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初珑恶补过边境地理志,当然知道新昌和平利两座坚城如一对拳头钳制着淮州盘龙关,倘若淮州军想要从盘龙关出击北上,无论如何都绕不过这两座城。
如今平利城的守将是王家的人,陆沉又让她传信给朱振,将新昌城的守将也换成自己人,莫非他是打算让淮州军从盘龙关北出,一路朝着西北方向突进直捣河洛城?
依照她对陆沉的了解,这般甘冒奇险的胆大举动的确是他能做出来的事情。
一念及此,她没有多问,略带几分好奇地说道:“这件事应该可以办到,稍后我便让人带着信物去沫阳路找朱总管。陆公子,你是否打算让大军突袭新昌和平利两地?”
她并不会反对陆沉的谋划,但这件事总得做得正常一些,至少不能让外人看出蹊跷。
那两座城池的主将可以暗中放水,只是要将王家摘出去,因为眼下河洛城还牢牢掌控在景朝手中,王家这个时候暴露必然会被那位景朝郡主杀得一干二净。
陆沉很清楚她心里的顾虑,微笑道:“王姑娘不必担心,等到将来要对这两处下手的时候,我肯定会和对面的主将配合好,不会让人怀疑到你们王家头上。”
王初珑心中一松,旋即便醒悟过来,略显不解地道:“陆公子不准备先取这两座城池?”
陆沉摇摇头,坦诚地道:“首先那位朱总管撤换守将需要时间,如果我们一直按兵不动,他换将之后我们立刻出击又顺利夺城,庆聿怀瑾或者王师道都能看出其中的古怪,必然会顺藤摸瓜查到你们王家。再者,我需要让伪燕一众大人物都相信,新昌和平利城防坚实,我们淮州军不会在那种广阔的地形寻求和燕军决战。”
王初珑稍稍思忖,很快便笑道:“看来陆公子已经有了万全之策。”
“万全之策谈不上。”
陆沉转头望着墙上悬挂的地形图,神色淡定从容:“不过这次应该能给北边一个惊喜。”
“惊喜?”
王初珑饶有兴致地品味着这个词。
陆沉回头看向她,微笑道:“也可以说是惊吓。”
王初珑忍不住掩嘴轻笑,眼中神采奕奕。
在河洛城的时候见惯了族中那些男人勾心斗角,成日里满腹算计,如今亲眼见着陆沉以人间为棋局,她忽然觉得这才是男儿所为。
第227章 【初雪落青山】
“如今燕军坚壁清野死守城池关隘,摆明不会和我军在野外作战。强攻虽是可取之道,但是这样做的进度会很慢,而且我军无法避免会出现大规模的伤亡。”
都督府议事厅,来安军都指挥使段作章神情凝重地说着。
厅内人不算多,除大都督萧望之和负责记录的司马黄显峰之外,便只有各军主将和锐士营都尉陆沉。
这是淮州都督府最高级别的军议,商讨的自然是北伐之战方方面面的细节。
近段时间类似的军议已经召开过很多次,解决了大部分问题,但是在最重要的战略目标上,众人依旧无法形成共识。
战争并非儿戏,敌军也不会望风而降,摆在淮州军面前的似乎只有一条路,那就是选定主攻方向,然后硬桥硬马地一路打过去。
段作章的顾虑代表着一部分大将的态度,因为淮州军的敌人不止是北燕,遥远北方的景朝才是真正的心腹大患。如果在北伐初期,淮州军过于追求一城一地的得失,用宝贵的兵力去啃下一座座关隘,等景朝收拾完赵国挥军南下,早已筋疲力尽的淮州军如何应对?
为将者当然不能只考虑一时的得失,厅内这些大将在萧望之的培养下,并不缺乏这个层面的战略眼光。
镇北军主将裴邃便问道:“那依段将军之意,我军难道要继续隐忍下去?”
段作章看了萧望之一眼,斟酌道:“本将有一个不太成熟的想法,请大都督和各位将军斧正。既然燕军在这段时间内不会出城一味死守,我们是否可以组建一支奇兵,从盘龙关穿过燕军的防线,深入伪燕境内大范围穿插机动,以此造成伪燕境内的混乱,逼迫敌军主力与我决战?”
萧望之沉吟不语。
宋世飞对这个提议颇感兴趣,他在淮州军中历来以悍勇敢战著称,每逢战事都想争抢先锋之责,
当初有资历比他更老、军功比他更多的陈澜钰压着,他只能忍耐性子等镇北军先挑。如今镇北军主将变成裴邃,虽说他镇守盘龙关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在宋世飞看来自然比不上陈澜钰。
眼见其他人皆陷入沉默,宋世飞便主动请命道:“大都督,末将愿领飞云军深入敌境,必定将伪燕内部搅得天翻地覆!”
裴邃当即摇头道:“不妥。”
宋世飞皱眉道:“有何不妥?”
裴邃却也不惧他,直白地回道:“孤军深入乃是兵家大忌,燕军虽然采取守势,不代表他们兵力空虚。宋将军带着万余兵马深入敌境,万一被设伏包围怎么办?”
宋世飞虽然性烈如火,并不缺少一名优秀主将的军事素质,反驳道:“裴将军,本将还不至于被人轻易堵在绝地。假如燕军想要调集主力围追堵截我部,他们至少需要调动五倍的兵力,试问如今的伪燕如何能够在不削弱边境防线兵力的前提下,抽调出这么多精锐追击?好,就算他们真有这样的能力,大都督难道就不会调兵遣将做好接应?战争没有绝对胜利的法子,想要取胜怎能连一点风险都不冒?”
裴邃冷声道:“你如何保证我军主力的接应可以及时出现?战场之上当然要敢于冒险,却不是像你这样一拍脑门就做出决定!”
宋世飞登时脸上泛起怒色,作为首倡者的段作章苦笑两声,连忙出来打圆场道:“二位将军且勿动怒,好好说。”
萧望之轻咳一声,便将两人的冲突压了下去,他抬眼看向宋世飞问道:“假如本督允许你带兵深入敌境,伱能携带多少粮草?行军途中又如何补充?”
宋世飞微微一怔,旋即下意识地答道:“回大都督,既然是在敌人境内,当然是以战养战。燕军在边境上坚壁清野,总不可能让境内所有百姓都躲在守卫森严的大城里。”
萧望之略显失望地道:“蠢货。”
宋世飞不敢顶撞,看起来有些委屈。
萧望之便对坐在下首的陆沉说道:“你来告诉他原因。”
陆沉对宋世飞歉然一笑,然后平和地说道:“宋大哥,我军北伐的目的是收复故土,攻占城池关隘和击败敌军都只是手段,最重要的便是安抚民心,让北地百姓接纳我军的到来,如此才能奠定持续北伐的基础。如果你带着将士们在北地劫掠养战,势必会让北地百姓仇恨我军,失去了广大百姓的支持,我军将来会寸步难行。”
“瞧我这猪脑子。”
宋世飞抬手摸着脑门,羞愧地说道:“是我想得太简单了,多谢陆兄弟解惑。”
陆沉微笑道:“不敢当。”
萧望之环视众将,转入正题道:“这段时间你们献言献策,对于北伐之战的谋划起到了很好的补充。接下来就由陆沉给你们简单说一说,这一战要如何打。”
众人并未忘记,陆沉除了是锐士营都尉,身上还有一个都督府检事的官职,本就属于萧望之身边核心幕僚之一。
陆沉没有推辞,起身走到旁边墙上悬挂的地图旁边,不疾不徐地说道:“诸位将军,此战我军首先要明确战略目标,是拿下青田城和涌泉关?还是顺势收复整个东阳路?还是全线出击打到哪里算哪里?亦或者是直接克复旧都河洛城?在先前的十余次军议中,我军并未确定这个问题,北伐二字更像是一个空洞的口号。”
众将聚精会神地听着。
陆沉看了一眼萧望之,继续说道:“在大都督密折请示陛下之后,我军此战的目标已然确定,其一是收复东阳路和沫阳路,其二是尽可能地重创燕军主力。”
“好!”
泰兴军都指挥使康延孝拊掌怒赞,余者亦纷纷附和,每个人的眼神里都泛着热切的光芒。
淮州军卧薪尝胆十余年,去岁又在正面接连击溃燕军,正是士气高昂之际,这些大将自然也想更进一步。
从军不止是为保境安民,更要建功立业封候拜将,这才是每一个军人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在这个基础,北伐之战将分为三个阶段。”
陆沉气定神闲,转身指着地图上淮州北面的两处标记:“第一个阶段,我军将会以青田城和涌泉关为目标。这其中又有区别,先取涌泉关再下青田城,然后以此为中转地,兵分两路对伪燕东阳路进行外围扫荡,逐步肃清东阳路首府汝阴城周遭的燕军力量。”
涌泉关地形险峻,想要拿下没那么容易,众将对此早有心理准备,同时他们也清楚,北伐之路并非坦途,总有一些硬仗要啃下来。
众人沉稳的反应让陆沉微微颔首,旋即说道:“第二个阶段,我军对汝阴城围而不攻,此地对于伪燕来说极其重要,乃是东南部第一重镇,且控扼东西南北之要道,伪燕绝对不会容许汝阴城被我军收复。届时他们只能从别处抽调兵力援救。”
裴邃双眼微眯,接道:“陆都尉是想围点打援?”
这是个新鲜词儿,在去年的战事中被陆沉提出来,众将遂学会了这套战法。
陆沉微笑道:“可以说是,但我们的目标不是这些援兵,而是从整体战略上撕扯燕军的防线。敌人的兵力终归是有上限的,不可能无限补充。此处增加兵马,意味着旁处必然会削弱守卫的力量。在第二个阶段,靖州都督府会配合我们淮州军的行动,对伪燕沫阳路北部发起攻势,进一步压榨敌人的机动兵力。”
宋世飞好奇地问道:“那第三个阶段呢?”
陆沉不答,萧望之接过话头道:“陆沉给第三个阶段做了四种预案,为了避免军中意志不统一,这一阶段的预案暂不公布,将视战事的进展而定。总而言之,对于我们淮州军来说,开山第一战是拔掉阻碍我军北上的两颗钉子,然后兵锋直指伪燕东阳路。”
众将齐声领命。
萧望之便下令道:“第一阶段,飞云军负责前出来安防线进逼青田城,不可强行攻城,只需震慑住城内守军,并且肃清敌军安排在战场区域内的游骑斥候。”
宋世飞起身道:“末将领命!”
萧望之继续道:“镇北军和来安军往东北方向,待涌泉关攻下之后立刻前往接应,同时你们将要负责逼退伪燕东阳路的后备援兵。”
裴邃和段作章齐声领命。
“泰兴军、坪山军和广陵军做好应战准备,接到本督的将令之后,立刻赶赴来安防线以北,配合飞云军攻取青田城。”
众将起身应下。
此时他们心里不由得泛起浓浓的疑问,萧望之对各军皆有安排,问题在于谁来攻打涌泉关?
裴邃第一个反应过来,他意味深长地看向神色平静的陆沉,暗道看来大都督将宝压在锐士营身上,只不知这支操练了将近一年的军队能否带来惊喜?
果不其然,萧望之旋即说道:“由锐士营攻打涌泉关。”
陆沉深吸一口气,拱手道:“末将领命。”
萧望之环视众人,加重语气道:“在本督下令展开北伐之战之前,尔等不得走漏风声,只需要一如往常地操练将士,都督府各属官会协助你们做好后勤工作。记住,要给外界营造出我军年内不会进攻的假象。”
“遵令!”
众将凛然应下。
萧望之和陆沉对视一眼,目光中的期许显露无疑,陆沉重重地点头。
这场军议之后,淮州境内并未出现明显的变化,似乎所有人都在等待寒冬的到来。
十一月二十三日,初雪降临人间,染白了从来安城到北燕东阳路之间辽阔的天地。
第228章 【赤胆压天寒】
北燕东阳路,首府汝阴城。
大将军府内,李守振站在沙盘旁边,眉头紧紧拧成一个川字。
幕僚和襄赞们站在不远处,尽皆凝神屏气,不敢发出动静惊扰这位大将军的思绪。
李守振的烦闷不是装出来的情绪。
虽说南齐边军至今还没有动静,但是以他对萧望之和厉天润的了解,这两个人绝对不会错过景朝无暇南顾的机会,必然会在边境上咬下燕国的血肉。
朝廷那边已经发来行文,严令东阳路守军固守城池,不得出兵野外寻求决战。
李守振当然不会违抗这个命令,他本来就没想过要和萧望之公开对垒,问题在于朝廷的行文并不能解决东阳路守军目前的困境,以至于他暗中好生问候了一顿枢密使庞师古的老娘。
他现在最大的困难便是兵力不足。
东南的涌泉关、南边的青田城、西南的平利城,这三处战略要冲都必须有重兵把守,而且必须是精锐老卒,防止南齐淮州军北上。
北边的封丘一线同样要派兵驻守,防备宝台山里的七星军南下。
再加上汝阴城和境内的几处险要城池,李守振手里的兵力可谓捉襟见肘。
他凝望着沙盘上的边境局势图,沉声问道:“涌泉、青田、平利三地驻军兵力分别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