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啊。见得多了才能一眼看出不同。”杨一名按住他的脑袋研究,“怎么长的啊?”
第110章 路边偶遇卖这么久还没赚够学费?……
团团推开杨一名,问陈大勇什么时候买炉子煤球和锅碗瓢盆。
原先兜里没钱,也不知道摆摊这事成不成,陈大勇像半只脚踩在空中,随时有可能万劫不复,以至于他在苏笑笑和张怀民面前很拘谨,也不敢像以前一样同团团打闹嬉笑。杨一名跟以前一样挤兑他,他也不敢理直气壮地顶回去。
现在一天把本钱赚回来,陈大勇一改往日自卑,挺直腰板,问道:“东西卖完就去?”
李小光不禁问:“人家不会看咱们几个年纪小骗咱们吧?听我爸说煤球跟煤球的区别可大了。”
朱红伟点头:“有一回我家买的煤球特难烧,晚上封了炉子,夜里也得起来看看,不然到早上就灭了。”
陈大勇看向团团:“周末再卖?”
“等周末我妈妈休息吗?她也不怎么懂。我爷爷奶奶没事,叫他俩跟咱们一块去。”
杨一名点头:“可以。老人还会还价。”
陈大勇不由得想起团团的爷爷就住他家前面,“不会我们前脚买回来,后脚你爷爷就告诉我爸妈吧?”
老张不喜欢陈大勇的父母,自己没本事赚钱,没本事给儿子娶媳妇,却把小儿子推出来。对外的说辞还是大儿子有工作,辞职下海不值得。这话说的,陈大勇辍学摆摊就值得呗。
团团认为陈家父母胆小不敢摆摊,老张认为他们想赚钱又觉着摆摊丢脸。陈大勇打小调皮,以前在学校混日子,在他父母看来照此下去早晚把自己混进去。让他跟他叔摆摊,总比没人盯着犯罪强。所以他父母认为让他辍学是为他好。
老张在团团跟前数落过陈家父母,团团十分笃定:“不会!”
陈大勇还不知道怎么面对父母家人,担心碰到他们:“你去跟张爷爷说说,我就不去了?”
团团点头。
杨一名:“我总觉着这个时候生意更好。”
团团眼神示意他继续。
杨一名:“你看,这个时候大家都下班了,晚上不用加班,晚一点回去也没关系。”
李小光瞬间懂了:“可以慢慢挑东西?”
“对!”杨一名就是这样想的。
陈大勇看向团团。
团团琢磨片刻,“我们一点半收摊,回来买好东西就去菜市场门口摆摊?”
朱红伟:“你们是不是忘了,
买米面要粮票?”
陈大勇没想到这一点,脸色骤变,仓皇转向团团,满眼祈求,求他想办法。
团团“切”一声:“就这事?我早想过。城里的粮食要票,农村不用。大不了贵一点。城里两毛,农村三毛。”
陈大勇不由得嘴说:“我爸妈知道了肯定骂我不会过日子。”
团团:“你家买的粮食便宜,就能让你吃饱吃好?”
不可能!陈大勇记事以来在家没吃过一顿饱饭。逢年过节多吃两口还会被数落贪嘴。要是偶尔说一次也没什么,可他吃得慢一点都会被怀疑偷偷加了饭。
想起这些,陈大勇心里难过,“到时候还得麻烦刘爷爷刘奶奶。”
团团:“不麻烦!”
杨一名看看天色:“就这么决定?我爸妈快下班了,我得回家。”
李小光和朱红伟跟他出去。
陈大勇把钱整理好,塞兜里又拿出来,感觉放他租的房子里不保险,因为一个大院子只有他一人,小偷敢直接抢。
团团见他犹犹豫豫的不知如何是好,就打开柜子给他个木盒,木盒上的锁还是老式铜锁。陈大勇笑着接过去,想道谢又觉着生分,暗暗记在心里,“以后我赚了钱也买一个这样的房子。”
“我婶说楼房舒服。”
陈大勇:“楼房不好。我有个亲戚的房子两室一厅,有厨房有卫生间,看着很干净,可是想吃点葱都要用花盆种。要是有一套楼房一套这样的就好了。下雨下雪天住楼房,平时住瓦房。”
团团想说他想得美。忽然想起妈妈说他现在需要鼓励:“会有的。我们把卖剩的东西整理分类?”
陈大勇把编织袋里的东西拿出来,挨个放好用报纸包好,他俩就去冲澡。刚冲好,准备烧热水,苏笑笑拎着包回来。
苏笑笑见他俩在厨房门口:“做饭了?”
团团摇头:“不知道吃啥。”
苏笑笑故意说:“煮面啊。橱柜里不是还有一包挂面?”
团团翻着眼睛看着他妈。苏笑笑走近朝他脑门上一下:“别看!我不想和面。煮粥吃凉菜?”
他们几个中午没有正儿八经吃饭,喝的水吃的水果和油饼,肚子里乱七八糟的,需要点热汤热水暖暖胃。
团团点头:“白米粥,不要加你想吃的那些。”
苏笑笑气乐了:“啥是我想吃的?”
“也不是你想吃的,我说错了,你好奇的。什么桃胶银耳,一个比一个难吃!”团团嫌弃,“还没有脱了皮的麦仁好吃。”
陈大勇好奇:“脱了皮的麦仁是什么?”
团团:“没吃过?那回头找村里人买点。妈妈,还有脱了皮的麦仁吗?”
苏笑笑摇头:“刘庄要给我我没要,担心咱们都不在家,天热生虫。”
脱了皮的麦仁是刘庄他娘在家闲着没事自己弄的。苏笑笑她婶给刘庄弄六斤,让他给苏笑笑两斤,自己留两斤,再给他未来岳父一家两斤。刘庄觉着他对象家不稀罕那东西,要给她一半。苏笑笑向他保证他岳父一家稀罕,刘庄才拿走。
刘庄对象的父母过过多年苦日子,所以看着表皮炸开的麦仁也没嫌弃,当天就让儿媳妇和大米一起煮粥。刘庄对象的嫂子生在建国后,父母有工作,没吃过什么苦,嫌弃麦仁。可又不敢忤逆婆婆,就抓一把。
谁知煮好后黏糊糊的,麦仁不硬,也没有面粉的干涩,细品比大米还香。刘庄的未来岳父岳母很满意,问刘庄麦仁在哪儿买的,刘庄说他母亲砸的,他未来岳母由衷说道,他妈辛苦了。
前些天端午节,刘庄去他对象家,他拎过去的东西人家留下,返给刘庄一瓶酒和两份点心,说学生送的吃不完,让刘庄星期天回家拿给他父母。
言归正传。
苏笑笑说的事团团有印象,“妈妈,回头再给你你留一斤啊。”
“知道了。那你俩摘菜洗菜,我去煮粥。”
团团:“多煮点留爸爸回来喝。”
“也不知道你爸回不回来。”
团团:“不回来留我俩喝。我和陈大勇晚上做暑假作业。”
陈大勇忍不住问:“这几天都没见张叔叔,他这么忙?”
“今年上面要阅兵,估计忙着抓犯罪嫌疑人审理大案,该判的判,该毙的毙,防止阅兵期间出事。”
团团好奇:“妈妈听谁说的?”
“来往的邮件,全市的电话都归我们管,我们也要保证阅兵期间这方面的安全啊。”苏笑笑没打算跟团团说这事,既然说了索性全说了,“阅兵期间我可能没空给你做饭。我没回来也别瞎想,去奶奶家吃饭。一个人睡害怕,就让小光或大勇陪你。”
团团摇头:“我才不怕。您忙你的。我都长大了,能照顾好自己。”
苏笑笑摆摆手,团团端着盆去摘黄瓜茄子豆角。
翌日一早,团团就要去前门大街,比张怀民上班还积极。张怀民看看表,“还没到七点,去这么早干什么?”
“这个时候正好,再晚公交车上就挤了。再再晚天就热了。”团团擦擦嘴,叫陈大勇拎东西。
陈大勇走着去路边,团团跑着去找李小光、朱红伟和杨一名。他们仨刚洗好脸,本想抱怨还没吃饭,忽然想到兜里有钱可以买着吃,就拎着水壶跑出来。
路上人少,公交车开得快,十几分钟几人就下车了。
到路边李小光一边把东西往外拿一边冲来来往往的行人吆喝,“南方的袜子凉鞋,帽子丝巾啦~~来看一看,看一看不吃亏啦~~”
喊了几句,李小光躲到团团身后,他嫌丢脸。
团团把他拽出来:“一回生二回熟!我妈妈说了,赚钱不丢人!”
“苏阿姨这么会说,卖对联的时候还不好意思?”李小光反问。
杨一名一本正经地感叹:“知易行难啊!”
团团把他推前面:“你喊!”
杨一名张张口,犹豫好一会也没能喊出来。团团故意刺激他两句,杨一名扯开嗓子就喊:“快来看,港城明星同款太阳镜!”
呼啸而过的年轻男子急刹车,一双脚蹬地调转车头:“明星同款?”
杨一名心虚,弱弱地说:“不是明星本人戴的。”
那人失笑:“我当然知道。你能弄到明星本人戴的,还在这儿摆摊?”
到跟前看一下几个,视线停在团团脸上,很是确定地问:“你们几个不大吧?这些东西在哪儿弄的?”
言外之意,就你们几个敢去南方?怕不是偷的。团团脑子灵听出来,半真半假地说:“找我家亲戚拿的货,赚高中学费和生活费。我保证这些全是从南方进的。”
那人蹲地上看一会儿,花半个月工资买一副太阳镜和一双丝袜。团团用报纸给他包好。
陈大勇接过钱人都傻了:“他都不还价?”
团团也没想到遇到个这么爽快的:“有钱吧?你看他的车子,嘎嘎新。看起来比我爸的还好。我爸爸说,没钱没关系买不到这么好的自行车。我爸的车子还是我叔找同事弄的票。”
“有钱也不能这么花啊?
十五块钱啊。“陈大勇压低嗓子说,“咱们的进价才四块五。人家进的更便宜。我感觉成本价最多三块。”
团团:“三块正常啊。”
“正常?”陈大勇惊呼出声,发现有人往这边看,赶忙小声说,“我怕人家回来找咱们。”
杨一名:“不会的。”
陈大勇疑惑,他怎么这么确定啊。
杨一名提醒:“你以前说你叔说人家南方进货北方卖,利润五倍。这说明别人卖的跟咱一样贵。都这么贵,他凭啥嫌咱卖的贵?”
李小光点点头:“我家前面的邻居上周买个墨镜,二十块钱。”
陈大勇惊得难以置信:“不是两块?”
“两块钱买你啊?”杨一名反问。
陈大勇需要缓一缓,慢慢蹲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