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盛唐挽歌_分节阅读_第632节
小说作者:携剑远行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47 MB   上传时间:2025-05-09 18:51:35

  叛军远道而来,不知虚实。使君可大开城门,作出迎接叛军的样子。待卑职再领兵杀出,便可杀退叛军。”

  南霁云恳求道。

  元结与杜甫对视一眼,都感觉此法甚妙。

  但也不能排除翻车的可能。

  比如说南霁云万一直接投敌了咋办?

  元结沉吟不语,一时间拿不定主意。

  正在这时,叛军斥候已经出现在众人视野当中,大部队应该也不会太远了。

  南霁云着急了,连忙跪下对元结请求道:“使君提拔卑职于微末,卑职便要为使君效犬马之劳。如今已经火烧眉毛,请使君万万不要犹豫了!”

  “好,你去办吧!”

  元结咬咬牙,终于决定豁出去搏一把。

  如果可以选择,他也不想赌。但转念一想,如果赌赢了,就可以达成他计划的最后一步。

  所获极大!

  如果赢了,他身上就有一个“忠勇且知兵”的光环。

  进,可以入朝堂,参与军机大事。

  退,可以逃到河南汝州,在鲁山拉起一支以自己家族子弟和乡亲为主的队伍,并自命为刺史,将原刺史挤下来。

  毕竟,叛军过黄河,已经是朝野共识,阻拦不住了。到时候手里没有兵的刺史,什么都不是,连条狗都不如,日夜都要担心会不会被手下噶了,脑袋送给皇甫惟明邀功。

  元结在卫州又无根基又无人脉,何苦死守呢?打出战绩,打出名声跑路,到自己家乡拉起一支队伍才是真的!

  有了忠于朝廷又会打仗这一层“光环”,未来前途之广阔,不可限量!

  相比于杜甫的混日子,元结一直在谋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可谓是步步为营。

  “次山兄,这个……”

  杜甫一边说话,一边紧张看着城内,正在布防埋伏的团结兵老卒,然后发现有些人胡须都花白了。

  老卒老卒,这些恐怕连孙儿辈都有的人,能打得赢如狼似虎的叛军么?

  杜甫心中直打鼓。

  很快,便有一支穿着土黄色军服的叛军来到门前。

  “我乃忠武将军尹子奇,你们降是不降?

  卫州刺史滚出来见我,否则踏平汲县!”

  为首一人出列,用长槊指着城头观摩军情的元结大吼道。他看到城门洞开,心里有点摸不准到底是怎么回事。

  “不要放箭,不要放箭!”

  元结摘下官帽,对着城下大喊道。

  他慌慌张张的跑下城楼,看到城墙角埋伏的南霁云。发现对方也在看自己,便做了一个抹脖子的手势。

  元结跑到城门口,对着尹子奇大喊道:“将军莫慌,我来为将军牵马。”

  “哼,算你识趣。本将军会告知皇甫大元帅,让你继续当这个刺史。”

  骑在马上的尹子奇得意说道,说完哈哈大笑。

  如元结这般的狗官太多了,沿途各县都是。但是那些人都是扭扭捏捏的,投降还嫌丢脸。

  哪像是元结这般滑跪得如此顺溜。

  “杀!”

  城内南霁云暴喝一声,一箭射向尹子奇。

  这一箭用的强弓硬弩,箭矢快如闪电,锐不可挡!

  可惜箭矢准头稍稍偏高,只是射落尹子奇的头盔,箭矢擦着头皮而过。

  鲜血顺着额头流了下来,模糊了尹子奇一只眼睛的视野。

  “贼子尔敢!”

  尹子奇又气又急,恨恨丢下碍事的长槊,直接拔出腰间横刀,策马向前就要上前将元结砍死。

  正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南霁云骑着快马冲出城门,举着刀便朝中尹子奇面门而来。

  这种凶狠不讲理的打法,也是吓得尹子奇不敢应战。如今叛军形势大好,可谓是势如破竹。他们这些叛军将领,将来很有可能摇身一变,成为从龙功臣。

  有如此“远大”的前途,有必要跟一个县城里冲出来,连名字都不报的愣子对刀么?

  “撤!”

  尹子奇立刻夹紧马鞍,调转马头就跑。

  他身后的叛军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就看到南霁云和他身后两百退役老卒,举着短矛就冲出汲县县城!

  看到这些人来势汹汹,自家主将又跑路了,他们也连忙转身跑路。前队的人往回跑,后队的人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跟溃兵相撞,人马互相踩踏,顿时叛军队伍一片大乱。

  南霁云趁机掩杀,一直追了四五里,才返回汲县县城。战后清点损失,发现自己这边死伤微乎其微,这一战可谓是大获全胜!

  “次山兄,赢了啊,你刚刚演的那一出戏,真是演得好啊!”

  看到元结安然无恙的返回城头,杜甫兴奋得几乎是手舞足蹈!

  在城头看别人破敌,那自然是很爽的,反正叛军又不可能骑着马上城墙。但在现场作战的人,感觉如何就要另说了。

  杜甫虽然有“忠君爱国”之心,但让他去战阵厮杀,那是绝对不行的!

  然而,元结脸上却是一点喜色也没有。

  他长叹一声对杜甫说道:“本来,叛军并不想屠城。这一路杀过来,他们很少对百姓出手,皇甫惟明也知道兔子不吃窝边草的道理。可如今,尹子奇攻汲县险些丧命,只怕叛军会拿汲县城内百姓撒气了。”

  越是接近黄河的地方,对朝廷的恨意也就越少。过了黄河以后,民意也会出现重大变化。

  叛军的刀,不是用来看的。当百姓不愿意听从他们安排,那些人自然也会撕下伪善的面纱。

  那么多军队不事生产,不让百姓供养他们,难道让这些丘八喝西北风?

  元结很清楚,随着叛军过黄河,血腥的杀戮,就要开始了。

  果不其然,五天之后,尹子奇去而复返,顺便还带来了一万叛军压阵,四面合围汲县。为了把元结等人大卸八块,叛军已经分兵将卫州其他县城全部攻陷。

  周围的叛军,数量不下两三万!而且还顺势合围了相州重镇邺城!

  黄河以北之地,除了自身难保的相州外,便只剩下汲县这座一座孤城了。


第445章 出山

  随着河北的反叛,大唐各地,很多事情都变得不一样了。

  官府的话,好像不那么好使了。

  各地对于官府的政令,执行也没那么积极了。

  再比如说,正在华山脚下“祈福”的太子李琩,身边的监视与软禁,几乎是在一夜之间松懈懒散了下来。

  因为所有人都明白,无论这次叛乱是朝廷平叛成功,还是叛军清君侧,将来都没有李琩什么事了。

  李琩太子之位的“正统性”,来自于基哥的权柄。而此次叛乱,则会极大削弱基哥的皇权,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基哥没有权了,自然没人会正眼看李琩。

  可以预见的是,礼法正统将在平叛过程中诞生,就看哪个皇子,能坐上“天下兵马大元帅”这个职务,总揽平叛事宜。

  战后,他便是无可辩驳,无人能挑战的太子。

  直至荣登大宝。

  但不管怎么说,已经把基哥得罪到死的李琩,在这场游戏当中已经丧失了所有的可能性。

  这样一个废物,自然也就没有什么看管的价值,哪怕他投到皇甫惟明那边,对方也不要他。

  李琩在皇甫惟明的“讨逆檄文”里面也有很重戏份,文中说他“昏庸无能,残忍暴虐,好色贪婪,不学无术,献妻邀宠”。

  既然是“四王”发檄文,李琩当然是被打倒收拾的对象,这点毫无疑问。皇甫惟明也不会给他面子。

  对于这些事情,李琩充耳不闻,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他早就知道北方必反。

  韦坚上次劝说无果,现在便是后续。结果证明,李琩不在意的事情,很多皇子却非常在意。九五之尊的位置,他们都很想坐一坐。

  这天一大早,太子李琩正在华山脚下散步,缓慢爬山,感受着上元节后春天的气息。

  河水解封,青草发芽,鸟儿翱翔于天际,一副生机勃勃的景象。

  李琩忽然感觉,出家于此,远离尘世,似乎也不错。那些尔虞我诈,背叛玩弄,他真的已经腻烦了。

  然而,正当李琩忍不住唏嘘感慨的时候,他爬坡的狭窄山路,被一个年轻的道士给挡住了。

  李琩下意识的往左边挪了一步,礼让下山之人。没想到对方居然跟他一个方向挪动。依旧拦在他面前。

  “道友请先。”

  李琩很是礼貌的做了一个请的动作。

  但那位年轻道士却笑道:

  “殿下,您生是皇族的人,死是皇族的魂。自出生起,便无法超脱这个循环。人世间的饥寒交迫与您无关,人世间的自由自在亦是与您无缘。

  殿下不能再逃避了。”

  那人一句话直刺李琩内心!

  他面色骇然看着那位有些面善的年轻道士,忽然像是想起什么一样,疑惑问道:“你是……李泌?”

  “然也,此行特来寻殿下。”

  李泌没有否认,微微点头,脸上的淡然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自信。

  游历名山大川多年的李泌,如今身上多了一分自信,少了一些狷狂。洗去铅华,返璞归真。

  “我什么情况,你大概还不知道,不必浪费时间了吧。”

  李琩轻轻摆手,转身就往山下三清殿的方向走去。

  李泌这般的说客,太多了。他只不过是卖相最好的一个。

  “殿下,贫道这次前来华山,便是为殿下引荐一个人,一个能帮殿下力挽狂澜的人。”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52页  当前第63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32/115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盛唐挽歌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