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九锡_分节阅读_第521节
小说作者:上汤豆苗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81 MB   上传时间:2025-07-11 12:24:31

  这是众人近段时间最关注的问题。

  他们当中绝大多数人都愿意留在边军,因为早已习惯了这种生活,再者将来他们能否更进一步,完全取决于能否继续在战场上建功立业,只有留在边军才有实现的希望。

  如果无法留下来,他们最好的待遇是回京任职,其次便是赋闲在家等待空缺,或者是主动降职进入各军担任副手。

  在场资历最老的裴邃当先拱手道:“请大都督示下。”

  余者皆出言附和。

  军中不比朝堂,素来是主帅的一言堂,讲究令行禁止一言九鼎。

  当然偶尔也会出现一些意外,比如李景达担任定州大都督的时候,下面的将领纵然会给予他应有的尊重,但是显然不会像对待萧望之那般绝对服从。

  如今陆沉才刚刚赴任,甚至没有新官上任三把火,堂下众将便已唯他马首是瞻。

  李景达心里清楚,这是因为陆沉在过去几年的战事中证明了自己,他有能力指挥大军击败强敌,能让下面的人分到功劳。

  至少在边军之中,军功便是最强硬的底气。

  陆沉从容地说道:“既然陛下已经下旨,我等自然不能违逆,故而定州军改制不容拖延。抵达汝阴之前,本督已经拟定具体的方略,现在告知诸位。”

  他朝旁边望去,秦子龙心领神会地上前摊开文书,高声诵读。

  在众将紧张又期待的注视中,陆沉对各军的调整一项项亮明。

  定州北部防线从定风道到宝台山,由飞云军和七星军驻守,前者主将依旧为宋世飞,后者由陆沉亲自兼任都指挥使,余大均和娄成元担任副指挥使。

  定州西部防线集中在清流关一线,由来安军驻守,主将依旧是段作章。

  定州西南防线从宁陵城、藤县到盘龙关一带,由镇北军、广陵军和盘龙军镇守,前两军的主将分别是裴邃和刘隐,原江华军都指挥使贺铸则改任盘龙军都指挥使。

  此外便是两支机动待命的骑兵,即定北军和飞羽军,这两支骑兵的主将人选没有任何意外。

  李承恩可谓陆沉最信任的心腹,从当年的广陵之战便矢志不移地追随,而且他全程参与了定北军的发展壮大,没人比他更适合这个位置。

  至于从靖州调过来的飞羽军,虽然厉冰雪还未抵达定州,谁又敢染指这支骑兵?

  最后一军则是宁远军,驻地便在汝阴城内,主将依旧是最早投效陆沉的柳江东。

  都督府亲卫营员额为六千人,承袭了当初的锐士营之名,掌兵都尉便是陆沉特地从京军中带回来的叶继堂。

  他和刘隐算是陆沉麾下除李承恩之外,最早崛起将领中的翘楚,如今刘隐已是广陵军都指挥使,叶继堂却倒退一步变成都尉,但他脸上没有半点不忿,反而是溢于言表的欣喜和激动。

  其余将领看向他的目光中满是艳羡。

  这可是直属于大都督的亲卫营,而且还继承了锐士营的旗号,纵然都尉又如何?

  如果不是惧于陆沉的威严,刘隐等青壮派将领甚至想跟叶继堂抢这个都尉之职。

  “多谢大都督赏识!”

  叶继堂笑得合不拢嘴,引来周遭一片侧目。

  陆沉抬手点了点他:“好好带兵,莫要让本督失望。”

  叶继堂大声应下,随后退了回去。

  至此各军调整告一段落,领到军职的武将自然皆大欢喜,然而那些没有听到自己名字的人,不免尴尬又惶然。

  陆沉恍若未见,稍稍抬高语调:“雍丘之战过后,我朝和景国之间的形势悄然发生变化,虽然还没有达到攻守异形的地步,至少可以进行长时间的战略相持。本督在京中与陛下多次探讨,认为将来边军两大都督府需要各司其职,靖州主守而定州主攻,这就是飞羽军调来定州的原因,我们要将最强的力量集中起来,在将来给景军更加沉重的打击。”

  听到这番话,众将的表情开始严肃起来。

  段作章沉吟道:“大都督之意,要借着这次调整的机会,让定州各军去芜存菁?”

  陆沉赞许地说道:“没错。陛下给了定州一营九军的建制,合计十一万五千人,而如今定州各军兵力为十七万有余,接下来便是要优中选优,从这十七万余人中选出十一万五千人。没有被选中的将士们,若是坚持返乡脱离行伍,按照他立下的军功给予对应的待遇,愿意留下来的一律编为淮州厢军,作为定州军的后备力量。”

  众人若有所思地点头。

  这件事毫无疑问很麻烦,但是必须去做,很多时候兵力不是越多越好,关键在于是否精悍。

  一支由百战老卒组成的雄师,足以击溃数倍于己的普通敌人。

  “本督会让人核查各军员额,尔等尚有一次修正的机会,对各自军中名册查缺补漏,实有将卒多少人,缺额多少人,一项项写明呈上来。如果事后稽核发现纰漏,莫怪本督不讲情面。”

  陆沉冷峻的眸光扫过众人,继而道:“本督保证你们享有对应的待遇,而且以往的问题不再追究,但是以后谁若继续吃空饷喝兵血,本督不管你资历多老军功多大,必定军法从重行事,听明白没有?”

  众将心中一凛,齐声道:“末将领命!”

  陆沉微微颔首,随即看向那几位略显尴尬的武将,放缓语气道:“离京之前,本督向陛下奏请设立淮州厢军,得到了陛下的允准,故而此番甄别落选的兵卒可以进入淮州厢军。按照本督的设想,淮州厢军共立三军,兼具田垦之责,如此能有效减轻朝廷的压力。诸位若不嫌弃,可暂领厢军指挥之职,不然也可回京候缺。”

  虽说淮州厢军注定不会很弱,但是与真正的边军相比,无论战力还是待遇都要差上一截。

  侯大勇和郑修齐这两人默不作声。

  泰兴军都指挥使康延孝忽地想起一件往事。

  几年前陆沉刚刚展露头角,在旬阳城抓了一批胡作非为的低价武官,其中便有康延孝麾下的校尉高瑜奇。

  当时若非贺铸在旁边打圆场,康延孝说不定就会和陆沉发生激烈的冲突。

  此番定州各军改制,萧望之麾下的武将大多被留用,唯独康延孝不在其列,他不是旬阳军都指挥使苏章那样的后辈,而是和陈澜钰、裴邃等人同一批的老将。

  当陆沉深邃的目光望过来,康延孝心中了然,这位大都督并未忘记当年的故事。

  同时他也很清楚,陆沉不是在记仇,否则以他如今的身份地位,想要拿捏一个都指挥使易如反掌。

  陆沉只是不信任他的治军之风,尤其是最关键的军纪一项。

  一念及此,康延孝愧然道:“大都督,末将愿领厢军指挥一职,不过末将还有一个不情之请。”

  “讲。”

  “末将恳请大都督能够保留泰兴军的旗号。”

  陆沉平静地说道:“可以。”

  康延孝立刻起身行礼道:“末将谢过大都督!”

  陆沉望着这位年近五旬、愈显沧桑的老将,面上古井不波,心中轻轻一叹。

第648章 【君子一诺】

  夕阳西下之时,节堂内的军议走向尾声。

  除了康延孝之外,原旬阳军都指挥使苏章和盘龙军都指挥使魏良功皆表态愿领淮州厢军,而侯大勇和郑修齐两人则想返回京城候缺。

  陆沉的态度很平和,一一答应下来。

  众将依次行礼告退,走出都督府便立刻安排自己的亲信部属往驻地送信,尽快完成陆沉安排下来的任务。

  由于之前连续不断的战事,各军其实都不满员,再加上陆沉决定优中选优,这显然需要郑重对待——军中同样也有争斗,谁的部下更勇猛历来是武将之间最常见的话题,谁不想趁着这个机会尽可能将精锐抢到自己麾下?

  只有七星军、飞羽军和定北军较为超然,他们肯定是优先补充精锐的对象。

  节堂内很安静,秦子龙等随从都已经退下。

  李景达捧着茶盏说道:“康延孝还是不了解公爷的心意。”

  陆沉打量着这位仿佛变了一个人的前任大都督,饶有兴致地问道:“此言何意?”

  “我不清楚你们之间发生过怎样的故事,但是从他的表情大约可以明白,他以为你将他排除在外是针对之意。”

  李景达这一刻似乎心有所感,轻叹道:“公爷之所以不用他,只是因为他老了,没有当年的决然之气。倘若在方才公爷让人宣布任命的时候,康延孝能够主动站起来,表明自己仍然能够开弓杀敌,想来公爷会给他一个机会。”

  陆沉默然。

  李景达继续说道:“如今定州九军的主将当中,年纪最长的裴邃四十二岁,其次是三十九岁的段作章,宋世飞、柳江东和贺铸不过三十五六岁,李承恩、刘隐和叶继堂这三位才刚而立之年,正是满腹雄心壮志的年纪,可谓大有可为。公爷带着这样一批年轻力壮又能征善战的部属,将来必定能为大齐再建功勋。”

  陆沉道:“李大人此言似乎略显颓丧。”

  李景达闻言不禁自嘲一笑,坦然道:“莫非在公爷眼里,下官还有争雄夸耀的机会?”

  陆沉抬眼望去,终于发现了一些端倪。

  李景达摇头道:“公爷可知,下官今年整整五十岁?”

  陆沉不由得想起最初见到此人的情形。

  那是他第一次入京的时候,在参加大朝会之际远远看过一眼,时任南衙大将军的李景达意气风发,以至于很容易让人忽略他的年纪。

  今日细细一瞧,陆沉才发现这位前任大都督眼角皱纹深沉,苍老之态显露无疑。

  “人老便得服老,否则是自寻烦恼。”

  李景达貌似豁达地笑了笑,只是这笑容中依然有几分怅惘之意。

  陆沉顺势问道:“这便是李大人去年一系列决断的根源所在?”

  这其实是他很感兴趣的问题。

  先帝让李景达担任定州大都督,一方面是源于朝廷中枢的争斗,另一方面则是希望他能担起过渡的职责。为了避免李景达一意孤行,先帝做了两手准备,让许佐出任首位边军监军,同时命萧望之在关键时刻统领军权。

  然而世事变幻莫测,尤其是在战场之上,当雍丘成为最终决战场所时,萧望之只能将定州军权交给李景达。

  谁都没有想到李景达会那般稳健,更没人能猜到在七星军骑兵陷入绝境的时候,是一直被人轻视的李景达做出救援的决断。

  这件事的影响极其深远,如果李景达没有及时出手,七星军肯定会死伤惨重,王安一行人无法得到接应,甚至有可能影响到雍丘之战的结局。

  陆沉一直记着这件事,所以当李宗本询问他如何安置李景达,他毫不犹豫地支持对方返京担任军务大臣。

  李景达微微一笑,摇头道:“不瞒公爷,初临定州的时候,下官心里颇为郁卒,因为这定州各部兵马心里只认一个陆字。尤其是像宋世飞这等悍将,莫看他嘴上一口一个大都督,实则根本不把李某人当回事。下官自然不忿,心想难道就只有你们能够建功立业?当时下官恨不能亲自领兵上阵,将景军杀得丢盔弃甲,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定州大都督。”

  陆沉温言道:“这是人之常情。”

  “战事爆发之后,定州北线和西线相继吃紧,庆聿恭麾下的精锐攻势如潮,下官身为定州大都督,竟然紧张到双手发抖的地步。好不容易抗住敌军的初期攻势,没过多久靖州传来军报,原来庆聿恭真正的目标是靖州边境,他在定州铺开的攻势只是虚招而已。”

  李景达顿了顿,喟然道:“仅仅是虚招而已,下官便已吓得夜不能寐。”

  陆沉此刻不知该如何接过话头,毕竟他从未有过类似的感受,或许是两世从军养成的坚韧神经,他确实无法体会李景达那种忐忑不安的心境。

  好在李景达并未奢望他的宽慰,他今日只想倾诉一二,于是接着说道:“下官好不容易安定下来,景军那个名叫谋良虎的武将又领兵冲入雷泽平原,直指汝阴城侧后方。下官虽然意识到不妥,却再次低估了庆聿恭的手段,虽然最后击溃那支军队,却被庆聿恭亲自领兵攻破定风道。再之后,定州北部陷落,无数大齐子民沦陷于景军铁骑的蹂躏。”

  他脸上泛起深重的愧疚,微微低下了头。

  陆沉见状便说道:“战场上胜负难料,李大人何必太过自责?”

  “因为下官一睁开眼就能看到无数儿郎赴死。”

  李景达语调沉痛,低声道:“公爷或许不知,在景军侵占定州北部之后,敌人和我军在积善屯一带展开数月的反复争夺。一处残破的寨子,今日竖着我军的旗帜,明日便落入景军之手,如此周而复始,惨烈难言。那个时候荣国公已经接过指挥大权,下官在旁看着,不止一次想过若是下官初期做得好一些,那些将士又何至于用血肉之躯抵挡景军?”

  陆沉不禁轻轻一叹,现在他已经大概弄清楚李景达的心路历程。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61页  当前第52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21/86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九锡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