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无字史记(出版书)_分节阅读_第1节
小说作者:波音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34 KB   上传时间:2025-06-15 11:09:46

  《无字史记(出版书)》

  作者:波音

  内容简介:

  自古以来,我们中国人就崇敬自己的祖先,并通过对共同祖先的认同和纪念,来凝古以来,我们中国人就崇敬自己的祖先,并通过对共同祖先的认同和纪念,来凝聚族群,守护文化。我们的祖先是谁?他们从哪里来?在他们身上又发生了怎样的事?我们希望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

  从百万年前开始,中华大地上就出现了一批又一批的古人类,遗憾的是,在甲骨文出现之前,远古祖先的事迹只能靠虚无缥缈的神话传说来口耳相传,真伪难辨。

  幸好,现代科技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们的遗憾。以分子遗传学为代表的新技术可以告诉我们,在没有文字记录的漫长岁月中,我们的祖先有着怎样的面貌,他们是如何生活和迁徙的,陪伴在他们身边的动植物都是什么,他们又是如何形成自己的文化认同的。

  这是一部刻在基因上的祖先秘史,翻阅这本无字史记,我们会知晓自己的基因之根和文化之根,于无字处闻惊雷。

序言 基因知道答案

第一章 神州苦旅——东亚直立人的百万年

  当魏敦瑞遇到北京人时

  “线粒体夏娃”和“Y染色体亚当”

  门齿、石器与“邻人遗斧”

  东亚版“塔岛技术悲剧”

  小贴士 北京人到底吃不吃人

第二章 万里征程——智人如何来到中国

  走出非洲,一拨又一拨

  沿着海岸向东飞奔

  3万年前的猎人祖先

  南下北上,走遍中国

  小贴士 洞穴人留给我们的基因礼物

第三章 北粟南稻——华夏农民的田园晨曲

  粟和黍:北方祖先的社稷江山

  水稻:亚洲的第一缕米饭香

  猪和狗:古人最好(吃)的朋友

  农耕乐土,爰得我所

  小贴士 人类是如何开启农业的

第四章 草原之路——激发东亚文明的传输宽带

  石峁疑云

  马:我从草原来

  青铜:远古王者的荣耀

  草原之路,西风在东方唱着交融之歌

  小麦:后来而居上

  绵羊和黄牛:我们是来做牺牲的

  文明硬币的两面

  最早的中国,祖先的家国

  小贴士 虫牙里藏着陶寺人民食谱

第五章 西域争雄——压向东土的多米诺骨牌

  “小河公主”的复杂血统

  草原蝴蝶舞动毁灭的双翅

  宅兹中国,以御四邻

  族群扩张:从生物基因到文化基因

  小贴士 食奶影响了人类历史

第六章 逆转山河——汉匈掀起西进狂飙

  藏在织锦里的精绝与南羌

  匈奴和它的草原敌手

  东风吹散楼兰梦

  羌藏携手走高原

第七章 客从何来——史诗般的人口南下洪流

  克里奥尔化的华夏

  客家客家,男客女主

  藏彝走廊:翻越山海遇到谁

  千面百越

  南国诗篇,铁血铸就

  小贴士 中国家犬的迁徙往事

第八章 跨越沧海——驶向远方的基因之舟

  从婆娑宝岛到大洋孤屿

  我们从南洋来,到南洋去

  日本人祖先的大陆故乡

  古美洲人的亚洲血缘

  小贴士 复活节岛番薯疑云

后记 走出孤岛,四海一家

序言 基因知道答案

  周口店北京人是不是我们的直系祖先?

  如果非洲现代智人是中国人的祖先,那为什么我们的肤色不是黑色?

  哪些驯化的动植物是土生土长的,哪些又是外来的?它们给我们的祖先带来了什么影响?

  中国的各个族群是如何诞生的?他们在中华大地上是如何迁徙的?

  世界各地的族群与中国人有亲缘关系吗?

  基因知道以上这些问题的答案。

  历史学家有一个烦恼,越回溯过往,能够找到的史料就越少,就越难揭示历史的真实面貌。这个烦恼同样折磨着考古学家,他们面对没有文字材料出土的考古遗址时,经常感到困惑,这个遗址到底对应史书中记载的哪个族群、哪个城镇呢?相比前两者,古人类学家更容易发出“我太难了”的哀叹,因为他们面对的是文字还没有被创制出来的史前时代,不论是远古化石还是石器,都不会有只言片语留下。

  偏偏对人类历史来说,很多影响深远的事件,都是在有文字记载之前发生的。例如,古人类数百万年间进化与迁徙的历史,几乎都隐藏在无言无字的迷雾之中,只能依靠凤毛麟角的遗物略窥一二。人类主要的农作物、家禽家畜的驯化,航海技术、制陶技术、冶金技术、建筑技术的发明,都是在文字发明前很久就诞生了,很多时候,后人只能在传说故事中胡乱写上一个名字,作为这些技术的发明人,不能当真。

  再往后,即使进入了文字时代,海量的信息仍然没有被记录下来,或者虽然被记录下来了,但是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遗失了,“焚书坑儒”即是典型事例。更有甚者,并不是每一个古代记录者在写作的时候都能够认真负责。有些古人出于某些目的,甚至故意篡改和伪造历史,比如成王败寇,赞美胜利者,贬低失败者。

  除了真伪难辨的文献资料和沉默不语的考古证据,我们就没有办法触摸更多的历史真实了吗?

  20世纪80年代以来,科学领域上演了一场神奇的跨界大戏,分子生物学闯入了原本属于古人类学、历史学与考古学的领域,以古今人类和动植物基因为样本,通过基因分析与比较,揭示了过去常规研究方法无法涉足的历史真相,尤其是提供了史前时代古人类迁徙历史的细节。

  基因为什么能够揭示历史?分子生物学家是如何做到的?

  简要地说,生物基因在不同代之间既有遗传,也有少量的变异。通过基因比较,可以得知不同人、不同人群之间的遗传关系是近还是远,两者的共同祖先大概出现在什么年代。这样,同一时代的不同人群之间就建立了联系,不同时代的古代人群与现代人群之间也建立了联系。

  比如,人类的Y染色体上的基因是父系遗传的,一代代的父亲传递给自己的儿子;一种细胞器(线粒体)上的基因是母系遗传的,一代代的母亲传递给自己的女儿。因此,通过比较Y染色体,我们知道同一时代不同男性之间的亲疏远近,从而知道古代男性与现代男性之间的遗传关系,进而推测历史上男性群体的迁徙过程。母系遗传的线粒体基因也有类似的规律。再进一步,由于许多动植物的驯化和传播是与特定的古代人群及其迁徙挂钩的,因此对驯化动植物基因的研究,也能够揭示大量的人类历史信息,特别是关于古代农业、畜牧业、游牧业的信息。

  就这样,分子生物学涉足了历史学,分子生物学家变成了历史学家。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3页  当前第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1/1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无字史记(出版书)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