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令宜站在崔二郎身后,弯下腰,笑着捏了捏她的脸:“那时自然,绝不会短了我们襄儿的。”
崔二郎看了看日头,“那,若是话说得差不多了,我们便走了?”
“……走吧,走吧。”卫夫人往后退了两步,苦笑着说。
崔令宜与卫家众人再次告别,马车载着她的身影,渐渐远去,拐入路口不见了。
卫夫人长叹一声。
陆从兰道:“母亲,回去吧。”
卫云章垂着头,跟在她们身后。
襄儿回过头来,问卫云章:“婶婶,叔叔走了,那你从今天开始,是不是要一个人睡啦?”
卫云章:“……”
纵使童言无忌,几名女眷,连同附近的几个下人脸上表情都有些微妙起来。
卫云章轻咳一声:“是啊,怎么了?”
襄儿道:“要不你来跟我一起睡吧!反正我一个人睡,那床也很大呢!”
还没等卫云章回答,陆从兰便捏住了她的嘴:“不是答应娘亲,要做一个独立的大孩子了吗?娘亲和爹爹不跟你睡,你就要去缠着婶婶是不是?”
襄儿哼哼起来。
陆从兰看向卫云章:“你别理她。”
卫云章笑笑。
卫夫人回过头,对卫云章道:“三郎走了,你若是有什么事,直接来找我或者找你嫂嫂都行,千万不要藏在心里。”
卫云章:“母亲说的哪里话,我在家里过得很好,并没有什么心事。”
卫夫人:“唉,也是奇怪,难道是我们卫家最近时运不好?前面还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没有查清,三郎就这么离京了……”
她摇着头,喃喃自语着回院了。
卫云章也回到了自己的院子里。
碧螺和玉钟怕他不开心,还特意陪他玩了一整天,卫云章也不好拂了她们的好意,便也只好陪她们一起玩。
到了晚上,与家里人一起吃过饭,洗漱洗漱,便该歇下了。
他吹熄灯,躺在床上,伸出手臂,摸了摸空荡荡、冰凉凉的身侧。
四周太过安静,没了睡前她说的那些碎碎念废话,竟一时有些不习惯。
卫云章合上了眼。
子时末,门扉被人轻轻叩响。
穿戴齐整的卫云章打开门,看见踩着昏暗月色进来的瑞白。
“郎君,东西都准备好了。”他鬼鬼祟祟地递出一个包袱。
卫云章接过:“你辛苦了。”
瑞白望着他,握紧拳头,咬牙道:“郎君,一路小心!”
-
晨光朗朗,崔二郎伸着懒腰,从旅店的客房里走出来。他正准备去敲隔壁的房门,喊妹婿起床,无意一瞥,却发现人已经坐下楼下大堂里,吃着早点呢。
“度闲,你怎起得这样早?”崔二郎一边诧异,一边快步走下楼来。
“头回出远门,睡不踏实,索性早起了。”崔令宜笑道,“给兄长点了胡饼和热粥,兄长看看可还合口味?”
“多
谢度闲,正是我爱吃的!”崔二郎掀袍坐下,道,“头回出远门是这样的,我第一次出门的时候,老是疑神疑鬼,睡不好觉,不过,后来习惯了就好了。”
二人闲聊几句,吃完早点,便再次上楼,回屋收拾东西。
崔二郎道:“度闲你慢慢收拾,我等会儿去看看马喂饱没。有些店家黑心,坏得很,明明给了钱,却不给马喂足够的干草。若是被我发现他没好好喂马,我还得找他理论。”
“兄长且等等。”崔令宜拉住他,“我这正好有一事,要说给兄长听。”
崔二郎一头雾水,被她拉进了房间。
崔令宜紧闭门窗,拉着崔二郎在桌边坐下,才低声道:“有一事我瞒了兄长,还请兄长谅解。”
崔二郎:“怎么说?”
崔令宜面色肃然:“我今后恐怕无法与兄长同行了。”见崔二郎一脸惊疑要开口,她按住他,解释道,“兄长也知道,我此次离京,乃是奉陛下的旨意,出门开拓眼界,好去修改《文宗经注》。但,这只是明面上的理由,实则不然。”
崔二郎张了张嘴。
崔令宜拿出随身携带的那本文册,翻到封底,悄悄露出那明黄一角,展示给崔二郎看:“兄长,你可知这是什么?”
崔二郎睁大眼睛看了好半天,才陡然反应过来,腾地站了起来,失声道:“这莫非是——”
“兄长!”崔令宜低喝一声。
崔二郎捂住自己的嘴,左右望望,又慢慢坐了下来。
“这……这莫非是……圣旨?”他用气声,小心翼翼地问道。
崔令宜把文册合上,仔细地收进怀中,郑重道:“更准确地来说,是密旨。”
“密旨?”崔二郎呆了一下,“你的意思是……”
“按理来说,我连它的存在都不该让别人知道,但,我若不让兄长知道,直接在半路与兄长分道扬镳,兄长恐怕会直接追上来,跟我父母那边也不好交代。”她苦笑了一下。
“所以……你是另有任务在身?”
“唉,正是如此,否则,我也不至于一个小厮都不带就出门啊!”崔令宜长吁短叹,“陛下能绕过我父亲直接向我下旨,显然是他不愿让我父亲知道此事,我又怎敢违抗皇命?只好出此下策,打着兄长的幌子,独自离京。”
“原来如此。”崔二郎隔空划了一下自己的嘴,表示自己绝对封口,“度闲能信任我,实在令我深感惶恐。”
“我与兄长是一家人,自然该信任兄长。本来能有很多机会与兄长促膝长谈,只可惜我要去另一个方向,不能与兄长同行了。”
“你一个人上路,当真没问题吗?”
“请兄长放心,我身怀圣旨,怎会那么容易出事呢?”
“也是,也是。”崔二郎点点头,“陛下敢把密旨交给你,肯定是另有安排,我就不多嘴了。”
“所以,我还有一事,要拜托兄长。”崔令宜从箱笼里取出一沓厚厚的信封,“为了不让家人起疑和担心,还请兄长每隔一个月或一个半月就替我将这些信寄回京城,我都标注好了顺序,到时候兄长直接寄出即可。”
“没问题!”崔二郎满口答应。
妹婿去执行皇帝密令,听听还有点激动呢!他自然是要帮妹婿的,不然行迹败露,那可就是大罪!
崔令宜成功把崔二郎忽悠住,最终在旅店门口与他告别。除了一些必要的生活用品和钱财,其他的东西她全都留给了崔二郎,就当是昨日赶车的费用和封口费。
临行前,崔二郎坐在马车上叮嘱她:“外面不比京城,别说你现在是个无身份之人,就算你有身份,强龙难压地头蛇,天高皇帝远的,他们胆子大得很,度闲你可不要托大乱来。”
崔令宜双手抄在袖子里,笑道:“兄长这是想哪儿去了,没有那么危险。”
“没有是最好的。”崔二郎道,“时候不早了,我就不留在这儿妨碍你办事了,先走一步。”
崔令宜:“兄长,一路顺风!”
崔二郎驾着马车远去,朝她摆了摆手。
旅店虽是开在官道附近,但昨日马车走了一天,现下离京城已经很远。
崔令宜背起包袱,往树林深处走去。
等到四周再无路过的旅人,她提气纵身,如同一只燕子,在树林里穿梭而过。
深褐色的斑驳树枝微微一颤,本就所剩无几的树叶又轻飘飘落下一片,崔令宜踩在树梢上,俯瞰着下方的溪流。
溪流并不清澈,以一种极缓慢的速度流淌着,沿岸的石头被磨得又光又亮,在阳光泛着冰冷的色泽。
一名女子正抱着包袱,倚靠着一块石头浅眠。石头上还系着两根绳索,另一头,拴着两匹枣红色的健马。
一匹在喝水,一匹在试图寻找地上的草芽。
许是感应到了什么,女子睁开眼睛,与树梢上的崔令宜对上视线。
崔令宜粲然一笑,跳下树来:“你来了!”
卫云章:“嗯。”
第63章 第 63 章
崔令宜摸索摸索, 从包袱里掏出一块油布,道:“我临走前给你买了包子,应该还是热的!”
卫云章:“多谢。”他接过包子,慢慢地咀嚼起来。
崔令宜看得出, 他兴致并不高涨。
这不奇怪, 毕竟他昨天赶了一夜的路, 现在才能在这个约定好的地方出现。如此劳累, 现在困乏是应当的。
“瑞白还挺会挑马的。”崔令宜拍了拍马身上的腱子肉, 十分满意, “这样的马, 跑起来才又快又稳。”
京郊有专门养马的马场,昨天下午他们就派瑞白出城去买马了, 并且约定夜里来取马。
“你怎么溜出来的?城门不是都关了吗?”崔令宜好奇。
卫云章:“我让瑞白从马场回来的路上, 去跟太子的人碰个头,让他们在明天夜里的城墙布防上留个破绽, 好让‘我的人’过去。”
卫云章奉旨离京,此事当然得和太子通气,只是毕竟是密旨, 卫云章也不能跟太子明说, 只能让瑞白转达,说自己在路上有点事要办, 得有个高人陪同,而这个高人白日里不方便出城, 只能夜里出去,劳烦太子行个方便。
城防虽不归太子管, 当太子在里面也是有点自己的人手的,漏个空子让卫云章钻, 并不是难事。
“太子对你还真是信任。”崔令宜嘀咕,“也不怕这城防真出了什么事。”
“时间仓促,来不及与他细谈,我离京之后,他肯定要查清到底发生了什么。”
“不用他,现在你们卫府搞不好就已经开始查人了。”崔令宜看了看日头,慨叹一声。
当看清密旨的那一刻,他们两个人都很清楚地明白,此次出行,只能二人一起。
可“卫云章”出去容易,“崔令宜”出去难。又不是去外地走马上任,岂有拖家带口的道理?皇帝是让你出去受罚反省的,不是让你出去跟新婚夫人卿卿我我的。
事已至此,唯有破罐子破摔。
卫云章在卫府卧房里留了两封书信,一封是崔令宜的笔迹,一封是他自己的笔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