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盛唐挽歌_分节阅读_第942节
小说作者:携剑远行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47 MB   上传时间:2025-05-09 18:51:35

  在逃亡的过程中,贼军数量肯定会大量减少。然后逐步被官军逼退到台州、温州等地。那边山多,地形也很复杂。

  与此同时,贼军的质量,却很有可能大大提升。这些人会遁入浙江以南甚至是福建的山区,在这里占山为王,长期跟官府缠斗。

  剿灭他们所需要的兵力,肯定不会那么多,但所需的时间,一定会大大延长,甚至十年之内都搞不定。

  “可惜了,人算不如天算。”

  方重勇长叹一声。

  未来,只能更多的采用政治手腕,用怀柔政策,去解决这些所谓的“义军”了。

  从历史经验来看,这种遁入山林的叛军,最后会退化成山匪,对政权不再有致命威胁。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贼寇的生命力会变得极为强悍。

  常常是他们所在的朝代都已经被送走,而这些人在山林里,都还是依旧活蹦乱跳,没有被官军完全剿灭。

  类似情况,历史上早有先例。比如说黄巾之乱,一两年就平定了。可是其余波甚至十多年后还在。

  方重勇忽然意识到,一个国家的太平,与长治久安,或许真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

  自己统一天下,再造一个新时代,究竟需要几年时间呢?

  他第一次有了或许到自己晚年,也未必能一统天下的忧虑。

  如何在走得稳的情况下走得快,很难有标准答案。

  ……

  出于对战局的忧虑,义军领袖袁晁下令,围攻苏州的义军,迅速撤到杭州郊外。

  什么辎重财帛都别去管了,直接退回来就完事。

  与此同时,他还派人去了一趟湖州,要求其弟袁瑛,停止进攻常州,撤回来稳固湖州防线。

  袁瑛那边都是“嫡系人马”,还算是遵守军令。但苏州那边的义军,一听说要他们撤到杭州郊外,便彻底炸锅了。

  有人听命令走了;有人舍不得抢来的财帛,都是拖着板车在走;有人干脆不把袁晁的命令当回事,直接在就近的城内当起了土皇帝。

  还有一部分人,察觉到袁晁的情况不太美妙,选择北上常州,直接投靠了官军。

  围攻苏州的义军,在不接到袁晁的命令之前,还能表面上组织起来。状态虽然懒散,但好歹还是听指挥的。

  然而他们在接到袁晁下达的撤退命令后,几乎转瞬间就失去了完整建制!

  这些义军不再是一支聚集起来,听从号令,统一行动的主力。而是变成一支又一支规模只有数百人,甚至只有几十人的零散队伍,以同乡、亲友为纽带聚集在一起。

  不同的队伍有不同的想法,各行其是,根本就不听其他军官的指挥。

  看到有队伍陆陆续续抵达杭州,又听说了苏州那边的乱象,袁晁立刻意识到:如今大事不妙了!

  他的命令,原本只是想让围攻苏州的队伍退到杭州来修整。

  顺便以绝对优势兵力,将杭州城彻底拿下,以解除后顾之忧!

  但袁晁似乎忘记了一点:这些义军,在不久之前,他们还是在田里刨食的农夫。并不是从小就参加军事训练的所谓“良家子”。

  这些人,并无多少参战的经验,很多人甚至连团结兵都没当过。

  这些“义军”的军官,素质也很令人捉急。

  在攻势如潮的时候,这些人都知道,不卖力就会死,只有拼下去才有活路。

  可如今袁晁让他们撤退,这便已经暗示了,官军的反击要来了!他们已经打不下去了!

  华亭县的粮仓被烧,更加推波助澜的这方面的问题。

  “袁大帅,某些苏州那边来的队伍,不愿意听从调遣,他们已经绕开我们,向会稽去了。”

  正当袁晁心中骂娘的时候,副将走进来,对他抱拳行礼道。

  “不听命?不听的话连粮秣都没有,他们吃什么?”

  袁晁一脸错愣问道。

  军粮就是要挟钳制部曲听话的重要“武器”,苏州那边的义军拿不到粮秣,怎么维持自身呢?

  袁晁没想明白这个问题。

  “大帅,江南富庶,民间,还是很多粮秣的。”

  副将一脸为难的说道。

  兵过如梳,匪过如篦。义军虽然带个“义”字,但他们是什么德行,其实不提也罢。

  何必说出来,让自己难堪呢?

  副将选择了闭口不提。

  “走,去看看。”

  袁晁面色阴沉,抓起佩剑就出了营帐。他来到大营外面,就看到有穿着布袍,头上围着红色布带的义军士兵,三三两两的推着平板车,绕开袁晁所在的大营,往南面而去。

  那是会稽的方向。

  “袁大帅,要不要把这些人抓回来?”

  副将在一旁低声询问道。

  这些散兵游勇只是义军的一部分,虽然比例不低,但也确实有很多队伍是返回了大营的。那些人没有选择脱离袁晁的建制。

  “就算把人抓回来了,心不在这里,又有什么用呢?”

  袁晁忍不住长叹一声,对副将摆了摆手,示意他不要轻举妄动。

  想回来的人,已经返回大营了,根本就不需要袁晁去说什么。

  不想回来的人,现在去阻拦他们,也只会引起冲突。

  副将无言以对,人心这种东西很奇妙。

  众志成城的时候,就恍如高山大海那般不可撼动。

  各怀鬼胎的时候,那就是阴风阵阵,你都分不清身边是人是鬼。

  袁晁或许有几分能力,但他显然不具备在关键时刻凝聚人心的人格魅力。

  正当袁晁暗暗思考对策之时,大营北面有一骑飞驰而来,卷起了大量尘土。

  那位斥候冲到营门,看到袁晁正好在此,连忙跑过来抱拳行礼道:“大帅,大事不好,盐官那边有官军海船靠岸,船队遮天蔽日,恐怕人数不少!还请大帅早做准备!”

  来了!

  袁晁心中一紧,他就知道,官军会进行战略反击的。

  事实上,让围攻苏州的部曲退回杭州,就是防着这一手。他的命令是没有错的,只不过显然是高估了“义军”的素质。

  这支军队无论是军官还是士兵,都没办法做到如臂指使。

  “擂鼓,列阵!”

  袁晁大喊道。

  “袁大帅,如今军中士气低落,只怕……”

  副将面有难色,他的建议是跑,跑到会稽,在那边布防后,可以且战且退。

  但现在这情况,这条建议他不知道该怎么说出口。

  “取本帅盔甲来!”

  袁晁爆喝一声!

  “得令!”

  亲兵匆匆忙忙的回营帐,取来盔甲,给袁晁披甲。

  这位袁大帅,已经被最近一系列的败仗,激起了血性!

  逃什么逃,真男人就要直面刀兵!

  “传令下去,在营门外列阵!”

  袁晁继续传令。

  咚咚咚咚咚!

  大营内鼓声大作。

  不过袁晁一时激动,似乎忘了一件重要的事情。

  余杭的义军,并不知道官军已经杀到盐官那边来了。所以同样的,等会交战的时候,那边的兵马也不会增援。

  西陵那边,也是同样的道理。

  想到这里副将连忙提醒道:“袁大帅,余杭与西陵的兵马,并不知道官军来了,就算现在去通知,他们能不能救火还要两说啊。”

  嗯?

  袁晁的脑子冷静下来了。

  是啊,义军在杭州附近的兵马,虽然有五万人,但是兵力分散在了三处。

  这还是因为担心沟通不畅而安排的。

  事实上,义军超过一万人的队伍,就会指挥不畅。

  袁晁根本不敢指望那两支队伍前来增援。

  打,还是跑?

  袁晁忍不住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

  “大帅,不如跑吧,您还有五百骑兵精锐可以用,逃到会稽足够了。”

  副将小声建议道。

  袁晁一时间犹豫不决,集结队伍的鼓都敲了啊,当军法是放屁么?

  看袁晁不肯走,副将不由分说脱下他的盔甲,让亲兵套在自己身上。他对袁晁抱拳道:“大帅,退到会稽再说吧!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义军中组织混乱,很多人都不认识袁晁。大家都是通过那副极具辨识度的红色明光铠,来判断袁晁在不在的。

  盔甲在,人就在。脱下盔甲一身布衣的袁晁,走出大营就没人认识他是谁了。

  “你也保重!”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52页  当前第94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42/115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盛唐挽歌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