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盛唐挽歌_分节阅读_第870节
小说作者:携剑远行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47 MB   上传时间:2025-05-09 18:51:35

  方重勇无非是个地方军阀,跟他较劲有个屁用,赶紧的去关中,把李琬这面旗帜竖起来,把掉地上的神器捡起来啊!

  李宝臣这个人对“怎么打仗”十分精通,然而一旦涉及到“该打谁”“先打谁后打谁”“该怎么行动”之类的战略问题,他的脑子就有点不太够用了。

  很显然,李史鱼在战略上的认知,比宝臣大帅要强不少。

  “那,明日就开拔进关中?”

  李宝臣有些不确定的询问道。

  刚刚听了李史鱼一席话,他也是搞明白了,确实没有必要跟方重勇这瘪三,在荥阳以西打无聊的攻防战。

  直接拿下关中,才是最优先事项。

  不过似乎还有个问题。

  “万一,本帅是说万一我们进军长安的时候,方清带兵尾随偷袭怎么办?”

  李宝臣说出了内心的担忧。

  人无伤虎意,虎有伤人心。到时候他是不想跟方重勇纠缠了,但若是对方死死咬住不放,那该如何是好?

  这也是个很现实的问题。

  “大帅这话算是说对了,我们现在不仅不能挑衅方清,反倒是要派人过去讲和。

  只要能进关中的同时保有洛阳,这盘棋就活了。”

  李史鱼慢悠悠的说道,似乎并不为此担心。

  结果李宝臣一脸愁容,他有些不甘心的摸了摸脑袋,满脸无奈的叹息问道:“我们还得去找方清讲和啊?本帅可丢不起这个人。”

  李宝臣很不甘心,现在他不去打方重勇就算客气了,居然还要跟对方约定停战!

  当初对方可是狠狠欺骗过他的!

  简直岂有此理。

  李宝臣一想起那件事就感觉羞怒难当。

  “大帅,跟关中比起来,跟长安比起来,方清就算以前捅过您一刀,现在也不得不忍着。

  待关中安定后,不过一两年时间休养生息而已,十万大军便可以杀出潼关。

  到时候您想怎么报仇都行,又何必急于一时呢?”

  李史鱼苦苦劝说,几乎是要给李宝臣跪下了。

  每个人的一生,常常都会有很多所谓的“机遇”。有的人可以抓住,有的人则是抓不住。

  现在一个天赐良机掉到李宝臣面前了,他若是抓不住,绝对不需要一年时间,就必定会败亡!

  这便是人们常说的“天予不取,必遭其咎”,也可以说是“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这种时候,还有什么是不能忍的呢?

  看到李宝臣不说话,李史鱼这才跪在他面前继续劝说道:

  “大帅,下官替您跑一趟宣武军在荥阳西面的大营。

  只要能说服方清按兵不动,那么大帅入主关中,几乎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控鹤军冢中枯骨而已,挡不住大帅的!

  大帅,现在关中人乃至长安人,他们都盼着有人能稳定混乱的局势。

  您只要带兵去了,您就是掌控神器的人,沿途绝对不会有人负隅顽抗的!

  大帅,到时候您就是人心之所向啊!打出李琬的旗号,一定可以成功的!”

  李史鱼跪在地上直磕头,生怕李宝臣又临时改变主意。

  如果是刘邦项羽这种人物,听到控鹤军哗变,关中无主的消息,根本不需要别人提醒,他们自己就能专断独行了。

  可是宝臣大帅只是个普通人,他的技能点都点在了排兵布阵上面,摆脱不了普通人庸俗而犹疑的一面。

  他不喜欢滥杀,却也缺乏魄力。

  一遇到生死抉择,宝臣大帅要么就是意气用事,比如说刚才第一反应就是想把方重勇给锤了。要么就是犹豫不决,对于要不要跟以后铁定要翻脸的人暂时和解,拿不定主意。

  “唉,不必如此,不必如此。快起来,本帅依你便是。”

  李宝臣连忙将李史鱼扶了起来,替对方拍了拍身上的尘土。

  “那就麻烦你跑一趟了。”

  李宝臣终究还是被李史鱼说服了。

  该怎么说呢,宝臣大帅这个人的意志很不坚定,耳根子软。像李史鱼这样忠心耿耿的人在他身边,李宝臣把话听进去了,政务军务就能正常运转,不会出大事。

  但若是有人只捡好听的说,宝臣大帅最后还信了,那就不知道会发生什么鸟事了。

  ……

  “全军止步,停下来暂歇一个时辰!”

  传令兵骑着马,沿着行军的队伍一路跑一路喊。马儿踏在雪地上,留下一个又一个又深又小的脚印。

  栎阳县外,高仙芝的部曲正在停下来歇息。为了避免与控鹤军发生不必要的冲突,他们没有直接去长安,而是向北绕了一点路。

  “等会派些人,去栎阳县县城内,把那边府库里的粮食搬空。府库里找不到粮食,就去搬当地大户的。”

  高仙芝对程千里下令道,面色严肃,语气中带着不可置疑。

  至于这些会不会违反规定什么的,完全不在高仙芝的考量之中。连朝廷都没了,国法家规也就变成了一纸空文。

  只搬府库,府库不够大户来凑,不去普通人家里抢食,就已经是仁至义尽了。

  长安距离安西何止两千里,若是在长安不劫掠,大军是无法走回老家的,半路他们就得饿死。

  正在这时,一个亲兵急急忙忙的走到高仙芝身边,压低声音禀告道:“大帅,颜真卿颜相公来了,就在队伍后面,现在朝这边来了。”

  颜真卿?

  高仙芝一愣,没弄明白怎么回事。

  他来是为了什么呢?

  高仙芝心中有种不好的预感。

  不一会,风尘仆仆,颜真卿被亲兵带到他面前。此刻这位大唐右相,看上去很没精神,甚至连眼圈都是黑的。

  显然,这一路追赶,让他这个年过五旬的老人身心俱疲。

  “不知道颜相公在此,所谓何事呢?”

  高仙芝揣着明白装糊涂问道。

  “高将军,就不必绕圈子了吧,本相已经去过一趟潼关了。”

  颜真卿面无表情的说道。

  高仙芝也收起脸上的笑容,露出一副玩世不恭的痞态反问道:

  “所以说到底,颜相公来此是想做什么呢?”

  “唉,本相希望你们不要回西域,你们若是走了,李宝臣就要进关中了。”

  颜真卿无奈叹息道。

  听到这话,高仙芝并没有感觉愤怒,只是觉得非常好笑。

  这些朝廷中枢的大官们,对他们从来都是只讲义务,不讲权利的。

  听朝廷之命是理所应当;

  拖欠军饷是时局所限;

  迎战强敌职责所在。

  反正,这些人总有话说,但你能指责他们吗?

  好像也不能,颜真卿会说,我们颜氏一族全家能上的都上了,你们还有什么怨言。

  “颜相公,将士们自安西北庭出征以来,已经有几年了。现在他们也不知家中如何,军中上下,归心似箭。

  至于朝廷的军务,自然是能者多劳。您找其他人便是,反正我们是使不上气力了。”

  高仙芝婉言推拒说道,一点都不给颜真卿面子。

  “长安丧乱,天子驾崩,本相也是实在没办法了。

  如今唯有你部南下荆襄,拥戴颖王入关中,才能挽救危局!

  高将军,请受颜某一拜!”

  颜真卿直接要给高仙芝跪下,却是被对方死死拉住,膝盖始终无法碰到地面。

  “颜相公,是您要受高某一拜才是啊!求您放过我们这些边军将士吧!”

  高仙芝扯着颜真卿的双臂,嚎啕大哭起来。

  他一边大哭,一边指着身旁的某个亲兵说道:“他,老家龟兹镇,家中婆娘还身怀六甲的时候,就随高某出征了么。如今孩子估计都能下地跑路了,却连是男是女也不知。”

  随后高仙芝又指向身边另外一个人说道:“他,兄弟三人一起出征,其中两人死于汧源,家中还有老母要供养!”

  高仙芝又指向身后一个正在闷头吃胡饼的火长说道:

  “他,胸前十多道伤口,鬼门关前转过好几次。每次我们都以为他必死无疑了,结果伤好了以后,依旧是活蹦乱跳的,继续从军。

  这么多人,谁家没点事情,谁身上又没有受过伤,谁的日子过得容易了?

  现在,高某终于可以带他们回乡休养生息,供养父母子女了,颜相公又何苦推他们去送死呢?

  颖王是谁,其人如何,我们既没有见过,也不知道,更是对他不上心。

  颜相公要为国操劳,请自便。我们这些不通文墨的丘八,就不陪着您闹腾了。

  李怀光欠大唐一个交代,我们可不欠!”

  说完,高仙芝转身便走,没有继续跟颜真卿说话的兴趣了。

  后者在原地站了好久,既不说话,也不迈步,就好像是被人施加了定身法一般。

  “唉!”

  也不知道是过了多久,颜真卿缓缓转身,然后他翻身上马,调转马头,朝着南面疾驰而去。

  人心有没有散,他不知道,也没有机会去问。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52页  当前第87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70/115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盛唐挽歌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