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陆家和萧家的家教是有点像的,只不过一个是按照江湖那一套规矩来培养家里的孩子,一个是按照世家名门的规矩来培养家里的孩子的。
差别说大吧,那也大,但也有不少的共同点:不会说太多过去的那些所谓家族辉煌史。
因为没有意义!
尤其是建国后,无论是萧家,还是陆家,真的日子都差不太多——在城里的,靠着国家分配的各种票据生活,看着手里有钱,但未必就能吃的多好,在乡下的,没啥钱,也没多少票据,但却能吃到不少好东西,粮食也都能自己种,毕竟还有自留地嘛。
总归,两家各有优劣。
当然,原主当初也说过要带娘家里的侄儿侄女进城,不过陆大哥拒绝了——在乡下,他们都在附近,村里也都是同族,同气连枝的,绝不会有人欺负,可进了城,他们就彻底成了靠着萧家过日子的人了。
到时候三妹跟婆家有啥矛盾的,他们能硬气地给她撑腰?
肯定是不能的!
与其这样,还不如就踏实地待在乡下更好一些。
还过得更加自在。
果然,即使陆家从不想从萧家那里得到啥好处,但因为原主在萧家的地位,萧家也从没少带携陆家。
就说陆家几个小辈当初当兵的事儿,就是萧家帮的忙。
当然,只是萧红文一个,开口说一下,人家征兵处就会多留意几分,也不用说违规违法啥的,只要对方体检过关了自然就招进去了。
比起不打招呼,可能被别人加塞的情况稳当多了。
因而,陆家上下是真的都挺感激原主的。
事实上,要是原主那一世能回陆家,也许还不会有那样的下场,可惜,她一直都没跟娘家人说。
那会陆大哥也老了,折腾不太动了,她不说,也就没人知道,后来是闹大了,这才让陆家人知道,可她又怕闹得女儿不好嫁人,便又让陆家不要插手。
总之,一切都乱糟糟的,最后就这样了。
陆雨宁只能说,原主看着厉害,其实那都是表面的,实际上她的心比谁都软,顾忌比谁都多。
不然也不会被几个孩子给吓住了。
看看陆雨宁来了之后,萧建国他们多老实。
睡了一觉起来,陆雨宁吃过早饭就去上班了,林小月看着她那潇洒的身影,心下很是羡慕。
幸亏这两个月还是罗翠兰和二儿媳分担家务活儿,她也只需要收拾好自己和萧建军的事儿就行了。
她也谨记萧建军跟自己说的规矩,每天都将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衣服也都是一天一换,保证身上也都是干干净净的。
萧建军也总算是感觉到了娶媳妇儿的好处了。
房间里的事儿都不用他自己来了。
真好!
连吃饭也都有人端进门来给他。
虽然说他受伤了,大哥二哥不会不管他,但绝不会给他收拾房间,最多给他端下饭菜,扶着他去上下厕所,可是有了媳妇儿就不同了,真就有人伺候了。
不过他也在烦恼:该给媳妇儿找个啥工作呢?
不上班是不行的,光靠他一个人的工资两人以后要是有孩子是真的养不起。
所以还是要给林小月找个工作。
陆雨宁上了班之后,就立马投入到了夜校的课程之中,萧建国等人都知道了自家老妈(婆婆)还上夜校,也都报名了,不过还是经常请假:没办法,他们是真的不想学,也学不懂。
萧建国两个是上过高中的,只是跟现在学的东西不一样而已。
罗翠兰和二儿媳就单纯是听不懂了。
陆雨宁也不管他们,反正自己学得挺起劲的。
天天放学回来还做作业,认真程度都让几个孙子孙女跟着一起学习。
哪怕是最小的萧家文,小宝也都捧着本《三字经》在背诵。
主要是萧家文读,小宝跟着读,口音还不标准。
陆雨宁听着不由一乐。
直到在厂里收到了卓红磊寄过来的信,她才想起对方给自己寄了一个大包裹来着。
那里面啥都有,吃的,穿的,看的陆雨宁一脸黑线,不过还是收起来了,吃的也都给几个孙子孙女分了些。
这一次卓红磊寄过来的信就是问她,怎么没有给他回信?喜不喜欢吃那些东西?衣服合不合适啥的。
陆雨宁想了想,还是给他回了一封信,信里也表明了态度,以后不要给我写信,也别给我寄东西了,我不缺这些……
*
杨市
卓红磊正在书桌前伏案忙碌,秘书拿着信件就进来了,“局长,您的信,这是乔市的陆女士寄过来的。”
卓红磊立马停住了忙碌,抬手接过,有些急切地拆开了信,低头快速地看了一遍,他低声一笑,“好,我知道了,你下班吧,我今天晚上留在这里睡。”
秘书应了一声,卓红磊轻轻地抚摸着信纸上的每一个字,低声喃喃:“我知道你不缺,但我还是想寄。”
放任自己翻来覆去看了十分钟的信,卓红磊这才小心的收好,继续忙碌了。
*
乔市
林小月嫁进门接近大半个月的时间了,也渐渐适应了萧家的生活,而萧建军的腿伤也好了许多,虽然还不能立即去上班,但日常走路也不用别人扶着了。
陆雨宁也看在眼里,这一天晚上,她吃过晚饭,便跟萧建军道,“过几天你没啥事儿了,就赶紧去销假上班吧。”
萧建军:……
“妈,您不是给我请了两个月的假吗?”
陆雨宁淡淡道,“我是无所谓啊,不过你想想娶媳妇儿花出去的钱。”
萧建军:……
彩礼200+媒人(给郭嫂子)10块+酒席花销80=290。
但收回来的礼金,只有50块,这其中萧家和陆家的亲戚占大头,别人家那都是给个一毛两毛,要不是人够多,真不见得能收回来这么多钱。
不过这个时代的人倒也很懂事理,或者说萧家附近的邻居以及机械厂的职工们都很懂事理,没有吃一整天,要么就是中午过来吃了酒席,晚上就不过来了,要么就是晚上再过来,跟一众人喝酒侃大山。
而酒厂那边也给面儿,特意送了10瓶特曲过来……
总之,萧建军这个酒席之所以能办这么热闹又这么省钱,全靠萧红文生前的面子。
李大平等一众萧红文的徒弟还送来了不少的好东西,说是添个喜庆。
萧建军自然清楚这一点,不过一想到老妈一天天的盯着这笔钱,他也是颇有些紧迫。
他想了想,又揉了揉自己的脚,虽然还是夹着夹板,但确实是不影响他去总厂办公室上班了。
“嗯,那行,妈,那我明儿就去厂里销假上班吧。”
陆雨宁微微点头,看向林小月,“你从下个月开始跟你两个嫂子排班。”
林小月:……
她看了一眼两个嫂子,两个嫂子只低着头眼观鼻,鼻观心,丝毫没有开口的意思。
林小月郁闷,但也只能笑着道,“知道了,妈。”
陆雨宁见他们都老实,便起身去洗漱,做完作业就睡了。
第二天一大早,林小月起来收拾好房间,就看到大嫂过来了,“三弟妹,不然你今天就过来厨房看看咋做早餐的?”
林小月连忙点头,“好。”
罗翠兰微微一笑,带着她就过去厨房了,告诉她东西都在哪儿,林小月看了一眼厨房,其实她早就进来过了,平时也帮过家里摆碗筷,她发现萧家的厨房里的橱柜竟然是不上锁的!
这跟她娘家的情况完全不同!
在林家,每天都是林母起来开锁,从柜子里拿出粮食油盐这些给林家大嫂和二嫂她们,她们才能做饭的。
可在萧家,橱柜米缸那都是敞开的,虽然有盖子,有柜门,但却通通都没有上锁。
每个月定量的粮本那都是大伯和二伯两个人轮流拿着去粮所那边换了回来倒进米缸里就算了。
粮票啥的,则是日常买点白面,做点包子,饺子之类的吃。
这就显出萧家全部是工人的好处了。
粮本上的粮食就足够他们吃的了,哪怕是二合米,二合面,那也算是好东西。
在林家,即使是这些,也要掺一些土豆或者是红薯之类的粗粮才行,可在萧家,那就是直接做米饭,做饺子,做包子,做馒头……即使是掺东西,那也是偶尔为了缓缓口味,并非是为了节省粮食的。
当然,他们也不浪费,做多少都是吃完的。
只是没有林家那样需要斤斤计较到每一顿都要搭配粗狼才能吃饱。
林小月每每这个时候就觉得自己当初的破釜沉舟是值得的。
就为了现在这能吃饱,还能吃正常的米饭,包子,饺子,她就没有嫁错人。
“这几天咱妈胃口有点变了,早上最好做点肉糜粥,这肉糜我一般都是昨儿晚上弄好了,腌制着,放在了柜子里,你记住了,要用这个菜篮给扣着,不然可是会有飞虫会叮的……”
罗翠兰的声音拉回了林小月的思绪,她定定神,看着罗翠兰拿出了放在柜子里的一大碗肉糜,重新加了少许的温开水进去,用筷子重新搅拌了一下,这才一点点地放进已经滚开,并且冒花的白粥之中。
“记住了,肉糜不能一下全放进去,不然就结成团了,咱妈不喜欢那样的,一定要一点点加,让肉糜能在粥里散开,一小粒一小粒的……”
林小月心下咋舌,她每一次都感觉她婆婆的习惯真的好像旧社会里的地主老财,这讲究的!
但她还是安安静静地听着,仔仔细细地记着。
她可不想让婆婆找她麻烦。
罗翠兰将大碗交给她,“你试试。”
林小月点头,也学着她刚才那样,将肉糜一点点加进粥里。
看着白粥翻滚,肉糜在粥里散开,她微微一笑,其实也不难嘛。
罗翠兰见她全部加进去了,这才点点头,微微一笑道,“之后呢,你就记住了,要一分钟搅和五次,二十秒一次的频率,这样就正正好可以让粥变得比较浓稠滑嫩……”
说着,罗翠兰又示范了一次。
林小月脸微微一红,看了她手腕上的手表,“那个大嫂,我没手表,不知道该咋记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