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盛唐挽歌_分节阅读_第825节
小说作者:携剑远行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47 MB   上传时间:2025-05-09 18:51:35

  韦子春是永王李璘的首席幕僚,但他也是京兆韦氏的成员,并且还在开元时期当过京官!其履历一点都不比韦兰差。

  当然了,不能跟韦坚比。

  而韦坚在信中劝说方重勇转投李琬,并愿意配合攻取洛阳作为见面礼。换句话说,这意味着方重勇的亲信兵马可以用较小的代价入主洛阳。

  如果成功,那几乎是一步登天,便有了跟关中争夺正统的实力了!

  压根就没有李璘什么事!

  就问李璘看了这封信到底慌不慌。

  韦子春交信,因为他出身韦氏,难免会引李璘的猜疑;

  不交,等于是将把柄递给方重勇了。只要方重勇留个正本在手中,给韦子春誊抄的副本。

  然后将来把正本交给李璘,便可以让韦子春万劫不复。

  这一手离间计,当真是用得妙。

  就更不用说李璘看了这封信后要慌成什么样子了。

  到时候便有很多事情可以操作。

  严庄将信揣入袖口道:“下官去抄录一份,今夜便送到韦子春手中,绝对不会耽误节帅大事。”

  “去吧,本帅等着李璘登门拜访呢。”

  方重勇嘿嘿笑道。

  等严庄离开后,他这才感觉到一阵深深的疲惫。

  “建国大业”虽然是扶持李璘**,但所有的一切,所有的内外事务,从上到下都是他方某人包办的。

  简直把脑袋都闹麻了。

  如果最后让李璘摘桃子,那还有天理么?


第567章 建国大业之远交近攻

  回到了心心念念的长安,走在宽阔的春明门大街上,李白记忆里那个繁荣而富庶的长安,早已不复当年盛况。

  路还是那么宽,可街上行人皆是行色匆匆,墙角处乞儿时有所见,秋风卷着落叶,放眼望去一片萧条。

  不少人携家带口的从城内向东而去,步履蹒跚,好似逃难一般。

  今年关中严重缺粮,已经让很多长安城内的普通人家受不了了。

  长安鼎盛时期,每年粮食缺口大约三百万石,河北大概可以解决一百万石,两淮与江南大概可以解决八十到一百万石,剩下的则依靠关中本地输送。

  如今河北的粮食收不到了,两淮与江南的粮食,也大大减少,长安城内的粮食缺口起码还差一百万石。不少穷苦人家,手工业者乃至小商小贩们已经混不下去了,携家带口的离开长安回家乡就食。

  他们不想走,却又不得不走。武周时期的长安粮荒,似乎今日重演。

  李白没有去西市看粮价是多少,但他知道,那肯定是一个很吓人的数字。

  他眼角余光看到有几个人鬼鬼祟祟的跟在自己身后,于是把手握在剑柄上,随时准备动手。

  好在只是一场虚惊,那些跟踪的人看他朝着敦化坊而去,便立刻放弃了跟踪。敦化坊乃是官宦之家聚集之地,可谓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朝中为官的人不少。

  不是普通盗匪得罪得起的。

  来到颜府门前,轻轻的敲了敲大门上的铜环。

  颜真卿之子颜頵开门,看到李白的样子,面露疑惑之色,感觉似乎在哪里见过。

  “鄙人李太白,特来拜会颜相公。”

  李白有些拘谨的行礼道,心中时刻想着出发前韦子春的提醒。

  一定要小心再小心,这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的任务,万万不能有失!

  颜頵一听是李白,连忙将其引入家中,眼中满是崇拜之色。

  “太白先生的诗文名满天下,能来我颜家做客,真是令寒舍蓬荜生辉啊。

  先生请稍后,颜某去取酒水。”

  颜頵连忙找来好酒,招待李白吃酒。

  二人落座之后,颜頵有些疑惑的询问道:“不知道太白先生来找家父,所为何事呢?”

  李白很想来一句“关你屁事”,但想起韦子春的千叮万嘱,还是收敛了自己的脾气,对颜頵叉手行礼说道:“李某找颜相公实在是有要事相商。”

  后面那句“不方便让你知道”,则隐去不说了。

  颜頵不是傻子,自然是心领神会。他将李白引入颜真卿的书房,并在此陪他闲聊。

  原以为颜真卿会很快返回,没想到这一等就是四五个时辰!

  一直快到亥时,颜真卿才拖着如同行尸走肉般的身躯回家,而李白和颜頵二人居然已经在书房里等睡着了!

  “去歇着吧。”

  颜真卿对着颜頵轻轻摆手道,身体里似乎带着无尽的疲惫。

  颜頵本想留下旁听,但看到颜真卿态度坚决,只好退出书房,回卧房休息。

  “许久未见,不知道李太白在何处公干呢?”

  颜真卿不以为意的询问道,其实他现在作为宰相,自然是知道李白是永王李璘的人。有此一问,不过是确认心中猜想罢了。

  果然,李白对颜真卿叉手行礼说道:“李某现在在永王麾下公干,担任节度判官一职。”

  这是废话,李白还不知道颜真卿目前是什么态度,自然不可能将所有的事情和盘托出。

  “本相今日因为公事感觉疲乏,李判官若是有什么事情,就直截了当的说吧。”

  和颜頵一副“小迷弟”的姿态不同,颜真卿还是相当沉稳的,身上宰相的派头很足。不会因为李白诗写得好,就对他另眼相待。

  “得永王之命,来长安劝说颜相公出兵洛阳。汴州之兵,也会从虎牢关这边夹击洛阳。

  相信贼军首尾不能相顾,定然会惨败收场。

  若是此战能成功,朝廷则可以夺取河阳三城。得此要害之地,则漕运也被打通了。

  两淮与江南的漕船便可以顺着黄河前往关中。

  岂不美哉?”

  李白没有废话,而是抛出了自己的杀手锏。

  其实他不知道的是,李璘准备登基**的事情,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哪怕方重勇并未对外公布,但有很多迹象,都能证明永王在酝酿大动作!

  比如说永王和他的幕僚来到汴州,就很不寻常。

  颜真卿毕竟是当宰相的人,政治嗅觉远比普通人敏感,情报渠道也不简单,他自然是明白李白说的是什么意思。

  “唉!”

  颜真卿长叹一声,他担忧的事情,正一件一件变成现实。

  李琬反叛的事情还没搞定,现在永王李璘也要反了。不过这也不算稀奇,李琩弑父杀君,等于是自动放弃了正统,打破了神器继承的潜规则。

  各地藩王造反,是预料之中的事情。毕竟,这些人打着“为父报仇”的旗号也可以反了。

  谁还会跟李琩讲客气啊!

  “李太白,本相问你一个问题,你务必要如实回答。”

  颜真卿看着李白,正色问道。

  “颜相公请问。”

  李白的心已经提到了嗓子眼。

  “永王殿下,是不是已经准备**?”

  颜真卿死死盯着李白的眼睛问道。

  李白沉默不语。

  其实不说,便已经是默认了。

  李白也有自己的政治野心。

  永王登基,他作为永王的幕僚,也会跟着升官。

  最次也能混个礼部尚书吧?

  以前他绝对够不到宰相这个位置,现在就不一样了。所以本质上说,李白跟颜真卿没什么私密话好聊的。

  他坚决支持李璘登基!

  利益不同,立场就不同,还能说什么呢?

  难道在这个静谧的夜晚,顶着瞌睡跟颜真卿聊聊文学与诗歌?

  “本相明白了。”

  颜真卿看到李白始终不说话,于是点了点头。

  他懂了。

  “李宝臣野心勃勃,有他在,封锁了黄河,江南与两淮的漕船到不了长安。李某今日在长安大街上看到饥肠辘辘者甚多,颜相公也应该看到了吧?”

  李白再次提醒颜真卿,收拾李宝臣的意义何在。

  确实,方重勇可以不管李宝臣,但颜真卿却不能不管。朝廷哪怕海路运粮,也必定要走黄河漕运到长安。

  河阳三城,是扼住关中咽喉的项圈。

  哪怕李璘要登基**,长安这边夺取洛阳,也有着极为迫切的必要性。

  若是有汴州精兵配合,两面夹击之下,胜算极大。

  不过还有个问题。

  洛阳被攻下后,算谁的呢?

  会不会有“黄雀在后”之事?

  颜真卿一时间也有些犹豫。

  “这是方节帅的亲笔信,上面还有永王殿下的印章和签名,请颜相公过目。”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52页  当前第82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25/115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盛唐挽歌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