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盛唐挽歌_分节阅读_第732节
小说作者:携剑远行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47 MB   上传时间:2025-05-09 18:51:35

  现在他们哪里还变得出钱来呢?

  “粮食还有不少,但钱是没有的。某看那方清和银枪孝节军,他们好像也不缺粮。”

  苏有德恨恨说道,摸着自己的小胡子,似乎是在想什么鬼主意。

  “苏使君,没钱要那怎么办?”

  李钦凑傻眼了。

  既然可以把“瘟神”送走,那就不矫情了吧,瘟神走得越快越好。

  至于清单上索要的财帛,其实数量也不是那么吓人,在苏有德等人的心理底线以内。

  花钱买平安,一切要等皇甫惟明派兵屯扎冀州后再说。

  现在没钱可就不好操作了。

  “府库里确实是没有,但是冀州大户家中,应该还有些浮财。

  现在火烧眉毛也顾不得了。”

  苏有德嘿嘿冷笑道。

  “国难当头”,他哪里顾得上那么多啊。

  死道友不死贫道!

  不过李钦凑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他有些不明白到底要怎么搞钱。

  大户手中的钱,也是之前官府收粮食赚来的。现在官府又要收一部分回去,人家怎么可能会愿意?

  那些人若是像打发叫花子一般,随便给个三瓜两枣,也解决不了问题啊!

  “这件事简单,李将军带人去那些大户家中,跟他们商议一下。就说有小道消息,贼军已经挖了地道,可以通往信都城内。他们进来不了多少人,也攻不破府衙,却很可能入城劫掠。

  我们兵马有限,信都城又太大,难免顾不过来。所以让各家都捐点钱,让官府多招募一些团结兵巡逻,大家共度时艰嘛。”

  苏有德眼中寒光一闪说道。

  反正官字两个口,好的坏的,有的没的,都是他在说。

  不管是有盗匪也好,还是没盗匪;

  不管是有地道也好,还是没地道。

  都是苏有德一个人说了算,他说有那就有。

  城内大户,肯给钱的,一切好说,派几个团结兵去他家门口守着,自然也能保他家平安。

  不肯给钱的,那就不派兵。

  说不定“盗匪”就要从地道里面钻出来,去他家打家劫舍,杀人放火了。

  到时候倒霉了,可别跑府衙来哭诉。

  至于那些“盗匪”是不是银枪孝节军,或者说是哪里跑进城的溃兵逃兵,都不重要。

  苏老爷说什么那就是什么。

  对李钦凑面授机宜后,这位沙场厮杀的汉子忍不住一身冷汗。

  要说阴险,还真是这些文官阴险,组合拳一套一套的!

  “明白了,下官这便去办。万一遇到冥顽不灵的怎么办?”

  李钦凑点点头,对苏有德抱拳行了一礼,有些犹疑的询问道。

  苏有德对他招招手,压低声音交待了几句老硬币的大招。

  李钦凑顿时茅塞顿开,脸上浮现出残忍的笑容。

  不过苏老爷是坐镇府衙的,他肯定不能出面。所以“干脏活”的事情,只能李钦凑解决。

  好在李钦凑也不是个纠结细节的人。

  他带人把信都城内的大户人家都逛遍了,每到一户,都是把苏有德的话重复了一遍。

  然后为了方便办事,李钦凑直接上大招,把苏有德面授机宜的办法用了出来!

  肯出钱的大户派兵看门,你好我好大家好。

  不肯出钱的,就在门前立一根戟。美其名曰:名门望族,盗匪回避。

  你不肯交情,我自然不会派兵帮你看门。所以给你家门口插一根戟意思意思,吓唬吓唬盗匪。

  不要说什么这不合规矩,我李某人只是个丘八,不懂礼节。

  李钦凑心中如明镜一般,他就是在耍无赖。

  汉代便有“门前立戟”的习惯,到了隋朝,非三品官不得立戟。

  到了唐代,立戟的要求变宽松了,但规矩变得更细化了。不同品级的官员,甚至是不同部门的官员,门前能插的戟,数量与种类都有细致规定。

  毕竟,唐代就是个等级森严的贵族社会。

  但无论如何,非官员和孔庙、祭坛,是不得门前立戟的!

  能够门前立戟的人家,盗匪去光顾,那当然很有可能会死得惨不忍睹。

  但李钦凑现在玩这一招,显然是志不在此。其用意之歹毒,相信每一家被插戟的大户,对此都能心领神会。

  果不其然,那些不肯交钱的死硬派,一听说要被人“门前立戟”了,脊梁骨就立刻软了下来,一个两个乖乖交钱。

  于是在一天之内,苏有德便凑齐了钱款,刚刚入夜就派人火速送到了银枪孝节军大营内。

  拿到“礼金”后,方重勇也不含糊,立刻马不停蹄的带兵回到了漕船上。

  这一路上,他都是提心吊胆的,生怕信都城内守军,追击自己的队伍。

  这些金银财宝不占体积,也很方便携带,他们还是骑兵队伍,被追击了也不怕。

  只是方重勇很担心节外生枝。

  他的计划,并不是跟冀州的守军长期纠缠打烂仗。拿下几个县城,破坏了当地的政治生态后,见好就收才是上策。

  到了第二天黄昏,大军终于回到漕船上,守在船上的段秀实看到银枪孝节军主力返回,悬着的心总算是落了回去。

  别看方重勇带兵去冀州匆匆忙忙不过几天时间,段秀实守在船上可谓是度日如年,生怕有人乘坐漕船追击。

  这个时候,就不得不提周贽了。

  若是周贽严格执行安守忠的计划,完整保留了漕船和辎重粮秣。那么现在这个时候,他们和随行漕船,大概刚好走到银枪孝节军所在的位置。

  那时候安守忠的骑兵已经就位,战局走向会如何,可就难说了。

  正是周贽这一步棋走错了,才导致后面每一步都被动。

  这就是庸才不懂得战争的节奏,节奏乱了,就要被人牵着鼻子走了。

  “节帅,您终于回来了。

  末将已经准备好一切了,让马匹上船歇着,我们便可以北上德州安陵县了。

  安陵小城,拿下不难。

  待拿下安陵后,继续北上便是东光县白桥,那里堆积的辎重很多。特别是贝州被我们拿下后,幽州沧州转运到半路返回的漕船,大半停在了那里。”

  段秀实叽里呱啦说了一大通,将北方的敌情探查得差不多了。简单说,就是敌军堵截的兵马尚未赶到,时机正好!

  “嗯,干得不错。”

  方重勇微微点头,对老段的后勤工作很满意。

  马匹的草料、精料,都是要单独准备的,调制精料也要时间,都要把工作做在前面。向北的侦查也不能停止,都要有人操心这些事。

  “传令下去,南下贝州。除了划船的人以外,其他所有人,强制休息。到贝州后有大战。”

  方重勇对身旁的车光倩下令道。

  “节帅,我们现在去贝州?”

  车光倩一脸疑惑问道,还以为是自己听错了。

  “对,就是贝州。”

  方重勇面色平静的点点头。

  见众将都还要再说话,方重勇连忙摆了摆手道:“事不宜迟,现在不是解释的时候,先出发,某路上再跟你们解释。”

  车光倩只好去传令,很快,船队便向着贝州清河县而去。只有领头那艘点着渔火,其他的都是熄灯,默默跟在后面。

  众将来到领头那艘船的船舱内,方重勇将一张自己绘制的“河北贼军布防图”铺在木板上。

  “你们知不知道,为什么大唐边疆动不动就有数百里的范围,然而一有风吹草动,大唐边军却可以得知。

  而河北人口稠密,贼军却如同瞎子一般呢?”

  方重勇环顾众人沉声问道。

  这个问题其实在场所有人都想过,但都没有深入去想。毕竟,之前战斗的节奏很快,很多事情来不及复盘。

  见无人捧哏,方重勇只好继续说道:“贼军在河北不得人心是一回事,另外一方面,则是缺了烽燧、马铺、游奕。”

  众将恍然大悟,他们都是明白人,只是思维没有方重勇那么开阔而已。稍稍提点一下就知道原委了。

  很多时候,一个小细节,可以影响大战略,甚至是决定成败。

  烽燧,是步兵预警的哨所。

  马铺,是骑兵换马的场地。

  游奕,则是日常巡逻的侦察兵,不是跟随野战军的斥候。

  在大唐边镇,这样的地方很多。

  不要以为一个烽燧就几个人驻守,实际上某个烽燧里面一个人也没有,都是常有的事。

  因为巡逻的范围太大了,哪怕一个烽燧里只塞一个人,守军也应付不过来。

  所以这种地方属于是巡逻队伍“打卡”的地点,只是在里面查看一下附近有没有异常情况。

  而马铺更小,最多只容纳两匹马,是巡逻的骑兵换马的地方。

  同样的,这样的据点在边境到处都是,也不是每一处都有马,更别提人了。

  大唐边军之所以能守住边镇那么长的边境线,便是有无数这样的小据点支持。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52页  当前第73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32/115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盛唐挽歌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