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盛唐挽歌_分节阅读_第920节
小说作者:携剑远行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47 MB   上传时间:2025-05-09 18:51:35

  换句话说,得靠自己的真本事。

  不过这样也好,杨绾是自信的人,觉得这种公平的规矩,正好显示出自己的本事!

  第一道题不到一炷香的时间就交卷了。区区写诗,哪里能难倒他!

  马上第二道题发了下来,上面也只有一句话:

  在不加农税的情况下,如何为国聚财,至少提出三种以上的办法。

  这尼玛怎么搞?

  看到这题,杨绾有点懵。

  他硬着头皮胡乱写完,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写完以后又看了一遍,只觉得通篇废话,都是类似于:因为价格很高,所以在市面上卖得不便宜之类的废话。

  洋洋洒洒一大堆,却又言之无物。

  他长叹一声,将第二题交了上去。不过杨绾想起科举的告示,上面说的是“以长取材”。

  换言之,某一题答得很烂不要紧,只要有一题能答得好,就能进入后面的面试环节。

  杨绾终于还是恢复了一点信心。

  他拿到了第三题:

  现在你是礼部尚书,要为国取材。请设计出你所想的科举考试制度细节,以及考试流程,越详细越好。

  不求面面俱到,只求有可取之处。

  说这个老子可不困啦!

  看到此题,杨绾大喜过望。

  如果是其他考生看到这道题,那简直就想立刻冲出贡院把出题的考官给砍了!

  但是对于杨绾来说,这道题就是为他量身打造的。

  作为平日里的“键政达人”,杨绾对基哥时代的科举早就不爽了,曾经内心有很多阴搓搓的想法,也曾经幻想着“假如有天我身居高位,要如何如何”的幻想。

  这不,“键政”的机会来了!

  杨绾奋笔疾书,洋洋洒洒一大通。

  他认为开元时期的“地方贡举”,已经成了当地大户与当地官员勾结敛财的工具,早就失去了初衷,地方上选上来到长安参加进士科的,都是些废物。如今也没必要恢复这样的制度。

  还有什么考生录取人数应该增加十倍啊,降低地方科举的分量和权重啊,把杂七杂八的科考项目都砍了啊之类的。

  杨绾也是壮着胆子满嘴跑火车,能写的不能写的,他一股脑都写了。

  等他从“暴走”状态恢复过来的时候,看到自己写下的答案,吓得额头直冒冷汗。

  罢了,死就死吧。

  杨绾选择一字不改,直接交卷。

  下一题:

  天子任命你为御史台的御史大夫,你要怎样肃正百官风气,请列举几种办法,并详细叙述其运行方式。

  看到这题目,杨绾非常确信汴州这个“朝廷”,那是真的在励精图治,为了做大做强而选拔人才了。只是,类似这样的题目,是不是太为难他们这些考生了?

  绝大部分考生,一辈子没有接触过政务,谁能答得出这样的题目?

  杨绾心中暗自揣摩,这次科举的录取标准,很可能跟考生们想的不一样。

  类似的“考题轰炸”一个接一个,有的题目杨绾非常有底气,但有的题目,简直就是在吊打他。

  一直考到夕阳挂天边的时候,贡院外的钟声才敲响。

  杨绾拖着疲惫的身躯走出考场,却发现外面早已站满了人,他几乎是最后走出来的那一批人。

  然而,提前出来的人,也只能在贡院的大院子里等待,不得离开。

  “依次出门,十人一组!”

  严庄扯着嗓子大喊道。

  穿着粗布衣的方重勇,抱起双臂,装成他的随从,在一旁看热闹。

  第一组,过。

  第二组,过。

  第三组……发现有人夹带!

  那个长得如同肥猪一样的考生,被税警团的士卒按在地上,动都不能动。

  严庄对崔乾佑微微点头,示意他可以抓捕。

  “带下去!”

  崔乾佑大吼一声,心中那种扭曲的报复感,极度舒展了。他出自清河崔氏,原本也是可以参加科举的。只是因为家道中落没钱,只能去从军。

  现在看到有考生因为作弊而被抓,要进善缘山庄劳改,崔乾佑比自己考上了科举还高兴!

  “我没有看小抄啊!那些题目,看小抄也没用不是么?我没看就没作弊,你们为什么要抓我!”

  肥猪一般的考生趴在地上叫嚣道。

  “贡院的科举,还有一道不发考卷的题目,叫做诚信!”

  严庄对着蠢蠢欲动的考生人群大喊道。

  “夹带小抄,你们这叫诚信么?人无信不立的道理,还要本官来教你们?”

  他又补了一刀。

  躁动的人群立刻安静了下来。

  趴在地上的那位“肥猪考生”被带走了。

  检查还在继续,一组十人,同时有十名军士分别对他们进行搜身。

  “发科举告示的时候,就明明白白说了不能夹带,为什么就是不听呢?”

  方重勇自顾自的吐槽了一句。

  这道题,也算是“诚信”与“小聪明”的考核。

  稍微有点小聪明的考生,就该知道这是第一次科举,哪怕夹带也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根本就没有参考系。

  这既是考验基本智商,又是考验起码人品。

  凡是夹带作弊的,都是既蠢又坏的人。这种人不把他们丢去善缘山庄劳改一下,简直对不起养育他们的父母。

  贡院大院内的人越来越少,但被抓获的“作弊之人”,却是越来越多。两千多考生,居然有一百多人夹带,有作弊之心的人,都超过了5%!

  方重勇也不得不感慨,做官的诱惑,实在是令人难以抵挡啊。哪怕是这些考生知道自己没多少真本事,也不妨碍他们铤而走险。

  ……

  将科举考生们吊打蹂躏的“院试”,终于结束了。

  考生们得到了“锻炼”又增长了见识。

  国家得到了财帛(参加科举要交报名费),又能招募人才。

  周边商户的生意,也跟着大好。

  可谓是各方多赢的结局。

  但对于那些经历过考试“洗礼”的考生而言,心灵的震荡,还是太过猛烈了。

  开封城内的某个小院内,几个参加科举,正在等消息的考生,聚在一起闲聊。

  其中一个身材矮小的考生对旁人抱怨道:“哪里有这么科举的?不考锦绣文章,反倒是要问我们国策国政。”

  “常兄,你可就少说两句吧。今日朝廷之威严,莫非你没有见到?”

  一个叫关播的考生对刚刚抱怨的常衮劝说道。

  朝廷都敢直接处置夹带的考生,鬼知道有没有人偷听他们谈话,以“大不敬”的罪名将他们逮捕啊。

  这话说得在理,本想开口的几个考生又都不说话了。

  “诸位,都少说两句,少说两句。某观之朝廷积极向上,奋发有为。将来一统天下者,必为昔日永王。”

  一个叫萧复的考生插了句嘴。

  “萧兄,你是驸马之子,消息灵通。你说这次朝廷出题,是个什么意思啊?”

  院子里最年轻的那个考生询问道,他叫刘从一,此刻不过十几岁,还是个少年郎。

  “意思嘛……就是没什么意思。这里又不是长安,某跟你们也是一样的。”

  萧复长叹一声,有些无奈。

  这话让在场所有人都无言以对。

  常衮的父亲是县令,关播是关羽后人,萧复的母亲是基哥之女新昌公主,刘从一则是曾经的礼部侍郎刘令植之孙,京兆少尹刘孺之之子。

  他们没有一个人是普通人家出身的。

  汴州朝廷的这次科举,直接将他们所有人的关系网都斩断,还不能行卷拓展关系。

  能上不能上,全凭个人本事。

  在他们这些“官二代”看来,汴州朝廷,当真是威严不可亵渎,有天命之相。

  未来不可限量。

  人就是这么犯贱的,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也还好嘛,都是考的真才实学,夹带的还要去劳改,从前科举,哪里有过这般公平的?

  诸位是想要平等,还是想谋特权?是想凭自己本事考中,还是希望随便考一下就能上?”

  一直没说话的杨绾,替朝廷说了句公道话。

  院子里陷入死一般的沉寂。杨绾这厮,直接把众人那层遮羞布给撕开了啊。

  没错,他们这些官二代,要的并不是平等,而是倾向于他们的特权。

  现在朝廷的科举已经“真正的”公平了,他们反倒是浑身不舒服。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52页  当前第92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20/115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盛唐挽歌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