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盛唐挽歌_分节阅读_第983节
小说作者:携剑远行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47 MB   上传时间:2025-05-09 18:51:35

  说不出兵吧,也不是,我们讲事在人为啊,实在是要出兵,那还是得出兵。

  没有出兵的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目前出兵渤海国困难很多,但我们可以想办法啊,可以想办法。

  这样,你先回去考虑一下,咱们到时候呢,对吧,那就先这样吧。

  等到了登州以后,如果大钦茂提出兵的事情,本帅就会这么说,你们懂了么?”

  卧了个槽!

  何昌期等人脸上露出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

  原本他们都以为方重勇对出兵渤海国的事情,是很认真的,没想到啊没想到,一切都是大忽悠!

  方重勇作出了出兵的姿态,甚至已经把军队开拔到了登州海港。

  但是,来了以后他就不动了。问原因的话,刚刚方重勇说的那些车轱辘话,就是答案。

  什么海上风浪大啊,士卒水土不服啊,渤海国没有发丧啊,等等等等,哪一条都是不能出兵的原因。

  反正,要找借口,那多的是借口。

  不是不给你办,而是客观条件很困难嘛,你看,你又着急!

  方重勇已经把军队都开拔到登州了,大钦茂还能说什么?他能说对方不用命么?他能说对方是敷衍么?

  这个立场就站住脚了。对大钦茂,对天下人,都有交待。

  皇帝还不差饿兵呢,大钦茂就这么空口白牙的,什么条件也不开,就想要方重勇出兵。

  那方重勇又凭什么冒着生命危险,去渤海国帮大钦茂争王位呢?

  谁又比谁更傻?

  这其实就是一个实力与名望的博弈,双方都不会撕破脸,但是会做真正的利益交换。买卖嘛,那就得谈谈。

  该怎么样,对外的说辞是一回事,真正落到实处,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何昌期不得不感慨,方重勇真的是老硬币,外人看到他傻乎乎的带兵去登州,似乎被大钦茂耍得团团转。

  实际上,这其中暗藏的套路,只是不便明说罢了。大钦茂不是蠢货,到时候他会明白的。

  得知方重勇的真实意图,众人顿时放下心来,再也不复之前的提心吊胆。

  方重勇真要急吼吼的带兵去渤海国,那他们反而是要心忧吃不下饭了,谁也不想自家主帅是个脑子发热的蠢货吧?

  正在这时,岑参急急忙忙的从茶楼外面走进来。他满头大汗似乎是找了半天才找到这里。

  岑参凑过来在方重勇耳边嘀嘀咕咕说了半天,似乎是有要紧事。

  “不着急,坐下听书。”

  方重勇指了指身边的胡凳对岑参说道,气定神闲。


第667章 坚持住就有办法

  说书先生离开了,换了个唱曲的上台。

  以往总是服务于权贵,达官贵人包场时才会出现的歌姬与乐师,现在常常出现在茶楼里面公开表演,喝口茶就能坐着听,没钱也能进来捧个人场。身段比以往低了许多。

  不为别的,只是因为消费降级了而已。曾经那个排场第一的大唐,已经消失了,官员与权贵地主们的财富也支撑不起了。

  或者说感觉没必要了。

  方重勇身边众人都若有所思的看着这一切,他们感受到了时代的缓慢变化。

  慢,但是一直在改变,从未停歇过。当年如基哥那般,在梨园内养着一众歌姬舞姬乐师的情况,或许百年内都不会再现了。

  换言之,就是有生之年。

  一个瞎子老头乐师走上台,领着一个十来岁的小娘子,这位的容貌很是一般。

  老头给她伴奏,声如珠落玉盘。

  “暖阳下,我迎芬芳,是谁家的姑娘。

  我走在了那座小桥上,你抚琴奏忧伤。

  桥边歌唱的小姑娘,你眼角在流淌。

  你说一个人在逞强,一个人念家乡。

  风华模样,你落落大方。

  ……”

  小娘子用稚嫩的嗓音,唱着幽婉的歌。何昌期这样的武将听得摇头晃脑,好似猪八戒吃人参果。只有岑参等人看向方重勇,眼神玩味。

  这便是近年来兴起的“汴州曲”:用胡琴弹奏,单人随唱,曲调简练,内涵却很丰富。这些曲目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走在运河沿岸渡口,人来人往之处,时不时就能听到有人哼两句。

  艺人们学得极快,曲目流传的速度也是快。

  因为战乱,因为贫苦,人们用来消遣的钱也变少了。大排场,动辄数十人的鼓乐歌舞,一般人都玩不起。

  如现在这样的表演,一人一乐器伴奏,一人随唱,甚至可以边跳舞边唱歌,就能混口饭吃了。

  文艺,可以那样简简单单,却从不会消失。

  听众随手给个三瓜两枣,下顿饭就有着落了。很难说这样的变化,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

  需求其实一直都在,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是不变的,变的只是囊中羞涩罢了。

  岑参听说这些“汴州曲”许多都是从方重勇府邸里传出去的,只是不知道究竟是府里哪位能歌善舞的娘子所作。

  “想当年先帝在时,梨园一场宴会,便有歌姬舞姬乐师超百人出场。

  那是何等气派。

  而今只二人便能奏曲随唱,虽无排场,却也自在。”

  岑参忍不住感慨道,他那急吼吼的心也静了下来。方重勇都不着急,他急什么。

  “往事如烟,不提也罢。”

  方重勇摆摆手道,让何昌期给小娘子打赏了一点小钱。这位小娘子千恩万谢,又唱了几曲,领着乐师老头离开了。

  方重勇暗暗想道:那大概是她祖父吧。

  正在这时,茶馆的掌柜来到雅间,对方重勇点头哈腰的禀告道:“请诸位贵人稍候,马上有名家到场。刚刚不过是开胃小菜,不是本楼的底蕴。”

  “不错。”

  方重勇微笑点头,轻轻抬手。

  掌柜脸上堆满了笑容,慢慢退出雅间,不一会,铿锵的琵琶声响起,让人把心都提了起来。

  岑参笑道:“此乃关中名篇《阳关三叠》也。有人练了十年也难登大雅之堂,今日大帅耳朵有福了。”

  “王维……”

  方重勇轻叹一声,他大概知道雅间外面的舞台上,是谁在弹奏了。

  《阳关三叠》的词,是在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的诗句上改编成曲的。王维原来在梨园里面混过一段时间,这便是成果之一。

  能唱《阳关三叠》的,必然是当初梨园里面的那批人。

  这些人,这些作品,是盛唐时代,文艺创作的巅峰。

  此后,每况愈下。

  方重勇有点明白,为什么这些人都流落到关中外了。恰逢变故,每个人,都要为自己找一条出路。

  基哥不在了,没人会惯着那些梨园的艺伎。其结局如何,不问可知。

  “长亭柳依依,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长亭柳依依,伤怀伤怀,祖道送我故人,相别十里亭。

  情冣深,情冣深,情意冣深,不忍分,不忍分。

  ……”

  听到悠扬中带着惋惜的男人歌声,雅间内众人皆是默然。

  哪怕如何昌期这样的,也是知道《阳关三叠》的大名。只是与其同时代的盛唐已然远去,且再也不会回来了。

  雅间离得远,看得不太清楚,但是声音很熟悉。

  方重勇已经认出来是谁了。

  《阳关三叠》并不长,一曲落幕后,又是一曲。

  这一曲琴声幽怨,好似闺中女子在诉苦一般。

  “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

  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

  男人音,唱幽婉风,一样的出众。

  岑参感慨叹息道:“此为王维所著《伊州歌》,想来大帅也是听过的。”

  伊州啊。

  方重勇默默点头,心里数着自己从西域回中原有多少年了。好像很久远,又好像只是在昨天一样。

  在场除了崔乾佑,其他都是去过西域的,听到台上所唱《伊州歌》,心思都回到了当年。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方重勇再次叹息,他打算等会把台上的乐师和歌伎叫到雅间里面坐一坐。

  一曲唱完,茶楼内欢声雷动,喝彩声此起彼伏。这演出的档次,已经远远高过了茶楼的档次。

  类似这样的人,以前都是专门伺候基哥和一众核心李唐宗室的。如今,却也沦落到茶楼卖艺的地步了。

  岑参附和道:“大帅,这等水平,过往大概只能在宫廷里遇到。见一见这二位艺伎,赏赐一番也是顺理成章。”

  “是啊,确实如此。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52页  当前第98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83/115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盛唐挽歌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