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京城模范夫妻互穿后_分节阅读_第137节
小说作者:青草糕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570 KB   上传时间:2024-10-10 19:30:59

  太子沉默地低下了头。

  孔宗林是康王的人这件事,他并没有告诉皇帝。孔宗林是吕司业的门生,不是秘密,但吕司业是康王的人这件事,却是当初卫云章查出来,密呈于他的。如此一来,他若是向皇帝揭发此事是康王主使,一来并无切实证据,反倒显得他有心加害兄弟,二来,他无法解释自己是从何得知此事。

  所以他什么都没说,任由皇帝骂了一顿,但,出乎他预料的是,皇帝只罚了他的俸,除此之外,并未再多做什么。

  他想,也许是要等明日早朝再说。毕竟死了个县令这种事,不可能一直瞒得住。

  只是他没想到,早朝上率先跳出来的人是吕司业。他本以为,皇帝还顾念着父子亲情,会主动提起此事,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不曾想最后却被吕司业抢了先。吕司业是孔宗林的先生,说此控诉之语,令他陷入了自证的被动。

  “太子,吕卿方才所言,你可听清了?”

  “回父皇的话,儿臣听清了。”

  “孔宗林是怎么死的,莫非你知道?”

  太子平静答道:“孔宗林,乃是儿臣亲手斩杀。此人乃陇定县县令,需由他率人清点陇定县所需之粮食数量,因此,守卫并未对他设防,以致于竟让他钻了空子,将袋中好粮替换为霉种!若非儿臣在施粥前亲自尝了一碗,这样的米粥进了百姓肚子,还不知会惹出多大的事来!”

  皇帝:“你所言可有实证?”

  “儿臣所言,皆有孔宗林口供证实,且已认字画押。”

  吕司业却怒道:“孔宗林若是真犯下如此大罪,殿下为何不将他捉拿,扭送京城审问,反而在官府门口将其就地斩首?敢问殿下,从发现粮食有异,到将他斩首,期间过了多少日?是否足够调查清楚来龙去脉?而负责审理的人,具体都有谁?莫不全是殿下的人?”

  太子微微冷笑,转过头,盯住了他:“吕大人此言,莫不是怀疑案情有冤,是本宫栽赃陷害?然本宫与孔宗林素无交往,为何要莫名害他?本宫此去赈灾,是为百姓生计,岂会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吕司业一顿。

  谁人不知,太子殿下脾气一向很好,待人接物温和有礼,连宫女太监都未曾打骂过,更不必说在朝堂与哪位大人针锋相对了。以前也不是没有过对政事意见相左之时,但太子也始终就事论事,从未对哪位大人如此疾言厉色过。

  看着他唇角噙着的冷笑,吕司业忽然觉得,像是看到了一块温润美玉,乍然碎成锋利的尖石。

  就这么短暂地走了一下神,太子便已接上了方才的话头,转头对众臣道:“诸位大人有所不知,本宫从京城押运过去的粮食,被毫无章法地掺了霉种,十之二三皆不能用,然粮食混在一处,难以挑拣,是以耽误了赈灾粮的发放,以致于百姓群情激奋,竟不顾军队阻拦,要强冲官府抢劫打砸。如此危急时刻,难道真要本宫对这些可怜的饥民下手吗!他们不过是想讨一碗饭,却被逼得不得不向官府动手,难道他们不知这样的下场吗!而造成这一切的,究竟是何人呢?!”

  他高亢的余音回荡在金銮大殿之中,群臣皆沉默地低头。

  “事急从权,既然吕大人觉得本宫做得不对,本宫倒想请吕大人设身处地地想一下,若彼时是吕大人奉命赈灾,却发现赈灾粮被此人偷换,以致于发不出粮,百姓暴动,吕大人该如何做?”

  吕司业脸色涨红,梗着脖子道:“自然是先以武力镇住领头的百姓,然后再对剩下的百姓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殿下乃堂堂太子,难道这些百姓敢不听殿下说话吗!至于那粮食究竟是如何被换、又是否真是孔县令所为,应当细细调查,岂

  可一杀了之!”他深吸一口气,又道,“据臣所知,孔县令为人亲和平易,家中也小有家财,在陇定县为官三年,从未有过贪污前科。退一万步讲,若此人真有心贪污,为何平时不贪,非要当着殿下的面贪污赈灾粮?”

  太子扯动了一下唇角:“吕大人的疑问,此人口供上皆已陈明。”

  “就算他真的贪了,犯下大罪,殿下滥用私刑,亦是有违律法!若人人都能为了让百姓泄愤,而滥杀朝廷命官,那还要规矩何用,还要律法何用!不经会审,谁又能保证那些官员不是无辜丧命呢!”

  太子冷冷地睨他:“那依吕大人的意思,本宫若是不杀他,而是带他回京,便是对的了?”

  “那是自然!”

  太子抬眼,慢慢地环视一圈:“在场诸位大人,也都是如此认为的?”

  大臣们面面相觑。

  以太子平素的为人,他们当然不大相信太子是与那孔宗林有什么私怨,才滥杀泄愤。但难就难在太子自己都承认是临时起意杀的人,无论那孔宗林有多么该死,从章程上看,也不能这么办啊。

  终于,有一个人鼓足勇气道:“臣以为,若那孔县令真是贪污赈灾粮之人,将其带到百姓面前,说清原委即可,百姓想必能理解殿下的难处,也不是非得就地斩杀不可。”

  有人打了头,后面出来的人自然逐渐变多。

  “臣也以为,殿下此事办得不妥,将一地父母官当街斩杀,这实在……有损官府颜面,会大大降低百姓心中官府的威信啊。”

  “此事若非吕司业提出,我等竟全然不知情。敢问殿下,原本是没打算将孔县令之死告予吏部吗?”

  ……

  那些嘈嘈切切的话,入到太子耳中,并不令他意外。事实上,若不是碍于他太子身份,加上御座上的皇帝自始至终都未表态,他们还能质疑得更大声、更难听些。

  太子的目光从卫相身上掠过。

  宦海沉浮二十余年,他早已处变不惊,只在吕司业最开始出来揭发的时候略略皱了下眉,此后便再无反应。

  而除他以外,站在前列的几位重臣,也并不曾说话。

  太子的目光经过他们,最终停在了金銮殿另一侧的康王身上。

  他今日也在朝,只是从头到尾未置一词,像团空气一样,毫无存在感。想来也是,他又不傻,他与太子的关系敏感,若在太子明显不占理的时候出来说话,那就有落井下石、煽风点火之嫌,还不如闭口不言,无功无过。

  感觉到有人在看他,康王抬起眼,与太子对视的一瞬间,心中一个咯噔。

  那是什么眼神?是他看错了不曾?怎么觉得,对方似乎隐隐露出一丝讥嘲的笑意?

  他心下一紧,脑中隐约浮起个猜测,难道太子之所以下手如此狠辣,是因为发现了孔宗林是他的人?

  但他随即又迅速安慰自己,不必惊慌,不管怎么说,太子滥杀朝官是事实,今日早朝结束后,必将风闻整个京城,父皇不可能不惩处他,而太子也必然名望大跌。至于孔宗林,本来只是让他去给太子使个绊子,然后再想办法把他捞出来,没想到一向温文尔雅的太子居然能干出这种先斩后奏的事来,唉,就算姓孔的倒霉吧,下辈子祝他投个好胎。

  康王喉头微动,尽量平静地与太子对视。然后就见太子移开了目光,回正身子,一撩衣袍,朝皇帝端端正正地跪了下去,行了个大礼:“儿臣知罪。”

  皇帝的声音隐有怒意:“何罪之有?说来听听。”

  “儿臣犯下欺君之罪,但事出有因,还望父皇恕罪。”

  “欺君之罪?”皇帝一掌拍在御座扶手上,令金玉制成的厚重龙首装饰都震了两震,“事到如今,只是欺君之罪?”

  康王嘴唇紧抿,盯着脚下的方砖,控制着自己的表情。

  “父皇容禀。”太子不卑不亢,一字一顿道,“儿臣此前所言,‘孔宗林,乃是儿臣亲手斩杀’,此为谎言,并非真实。事实上,孔宗林仍旧活着。”

  此言一出,群臣震惊。

  皇帝慢慢拧紧了眉。

  “不可能!”吕司业脱口而出,“他人头落地,那么多百姓都看着,难不成还会起死回生?”

  “吕大人这话说的,孔宗林是你的学生,听到他活着,难道你不该高兴才是吗?”太子轻轻勾起唇角,“当时是有人人头落地,可此人并非是孔宗林,乃是当地牢狱中一名杀人犯,本已判了处决,但恰逢雪灾,众人忙着救灾,无暇再管狱中犯人,便一直活到了儿臣抵达。百姓暴动之时,儿臣只不过将孔宗林捆住,让人带着他在百姓面前游走了一圈,便又带他回了官府正堂之中。名义上是怕斩首溅血脏了百姓衣袍,担心妇孺老弱观刑后受惊,实际上,儿臣已悄悄换了人。百姓们远远看到的,只不过是一名穿着孔宗林官服、披头散发的死刑犯罢了。”

  金銮殿中,落针可闻。

  康王难以置信地望着太子。

  太子恍若未觉,继续道:“还有一事,儿臣亦说了谎话,那就是孔宗林调换赈灾粮,并非贪污,而是另有目的。”

  皇帝攥紧了扶手,沉声:“什么目的?”

  “这个答案,不适合由儿臣来说。孔宗林如今正在宫门之外,等着父皇召见,父皇有何疑问,尽可问他。”顿了一下,又微微笑道,“吕大人不妨也问一问他,明明他没死,他的家人怎么还乱写信给吕大人呢?这不是误导人吗?”

  吕司业呆呆地看着太子的身影,脑中一片空白。不知怎么的,竟晃了一下身子,若不是被旁边的大臣扶住,恐怕这一把老骨头就要摔在地上。

  皇帝眯起眼睛,盯了太子半晌,方道:“传孔宗林。”

  “传,孔宗林——”太监传旨的声音回响在殿中,像一道尖锐的钟磬,鼓得人耳疼。

  孔宗林不是候在金銮殿外,而是候在皇宫门外。从皇宫门外徒步走到金銮殿,再快也得一刻钟以上。

  皇帝扫了眼跪着的太子:“先起来。”

  “谢父皇。”太子拎着衣袍,站起身,默默回到了自己最初站立的位置。

  他知道父皇此刻的目光正停留在自己身上,也知道父皇大概在想什么。毕竟,他昨日可没把这些告诉父皇,在父皇看来,定有种被玩弄的恼怒感。

  太子垂眼,又想起昨夜与卫云章的对话。

  赈灾途中跟随他的那些心腹,自然知道他所行之事。他们支持他假装砍了孔宗林的脑袋,然后扭送他到京城,却不同意他将此事瞒着皇帝——皇帝早晚会知道真相的,瞒着他,有什么好处呢?

  可太子心里有个声音,一直在微弱地告诉他,若是直接告诉父皇此事,也许不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他也希望看到父皇出乎预料的表情,也希望让父皇知晓自己的能力,更希望,尽快扫除康王这个后患——他已经兄友弟恭演了这么多年,而这一次,康王逼他至此,他终于决定,也行一回不仁不义之事。

  ——将此事拿到早朝上来说,将康王的罪行揭露到所有人面前,也许,父皇就会彻底放弃他……就算没放弃,那也好,至少让自己知道了答案,从此以后,他再也不用来回揣度父皇的意思,思考父皇到底是更在意他还是康王。

  大家都不支持他这么做,可在御书房里,他还是这么做了。

  他秉持着自己的本心,做了自己想做之事,然而做完后,却对未知的未来产生了难以消除的迷茫与不安,他迫切地需要卫云章,需要听一听他的意见。

  卫云章离京一趟,瘦了不少,似乎肤色也深了一些,但当他坐在自己对面,安静地凝视着自己,聆听着自己所言之事时,太子的心忽然就静了下来。

  果然,卫云章是唯一一个支持他的人。

  “臣早就说过,殿下该有点脾气了。”卫云章微笑道,“陛下早年杀伐果决,悍勇无匹,也定是喜欢那些有棱有角之人。然殿下

  不是这样的性子,若是强行靠拢,只会适得其反,所以臣也从未逼迫过殿下。但臣很高兴,这一次,殿下终于呈现了另一面的自己。为君者,须得虚怀若谷、不矜不伐,但同时,也得锐意进取、锋芒必现。前者让人亲近,后者让人信服。”

  “度闲难道不觉得,我此举会惹怒父皇?”

  “陛下生气,也是人之常情。但陛下并非昏君,应是很快就能理解殿下的苦心。”

  “但我还是担心,父皇会对康王有包庇之心……”太子迟疑道,“万一康王说我与孔宗林串通,强行栽赃于他,那该如何是好?”

  卫云章慢悠悠道:“此话另论。殿下难道不想知道,臣此次离京,都经历了些什么?”

  “是了,我还没来得及问你,你不是出去修书采风了吗?怎的如此快便回来了?还有,你离京的时候,曾让我帮忙,让你的人夜渡城墙,到底是要去干什么?”太子纳闷道。

  “臣要说的事,想必殿下很乐意听见。”

  ……

  金銮殿中,逐渐响起交头接耳的议论声,而太子仍旧镇定地站在原地,坦荡地接受着来自皇帝的审视。

  直到一个身穿棉布长袍的男人,颤颤巍巍地走进了大殿。

  群臣纷纷侧目,自动给他让开了一条路。

  “罪臣孔宗林,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他噗通一声跪了下来,磕头磕得响亮。

  他这辈子只进过金銮殿两次,一次是殿试,一次是现在。

  “孔宗林……”皇帝慢慢地念着他的名字,“陇定县的赈灾粮,被人换了发霉的种子,此事是你所为?”

  “启禀陛下,罪臣不敢隐瞒,确是臣所为。”孔宗林额头贴着地面,小声但清晰地回答。

  吕司业终究还是没站稳,咚的一声跌坐在了地上,只是这一次,大家的注意力都在孔宗林身上,无人将他扶起。

  皇帝冷笑一声,点着头道:“好,好啊,那你好端端的,为何要换粮啊?”

  却听孔宗林忽然放声悲泣:“罪臣也是受人指使逼迫,无奈之下,才行此大逆不道之事啊!”

  皇帝面色铁青:“是谁指使你?”

  “正是臣的恩师,吕司业吕大人!”孔宗林猛地扭头,手臂一抬,直直地指向了吕司业。

  吕司业登时脸色煞白,然而他刚张了个口,却见孔宗林的手臂又突然一转,继续道,“——还有,康王殿下!”

  面对群臣齐刷刷投来的目光,康王咬紧了牙关。

  他从太子说孔宗林还活着的时候,便自知不妙,当听到孔宗林就这么毫不铺垫地揭露他时,一颗心更是坠到了谷底。

  但好在孔宗林来的路上花费了不少时间,康王虽有些慌乱,但还有所准备,没有大失方寸。

  “什么?”他大惊失色,“和本王有什么关系?本王根本就不认识你!”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46页  当前第13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37/14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京城模范夫妻互穿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