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盛唐挽歌_分节阅读_第831节
小说作者:携剑远行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47 MB   上传时间:2025-05-09 18:51:35

  张守瑜进银枪孝节军时间很早,升迁却始终比旁人慢一拍。何昌期都要当节度使了,他才升到十将。

  原因很简单,当初他在陇右闹过哗变,是方重勇拟定的“黑名单”上重点盯防对象。

  有过前科的人,军中升迁就是比别人慢一拍,因为上头的人怕你闹事。银枪孝节军中更是对此非常忌讳。

  如果闹事的人都能正常升迁,那平日里老老实实执行军令,一丝不苟把战术执行到位的人,如何昌期、车光倩、王难得等人,他们心里会如何作想?

  不给闹事的人设置障碍,那么忠诚也就变得毫无意义了。

  方重勇治军严苛,但军中上下对他都是心服口服,就是因为他对这些细节都非常关注,始终是一碗水端平的。

  所以军中人心一直都是服他的。

  张守瑜升官虽然慢,但个人武艺,却是在银枪孝节军里面排得上号的。

  他直接走过去,拦住大聪明说道:“你是新来的,跟在节帅身边。平日里节帅很照顾我们,我们也都是愿意为节帅挡刀的。你这怂样到底能不能保护节帅的安危,我们不相信,你先在我手下过两招再说。”

  说完,他拔出横刀,指向大聪明说道:“你也拔刀,点到即止。”

  诶?有乐子看啊!

  平日里就喜欢看人搏杀的银枪孝节军士卒,立刻围了一个大圈,将他们跟周围的闲杂人等隔开。

  “上啊,你愣着干啥。”

  方重勇看到大聪明面露难色,对他催促了一句。

  其实方节帅也想知道表面上跟在自己身边当护卫,实际上是渤海国质子的这位年轻人,武力到底怎么样。

  不过他不是太看好大聪明,因为从大贞惠的情况看,渤海国显然是很重视文学和读书。换句话说,大贞惠有一种很重的书香门第之气。这让方重勇不太相信大贞惠的弟弟很能打。

  那种尚武的地方,当地的女人身上都会多多少少沾着点野性的。

  比如说阿娜耶这种,六岁就见过断臂残肢,九岁就能熟练的给断手断脚的伤兵包扎上药。这种女人对于杀人放火的事情,肯定比一般女子习惯得多。

  所以平时她说话办事就很野,环境锻炼出来的。

  “节帅,我……”

  大聪明想说点什么,但是又感觉说不出口。

  “他要是抢你的娘子,你也不拔刀么?上啊!男人要敢于亮剑!”

  方重勇推了一把大聪明。

  犹豫了几秒,大聪明拔出腰间横刀,面朝张守瑜,脸上看起来还算镇定。

  只不过方重勇从他拿刀的姿势,以及面对张守瑜的步伐来看,就知道这个一定是菜鸡。

  大概可以跟十岁时的沙州方刺史拼一把,方重勇在心中暗暗吐槽了一句。

  几秒钟之后,张守瑜一个健步,使出一招“空手夺白刃”,一个背摔后将大聪明按在地上。

  他身法迅猛如虎,但下手却很有分寸。完全没有伤到大聪明,却又一招将其制服了。

  就这啊?

  一旁观战的何昌期等人大失所望。

  他们还以为大聪明应该有几把刷子呢,就好像车光倩,虽然长得帅,可手下武艺也不弱,不会被其他将领瞧不起。

  这个叫什么什么聪明的,怎么会是个绣花枕头呢?

  “都散了吧。”

  方重勇摆了摆手,亲自把大聪明从地上扶了起来,帮他拍了拍身上的尘土。


第571章 no money no talk

  李萼还是把消息带回去了,哪怕这是一个坏消息。

  凤翔节度使不愿意出兵,确切的说,是节度使的态度还可以,但丘八们似乎群情激奋不愿意远征。

  这下可有点难办了,比想象中要麻烦。

  因为这不是收买哪个将军就能解决问题的。

  颜真卿一时间陷入两难之中。

  然而几乎是在同一时间,户部尚书第五琦给颜真卿带来了一个好坏参半的消息:长安城内,有宗室开始高价售粮了!

  这算是个好消息。

  与此同时还有个坏消息:有大臣上书,要求朝廷出兵洛阳,打通漕运线路,解除河阳三城对于黄河的封锁!一时间响应者云集,声势颇为浩大。

  从前,大家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打通漕运通道,因此长安那些世家豪强们,他们府邸中粮仓内的粮食,压根就不敢卖。

  这些人怕卖了粮食以后,万一突然遭遇什么变故,有可能导致明年的粮食续接不上。

  所以长安城内的粮价虽然顶上天了,但通过正常的买卖方式,根本就买不到。也就是说,任何人想拿到粮食,就必须要动用关系。

  但是现在,朝廷兵马准备攻打洛阳的风声,也不知道是被谁放出去了,居然搞得朝中百官们都信了!

  漕运一旦通畅,那么江南与两淮的粮食自然可以运输到长安来,自然也就不存在买不到粮食的情况。到时候粮价暴跌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

  与其把往年的陈粮都砸手里,还不如降低价格放出来捞一笔。如此一来,便可以大量收买长安城内的店铺与产业,以及招募更多的奴仆与佃户。

  这个对于颜真卿来说,不是坏事,高价粮也比没粮食要强吧。

  然而真正的麻烦在于,现在长安朝野群臣激愤,都在要求官军能尽快攻克洛阳,打通漕运节点,不要再继续受制于人。

  于是压力开始传导到颜真卿这里了。

  “颜相公,出兵洛阳之事,不能再拖下去了。”

  第五琦忧心忡忡的说道。

  漕运不通,对经济影响极大,造成了百业萧条。他这个户部尚书,比谁都更难受。屁股坐哪边,也就很好理解了。

  议政堂内,李泌不在,只有颜真卿在跟第五琦讨论出兵的事情。

  “本相也是这个意思,但现在不是要不要出兵的问题,而是朝廷窘迫,出不起钱了。”

  颜真卿苦笑道。

  钱花哪里去了?

  很大一部分,是用来和籴了,从民间购买粮食,以供给长安的需要。

  要不然,长安城内估计得饿殍遍地!

  还有上次与皇甫惟明的贼兵在华阴血战,朝廷对有功将士都是封赏了的。

  虽然也没有足额发放,但这也是一大笔钱呀。

  失去了大片统治区,就损失了大半税负,财政自然是捉襟见肘。如今又要出兵,从哪里变钱出来,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

  “控鹤军,他们不愿意为国出力了么?之前他们不还是……”

  第五琦有些搞不懂,之前方有德领兵的时候,控鹤军令行禁止很听话啊,为什么现在朝廷就使唤不动了呢?

  好用就多用,就往死里用,这是上位者们习惯性的看法。却丝毫不管下面执行的人,到底会怎么想。

  “这个或有内情,本相也说不明白。

  但我们不给赏赐,他们就不开拔,应该是没有什么异议了。”

  说完颜真卿眉头都要皱成“川”字,显然是为国事忧心。

  正因为李琩是个不管事的皇帝,所以颜真卿才坚信,他只是个被官僚与世家群体,推到前台维护稳定的人。

  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帝王意志”,来为自己保驾护航。

  现在出兵就是官僚集团的集体意志,甚至已经有权贵在开仓售卖高价粮牟利。若是不能打通漕运,那么这些人很可能就会因为缺粮,在今后几年中陷入极大被动。

  到时候这笔账算在谁头上可就不好说了。

  作恶的李宝臣他们确实打不过,但要收拾颜真卿,还是轻而易举的。

  对此,颜真卿一直在心中盘算着,究竟要开一个怎样的价码给李嘉庆。

  毕竟,有控鹤军出马,这一战基本上是十拿九稳的。

  “不如用当年的老办法,我们先定制一些债券,发给控鹤军将士。待他们得胜归来后,朝廷自然就有钱了。到时候让他们用债券找朝廷兑换绢帛或者粮食即可。”

  第五琦提供了一个“不是思路的思路”,简单说就是打欠条。

  类似的事情,基哥还在世的时候,可是发生过很多次的哦。所以这也不能说是第五琦的“首创”。

  只不过嘛,当年大唐如日中天,打出去的欠条,自然有人肯买单。可是现在已经是山河破碎了,再玩这一招,只怕不太好使吧?

  颜真卿心中有些犹疑,但看第五琦的模样,他也知道确实是没什么办法了。

  第五琦是管钱的,他说没钱,那就是真没钱了!

  “这个月,以及下个月,百官的俸禄不发了,当做军费送去凤翔府。其他的,发债券吧。”

  颜真卿长叹一声,他决定今日亲自去一趟控鹤军大营,说服李嘉庆暂且忍耐一下。

  “现在我们已经开始实施榷盐法,等此法铺开后,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打通漕运节点,乃是重中之重啊。”

  第五琦对着颜真卿深深一拜,苦苦劝说道。

  关中若是不依靠外部输入物资,是养不起这个从隋代就开始经营的“大长安”的。

  长安既是长安人的,也是关中人的,更是天下人的。若是没了天下人,那长安也就不再是长安了。

  颜真卿和第五琦都明白这个道理,只不过明白归明白,人力有时而穷,没办法还是没办法。

  “明白了,本相这便去凤翔府吧。”

  颜真卿跟第五琦打了个招呼,随即招呼随从,一起出了皇城。

  ……

  历史上有些时候,是英雄造时势。

  但更多的时候,则是形势比人强。

  方重勇将韦坚写给自己的信,转交给李璘,就是在暗示这位亲王:我还有选择,但你已经没有了。接下来会怎么样,你自己看着办吧。

  不知道是不是之前儿媳宇文氏“被迫离婚”,给了李璘当头一棒。又或者是韦坚的招揽信,确实让他慌得一比。

  现在这位亲王终于放下所有面子,来到了方重勇所在的汴州府衙书房。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52页  当前第83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31/115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盛唐挽歌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