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忠来了吗?”刘辩心里一喜,急忙道:“宣进来!”
第35章 黄忠到来
卢植见皇帝兴致昂扬,便跪坐在一边上。
刘辩看了一眼卢植,心念一动,随即道:“稍后朕在与太尉请教。
眼下这黄忠到来,却不知该给予何等军职?”
“不若先观其人,随后再做定夺,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如此甚好!”
刘辩起身,立于门口,卢植跪坐在后,看到皇帝这幅姿态,不免想起皇帝诗句中所写的那两军“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眼下见皇帝如此,似乎当真后匡扶天下之雄心壮志,极为求贤若渴。
远远地,刘辩就看到一个威猛老将,身披甲胄,龙行虎步,虽上了些年纪,可是依旧给人一种虎老余威在的感觉。
“黄忠!”刘辩大步迎出房门。
黄忠听到有人叫自已的名字,急忙抬头以后,只见得眼前有一少年儿郎,穿着锦衣,他不由得好奇道:
“少年郎何人也?如何识得我名?”
“不得无礼!”卢植的声音从皇帝身后传来,他高声道:“此乃我大汉天子,听闻你黄忠到来,不顾着帝袍冠冕,遂而出来迎接!”
“啊?”
黄忠差点惊掉下巴,他急忙屈膝下拜:“老将黄忠,有眼无珠啊,竟然不知是天子亲自迎接,老臣何德何能?”
刘辩大踏步上前,双手扶住黄忠:“老将军勇猛之名,朕早就有所耳闻,今日相见,犹恨太晚!”
黄忠急忙道:“陛下待末将如此,末将岂敢不以死相报?”
“哼!”这时候,一声冷哼传来:“天子年少,恐为小人欺诈蒙骗,我看你形容枯老,有何本事,竟值得天子出门相迎?”
黄忠方才抬起头来,就看到一神色威严的文土,正满目森然的看着自已。
大汉时代的读书人不同于其他时代,这个时代的读书人,虽着文土儒袍,却照样上马可杀敌,下马可治国。
“太尉不得无礼,此乃朕所看重的将军,你岂能轻视之?”
刘辩双手将黄忠扶了起来。
黄忠拱手道:“多谢陛下厚爱,不知是太尉在此,多有失礼之处,还请恕罪!”
卢植见黄忠倒也有礼节,不免心中一宽慰,随即面色又是严肃道:
“老夫为皇帝执掌天下权柄,不敢有丝毫懈怠,你随有礼节在身,然而若是无真实本事,趁早退下,休要见至尊年幼,遂而起了蒙蔽之心!”
“不得无礼!”刘辩又道。
两人一唱一和,倒也像模像样。
黄忠退后几步,看了看左右,这时候,忽而见屋檐上头的朝天吼上,有一只飞鸟落下。
黄忠不免心头一喜,遂而拱手道:“太尉欲要考验末将,我岂能不识?
可否赐给弓弩,某家可一箭射穿那白色大鸟的左右眼睛,而不伤起皮毛分毫。”
听黄忠此言,刘辩下意识的走了几步,眯眼朝着那里再屋顶朝天吼上的白色大鸟看去,他这边都只能看到一个白色的影子,这东西除非能用八倍镜瞄着,或许才可能一箭射穿左右眼睛,而不伤皮毛分毫!
卢植也看在眼中,他不免厉声道:“天子近前,你若狂言,定斩不赦!”
黄忠上前一步,朝着刘辩拱手拜道:“恳请陛下赐给弓箭,臣须臾时间,为陛下射杀白鸟。”
“赐给弓弩!”刘辩心里也好奇不已。
一边上的禁军走上前来,呈给黄忠一口雕弓。
黄忠伸手一拉,不曾想那雕弓拉擦一声,竟然直接被他扯断了!
卢植脸色微变,暗自道:“这老将好大的力气啊!只怕不是懒得虚名之辈。”
“换上等好弓来!”刘辩也有些吃惊。
片刻时间后,禁军取来一口宝弓,名曰穿云。
黄忠拿在手中,稍作掂量,倒是喜道:“果真好弓,且看末将为陛下射杀此鸟!”
话音落下,黄忠双手几乎化开一道残影,开弓速度极快,刘辩只听到耳边“嗡”的一声弓弦荡漾,震得耳膜刺痛,尚未来得及去看那立于朝天吼之上的白鸟,就听到一边上的卢植惊叹一声:
“好箭法!”
黄忠神色如常,双手将穿云弓交给边上的禁军,片刻时间后,就有一个禁军提着一只死鸟走来。
刘辩急忙看去,果真见一支箭矢射穿左右眼睛,不伤其鸟羽分毫,神乎其神!
“还请陛下验明!”黄忠双手捧着死鸟,单膝跪在刘辩跟前。
刘辩双手接过死鸟,认真查看之后,目中带着压郁的狂喜,看向黄忠:“将军神射,名不虚传!”
遂而,刘辩看向卢植:“太尉以为如何?”
“神射!”卢植目中含笑,竟反而朝着黄忠拱手一拜,慌得黄忠急忙从一边上避开。
“天子年幼,但却立志成为圣君,本官担心有人蒙蔽天子,所以才故意为难将军,以此考校将军,还请将军勿怪!”
黄忠拱手拜道:“岂敢心怀怨恨?太尉忠于职守,本为分内之事。”
卢植沉吟片刻,不经意之间和刘辩对视了一眼,君臣两人不着痕迹的点了下头。
卢植道:“眼下董卓造反,发兵二十万攻来,天子身边,擅缺少一猛将率军护卫,若老将军有意,可为天子护卫统领,却不知意下如何?”
“黄忠愿以死报国,护卫皇帝周全!”
“老将军速速请起来!”刘辩扶起黄忠,转手将那穿云弓取来,含笑道:“有道是宝剑赠英雄,此穿云弓就赐给将军!”
“末将多谢陛下赏赐!”
“来人!令黄忠将军下去登记造册,拨给兵马,护卫天子周全!”
“喏!”有人大声应喏,领着黄忠退了下去。
刘辩目光凝视黄忠远去许久,心中想着五虎上将,自已手边也就只差一个马超了吧。
倘若是严氏当真可劝说吕布归顺自已,那可就真的不要太爽了。
“陛下?”卢植微微拱手。
刘辩这才点了一下头,君臣二人重新归于房屋中,分尊卑跪坐下来。
卢植道:“陛下眼下第一要务,乃是手握兵权!此前黄巾作乱,朝廷诏令各州郡,自备兵马,固守疆域,防备黄巾乱贼。
只是谁都未曾想过,此事过去以后,黄巾贼是平定下来了,可天下各州郡,拥兵自重,已成尾大不掉之势。
各州刺史拥兵自重,擅自与朝廷对抗,董卓便是其一。
但是臣相信,董卓之乱过后,我大汉疆域上,有野心的人将会一一显露出来。
等到那个时候,老臣恐我大汉无月不战。
因此,此时候,陛下手中能抓住多少兵权,就抓住多少兵权,不可松懈分毫!”
刘辩听罢,细细品来,他起身一拜:“太尉良言,朕以恩师之力奉之!”
卢植欣慰异常,接受了皇帝这一礼,遂而扶起皇帝,目中蕴泪道:
“老臣有匡扶大汉之心,可惜未曾遇明主,今日陛下就是老臣的明主!”
“掌兵为第一步,陛下需要徐徐图之,以心腹掌控各军,第二步,陛下需要广积粮!”
“报——陛下,洛阳飞书奏报,大事不妙了,袁绍之弟袁术起兵十万,裹挟诸州郡兵马,打着摒除妖后,废立暴君的谋逆旗号,自西边,直奔洛阳而杀来!”
第36章 袁术造反,腹背受敌
刘辩淡淡的看了一眼这禁军:“无需慌张,朕已经知道了,权且退下!”
“喏!”
禁军见皇帝如此镇定,急忙拱手退下。
卢植微微看了一眼镇定的皇帝,不似做作,乃是真的镇定,这才继续道:
“所谓广积粮,臣此前言说,天下将要陷入苦战之中,陛下需要掌控强军。
军者,无粮草自乱,也有大军未动,粮草先行之说法。
足可见粮草有多么重要。
这是其二。
其三,广纳天下贤能之人,为朝廷出谋划策。
我大汉江山传四百余载,乃天命所赐,人心归汉者,比比皆是。
陛下更有短歌行,言‘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之句传开,天下之人必定归附。”
“此三条,陛下若可遵从,何愁大事不成?”
刘辩仔细琢磨了一下,这是大的方针,但只要能贯彻执行下去,确实不用担心大汉倾颓。
“贼军东来,以袁术为首,太尉可有良策?”
此前袁绍在洛阳的部分家属已经被处死,但是在袁绍老家,袁术依旧活蹦乱跳的招募军卒,明目张胆的起兵造反,足可见大汉朝廷权威弱到了什么程度。
“臣愿帅军,前往汜水关抵抗。”卢植却又有些担忧地说道:“洛阳无险可守,强盛之际,则四方来朝;可眼下我大汉朝野凋敝,四方皆是盗贼进攻,眼下腹背受敌,想要御敌与国门之外,何其艰难?”
刘辩沉吟了片刻,遂而说道:“太尉无需担忧,你即刻率领车骑将军赵云,黄忠二将,统帅留守在洛阳城的五万西园军,直奔汜水关而去。
一月之间……不,十五日!
朕必定破董卓军!”
卢植面色微变:“董卓手中有二十万西凉军,陛下如何可在十五日之内,将之击败?”
“朕自有破敌良策,太尉无需担忧,十五日时间,太尉只需与袁术那逆贼对峙,朕随后就率大军杀来,定要杀他个片甲不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