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九锡_分节阅读_第101节
小说作者:上汤豆苗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81 MB   上传时间:2025-07-11 12:24:31

  李景达暗暗松了口气,又在心里骂道:“那你莫名其妙站出来是不是有毛病!”

  秦正又道:“不过织经司广陵衙门另有发现。半年之前,广陵之战爆发前夕,广陵衙门抓获伪燕察事厅探子数人,又查出广陵顾家与敌人勾结。这顾家乃是当地富商之族,战事爆发以前时常往北行商,在这个过程中被伪燕察事厅拉拢腐化,频繁向伪燕提供淮州当地的各种情报。”

  听到这儿,工部侍郎屈丰华面色灰败,身体瘫软于地。

  秦正压根没看他一眼,继续说道:“织经司顺着这条线查下去,发现顾家家主顾子思的亲妹早在八年前便被工部侍郎屈丰华纳为妾室。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屈侍郎开始在朝中攀升。目前织经司已经掌握一些证据,可以证明屈家的产业当中,有一部分是伪燕察事厅私下贿赂。”

  “陛下!陛下!臣没有,这是污蔑,臣真的没有勾结伪燕探子!”

  屈丰华惶然大叫,满眼惊恐之色。

  贪腐虽是重罪,但是只要他将脏银上交朝廷,李道彦和其他重臣再帮忙说几句开脱之言,他顶多就是一个流放三千里之罪,最坏的结局也就是自己被处以极刑,不会牵连到家人。

  大齐立国一百多年,对于贪腐之罪历来不会赶尽杀绝。

  可是私通敌国的罪名严重无数倍,徐温被抄家灭族的例子就在眼前。

  这条罪名屈丰华无论如何也不敢认。

  李端漠然道:“秦正,他说你这是污蔑。”

  秦正沉静地说道:“陛下,织经司办事谨守朝廷法度,不敢有丝毫逾越之处。此案卷宗详尽齐备,臣与织经司同僚夜以继日连续查了两个月,确定屈侍郎与伪燕察事厅探子勾结,多次出卖我朝内部隐秘。”

  屈丰华带着哭腔说道:“陛下,臣是大齐的臣子,没有任何理由勾结敌国,还望陛下明察,这里面肯定有很多误会——”

  “住口!”

  一道苍老的声音将他后面的话堵在嗓子眼。

  左相李道彦转过头来,那双老眼中满是无尽的失望和愤怒,这般姿态极少会出现在他身上。

  他知道屈丰华贪婪成性,或许是因为少年时家中过于贫寒凄苦,掌权后便大肆搜刮敛财,这些事在他看来并不重要,毕竟朝堂上的官儿没有几个能做到清如许,撤换屈丰华换上别人大抵也是如此。

  像许佐那样甘于家徒四壁的清流是极为罕见的特例。

  只要屈丰华能在工部安心做事,李道彦懒得理会他是否贪点银子,最多也就是偶尔敲打他几句。

  然而李道彦没想到这厮竟然暗中勾结敌国探子,这是在挖大齐朝廷的根基!

  不仅仅是天家的根基,同样也是江南世家的根基!

  一念及此,老者转向天子躬身一礼,无比痛心又自责地说道:“陛下,老臣身为宰相,对于屈丰华贪污舞弊和通敌卖国之事,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老臣恳请陛下彻查此事,无论牵扯到何人头上,朝廷都不可姑息。至于老臣自己……”

  李端这一次没有立刻宽慰,只是神情复杂地望着这位拥趸甚众的宰相。

  李道彦喟然道:“老臣年事已高,委实不堪大任,还望陛下允准老臣辞官归乡,另择贤能任之。”

  群臣尽皆慌乱。

  李端将那些反应尽收眼底,然后缓缓道:“左相切莫如此,屈丰华罪该万死,朕恨不能将其碎尸万段,但是这件事与左相并无关联。如今国事艰难时局复杂,朕岂能离开左相的臂助?”

  李道彦垂首道:“老臣愧对陛下的信重!”

  李端思忖片刻说道:“依朕看来,屈丰华只是个例,不能代表朝堂诸公。这样吧,让刑部和大理寺彻查其种种罪行,然后昭告天下公之于众,满朝文武以此为戒,左相意下如何?”

  李道彦很清楚天子这番话的意思,屈丰华这桩案子到此为止,抄家灭族都是他应有的下场,但是朝廷不会大肆株连。

  这是天子能接受的底线。

  老者再度行礼道:“陛下圣明,老臣远不及万一。”

  当即便有几名禁卫进入端诚殿,将面色惨白浑身颤抖的屈丰华拖了下去。

  一片静谧之中,大将军刘守光再度奏道:“陛下,臣奏请于江北七城增设四军,合计五万兵力,靠近双峰山脉的两军由淮州都督府管辖,西边的两军由靖州都督府管辖。”

  李端平静地环视群臣,从容地问道:“众卿家可有反对的意见?”

  无人作声。

  李道彦和郭从义没有发话,其他重臣仿佛还沉浸在屈丰华被直接带走的震惊之中。

  右相薛南亭抬头看向天子,君臣目光交汇,他旋即上前一步,朗声说道:“启奏陛下,臣支持刘大将军的建言!”

  御史中丞许佐立刻附议。

  越来越多的大臣出面表态支持,附和声不绝于耳。

  厉冰雪的脸色好看了一些,她转头望着陆沉,轻声道:“真不容易呢。”

  陆沉点了点头,他忽然明白厉天润那般信任天子的原因。

第130章 【煌煌大势】

  江北四军的增设成为定局,细节问题当然不会在大朝会上商议,比如兵员、军械和饷银诸事,这是枢密院的职责。

  李端不想给一些人拖延的机会,沉稳的语调在殿内回响:“朕参考过靖州都督府送来的边境地形图,决定将新增四军分别命名为阳翟、盈泽、江华、旬阳。其中阳翟军和盈泽军归靖州都督府管辖,江华军和旬阳军归淮州都督府管辖。”

  齐国军队的命名遵循两种规则,其一是以驻地为名,比如广陵军和盘龙军。

  其二则是有特殊地位的军队,比如陈澜钰统率的镇北军,亦或者是京军南衙以“威”字命名的十二支军队。

  天子的决定并不出奇,群臣没有反对的理由和必要,因此纷纷附和。

  李端又道:“关于新增四军的都指挥使,郭枢密可有举荐的人选?”

  此刻郭从义已经彻底冷静下来,虽说心中还有一些抵触,但也知道大势不可逆的道理,坦然接受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起初他和李道彦的想法接近一致,天子调边军武将入京是为了改变军中的势力格局,因此他们寄希望于将这些新锐武将留在京中,无论枢密院还是兵部都有足够的虚职安置他们。

  然而天子压根没让事情进展到这一步,直接用一招釜底抽薪堵住绝大多数朝臣的嘴,让江北四军的增设成为不容置疑的事实。

  表面上看只是倒了工部侍郎屈丰华一人,但是能够站在今天的朝会上,并且有资格开口发言的重臣哪个不是人精?

  这件事根本不能细想,他们越想越会觉得心中发寒。

  在刘守光提议增强边军实力之后,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人是刑部侍郎李适之,接下来才是屈丰华。换而言之,屈丰华的表态是一个完全随机的事件,没有人能预料到这一点,包括天子和左御史中丞许佐。

  李适之的言辞还算中正端方,并无出格之处,再加上他是左相李道彦的长子,所以没有成为许佐弹劾的对象。但是屈丰华则完全不同,他的用词过于凌厉直白,成为其他人对刘守光群起而攻之的引领者。

  然后他便遭到许佐强硬有力的弹劾,接下来秦正的指控更是给屈家的棺材板钉上最后一颗钉子。

  在屈丰华被当场拿下之后,群臣不由得会思考一个问题,如果跟在李适之后面发言的不是屈丰华,而是他们当中任何一位,会不会是类似的下场?

  从许佐和秦正果决的反应来看,他们肯定不会只有屈丰华一人的罪证,否则在不确定谁会第一个跳出来的情况下,他们无法确保能够掐灭朝会上反对的声音,从而让刘守光的提议顺利通过。

  天子见好就收,没有顺势大发雷霆,但这种引而不发的震慑有着极好的效果,以至于他的政令可以首次畅通无阻地推行下去。

  像郭从义和李道彦这样的重臣自然不担心会沦落到屈丰华的下场,然而天子在这场博弈中取得全面的优势,逼得这两人身边的文武百官不敢表态,便已经达到他的目的,因为郭、李二人总不能亲自上阵不留半点余地。

  一念及此,郭从义心中轻声一叹,微微垂首恭敬地道:“关于此事,臣谨遵圣裁。”

  李端又看向其他人,见群臣都没有表态的欲望,便淡然一笑道:“江北七城是靖州和淮州两地都督府通力合作收复的疆土,将士们需要嘉赏。既然如今要增设四军,朕认为从边军有功之将当中选择数人担任各军都指挥使较为妥当,郭枢密意下如何?”

  郭从义躬身一礼道:“陛下圣明。”

  李端转头朝旁边的宣旨太监微微颔首,后者便开始宣读一系列任命圣旨。

  群臣尽皆凝神听着,抛开那些溢美之词,重点关注各人的实际军职。

  淮州都督府来安军都指挥使贺瑰,调任江华军都指挥使,加封罗源县开国男,赏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

  淮州都督府镇北军都尉苏章,擢为旬阳军都指挥使,赐紫金鱼袋。

  靖州都督府广济军都指挥使霍真,调任阳翟军都指挥使,加封连江县开国男,赏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

  靖州都督府安平军都尉皇甫遇,擢为盈泽军都指挥使,赐紫金鱼袋。

  四名边军武将当即出班领旨谢恩,这场大朝会进行到此刻,终于给了他们亮相的机会,群臣无不好奇又有些羡慕地望着这几人。

  天子的封赏并未结束,又有五人先后接到任命和封赏的圣旨,他们全部成为江北四军的高级武将,毫无疑问这九人将组成新设四军的骨架。

  此番十二名边军武将入京,还站在原地的便只有陆沉、厉冰雪和陈澜钰三人。

  李端静静地看着接连出班谢恩的年轻武将们,心中不由得涌起激动和振奋的情绪,他为了今天这一场大朝会准备太久的时间,如今终于迈出坚实的第一步,他又怎能不喜悦。不过当他的目光扫到李道彦和郭从义等人,心情又渐渐平复下来。

  行百里者半九十,他很清楚这句话的含义。

  “北疆战事中,淮州都督府的镇北军屡立战功,无论是最开始的守御之战,还是青峡之战当中的勇往直前,乃至后续战事中在伪燕沫阳路攻城拔寨,这支军队的表现都无可指摘。朕知道众卿家对这支勇猛的边军有些陌生,但是朕希望你们明白,在长达三个半月的作战中,镇北军先后歼灭和俘虏的敌军超过两万人,这接近他们自身兵力的两倍!”

  李端稍稍抬高语调,望向始终平静肃立的陈澜钰,继而微笑道:“陈指挥使,你可愿留在京中为朕分忧?”

  这句话立刻让朝堂高官神情凝重起来。

  陈澜钰徐步上前,不卑不亢地行礼道:“为陛下分忧是臣子的天职,臣自当竭力而为!”

  “很好。”

  李端面露赞许,随即看向一直沉默的李景达说道:“李卿家,朕准备让陈澜钰接任南衙定威军都指挥使,你是否赞同?”

  李景达麾下南衙六军当中,元行钦堪称第一大将,其他人也都具备足够的军功和资历,本来像铁桶一般牢不可破。然而前段时间徐温的身份败露,堂堂定威军都指挥使竟然与敌国探子勾结出卖大齐情报,这件事对他造成的影响极大。

  否则他在今天这场大朝会上不会安静如鸡。

  此刻听到天子的问询,看了一眼殿中满身儒雅气质的陈澜钰,李景达只觉嘴里发苦。

  他如何不知道陈澜钰是萧望之最信任的大将,而且自身能力极强,这样的人进入南衙京军,将来必然不会局限在都指挥使的军职上。他用大脚趾都能想到天子这个安排的用意,说不定就是为了以后取代自己。

  然而他如何能够阻止?

  虽说他和徐温通敌叛国这件事没有关联,可是谁知道秦正那头老狐狸有没有在里面掺点料?

  更不必提陈澜钰的军功和资历完全足够,平调都指挥使甚至有些亏待。

  李端见状便问道:“李卿家莫非有不同的看法?”

  李景达心中一凛,连忙恭敬地说道:“陛下圣明,臣并无其他看法,陈指挥使足以胜任。”

  李端淡淡一笑,这才看向陈澜钰说道:“拟旨,加封陈澜钰为永福县开国子,赏食邑五百户,赐紫金鱼袋。”

  陈澜钰躬身道:“臣谢过陛下隆恩!”

  他的爵位比霍真和贺瑰要高一级,足以证明天子对他的器重和期许。

  陈澜钰回到自己的位置上,李端又宣布对厉冰雪的封赏。

  相较于其他边军武将爵位、军职和勋官的种种提升,厉冰雪的嘉赏显得稍微有些简单。

  她没有那些五花八门的名号,仅仅是职衔从校尉擢为都尉,仍旧统领着靖州飞羽营,但是群臣包括陆沉在内都非常清晰地看见,她脸上绽放明艳的神采,犹如一枝傲然凌寒的梅花在殿内盛开。

  原因便在于圣旨中的一句话。

  “……飞羽营骑兵扩充两千人,兵卒由靖州都督府选拔,军马由太仆寺在半年之内供应齐备。”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61页  当前第10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01/86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九锡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