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盛唐挽歌_分节阅读_第74节
小说作者:携剑远行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47 MB   上传时间:2025-05-09 18:51:35

  现在他有一个设想,就是要不要开一条槽渠解决西北用兵的粮草问题,以及,从这件事里头,他可以获得怎样的好处。

  国家的事情要办,自己的事情也要办,这就是他李林甫的信念。

  “不如先投石问路好了。”

  ……

  庆功宴会当日,郑叔清命人给方重勇送来了一套唐锦做的袍子,藏青色,庄重大气上档次。

  方重勇穿在身上,整个人的气质都完全不一样了,说他是宗室子弟,估计都没人怀疑。

  “郎君,这衣服好好看哦,估计得几千文钱吧。”

  方来鹊一脸艳羡的说道。

  几千文?

  那是手工费!

  唐锦这种面料,现在市面上还没有,得圣人特批才能有。

  穿在身上,就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这是钱买不来的。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穿的。

  这便是唐代社会森严而不可言明的等级制度。

  方来鹊这傻子懂个屁,方重勇都懒得骂他。

  “等参加完今天的宴会,这袍子送你了。”

  方重勇没好气的说道。

  “真的吗郎君?这样会不会不太好啊。”

  方来鹊不好意思的问道,双眼放光看着方重勇问道。

  “还不滚!丢人现眼!”

  方大富一巴掌打到方来鹊的头上,一脸忧愁对方重勇说道:“郎君,这样的场合,郎君不该去的。”

  “我也知道,但这次圣人要给我父亲封官,我不能不去。这次设宴,不就是因为父亲在幽州大破契丹么?”

  方重勇叹了口气,这鸿门宴可不是想不去就不去的。高力士后面也送来了一张请柬,也就是说,方重勇现在手里有两张请柬了!

  这是和他爹方有德有关的庆功宴,老子在幽州公干不去也就罢了,在长安的儿子也可以不去么?

  就是想打圣人的脸,不是这么打的啊。

  “如此,奴送郎君到梨园外吧。”

  方大福叹了口气,方有德最担心的事情,就是儿子被卷入政治漩涡当中。

  事与愿违的是,方重勇似乎离政治中心越来越近。

  一行人来到梨园,立刻就被候在门外的韦青带了进去。今日他就是负责引导客人入席的官员。

  韦青有几重身份,他既是考不中科举的士子,也是声乐歌唱家,还是梨园的管理人员与李隆基的亲信。

  还是检校金吾卫将军,虽然这个官职暂时并没有什么卵用。

  趁着四下无人,韦青凑过来对方重勇说道:“你们做的那些唐锦之衣,圣人很满意。”

  满意?他都不知道长什么样,满意个球啊!目前不应该是保密状态么?

  方重勇一脸错愣看着韦青,半天没说话。

  “圣人亲自下令,用唐锦给杨…贵人做了一套锦衣。今日,圣人会命李龟年在这里演奏霓裳羽衣曲,而杨贵人负责伴舞,那套锦衣就是跳舞时穿的。”

  “圣人对衣服很满意,但是对郑叔清的态度很不满意。这么好看的衣服,给公孙大娘的徒弟不给杨贵人,是不是想给圣人难堪?

  郑叔清大难在即,你离他远一点。”

  韦青声色俱厉的警告道。

  踏马的李隆基老铯铍,这都不忘记讨好杨玉环!

  方重勇心中大骂,面上却是不动声色点点头。

  老郑这回,只怕很难解套了。皇帝给官员找茬,再简单不过。

  东西做得好又怎么样,不送给宠妾就是不给面子!

  方重勇忽然看到自己身上的那一身锦衣,这时候韦青似乎也回过味来了。

  他叹了口气说道:“你好自为之吧。”

  “现在回去换衣服还来得及么?”

  方重勇一把拉住韦青的衣袖问道。

  “你说呢?”

  韦青指了指不远处已经人头攒动的客人们,苦着脸回答道。


第55章 请开始你的表演

  梨园乃是李隆基组建的“综合性艺术学校”,它的主要职责是编曲写词,训练乐器演奏人员,也兼培养舞蹈演员。

  它与专司礼乐的太常寺和充任串演歌舞散乐的内外教坊鼎足而三,负责撑起皇家与官方的娱乐应酬。

  梨园的最高管理者,被称为崔公(或称崖公)。

  这个职务一直由李隆基本人亲自担任,相当于校长(或院长),从来没有换过人。

  崔公以下有编辑和乐营将(又称魁伶)两套人马。

  编辑,顾名思义乃是负责编曲作曲的,麾下固定的编制并不多,但李隆基常常利用手中权力,让翰林学士或有名的文人来编撰节目,如贺知章、王维等人。

  而李隆基、雷海青、公孙大娘等人都担任过乐营将的职务。现在担任这个职务的人便是雷海青。李隆基早就变成了甩手掌柜。

  他们是负责具体演出事务的领头人,也就是说李隆基交待一声后,就由乐营将来组织安排表演活动。

  此时梨园禁苑内已经撘好了台子,宾客们吃饭的桌子位于高处,舞台反而位于低处,那形式像极了方重勇前世的剧院,只是规模小得多。

  不得不说,李隆基这个人在治国方面虽然不太上心,但确实是个懂艺术又会玩的。只看这宴会的场地布置就知道,不是经常看表演并组织演出的人,根本想不到这一茬。

  宴会场地虽然很大,但方重勇一眼就看到了身穿唐锦的老郑,正在跟身边的同僚吹牛,兴致高昂的模样。

  唐代属于中国“分餐制”与“合餐制”的过渡时期,因此大型宴会上常常会有几个人坐在不同的高脚凳上,共用一张条桌进餐的情况出现,彼此之间的饭食互不干扰,可以看做是“坐在一起的分餐制”。

  “来来来,某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韦京兆(韦坚),还不行礼?”

  郑叔清招呼方重勇过来坐,对身边这位穿着圆领紫袍的官员介绍道:“方节帅独子方重勇,长安神童。”

  韦坚尴尬一笑,对着方重勇叉手行礼,不知道要对这个半大孩子说什么才好。

  方有德的面子还是要给的,但更多的就不必了。

  和郑叔清不同的是,现在的韦坚,已经有了两重身份。

  其一便是李林甫的核心党羽。因为娶了姜皎之女为妻,而姜皎是李林甫的舅舅,二人可以算是亲戚。李林甫对韦坚很亲厚,助力他当上了京兆尹。

  但韦坚还有一个身份,他妹妹是李亨的王妃!

  李亨现在还不是太子,因此与李林甫的关系也还没有恶化。所以韦坚这种骑墙的路子暂时还可以走下去。

  但春江水暖鸭先知的韦坚,已经感受了政局剧变导致的人际关系细微变化,以及李林甫对他态度的细微变化。

  谁也没有想到,那个万众瞩目的寿王,不但因为母亲武惠妃去世而永远失去了太子宝座,而且寿王妃还被李隆基给抢了!

  如今这位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再加上张九龄被罢相,张守珪入朝,中枢大臣们大换血,让韦坚不得不谨言慎行。

  他可没法学老郑那样洒脱。

  “你为什么要穿唐锦啊!”

  方重勇将郑叔清拉到一边低声抱怨道。

  “为什么?当然是带起穿唐锦的风尚了,这些官场上的规矩你不懂。”

  郑叔清摆了摆手,不以为然的说道。

  他还当什么事呢,作为督办唐锦的官员,带头穿这个,乃是这个时代的“潜规则”。

  穿了大家都能接受,反倒是不穿才会引人怀疑。

  你亲自督办的布料你自己都不穿,还敢献给圣人,是何居心?

  这个基本逻辑是显而易见的。

  而在宴会上穿唐锦做的袍子,则是有可能在贵族圈子里面掀起一股穿唐锦的风尚,从而影响帝国高层的品味。

  郑叔清觉得这种“大人才懂”的事情,就没必要跟方重勇这种半大孩子细说了,尤其是在这样的场合。要不然,郑叔清也不会今日派人送袍子让方重勇穿着到宴会现场了。

  “有件要命的事情。”

  看到郑叔清夹起一块蒸好了的“袁家梨”正要放入口中,方重勇凑过来压低声音说道:“除了公孙大娘的几个徒弟外,这种唐锦制成的衣服还有三个人穿。”

  方重勇一脸哀怨继续说道:“郑侍郎你自己,还有我,还有……前任寿王妃。”

  吧嗒!

  郑叔清手里的筷子掉到了桌上!嘴里咬了一半还没吃进去的梨子掉到了地上。他下意识的将嘴里的东西咽下去后,语无伦次问道:“那那那…这个,会不会……”

  “会。”

  方重勇点了点头说道。

  杨玉环能穿,为什么李隆基这次宴却不会穿唐锦呢?道理很简单,这跟郑叔清穿唐锦的原因是一样的。

  如果风潮带起来了,那么李隆基宴会后就会穿,反正有人帮他趟过雷了;如果这种布料宴会上被吐槽低劣庸俗,那丢人的是郑叔清,而不是他这个天子。

  既然是长安的圣人,那自然是把面子放在第一位的。

  再丑不能丑他自己。

  “她怎么会有这种衣服的?”

  郑叔清冷静下来,很是疑惑的问道。

  “因为,圣人才是唐国最大的人啊,郑侍郎怎么就觉得自己可以只手遮天呢?”

  方重勇像是看傻子一样看着郑叔清反问道。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52页  当前第7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4/115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盛唐挽歌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