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盛唐挽歌_分节阅读_第938节
小说作者:携剑远行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47 MB   上传时间:2025-05-09 18:51:35

  很快,方重勇一行人便在唐罗城中穿行,惊讶的发现,城中压根就不存在正儿八经的“坊”,更别提坊墙什么的了。街上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做各种买卖的商铺鳞次栉比,丝毫没有受到江南民变的影响。

  这里的蓬勃朝气,与汴州有些类似,却又带着一股“天然”,不似汴州那样有明白无误的政策引导。

  “经济中心向南转移,看来已经是历史的大势,任何人都不可阻挡了。

  着力开发南方,迁徙人口,开垦土地,则可以为王朝续命数十年。”

  方重勇忍不住自言自语感慨道。


更新计划

  番外篇计划,暂定为上本书,也就是《都督请留步》的前传内容,具体就是刘都督还没到北魏之前,发生的一些事情。

  包括高王及他身边人的故事,北魏宫廷乱像,武川镇各人物的故事等等。

  强调一下,这些番外,不会公开对外发表,也不是网文,不会在任何平台连载。只有进粉丝群才能看到。


第637章 战场如考场

  唐代的杭州城很大,乾道《临安志》卷二引《九域志》载:隋杭州城“周回三十六里九十步。”

  周长大约是唐代长安城的三分之一多点。

  但是杭州城是杨素筑的,由于其并非宇文恺那样的科班出身,加之最初设计是用于军事等原因,所以杭州城先天不足的地方相当多。

  第一个不足,就是杭州城的池形状呈现南北长,东西短的形态,长度起码是宽度的三倍以上。这就让城池的周长很大,但面积却相对较小,而且增加了驻守的难度。

  第二个不足,是缺水。

  听起来很荒谬,却又是不争的事实。

  没错,杭州城可以说四面都是水,无论是淡水和海水都不缺,甚至可以说是个“泡在水里的城池”。

  但是城内却是缺淡水。

  普通百姓取水要去城外,城内虽然有井水,但并不足以给全城人使用。

  至于“淡水咸化”的相关问题,都是百姓之苦,不提也罢。

  第三个不足,也是最关键的一点。

  杭州虽然是运河的重要节点,但和开封一样,运河在城外,不在城内。没法安全的接受来自运河上游的补给。

  方重勇前世历史上,杭州是在安史之乱后,才从中枢到地方,从德宗时期到唐末,有许多官员参与建设,对这座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建与完善。增加了很多基础设施。

  这才有了后面富甲一方的杭州。

  如李泌、白居易等人,都对杭州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所以此时的杭州城,如果以后来的观点来看,可以说烂到了极致。

  本身有十分的潜力,却连一分都没有发挥出来。

  当车光倩顺利在杭州以北的滩涂登陆,顺利接管杭州的防务后。

  他这才恍然大悟,明白为什么城中的守军,居然如此听话顺从的将兵权交出来了。

  实在是因为杭州这里的坑,真的太大太深了!

  此时此刻,车光倩站在杭州城北面的城墙上,观摩着城外的贼军,正在三三两两,懒洋洋的挑土,试图将唯一进入城内的河流填平,忍不住一声长叹。

  “方大帅居然也会坑人,这是车某第一次遇到。”

  车光倩忍不住对副将刘文喜吐槽了一句。方重勇以前的军令都是很靠谱的,但这次不同。

  非常坑人。

  “那……车节帅,难道我们接下来撤回登州?”

  刘文喜一脸惊诧问道。

  “要是回去,车某这张脸还往哪搁?”

  车光倩像是看傻子一般看着刘文喜反问道。

  他懒得搭理自己的副将,眼睛始终盯着城外。

  “贼军想渴死我们,堵住了清湖河,城内便没有足够的水可以用了,必须解除包围才行。”

  车光倩眉头紧皱,喃喃自语说道。

  “车节帅莫慌,末将有一计,可破袁晁。”

  刘文喜一脸嬉皮笑脸的,凑过来小声说道。

  “计将安出?”

  车光倩顿时来了兴趣。

  “可以这样子。”

  刘文喜把自己的想法说了一下。不得不说,他的鬼点子还是很多的。

  “言之有理,那今夜便可以行动。”

  车光倩微微点头说道。

  袁晁的软肋,其实是明摆着的。

  这位“义军”首领想在短期内绞死杭州城内的守军,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那末将这便去准备!”

  刘文喜对车光倩抱拳行礼道。他不积极办事不行,因为现在是守城战,稍稍大意,就可能会兵败身死。

  那必须得拿出十二分的力气去拼才有活路。

  ……

  当你在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你。

  杭州城西的湖面(即西湖,此时刚刚形成不久,还未命名)之上,袁晁麾下贼军的小船,正在来回巡弋。而东边杭州城的城墙,则是令袁晁摇头叹息。

  真踏马难搞啊!

  在湖中“水寨”中坐镇的袁晁,忍不住长叹一声。

  杭州城东面靠海,南面是山,北面是平坦的陆地,而西面是湖。

  除了北面外,军队根本无法展开!连立锥之地都没多少,就更别提攻城了!

  按常理说,从北面进攻是最好的。

  但很多时候,不能讲常理,因为官军有海船。

  从北面进攻,容易被官军的海船干扰,形成被两面夹击的态势。而海船很灵活,神出鬼没的,没有什么规律可言。

  在那边屯兵,也不安全,很容易被人劫营。

  袁晁在陆地上,根本不知道海船什么时候会来。进攻节奏,都是被官军掌握的。

  那么杭州城的软肋在哪里呢?

  在西面。

  如果湖面上可以走大船,那么直接把船靠到杭州城西面的城墙上,就能攻破城池。

  然而,一个让人崩溃的现实是:湖水实在是太浅了,连人都淹不死,压根就不能行驶大楼船。

  当初,袁晁麾下的“义军”兵分四路,东取明州(宁波),南下黄岩取永嘉,西北取越州(绍兴)剡县(嵊县),北取杭州。

  其他各路都取得了成功,唯有杭州这一路,遭遇惨败。而官军的残余力量,几乎都撤退到杭州城中固守待援。

  无形之中,加大了攻取的难度。

  袁晁也不傻呀,既然无法攻下,他便直接选择了重兵围困杭州城,然后令其弟袁瑛,率“义军”主力北上。袁瑛也是不负众望,在攻克了嘉兴与湖州后,正在向常州挺进。

  所以,拔除杭州这颗钉子,然后打出一片大后方来,变成了一件对袁晁而言极为重要的事情。

  “清湖河还没有堵住吗?”

  袁晁有些不耐烦的询问副将道。

  清湖河是从城外直接流入城内的,也是城内为数不多的水源之一。把这条河堵住,那就是堵住了杭州城内守军的生路。

  但是不知为何,填河进度居然出奇的慢!“义军”的士卒们,好像都对于挑土都不怎么上心。

  其实这也是人之常情。袁晁已经是所谓的领袖,他把造反当成人生中最大的事业,可底层的义军士兵却未必这么想。

  若是以历朝历代农民起义军的角度看,袁晁的队伍已经算是非常训练有素了。然而随着部曲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人各行其是,军纪败坏,每天都会出很多幺蛾子。

  如今,袁大帅为了他的春秋大业而奋斗,可是底层士卒,只想每顿吃肉罢了。他们并没有多大的积极性。

  “袁大帅,属下这便去催一下。”

  副将点头哈腰的说道。

  袁晁之前便已经公开发檄文,建立了“大越国”,并以台州州治临海城为都城,自封为皇帝,兼天下兵马大元帅!

  他麾下兵马有十多万,还在不断**之中。对外宣称五十万,实控九个州,对外宣称掌控十六个州,声势浩大!

  然而,军队的气势如何是一回事,落实到具体细节,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反正袁晁对基层的士气与风气非常不满意。

  却又想不出什么好办法解决。

  因为兵员素质太差,训练几乎没有,所以就只能打顺风仗。而且每次打仗都是一哄而上,毫无章法!

  为了攻打杭州城,袁晁作为一个地地道道南方人,他想了一个好办法。

  把小船栓一起,然后在上面铺设木板,使其成为一个“水上营地”。然后将木桩打入湖底,木桩与木桩之间,用木料或者竹排相连。

  使得水寨内不仅可以练兵,而且还能跑马!

  这样做的好处,便是可以在杭州城西边的湖面上屯兵!而且水寨直接延伸到了岸边!等同于在湖面上铺出来一块陆地。

  等攻城的时候,“营地”内的士卒,便可以直接冲上岸,用绳梯等攻城器械攀爬城墙。

  要不然,西面全部都是湖水,部队根本无法展开,这仗也不需要打了,直接撤军就行。

  为了夺取杭州城,袁晁亲自坐镇,督促手下人修建了这座水寨,一点都不怕麻烦的。

  站在水寨中央的某个瞭望台上,袁晁摊开一张缴获的官府地图,他眉头紧皱,看着地图上的地名出神,时不时还会眺望远处的杭州城。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52页  当前第93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38/115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盛唐挽歌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