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夏管教的话如果是在一年前对这些战俘们说,那么这些战俘们肯定是不屑一顾的。
但是经过这一年多的劳动改造和学习其中很多人的思想都转变了过来……
不管这其中有多少人是真正认识到了朝鲜战争是一场非正义的战争……
但至少所有的人都达成共识,认为朝鲜战争是一场不该打的战争有这样的转变,证明管教们的教育至少起到了作用。
他们现在不少人的思想是认为【朝鲜战争是一场打不赢的战争……所以不该打】,接下来管教们需要教育他们的是【打不赢的战争不该打,那么打得赢的战争就该打吗?】
这其中思想改造是漫长的,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抵达终点的。
但是只要让每个人在这条思想马拉松上多前进一步都是有意义的。
至少在现在,当李夏管教提议让战俘们给北约集团写停战请愿书这件事上,他们没有拒绝。
于是就在麦克阿瑟在他的大选演讲上说道:“如果我当选,我会以最快的速度和手段让中国人意识到他们和我们的对抗是一种错误!” “美国是不可战胜的!” “我们会赢得最终的胜利!”麦克阿瑟一边对大资本家私底下承诺将会尽快解决朝鲜战争问题,甚至主动停战。
另一边又在大选上给美国人来狂热的精神注入。
调动他们的民族主义情绪,以此来换取自己的选票。但实际情况是朝鲜半岛,美军的作战意志太难积蓄起来了。
因为经过前四次战役美国的老兵几乎打光了,没死的也被抓去战俘营了。
虽然说后续美国确实是拉了很多大兵去顶住了防线,还把台湾的国民党和日本的二战老兵都拉了出来。
但是这也无法挽回他们多是新兵的问题。
不要指望新兵有多少作战意志。很多新兵算是半强迫的被拉过来的。从前美国也是有参军光荣的传统的,尤其是南部的一些州。
但是随着朝鲜战争情势的恶化,中国不仅仅在军事上攻城掠地,同时在宣传上也丝毫不手软。
在全球宣传上,中国牢牢占据了道德制高点。不管是战俘营真人秀,还是请他们过圣诞节,还是亲属探视等等。
中国做的好,叫的也好。相比较来说,美国做了太多上不得台面的事情。
美国的参军光荣传统变得越来越难传承下去了。
战争是分正义与邪恶的。任何洗战争就是战争,没有对错正邪之分者,要么是蠢要么是坏。 就连美国新兵来了朝鲜后,军官警告他们的第一句是:“你们不要指望你们可能会被志愿军俘虏,你们不好好作战,更大的可能是被朝鲜人民军折磨死!”
因为中国对战俘营的宣传真的开始取得巨大的优势了。
很多美国大兵在来之前就已经抱着“打不赢就投降,至少中国人的战俘营不错”的思想来。
这种思想一旦出现,打仗还打个屁啊,都指着当俘虏呢。
美军还能怎么办呢?总司令阿尔蒙德也没办法啊。但是麦克阿瑟和他发信了,希望他配合自己的竞选,在前线打两个胜仗。
小胜也行啊。阿尔蒙德和美军这边正准备发力呢。结果中国那边搞了一出好戏。
由战俘营的几万名战俘写了一封联名信,倡议北约停战退出朝鲜,大家从此和平。
而且他们要举办奥运会了!
非常诚恳的邀请在朝鲜半岛的其他联合国军一起参与。
这封倡议信一经发布,说是全球哗然也不为过。
这是什么意思?这些战俘已经背叛他们自己的国家了吗?
美国政府更是发言,中国一定是用什么方法控制了这些战俘的精神!
但是中国直接发了视频,证明这些战俘的精神都很正常。而且不仅仅是向原本就心猿意马,没多少心思作战的联合国军发出参与奥运会的邀请。
同时这一次,碧潼战俘营向全世界媒体都发了公开信。
邀请全世界媒体来碧潼看看,中国的战俘营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朝鲜战争不仅要杀人,更要大规模诛心!
番外——主席看电影(九千字大章)
相比于《流浪地球1》,《流浪地球2》的时长就显得太长了。
足足三个小时的片长,李锐让大家先休息一下,该上厕所的上厕所。想喝水的喝水。
不然等会儿怕是憋不住。主席和总理倒是很期待这《流浪地球2》。因为这部电影的第一部已经很好的勾起了他们的兴趣。
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个概念他们是非常喜欢的。
虽然说主席始终认为,如果地球不是进入到一个社会主义高级阶段或者共产主义初级阶段的话是根本组建不起联合政府这么大一个组织架构的。就算是强行组织起来,其中的问题也相当多。李锐对主席说得这话表示认可,李锐是挺喜欢刘慈欣的小说的。
刘慈欣的小说最科幻的从来都不是他展现出来的对于未来科学的幻想,而是他对于人性的幻想。
不论是三体里地球人联合起来,还是三体给人类留一个澳大利亚的保留地。
亦或者是黄金原野里人类被激发的太空幻想,又或者是流浪地球里的联合政府。
刘慈欣的小说里总是保留着一丝最基本的人性。
留给读者一个幻想,一个温情的时间。但实际上毁灭才是这个世界的常态。
就如同富裕不是这个世界的常态,贫穷才是。和平不是常态,斗争才是。
李锐趁着休息的时间和主席以及总理聊了许多。
等到人都差不多去了一趟厕所了,李锐开始准备要播放《流浪地球2》。
相较于第一部,这第二部电影可以说是有了全面的进化。
如果说第一部还是一个简单叙事的普通科幻灾难电影的话,那么第二部已经有了一定的史诗电影的气质了。
在播放电影之前,李锐还特别给总理和主席卖关子。
因为《流浪地球2》是第一部的前传而主席和总理他们还不知道,他们还以为是第一部剧情的延续呢。
在休息的时候主席和总理两人忍不住拉着李锐探讨剧情。
虽然我个人不太认为在人类社会迈入社会主义高级阶段,或者共产主义初级阶段前,人类能如此万众一心的完成这样的大事(指推动地球)……但是电影里有一句话说得好,人类的赞歌是勇气的赞歌。”
主席坐在椅子上侃侃而谈。 “当人类面对绝望的时候,我们怎么选择,才是最重要的。有时候结果反而并没有那么重要,因为结果是不可控的。”
总理点头道:“是的,我们古人说:尽人事听天命。其实我们革命者,不管是我还是主席,还是在座的各位,都要以这个标准去形式。选择比结果更重要。就像是刚刚这部电影里所展现出来的东西。” “我和主席不是科学家,这部《流浪地球》里的科学我们不懂。什么样的引擎能推 着地球跑我们也不知道。
但是从这部电影最后的结局来看,以领航者号为代价,拯救地球值不值得?这或许很多人会有分歧。” “但是电影里的刘培强中校选择了以领航者号为引,点燃木星,推动地球。这就是选择的力量,谁能断言地球一定好,谁又能断言领航者号逃跑一定不好呢?
但是在关键时刻,必须要用人做出这样的决断,哪怕这个决断会带来争议。
这便是尽人事了。为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幸福做出了选择,哪怕有历史的局限性,也不需要畏畏缩缩。没有人是神仙,能全知全能。”
主席在第二部电影放映前,对总理的话做了最后的总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在座的各位以后都是我们国家的栋梁,也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记住这点。当前路看不清时,那就按照人的本心去选择吧!” “《流浪地球》第一部,我觉得拍的不错。虽然有瑕疵,特效方面比李锐同志给我看的其他一些欧美电影相比有些不足。
但整体来说,我还是非常喜欢的。哪怕是童话故事一样,我看见全人类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的时候,我这把年纪还是很感动的李主任啊,快把第二部放出来吧,我都等不及咯。”
李锐笑了笑:“好勒!”
就在李锐花了六块钱后世的资金购买了《流浪地球2》的资源后,他把影片投射到大屏幕上。
然后他用只有自己能听到的声音小声嘀咕道: “主席啊,第二部可就不那么童话咯。”
李锐的话音落下,《流浪地球2》正式播放。当第二部《流浪地球》在基地的观影厅内播放的时候,第一时间大家还以为是李锐放错了。
因为《流浪地球2》开场和《流浪地球1》完全不同。《流浪地球1》开场就是大太阳的特写,又是太阳膨胀,又是急速老化,又是各种地球上所面临的灾害画面等等。
这些东西在第一时间就迫不及待的想要告诉观众:老子是一部很厉害,很了不起的,传奇大片!
是的,《流浪地球1》的开篇很宏大叙述了一个不得了的故事,开场就展现出自己是要搞一个无敌大项目的意思。
但是第一部受限于经费和拍摄技术的不够……虽然在开场搞得立意很大,但是接下来的前场戏却没能很好的承接开场的宏大。
当然,这种小瑕疵对基地里这些技术员、科学家、主席、总理等人来说算不上什么。
因为他们也不是专业的影评家,不会就这一点小东西对电影展开批评。
他们最多觉得叙事结构似乎掉落得有些厉害,但是也不是很影响观感。
而流浪地球第二部,则没有一开场就迫不及待的想要展现自己很厉害,自己故事很宏大等等。
因为第一部已经做了,所以第二部的开场反而可以从容不迫。
当一名印度裔科学家在电影里展现数字生命技术的时候,基地里很多年轻的技术员……
包括总理和主席他们其实第一时间没有看懂这一段剧情是干什么。
是数学家华罗庚(同时也负责计算机项目)第一时间反应过来说道:“是把人的思维 数字化的技术啊!” “用这种方式把人的意识放进储存空间,然后发射一个飞船逃离太阳系吗?确实节省成本,但没有了实际生产能力,只是把思维放进储存设备里,从某个方面来说人类确实能活下来。但这真的是活下来吗?” “没有了进步,没有了创造力,也不会有新的生命诞生。只会有因为设备老化而不断消失的数字思维。” “这运载着人类思维的飞船其实是一座移动的文明墓碑吧!”
华罗庚看着电影小声的嘀咕着。
虽然说看电影的时候说话有些不太好但是他的这小声嘀咕到是让很多人明白了什么叫数字生命。
而第二部电影的基础就是建立在这数字生命之上。
那个科学家也在开场就抛出了一个非常致命的问题:一百年后的危机,为什么要我们现在就来卖单呢?
那时我们早死了!相比于第一部在开篇就要迫不及待展现自己宏大叙事不同,第二部流浪地球的气质要沉稳的多。
当印度裔科学家的数字生命计划被叫停……
画面一转便切换到了一座已经因为战乱而荒废的城市之中。
当两名中国军人全副武装的进入这座城市的时候,故事的背景也被一点点的拉开。
这是发生在地球流浪前的故事,距离地球启程流浪还有十几年,距离地下城建设成功还有十年……
而距离非洲五十万只蚊子制作成的蚊子饼美食的失传已经过去了十余年。
这是一个混乱和新生同时进发的时代。
不时传来的枪炮爆炸声证明了这个时代并不太平。
当张鹏和刘培强登上最新一代的中国战机时,在场的很多技术人员,尤其是年青一代都忍不住激动了起来。
尤其是电影里根据歼二十为原型改造的战机以垂直起降的姿态升空时,很多年轻技术员都忍不住拍大腿叫好。
年轻人是喜欢这些高科技的。在第一部流浪地球的时候,因为经费有限技术有限所以高科技的表现力并不足。
卡车很科幻,感觉很厉害,但是细节不够……
所以无法展现出那种新时代卡车和旧时代卡车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最令人映像深刻的高科技产品应该是有源外骨骼技术了。
但是因为基地里已经搞过无源外骨骼了……所以有源外骨骼也显得不是那么震撼人心。
而第二部里这个伴随着【距离太阳氦闪34年】的字样一飞冲天的飞机则完全满足了基地里这些技术员们对高科技武器装备的一切幻想。
漂亮的线条,强大的动力,驾驶舱内的细节与磨损的起飞按键。
这都是上一部流浪地球中根本展现不出来的东西。 当飞机起飞的那一刻,很多技术员虽然都知道电影是依靠特效特技制作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