳聋,什么都不知道。

  但知道是一回事,想不想解决,能不能解决,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很多人都是怀着“关我鸟事,朝廷不急我急啥”的心思。

  国家国家,国的利益很多时候不等同于是家的利益。若是没有到生死存亡的时刻,大多数人还是只会顾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

  河北反了又如何,基哥去操心啊!基哥说平叛那就平叛!

  李晟这种事不关己的态度,方重勇看得很明白,也很理解这样的想法。

  在其位谋其政嘛,天下不平的事情太多了,谁又能管得过来呢?

  “你现在也无处落脚,不如就先住在平西郡王府,离出征也没几日了,到时候你作为管理亲兵的执戟,在本王身边听用便是。等会让车光倩带你去银枪孝节军驻地领军服。”

  方重勇一句话就安排了李晟的去处。

  “得令!”

  李晟很正式的对方重勇抱拳行了一礼。

  他心中暗暗嘀咕,自己这位“妹夫”,办事倒是真如同乌龟一样四平八稳的,堪称是滴水不漏。

  很难相信前些日子,这位“平西王”,竟敢带着银枪孝节军在长安兵变!

  胆子又大的离谱。

  到底哪一个,才是真的?

  ……

  长安城南约二十多里,有一名寺,叫“牛头寺”,始建于唐贞观六年(公元632年),是唐代樊川八大寺之一。此地环境清幽,风景优美,乃是骚人墨客常去游玩的地方。

  牛头寺的某个偏殿佛堂内,让皇帝李宪之子,宁王李琳,正在诵经念佛,十分虔诚的模样。

  他来这里轻车简从,没有引起任何注意,也不是第一次来这里,故而连一片水花都没有溅起来。

  基哥兄弟家的子弟,很多人都信佛,而且与佛寺来往密切,时常出入长安城内,及长安周边的各色寺庙。

  当然了,这只是表面现象,至于其中有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私密事,就不太好说了。

  因为唐代的佛寺,乃至道观,常常都是藏污纳垢。唐代的和尚很多时候就是“收钱办事”的面首,而道观里的所谓“道姑”“道长”,身份也不简单。

  彼此之间属于是大哥别笑二哥。

  这些掩人耳目的家伙,常常是那种想脱光衣服快活,又害怕家族荣誉受损的饥渴男女。他们“出家”,是故意想自己身上套了一个掩护身份。

  官宦贵族偷情是有辱斯文,但成为修道念经之人以后,那就等同于消失在公众视野,想怎么玩都无所谓了。

  “殿下把那个红珊瑚送出去了么?”

  金色的佛像后面,传来一个空洞的声音。

  “大师,已经送到平西郡王府了。”

  李琳微微皱眉,不过还是压住内心的怒气,语调平静的说道。

  “看看天子的反应,殿下便可以知道自己想知道的事情。”

  佛像后面的声音继续说道:“圣人若是没有动作,殿下的心便可以放下来了。”

  听到这话,李琳这才松了口气。

  近来,他每日在王府里心神不宁的,总觉得基哥会拿这件事兴师问罪。毕竟,那天送红珊瑚的时候,很多家权贵的下人都在场。

  而这件礼物,当年就很出名,见证者甚多,整个长安找不到第二件了。

  “三人成虎,方重勇手中的兵权,掌控不了多久。很快天子就会猜忌他。

  没了方氏父子,天子就是没有牙齿的老虎。

  这大唐,终究还是你家的。

  当年你父亲不得不将皇位让给如今天子,这么多年过去,他也该把东西物归原主了。”

  佛像后面的声音蛊惑道。

  李琳紧紧握住自己的袖口,身体都在忍不住发抖。

  是啊,这么多年过去,连谥号都是“让皇帝”!这老东西坐了这么多年皇位,也够本了吧?

  李琳心中的怒火在熊熊燃烧。

  大唐不乱,他没有机会。一旦乱起来,那可就不好说了!

  他们家,当年就差一点点,就继承正统了。

  不,应该说皇位本来就是他们家的,是他爹李宪担心李隆基的坑害,才不得不将太子之位让出来!最终李隆基得以继承大统!

  李宪是不是心服口服,李琳不知道;但他们家的人,上上下下都是心里是不服气的!

  “请殿下静观其变,一旦风起云涌,便是殿下出头之日。”

  佛像后面的声音,似乎带着无尽的诱惑,让李琳呼吸都粗重了许多。

  待他回过神来,悄悄走到佛像后面观摩,却发现那里空无一人,别说是人了,就连耗子都没有一只。

  “风起云涌……么?”

  李琳喃喃自语说道,他恨不得这一天马上就到来!


第419章 小节与大义

  天宝十一年深秋,长安天子下旨,任命颜真卿为河南淮南及江南东道三道采访使,负责巡查运河漕运相关事宜,走访各地,探查民情,纠察不法。

  各州刺史必须无条件配合颜真卿一行处理政务。

  与此同时,朝廷又下旨,新设淮南节度使一职,治所扬州,管辖扬州、楚州、滁州、和州、庐州、寿州、舒州、光州、蕲州、安州、黄州、申州、沔州等地军务。

  淮南军以水军为主,目的只是为打击盗匪,维护长江及运河漕运安全,兵员编制只有一万人。待淮南节度使到任后,再招募兵员。

  扬州本地州府便有军械库,其中兵器足以武装十万人,倒不必担忧军械问题。

  与之配合的人事任命,则是朝廷任命平西郡王,银枪孝节军军使方重勇为第一任淮南节度使,并携银枪孝节军三千,随颜真卿南下扬州,听其号令行事。

  至于方重勇是不是将来还会返回长安,淮南藩镇是临时所设事后撤销,还是会一直保留,一直延续下去,基哥在圣旨里面没有说,朝廷也没有人问。

  当然了,这一切都是明面上的说法。

  而方重勇和颜真卿南下的真正目的,朝廷百官皆知之甚详,却保持缄默,平日里能不提就不提。

  大家心里都明白,这哪里是封官外放啊,这就是去捞钱了!是苦活,脏活,累活!

  如果不去两淮与江南捞钱,那么就要在长安和关中捞!大家在长安都是拖家带口的,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要闹,还是去远一点的地方闹比较好!

  既然是这样,谁还会把“不能说的秘密”,拿到桌面上去说呢?

  出发在即,方重勇还没去找颜真卿商议行程,反倒是颜真卿来到位于蓝田县的平西郡王府,找方重勇商议如何为朝廷“筹款”。

  俗称捞钱。

  王府书房里,方重勇看着有些扭捏不自在的颜真卿,感觉有些好笑,又不方便表露出来。

  “方节帅家中饰物,倒是有几分别致啊。”

  颜真卿指着墙上挂着的那副“大唐锦绣山河”织锦,干笑一声说道。这种没话找话,让他尴尬到了极点。

  “乔迁之喜,得圣人抬爱,御赐之物。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方重勇也是有口无心的回了一句,等待颜真卿开口说正事。

  “大军明日即将开拔,出关中前往两淮江南。不知道方节帅对淮南之事,有什么想法呢?”

  颜真卿干巴巴的询问道,说话都有些不利索。

  因为实在是太丢人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52页  当前第59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92/115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盛唐挽歌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