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盛唐挽歌_分节阅读_第719节
小说作者:携剑远行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47 MB   上传时间:2025-05-09 18:51:35

  方重勇心中了然,他们这些人昨夜已经破了杀戒。昨天杀一个是杀,明天杀一个也是杀,早就没有什么回头路可以走了。

  只要手里有兵刃,皇甫惟明带兵来博州秋后算账的时候,还有一搏之力。若是手无寸铁,那真就是任人宰割了。

  方重勇见目的已经达到,便翻身上马,朝着渡口木桥而去。

  他身后跟着长长的队伍。

  不一会,方重勇已经到了清河县县城南门。就看到宇文宽正在指挥县城内的衙役和团结兵,将一箱又一箱的横刀、木矛、木单弩、弩箭等物摆好了。

  而且还在不断增加之中,周围都被简易的木栅栏围了起来,何昌期带着卫兵守在此处,以防宵小之辈趁机盗取兵器。

  宇文宽看到方重勇已经翻身下马,脸上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但最后还是把想说的话都吞进肚子里了,只是对着方重勇叉手行礼。

  倒是何昌期毫不避讳,走上前抱拳行礼,低声询问道:“节帅,真要给那群暴民发兵刃啊?”

  他有些不太理解。

  其实大唐从开国到天宝时期,囤积的冷兵器已经严重过剩,长安城内的军械库,可以轻松武装五十万轻步兵。当然了,兵器虽然多,但是耗材却相对不足,每年都要大量补充箭矢、猛火油等物。

  各州州府的库房内,也存有大量兵器。

  这也是安史之乱到藩镇割据这一段时间,只听说饿死人,却没听说军队缺兵器的重要原因。

  贝州作为“天下北库”所在,除了囤积了粮秣与绢帛外,也囤积了大量兵器,库存远多于普通州府。

  本着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的原则,方重勇大手一挥,决定“顺便”将贝州的兵器库也打开。

  让那些前来领粮食的博州百姓,也能给到人手一把刀。

  相信等皇甫惟明派兵来贝州和博州“平乱”的时候,脸上的表情一定会非常精彩。

  “什么暴民,那是河北义士!

  你懂个屁,皇甫惟明要杀他们,还不许义士们手里拿把刀啊!”

  方重勇低声呵斥道。

  “不对啊节帅,让他们来领粮秣的是我们,给他们刀兵的也是我们,这是不是有点……”

  何昌期想了半天,不知道要用什么词语来概括。

  这是不是伪善来着?

  何昌期心中暗想。

  他刚要开口,却是听方重勇呵斥道:“不会说话就闭嘴!”

  只见方重勇脸上带着笑容走上前去,亲手将一把横刀交给一个排队领兵戈的农夫,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手中握紧刀,要保护好家人!”

  “谢谢方节帅!”

  那位农夫感动得手足无措,受宠若惊学着何昌期等人的模样,向方重勇抱拳行礼。结果刀没拿稳掉到了地上,他一脸憨笑的将其捡起来抱在怀里,生怕刀被人抢走一样。

  匆匆离开了。

  看着他离去的背影,方重勇喃喃自语叹息道:“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他又看了看那些一脸期盼,等待领兵器的农夫们,又忍不住低声感慨道:“罢了,从来便没有什么救世主,幸福只能靠双手一刀一刀砍出来。”


第500章 战略转进

  博州与贝州的民乱,严重干扰了信息的传递,或者说极大增加了假消息的数量与传播速度,而掩盖了真正的紧急军情。

  这天刚刚入夜,白天查看了邺城“行宫”建设进度的皇甫惟明,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府衙,便又马不停蹄的参加了一场重要宴会。

  秋收马上到了,军粮的征集,是头等大事。

  贝州那边的绢帛,在去年的时候,就用得差不多了,基本上都给幽州那边的大户,从他们手里购买军粮。

  自从战争开始后,粮价就开始不断上涨。河北的“产业结构”也跟着发生了变化,大户们扩大了种粮的面积,减少了绢帛的生产。

  因此皇甫惟明想收点绢帛上来,从大户们手中换粮食还挺不容易的。

  今日夜宴幽州那边的大户代表,便是为了找他们“借粮”,永远都不可能还的那种“借”。

  此时此刻衙门大堂内,管弦丝竹之音在席间飘荡,几个香肩半裸的高挑胡女在翩翩起舞。席间众人,有人埋头吃菜,有的眯眼盯着胡女的臀部,有的则是跟身后的随从窃窃私语,声音微不可察。

  看着这一幕,皇甫惟明忍不住打了个哈欠,他有种自己变成了基哥的错觉。

  当然了,现在顶天了也就是个缩水版,山寨版,穷人版的基哥。

  皇甫惟明不喜欢这些虚华的调调,可是,人生在世不称意,很多事情,很多场面,都是做给别人看的。

  不参与还真不行。

  河北叛军没有如计划中那样攻克洛阳,已经让很多墙头草有了别样想法。

  只不过到目前为止,军队没有遭受什么重大挫折,所以大部分人还对他们有信心罢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质疑声也会越来越大。

  皇甫惟明此番宴请,席间声色犬马一副逍遥做派,也是为了安定人心!

  他有闲心欣赏歌舞,在外人看来,主将都如此胸有成竹,那么河北叛军就是前途光明的。

  很多时候,局面尚不明朗,信心比实力更加重要。

  正在这时,皇甫惟明的幕僚李史鱼,悄悄来到他身边,压低声音耳语了几句。

  就见这位皇甫大帅脸上的肌肉猛然一抽!握住酒杯的手,将酒杯放在桌案上的时候,都在微微颤抖!

  但很快他便恢复了平静,对着李史鱼轻轻摆手,一句话也没说。

  李史鱼满脸愁容的走了,不过宴会还在继续。

  皇甫惟明就像是没事人一样,在席间与幽州等地的大户代表们谈笑风生,也没有提找他们“借粮”的事情。只是说了些当年在幽州当节度使的时候,发生的一些旧事。

  比如痛击契丹人,扫荡边镇贼寇什么的。

  那些大户代表们,也是对皇甫惟明阿谀奉承,说他是国之柱石云云。

  席间的气氛非常友好和谐,如老友相聚一般,一直到亥时才散场。等宾客们都陆续离席后,皇甫惟明的面色瞬间变得阴沉无比。

  他步伐稳健的走进府衙书房内,李史鱼已经将相关的消息整理好,写在几张纸上,整整齐齐呈于桌案。

  “大帅,军情已经汇总,请过目。”

  李史鱼对皇甫惟明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后者顺势坐在软垫上,拿起桌案上的纸,一目十行的阅览着,看完之后,满脸的不可置信!

  他又重新一字一句的读了一遍,这才确信自己没有看错。

  “到底是民变,还是那银枪孝节军打过黄河了?”

  皇甫惟明疑惑问道,脸上阴云密布,似乎下一刻就要变成狂风暴雨。

  “回大帅,二者皆有,所以情况很复杂。

  不过敌军兵少不足为惧,倒是博州与贝州的民变规模颇大,不可小觑。

  贝州乃河北大仓所在,倘若粮秣被焚毁,则影响大军南下。”

  李史鱼小心翼翼的说道,生怕触怒皇甫惟明。

  目前传回来的消息并没有很全面很具体的,都是些零星的汇报,而且还有互相矛盾的地方。

  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贝州与博州二地已经脱离了他们的掌控!州县两级的官府已经不复存在了!

  银枪孝节军仅仅有数千人规模渡河,只不过造成的影响极大。

  “宣武镇六个州,方清这厮不守地盘,竟敢打过河北来!”

  皇甫惟明将手中的纸捏成团,随手丢到地上。

  他面色平静的喃喃自语,小胳膊上的青筋却已然暴起,连指尖都捏得发白。

  显然是愤怒到了极致,却又拼命着压抑。

  “李判官啊,四路兵马,如今被废掉了武令珣这一路偏师,还有三路兵马。

  屯扎卫州黎阳的李归仁部暂且不动。

  屯扎魏州馆陶的安守忠,屯扎相州临河的田乾真,这两路人马,谁去增援比较好?”

  皇甫惟明沉声问道,用食指敲击着桌案。

  “田乾真手中不过一万兵马,原本驻扎临河,是防备南岸敌军突袭相州所设。让他去贝州、博州平叛,未必可以短时间内平定。

  安守忠虽是偏师,但本就是作为南下后佯攻掠地的主力而设,不如让安守忠东进博州,截断银枪孝节军后路,来个瓮中捉鳖。

  只不过……”

  李史鱼有些犹疑。

  其实调兵不是问题,难的是粮食。

  贝州这个总粮仓被毁,其他几个节点虽然还有些存粮,但并不足以进行大规模军事行动!

  李归仁的部队在黎阳,是通过运河跟黄河两条运粮的主要通道,足以维持大军所需粮秣。

  但安守忠的部队沿着运河逆流而上,就需要从运河的另外一头输送粮秣了。

  简单的说,就是最靠近贝州运河的地方,反而现在最缺粮!安守忠那一路人马并没有多少粮草。

  原来最便捷的粮道,在失去了贝州大仓的供给后,现在成了死水。

  这就好像每天下楼就能在几米远的大超市采购的人,根本不会在家里储备多少吃的东西。

  一旦大超市关门,周边又没有卖东西的地方,这个人的生活就被彻底打乱一样。

  “黎阳这边粮草多,让漕船给安守忠送粮。本帅现在就下军令,让安守忠带兵前往清河县平叛。”

  皇甫惟明摆了摆手,无奈叹了口气。

  “大帅,如此一来,冬季还如何南下汴州啊?”

  李史鱼急了,皇甫惟明真要这样下令,“全面进攻”就要变“重点进攻”了。

  当年袁绍就是这么输的。

  偏师废了,方重勇就可以集中兵马应对河北叛军的攻势,他就有机会力挽狂澜了。

  “贝州不能乱,河北再也找不到第二条这样便捷的粮道了。”

  皇甫惟明轻叹一声,被烧毁粮秣什么的都是次要的,主要是永济渠的便利性,是找不到替代路线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52页  当前第71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19/115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盛唐挽歌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