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盛唐挽歌_分节阅读_第704节
小说作者:携剑远行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47 MB   上传时间:2025-05-09 18:51:35

  方有德反问道。

  “太子乃国本!大唐已经折腾不起了!”

  李泌一脸正色说道。

  “天子若是在长安待不下去了,可以来岐州找我嘛,我必能护他周全。”

  说完这话,方有德转身便走。

  李泌在他身后大喊道:“方大帅,到时候局面可就没办法收拾了!为了天下苍生,您就不能忍耐一下吗?时光不能倒流,那时后悔也晚了!”

  李泌没法靠近方有德,因为已经被两个控鹤军亲兵拦住了,只得对着方有德的背影大喊道。

  “如果只是要收拾局面的话。”

  方有德转过身,看着李泌,眼中带着怜悯继续说道:“简直易如反掌。”

  说完他不再停留,下令全军开拔,继续行军。

  大唐的局面又有什么不好收拾的,只不过是没法复现盛唐的荣光罢了。

  方有德在心中暗暗叹息。

  他所求者,终不可得。


第490章 有时候身份就是一种原罪

  齐州州府历城,也是朝廷新设的天平军节度使驻地。

  永王李璘吃了一波河北叛乱的福利,外放为节度使,被安置到靠近黄河南岸的齐州、郓州等地,简单说就是挡住河北叛军南下的侧翼,防止对方从东面迂回掠地。

  有一说一,这里确实不是皇甫惟明的主攻方向。

  李璘战战兢兢又浑浑噩噩的在齐州龟缩了半年,生怕自己被河北叛军攻城城池斩首,日夜过问政务军务,很是勤勉。

  只不过半年后,天平军节度使辖区无事发生,这才让李璘放下心来。

  于是他便跟下了水的鸭子一般,该吃吃,该玩玩,怎么舒服怎么来。

  至于政务军务,文的交给窦绍处理,武的交给李岘处理,这两人都是当初基哥给李璘安排的帮手,顺便监视李璘,跟这位皇子并非是一条心。

  当然了,李璘也招募了一些所谓的“心腹”之人当幕僚,其中名气最大的,就是李白。

  平日里李璘除了喜欢玩女人外,最爱的便是跟李白等所谓“名士”一起喝酒吹牛,听他们给自己歌功颂德。

  夏日里白天酷暑难当,只有入夜后,才会感觉到一丝凉爽。直到这个时候,忍受酷暑的人们,才会从白天浑浑噩噩中清醒过来恢复活力。

  哪怕李璘是天平军节度使,锦衣玉食都习惯了,也无法不受酷暑的影响。

  这天刚刚入夜,白天睡饱了的李璘,也开始亢奋了起来。他召集手下亲信,如李白、薛镠、李台卿、韦子春、刘巨鳞、蔡駉等人宴饮。

  众人一边在衙门大堂内喝酒,一边以“商讨政务”为由吹牛打屁,席间好不热闹。

  酒过三巡之后,也不知道李璘是想到哪一茬。他打着酒嗝,环顾众人问道:“诸位,如今天下大乱,你们认为,孤应该如何应对才好啊?”

  李璘本是兴致勃勃想听人拍马屁,没想到此言一出,席间反而是安静了下来。

  是啊,乱世已经来了,一不小心,那可是要掉脑袋的!

  谁踏马没事敢乱说啊!

  发现众人都不说话,李璘也有点惆怅。

  他长叹一声说道:“太子李琩,已经在长安登基,尊天子为太上皇。孤尚未发贺文,未承认李琩为新天子。你们说,李琩会不会兴兵讨伐孤?”

  这个问题,其实李璘跟高尚商议过很多次,得到的结论就是:完全不用担心这种鸟事!

  因为河东有十多万边镇精兵,掌握在李隆基手里。若是这些兵马进入关中,控制长安,要把李琩废掉易如反掌。

  李璘之所以对本地政务不太上心,便是存着“坐山观虎斗”的心思。等长安那边分出一个胜负来,他这边再作出对应的姿态。

  以不变应万变。

  所以对于长安那边发的登基诏书,李璘选择视而不见。既不对外发贺文,也不发讨逆檄文,主打的一个装聋作哑。

  他的如意算盘是打得很响的,可是等了一段时间,不知为何,两边居然还没打起来!

  这意外情况,让李璘心急如焚。

  因为他管辖的齐州、郓州等地,离河北很近啊!就隔着一条黄河而已!

  长安那边不打起来,河北叛军跟他就很可能要打起来了!

  最近一段时间,别看李璘平日里一副闲散模样,其实都是在“故作镇定”。

  心中怕得要死!

  “殿下,李琩继位,形同宫变,是趁圣人不在长安,臣子与太子之间的私相授受。

  若是圣人回师关中,则如今朝廷上下皆为反贼。下官以为,殿下万万不可发贺文,以免被牵连。

  应该暂时观望一番再说。”

  韦子春对李璘叉手行礼说道。

  不得不说,这番见解,还是有点政治眼光的。同样是皇子,李璘没有必要那么快站出来表态。

  别的皇子,不一样也没表态么?

  李璘点点头道:“言之有理。”

  然而,薛镠有不同的看法,言辞犀利对李璘叉手行礼说道:

  “殿下,此言差矣,圣人已经年迈,难保河东那边的各路边军不生出异样心思。

  若是大军倒戈,则李琩为新天子铁板钉钉。殿下不妨先发贺文,反正圣人也不可能出兵攻打齐州。

  就算李琩继位,他也需要支持,不可能对殿下如何,反倒是要尽心尽力拉拢殿下。

  拖住这一时,或许一两年后,风云突变,殿下未尝没有机会乘风而起。”

  他显然认为基哥不可靠,说不定下个月就挂了。

  而李琩年轻一大截,潜力是基哥不能比的,未必不能让基哥手下那些丘八倒戈相向。

  李璘现在发贺文认同李琩继位,算是所有皇子里面的第一人,若是李琩最后得胜,此举起码可以换回几十年荣华富贵。

  就算李琩包藏祸心,等他收拾完所有局面,清理掉河北叛军,以及不服他的皇子,最后找李璘秋后算总账的时候,估计也是猴年马月了。

  李琩能不能活到那一天都两说呢!

  “你说得也不无道理。”

  李璘微微点头,心中的天平来回摇摆,始终举棋不定。

  只是杯中原本甘甜的美酒,似乎也变得苦涩起来。

  假装无事发生,并不是真的无事发生。

  “李太白,你怎么看?”

  李璘看到平日里喜欢高谈阔论的李白,今日居然在席间一言不发,感觉很是奇怪。

  “殿下,齐州有济水之利,又有黄河之险。

  可乘海船前往渤海国贸易,用本地特产换取马匹,训练骑兵。还可以打造战船,从济州出发,坐海船直插幽州!再不济也可以攻打河北沿海州县。

  与其在这里担忧入主长安的是圣人还是太子,与其考虑是发贺文还是发檄文,还不如厉兵秣马,强大自身啊!”

  李白今日似乎喝多了酒,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

  只不过他这一番言辞,就好比方重勇前世那些希望学渣儿子高考考省状元一般,尽是些无用又正确的大道理。

  韦子春是将李白引荐到永王府的,或者说是永王派他去招揽李白的人。他是李白的故交,二人私交极好,平时跟李白也能说得上话。

  韦子春看到李白又在说些不切实际的话,于是耐心劝说道:“李太白啊,你醉了,莫要多言,莫要多言了。”

  “某才没醉!”

  李白像是受了什么刺激一样,忽然站起身,对身边的那些幕僚大声呵斥道:“你们这些蝇营狗苟之辈,只知道吃喝玩乐!难道不知道殿下的处境已经很危险了吗!竖子不足与谋!”

  他气鼓鼓的转身离去,连个招呼都不跟永王打一下就走了。

  好好一个闲散的宴席,结果被李白搞得如此不欢而散。李璘像是吃了一盘绿头苍蝇,感觉恶心的不行。

  除了李白之外的其他幕僚,更是脸上红一阵白一阵。

  “殿下,李白对政务军务知之甚少,所言虽有几分道理,却无实施的条件。

  请殿下不要怪罪他酒后多言,李太白还是心向殿下的。”

  韦子春连忙帮李白打圆场说道,席间其他幕僚可就没他这么大度了,一个个都面带不屑之色。

  李白这个人,平时确实不太会做人,除了写诗外,几乎看不到多少能拿得出手的东西。

  李白做别人的下属,或者说当幕僚,对于他的上下级来说,都是一种折磨,他本人也干得不开心。

  韦子春已经不知道帮李白打过多少次圆场了,可是李白还是我行我素。

  或许,这就是大诗人桀骜不羁的魅力所在吧。

  身边人常常都这样想。

  “张口就说跟渤海国贸易,还要买马。怎么贸易,怎么买,你说买人家就会卖么?渤海国依旧是大唐的藩属,并且明确拒绝与河北贼军往来,明摆着是不愿意介入大唐的内部纷争。

  这样的国家,又怎么可能在局势不明朗的时候支持殿下?

  造船编练水军奇袭幽州就更离谱了。训练一支可以从容往来,披坚执锐的水军,哪怕今日就开始筹备,没有两年时间很难见效。

  两年之后,谁还能保证天下局面会和今日一般?更别提占住了幽州还要能守住才行,到时候派谁去守幽州?谁又能守得住幽州?

  李太白就是在刻舟求剑!愚不可及!”

  刘巨鳞一脸无奈辩解道。

  他以前在南方沿海州当过刺史,对海上贸易与水战颇有些心得,在军务上给李璘提过不少建议。他可不是韦子春,需要给李白留面子。

  直接开炮将李白的方略贬得一文不值。

  李白的方略,通俗点说,就是从胶东半岛出发,进入海河,再逆流而上直取幽州。

  颇有点清末八国联军登陆塘沽,直取京师的味道。

  而在唐代谋划这一招,太过超前了,可行性几乎为零。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52页  当前第70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04/115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盛唐挽歌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