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盛唐挽歌_分节阅读_第708节
小说作者:携剑远行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47 MB   上传时间:2025-05-09 18:51:35

  “太白兄所言甚是,确实是真知灼见。

  只是,本节帅也是有苦难言啊。”

  方重勇长叹一声,将杯中美酒一饮而尽。

  “节帅掌控一方,手握兵权,不知道还有什么苦衷呢?”

  李白小心翼翼的问道,感觉已经找到了此番交涉的突破口。

  “我等手握兵权之人,都是被朝廷猜忌的。

  本节帅若是不逼迫永王承认太子李琩继位名正言顺,那岂不是有投靠永王的嫌疑?

  朝堂诸公会如何看待?

  而今本节帅已经是把催促永王发贺文的消息散发出去了,军中精锐也都带出汴州,准备东征了。

  难道朝令夕改,把说出去的话吞回去么?

  如此本节帅何以服众?”

  方重勇一脸无奈的解释道。

  李白无言以对,因为对方说的确实是实话。

  此刻县衙大堂内安静得针尖落地可闻,方重勇把自己的想法说了,李白也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各自有各自的道理。

  看上去谁也说服不了谁。

  正当李白打算说点闲话岔开话题,缓和一下气氛的时候,却是听到方重勇幽幽一叹。

  “太白兄,某今日就以故人的身份给你交个底吧。

  其实长安那边的情况,某也是有所耳闻。

  太上皇若是带兵杀回长安,当今天子能不能坐稳皇位,犹未可知。

  某当初行事也是没考虑到这一点,现在骑虎难下。

  只是撤回兵马实在是不可行,人无信不立啊,某实在是没法当做什么也未曾发生。

  所以,能不能采取一个折中的办法呢?”

  方重勇姿态放得很低,甚至是用带着谦卑的语气在询问。

  李白心中一紧,他虽然狂放,却也知道礼下于人必有所求的道理。这一波是他仕途的起点,万万不可马虎,也不能跟从前一样得意忘形了。

  他吞了口唾沫,疑惑问道:“那么,究竟是怎样一个办法呢?”

  “本节帅想借济州卢县一用,从这里渡河,袭击河北贼军的粮仓。如此一来,便不必将兵马带回了。

  永王殿下若是可以借卢县给某,用来转运粮秣,那么足以证明永王与宣武军结盟的诚意。

  待我等在河北打乱皇甫惟明的部署返回后,卢县便会秋毫无犯还给永王,某带兵回汴州,作为宣武军的诚意。

  若是将来长安有事,天子被太上皇废黜,宣武军上下拥护永王登基,也未尝不可。

  失信于人容易,取信于人很难。

  我等行伍出身,现在与永王无法互相取信,如同麻杆打狼两头害怕。

  只能靠一个名望与人品俱佳的名士以姓名为担保,在其中穿针引线。

  不知太白兄能不能帮这个忙呢?

  当然了,事关机密,本节帅无法给你书信作为凭证,以免被有心之人抓到痛脚,节外生枝。唯有贴身玉佩一枚为证,以表我心。

  在与永王殿下建立信任之前,某是不会留下其他物证的,这一点还请太白兄见谅。

  若是太白兄肯走一趟,那在下感激不尽,送上黄金百两,为路上差旅之用。

  若是太白兄不肯,某也不方便赠送黄金了,只当是今日将太白兄乱棍打出,什么也没说过,你回去以后也好复命。

  太白兄以为如何?”

  方重勇一脸诚恳说道。

  听到这话,李白立刻挺直了腰杆说道:“请方节帅放心,李某这便回齐州禀告永王。”

  李白对方重勇叉手行礼道,语气异常坚决。

  方重勇从腰间掏出一枚玉佩,递给李白说道:“那就拜托太白兄了!我派人送你回齐州。”

  “嗯,那李某这便告辞!”

  李白接过玉佩,转身便走。

  ……

  两日之后,齐州历城,永王府的书房里,永王李璘将李白送来的玉佩放在掌心中把玩。

  面带思索,沉吟不语。

  “殿下,那方清异常狡诈,这一定是他的缓兵之计,要谋取殿下的立身之地啊。”

  李璘身旁的高尚面色焦急的劝说道。

  “无妨的,你先去忙别的,孤有些问题要单独问一下李白。”

  李璘不耐烦的对高尚摆了摆手,他看了一眼高尚左臂空空荡荡的衣袖,知道这位宦官兼谋士私心作祟,说的话不可信。

  毕竟,那条胳膊就是被方重勇砍断的,高尚要是赞同两方结盟才是见鬼!

  高尚恨恨的看了李白一眼,不甘心的退出书房。

  等他走后,李璘这才面带微笑对李白说道:“来来来,坐下慢慢说,此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最后结果如何。方清送的那一百两黄金,你自己拿着用就好了,孤也不缺那点钱。”

  李白这才对永王李璘叉手行礼说道:

  “方节帅原本是笃定要攻破历城才肯罢休的,鄙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痛陈利害。终于让方节帅醒悟,明白了唇亡齿寒的道理。

  他只是碍于颜面,不方便前倨后恭,食言而肥。

  某以为,将卢县借给他和宣武军,看看他是不是要打皇甫惟明。

  如果打了,说明他得罪了河北贼军,未来只可能跟我们抱团防守河南。

  将来一旦长安有变,更是可以将其拉到殿下这边,未尝不能问鼎大明宫。

  请殿下三思啊。”

  李白声情并茂的将此行的事情叙述了一番,把方重勇的诚意有多充足,银枪孝节军是多么精锐等等,都讲得绘声绘色。

  “当真?”

  李璘立刻兴奋起来,他也是没有料到,事情居然可以如此顺利!

  果然,李白这个天下名士出马,就是不一样么?

  他站起身,有些激动的在书房内来回走动。

  不一会,发热的脑子又冷静下来,李璘感觉还是要跟自己的幕僚们商议一下再说。

  “咳咳,你先回去歇着,待孤跟其他人商议一番再说。”

  李璘轻咳两声掩饰尴尬,言不由衷的说道。


唐代的文人,到底是在追求什么

  最近评论里面有提到这个问题,所以我单独拿出来说一下,感觉很多人对这个问题没有理解透彻。

  唐代的文人群体是什么呢?

  就是有资格做官(而且想做官)的那一群人。这其中包括所有的文职官僚,和正在备考科举的士子,以及赋闲在家的前任官僚。

  看明白了吧。

  读过书,不等于是文人。李白的前半生,一直在求官,他为什么要求官呢?

  因为他要挤进去那个圈子里面,否则写再多的诗也是枉然。

  那么这些文人追求的是什么呢?

  李白混到了基哥身边的翰林大学士,身份尊贵,但是他不快乐,显然是没有得到想要的。

  如果说李白的官职是因为都是务虚,所以他不高兴,那么杜甫的官虽然官职不高,但绝对是务实了。

  杜甫官路坎坷,多半时间也是极度不快乐,明明已经做官了,为什么他还不快乐呢?

  显然,杜甫也没得到自己想要的。

  王维寄情于山水,后期几乎是要得抑郁症了,显然是日子过得不逞心如意。可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王维后期官当得相当大,做到了侍御史、库部郎中,都是中枢的官职了。

  他又凭什么感觉不如意呢?

  是不是觉得这些人很矫情?

  非也非也,不理解他们,是因为没有感受到文人的“爽点”,不知道他们的“真实追求”。以上三个例子,都是我特意挑出来的。

  清贵(李白),实干(杜甫),高官(王维),都不是文人的终极追求,只是附带的,如同围巾帽子一般的点缀。

  那么文人喜好的是什么,追求的又是什么呢?

  答案很简单,就两个字:键政!

  当然了,键盘在古代是没有的,所以具体来说,就是发表政见,影响国策。这就是文人的真实追求,其他的,都是虚的。

  李白当诗仙了,整个大唐写诗的没几个能写得过他,但他一直郁郁寡欢,显然志不在此。

  文人的唯一乐趣,便是发表政见,并且以此政见影响国策,这个才是终极追求,其他的都不值一提。

  比如说,元结在“野无遗贤”事件后,就跟朋友写信,说国家选官不选“布衣”,这个就是经典的键政。

  说这话的时候,元结啥官职也没有呢。

  再联系一下唐人封演(此人跟杜甫一个年代)的“八俊说”

  “宦途之士而历清贵,有八俊者:一曰进士出身、制策不入。二曰校书、正字不入。三曰畿尉不入。四曰监察御史、殿中不入。五曰拾遗、补阙不入。六曰员外、郎中不入。七曰中书舍人、给事中不入。八曰中书侍郎、中书令不入。言此八者尤为俊捷,直登宰相,不要历余官也。”

  这是唐代文人总结出来的“高速升官”通道。

  结合这个看,唐代文人的追求其实也很简单,不需要加那么多似懂非懂的,什么国家大义之类的东西。

  这些人就是希望“不干活”“指使人”“疯狂键政”。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52页  当前第70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08/115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盛唐挽歌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