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盛唐挽歌_分节阅读_第72节
小说作者:携剑远行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47 MB   上传时间:2025-05-09 18:51:35

  舞蹈用的衣服,都是宫里的公产,并非艺妓私人所有。需要的时候才能使用。

  库房里你说的这些什么唐锦,既然是绫锦坊出产的,成为梨园的公产,那自然要圣人点头才行。

  当然了,如果是当做所谓的礼品,送给那些跳舞的艺妓,这也说得过去。但是这些做衣服用的唐锦,要拿什么去弥补亏空呢?

  少府监的账目也不是可以随意涂改的。”

  韦青很是认真的说道。

  如果唐锦当“公物”使用,那自然不需要郑叔清出钱,也不用对方承担风险。同样的道理,这批唐锦要出库,就需要李隆基的审批手续。等一套流程走完,花儿都谢了!

  韦青结合方重勇想办的事情来看,对方肯定是不想让李隆基提前知道这些事情。

  当然了,还有种办法。那就是采用私人出钱填补亏空,再来挪用货物的情况。这种事情也是经常发生,算是少府监的“潜规则”之一。

  少府监下面的工匠作坊,无论是制作什么,其实都是在残酷剥削压榨劳工。

  这些人都是以“徭役”的形式在少府监旗下各种工坊里面干活,并非是所谓的“雇佣关系”。当然了,进了这里也不是白忙活,很多失去土地的农民,都是抱着学习“一技之长”进来的。

  既然劳动力“免费”,因此少府监也干过不少私活,甚至与民间的工坊签类似商业协议的东西,玩各种花招。

  总之,这些劳工是不可能让他们停下来的。

  如果郑叔清肯自己出钱,把给艺妓们做衣服的钱补上的话,这件事还是很容易在相应规则内操作的。

  也就是说,要办成这件事,郑叔清还得自己垫钱承担风险,要表演大获成功了,李隆基才会买账。

  要是效果不好,郑叔清就得自己填补亏空,不然一个挪用公款的罪名是跑不掉的。

  “需要做几件衣服,你们随意便拿就是了。这件事就这么安排。”

  郑叔清咬牙说道。

  大丈夫不能五鼎食,也要五鼎烹。这时候不全力以赴,那要等到什么时候才出手?

  “你疯了!这些唐锦价值不菲,你不会以为一段锦就值一匹布吧?”

  方重勇连忙拉住他的袖子惊呼了一声,两人退到一边商量。

  “赌一把大的,赢了为户部尚书铺路,输了倾家荡产!”

  郑叔清双目赤红,关键时刻喜欢梭哈的老毛病又犯了。

  “唉,你这是……”

  方重勇无言以对,或许站在郑叔清的立场上说,他们这种不走进士路子的臣子,就必须图表现来保证自己官运亨通吧。

  而那些“正常”的科举制官僚们,也正在不断适应大唐官场,通过蝇营狗苟来改变朝堂上的游戏规则。

  到开元后期,士人出身的所谓“清流”,基本上已经把持了朝廷官员的正常升迁渠道。那是一种令人窒息的权力绞杀与封锁。非清流人士上位,则会遭遇极大非议。

  比如牛仙客。

  文官的晋升,已经形成了一种“不可明说”的潜规则。什么样的人,在入仕后多久应该封什么样的官,哪些官位是虚职,哪些是肥缺,哪些又是被贬斥发配后才可能担任的职务,眼花缭乱的官员调度背包,这些“清流们”其实早就把一切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如今底层上来的小吏,已经逐渐边缘化,从而不得不一辈子在底层厮混。

  既然升不上去,那就开始放开胳膊搞钱吧,于是就导致吏治进一步败坏。

  在方重勇看来,无论是在排除异己方面出类拔萃的李林甫也好,张九龄背后温温吞吞的科举文官集团也好,其实本质都谈不上谁进步谁**,都是在不遗余力拆盛唐的台子罢了。

  区别只是在于,有些是拆门板围墙,有些却是拆地基。有的是心急火燎的拆,有的是文火慢炖的拆。

  “韦将军,如果啊,我是说如果将来杨玉环继续在音律舞蹈这方面发展的话,公孙大娘,应该会很不满吧。

  她可能就要了因此失业了。圣人看了杨玉环的舞蹈,只怕很难再看得上别人了。

  那么公孙大娘有没有兴趣,让她和她那些弟子们,穿上华丽的唐锦,再次剑气惊动四方,讨圣人的欢心呢?”

  方重勇单刀直入问道,并不回避如今众多梨园子弟们担心的东西。

  “我带你去见公孙大娘,就你一个人。”

  韦青沉声对方重勇说道,瞥了郑叔清一眼。

  方重勇说得不错,他也觉得,现在确实有必要杀一杀杨玉环的风头。

  当然,如果做不到,那让公孙大娘等人在李隆基面前露露脸也是好的。

  “那太好了!”

  方重勇紧紧握住韦青的双手激动说道。

  听闻公孙大娘也是个美人,而且腰细腿长善舞剑。穿上这唐锦制成的锦袍,定能发挥十二分的威力!

  方重勇心中自信满满!这会赢定了!

  ……

  唐代的时候,“大娘”这个称呼,一般并不是指代后世经常出入广场舞活动的“大娘”,而是通常说家中长女。

  并且,还是常常是长女非常年轻的时候才这么称呼。嫁人以后就不这么叫了,只有到死的时候刻墓志,才会又称呼其“大娘”。

  所以姓氏+“大娘”组合的女人,不仅不应该年老,反而该是个十多岁的小姑娘才对。

  当夕阳西下,将天边照耀成橘红色的时候,方重勇终于在长安城北面的禁苑,也就是从前城外的梨园,见到了正指导女徒弟们舞剑的公孙大娘。

  然后,心中的信仰碎了一地!

  这就是一位大娘,一位在后世词语里面,也要恭敬的称呼的“大娘”。

  略有些佝偻的背脊,因为生过孩子而变粗的腰围,因为操劳而爬上额头的皱纹。

  眼角的鱼尾纹亦是清晰可见。

  方重勇幻想中拿着佩剑挥舞如风云涌动,气质英武不凡又华服玉面,苗条飘逸还身轻如燕的公孙大娘。

  全都只是一个梦而已。

  岁月是把杀猪刀,见到谁都不留情面。

  如今的公孙大娘,额头爬满了皱纹,看起来格外显老,身材退化到方重勇前世常见的广场舞大妈水准,甚至就连曾经的秀发都花白了不少。

  唯有那双眼睛依然锐利,身上的气质不怒自威。

  岁月在她身上留下了深深地印记,带走了青春,却又留下了一些别人,甚至是她自己都看不到的东西。

  经验、智慧、心性,或者别的什么。

  “小郎君见到奴,似乎很是失望呢。”

  公孙大娘轻笑说道,一眼就看出了方重勇几乎是写在脸上的情绪。

  从韦青之口,她已然得知对方来意。

  “那些唐锦之服,让她们试试可以。奴已经老了,也舞剑舞不动了。哪怕穿上那些华服锦缎,也不过是出来丢人现眼而已。”

  公孙大娘叹息说道,如今的她,平日里喜欢粗布麻衣。

  既然已经老了,那么自然也不必把曾经舞剑时才会穿的华丽衣裳拿出来,当做过去战绩与荣光的可笑炫耀。

  “李十二娘,你带她们几个去量身材准备做衣服。

  三日之后圣人的盛宴,不要丢我的脸。”

  公孙大娘淡然对自己那几个徒弟说道。转身就走,懒得跟方重勇计较什么了。

  看得出来,能歌善舞又精通音律的杨玉环,确实对公孙大娘冲击很大!或许碍于李隆基的面子与权威,公孙大娘不可能当着李隆基的面就说坏话。

  然而他们这些人背地里是什么心思,可就难说得很了。

  “真的没问题么?”

  方重勇有些疑惑的询问韦青道。

  “我也不知道,只有圣人可以给出答案。”

  韦青摊开双手,无奈答道。


求跟读

  唐代的历史,资料庞杂,甚至不乏《太平广记》一类志怪小说从侧面反映生活。因此我不敢乱写,不能反映时代特色的剧情,我基本上能删都删了。

  近期在酝酿一篇关于唐代士大夫与官场深层逻辑的资料片,估计过两天上线吧。

  很多人说历史爽文如何如何,就不该去考虑那么多,可以随便由着来之类的。

  其实我是想说,写书的作者,为什么要对自己的要求这么低呢?

  明明可以查清楚的东西,就是不愿意下功夫,然后就自己乱编,想当然的构建历史场景与社会关系,然后说史料碍着自己的事了。

  明明那些士大夫不可能在主角未发迹的时候就产生联系,结果因为不愿意去深挖剧情,不愿意下功夫去打磨剧情,然后就直接的把这些明显违背当时社会规律的事情搬上来。

  反正读者没有我懂,我的战斗力虽然只有20,但读者却只有5而已。20打5,碾压局。

  所以我怎么写都无所谓,只要他们够爽就行了。他们爽了就不会去思考,没有任何关系。

  谁会和银子过不去?

  内心是否抱有这样的想法?

  其实真实还原历史真相也是可以写爽文的,甚至越到后面越有滋味。

  缺陷不在史实上,历史的真相就在那摆着,缺的不过是作者本身对历史的敬畏与尊重罢了。

  尊重历史环境的逻辑,就是最基本的要素。比如说唐代的官制。

  唐代的官制真的很有意思,所谓士人阶层,也很有意思。这里头能看出很多唐代社会运行的基本规则,以及等级森严的“天花板”潜规则。

  以至于最后出现一种名为“清流”的官宦阶层,终身以“做官”为目的,生下来就是为了当官,如果不当官,就要回家闲着以为“养望”。

  越是了解这一段,越是感觉到窒息的压抑。

  王维、杜甫等唐代著名诗人,都是这个阶层的人,而李白一辈子削尖脑袋做官,也是为了挤进这个阶层。

  这时的社会,是人人生而不等,并且向上通道被完全锁死的。有种令人窒息的绝望。很多史书留下善名的人(如张九龄),所坚持的东西,时常是影响深远,对民族危害极大的恶堕。

  我在写这本书的时候,也在调整自己的历史观,力求客观看待历史的局限性,跳出“善恶”的箩筐,不去给历史人物随意贴标签。

  比如说像某些唐代爽文中人人都围着主角转的情况,基本上不可能发生。每个人的脸上都被打着阶级标签,如果没有战乱,基本上只能在自己所属的阶级做到顶尖。

  每一个阶级,所能达到的上限都是有定数有标杆的。

  屠龙者变恶龙,甚至还没屠龙就变恶龙的故事,我觉得没有什么意思,不如不写。我想用一个新视角去描述这个烈火烹油的时代。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52页  当前第7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2/115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盛唐挽歌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