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北宋小丫鬟_分节阅读_第100节
小说作者:春未绿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867 KB   上传时间:2025-04-27 17:14:49

  吴县一斗米六十文左右,一亩良田约莫每亩收获两到三石,也就是一年就入账六万钱,大概六十贯左右。若是汴京发灾,这边的米面也能运过去,不至于饿肚子。

  可是将来若是不在这里做官了,不可能为了六十贯来回,不如多存些钱,日后也多买些。

  好歹也是个进项。

  想到这里,锦娘平复了一下自己进账的喜悦,又继续去绣观音了。

  蒋羡正吃茶,见锦娘还在绣观音,不禁道:“娘子,你如今少做些针线,仔细眼睛。”

  “我现下每日也就闲暇的时候做一下,平日两个小鬼头缠着我,我还没那个功夫呢。”锦娘笑道。

  夫妻二人间或说几句话,多半还是自己做自己的事情,等到午饭时,锦娘才放下手中针线,和孩子们亲香。说起来筠姐儿聪明记性好,弟弟宁哥儿记性却更好,不过才一岁多,锦娘教过的图册,他看了就会读,着实让锦娘也惊讶了一番。

  但姐弟二人比起来,筠姐儿性格更讨喜一点,宁哥儿有自己的个性。

  “娘,我还要听《晏子使楚》的故事。”宁哥儿央求道。

  锦娘点头:“好,等会儿我就讲。”

  一岁多能把话说的这么清楚,她摸了摸儿子的头,她跟小孩子们说的都是什么《一鸣惊人》《晏子使楚》或者是《孙敬闭户》的故事。跟宁哥儿这样小的孩子,便是教蒙学所学的《急就篇》《太公家教》。

  她自己会先写一个教案出来,会用浅显好理解的方式讲出来,这也是蒋羡很佩服锦娘的原因,她是真的永远活的非常充实。

  下午陪了会孩子们,锦娘又把自己去花宴的衣裳找了出来,让阿盈熨烫之后又薰香,再把首饰拣出来,到时候直接让阿盈梳妆。

  很快就到了梅宴这日,齐娘子约定了出门的时辰,去府衙参加宴会,自然得戴冠子,锦娘成婚时有一顶冠子,后来蒋羡中了进士之后,她打了一顶如意云形银冠,银底上用金银错錾入花纹,胎底轻薄不会压脖子,同时因为银质地也便宜不少。

  冠子两边再簪时兴绢花,髻前用金梳篦,发髻后插花式并头金簪。

  等发髻梳好后,再换衣裳,抹胸则着白色梅花暗纹罗,又穿同色中衣,再穿天水碧缎面绣折枝茶花的丝绵夹袄,外面再罩一件柔粉色素锦貂鼠皮貉袖,腰间系张九郎曾经送的花鸟玉佩手腕上戴的婆婆刘氏送的玉镯。

  没办法锦娘就两件皮袄,貂鼠太贵,因此只做短装,能少一半的钱。过几日去知军夫人家中还要穿的,所以她今日先穿貉袖。

  头饰,衣服穿完,最后脚上再蹬上新买的茜色的挖金羊皮小靴。

  打扮妥当她才去齐娘子那里候着,齐娘子今日戴着缕金银团冠,身上裹着厚厚的皮袄,其次就是田娘子,戴着如意云纹金冠,身着紫色猞猁皮袄。

  她们俩都是戴着如意云冠,但锦娘的是银底的,她的是金做的,锦娘倒是不以为意,反而道:“姐姐也是在汴京的沈家铺子做的么?看起来成色不错。”

  田娘子笑道:“不是,我是在临安府做的。”

  “咱们俩的样子是一样的,就是我的是银的,姐姐的更好看。”锦娘心想金冠价钱是银冠的十倍,何须浪费那个钱,自是一笑而过。

  田娘子情商极高,连忙道:“我看妹妹的更好看,錾金进去更显得波光粼粼。”

  三人如此说着,见包娘子最后来的,她戴着金冠,衣裳倒也华丽,洒金的云锦长袄配着鹅黄的长裙。

  这几日都下了雪,地上又有些雪水融化,所以鞋子很容易浸湿,锦娘庆幸自己有先见之明,穿了皮靴,否则鞋子肯定全部要湿透了。

  包娘子见田娘子和锦娘都同样戴的如意云冠,只是二人一金一银,又笑道:“你们俩倒是凑一块去了。”

  锦娘道:“我们俩眼光很像。”

  田娘子听了有些不过意,听锦娘这般说还笑道:“是啊,怪不得我与妹妹这般投缘。”

  包娘子平日与锦娘交好,意识到自己说这话不妥,见好就收,倒是又岔开说起别的来了。等齐娘子收拾妥当,见众人到齐了,立马招呼大家上轿或者马车,一齐去府衙。

  一般旁的县衙的属官当然没这个机会和府衙官眷频繁往来,但吴县是首县,和府衙的官眷同住一城,就便宜多了。

  却说吴县的县衙都已经是有花园,颇为富丽,府衙更是更上一层楼。

  白雪皑皑之地,点点黄色的腊梅,如冒出的新芽似的。通判夫人卫娘子年纪三十六七上下,穿戴不俗,通今博古。

  齐娘子领着锦娘她们过来行礼后,这外面冰天雪地,内里却是一溜雁翅似的火盆烧的旺旺的。大家也不比去雪地里赏花,而是透过菱花窗,捧着热茶,看簌簌的雪落在腊梅上。

  当然重点不在赏花上,还是大家联络感情更重要。

  锦娘等人自然都跟着齐娘子一起奉承这位通判娘子,包娘子以为自己打扮的十分光鲜,今日别人会高看她一眼,只是却事与愿违。

  她们一行人在这里,完全说不定几句话,不过是投壶、打双陆,吃了一席酒,还弄的她们都得送一份礼来。

  包娘子不免回去时,怨声载道,她底下鞋子全部湿透了,巧儿还仔细取下她的冠子道:“我替娘子收好,免得被人摸了去。”

  “嗯,去完知军家里,就先替我还了当铺去,万万不能让人看到。”她倒是有个银冠子,但戴过一次就被田娘子比下去了,自然得在当铺借了一个金冠来戴。反正她们是官,当铺的也不敢随意过来讨要。

  当然,她为了怕人说闲话,也是戴完就还了。

  之后,又去知军家中,锦娘这次戴了当年成婚婆家送的百花如意鎏金银冠,身着粉紫镶边淡紫折枝梅花纹样缎面羊皮长袄。这次去,又是陪坐陪聊,还说不得几句话。

  锦娘倒是不着急,还对阿盈道:“这就是冷板凳,冷板凳坐热了就好了。”

  方妈妈笑道:“您说的极是,既然她们也给您下了帖子,那就表示她们也是知晓您的,若是咱们刻意表现,就太露骨了,人家还会拿你取乐。娘子这般,才有官家娘子的样子。”

  除了知军通判娘子外,还有推官娘子和本地大户,也不打肿脸充胖子,把顾家送的翠花拿出来,配成一套戴,又有她之前成婚的嫁妆里有一套金累丝的首饰,也是拿出来戴。

  当然,其中锦娘也看出了不少门道,有些人是利用筵席交际,有些人是游走其中帮人保媒拉纤,还有些人纯粹为了结交人,多拓宽一条人脉。

  锦娘之前在船上学的投壶、双陆也有用武之地,女眷们都是玩这些,或者打打叶子牌。当然,她也会从中套取信息,就像在推官家里吃到的鲜藕、腌的晚菘都是自家庄上产的。甚至她家还有柑橘园,种的是宋朝最有名的平江府洞庭柑,贵的时候一颗就一百文,价钱是现代大家耳熟能详的耙耙柑数倍。

  推官家见她爱吃柑橘,还送了一角黄柑酒给她,锦娘回来之后立马做了笔记,她若买了地,不能只种粮食,还要种一些经济作物才行。

  蒋羡从外回来,见锦娘穿着桃粉的夹衣,嫩绿的半臂袄儿,正在书桌上认真写着什么,娇俏的让人心动,他连忙走了过来。

  锦娘听到动静,把册子放在一旁才道:“外头好冷的,你们今儿如何?”

  “衙门倒还好”蒋羡拖了一把椅子,自己坐在锦娘身畔,他那些公事自己都觉得无聊,所以也甚少说给锦娘听。

  二人闲话几句,主要是蒋羡撒娇,锦娘羞他,两人闹做一团,满室温馨。

  另一边却是凄凄惨惨,包娘子也是跟着出去了些时日,每次都脚上湿透了,回来便得了风寒,只觉得头重脚轻。

  梅县尉从外回来探望,包娘子点着眼角道:“都说嫁汉嫁汉穿衣吃饭,我的这汉子哪里疼我?别人都穿着皮靴皮袄,一日一套,只有我什么都没有。”

  却不妨梅县尉见她哭的越发楚楚可怜,只笑道:“我帮你发发汗儿,等会儿让皮靴店的人上门就是了。”

  说罢按着她,行了一回事儿。

  隔壁的田娘子正与杨都头的浑家送了一件青碧色绫纱斜襟旋袄、一件玉色绣折枝堆花襦裙,还道:“你若有不趁手的,只管来寻我,总不能让孩子跟着受罪。”

  这杨都头实在是不像话,妻儿穿不暖,都没个体面衣裳,钱全都贴到外面去了。

  杨都头浑家平日拎不清,却每每承田娘子的情,只道:“只有娘子待我最好。”说完,又与田娘子说了一件事儿:“那包娘子的金冠子都是从当铺借来的,我是亲眼在当铺当东西的时候,看到巧儿去的。”

  之前杨都头娘子受到包娘子的奚落,早就怀恨在心,恨不得把包娘子的糗事到处说。

  却没想到田娘子不是个爱说是非的,她这桩亲事原本就得来不易,婚后还夭折了个哥儿后,又生了个冬哥儿,丈夫也恩荫到官,对她很是爱重。这般好的日子,她活在蜜罐子里似的,她管人家做什么。

  可杨都头的浑家见田娘子不接招,知晓她是个宽厚的,少不得自己做这个恶人,又四处与人说了,就连锦娘都听说了。

  阿盈讽刺道:“这人实在是太虚荣了。”

  锦娘却想自己若是不会赚钱,即便凭借美貌嫁入富家了,也是如此。男人对没有到手的女子都大方,对娶回家里的舍不得花一分钱。这包娘子嫁妆不丰厚,事事都要手心向上,自己想买些什么也不便宜。

  推此即彼,锦娘倒也明白许多以前不明白的道理。

  似田娘子那样菩萨似的人,是因为她什么都有,就不愿意和人生事,能用些小钱摆平的事情,自然不愿意自降身份去争,还能够赢得好名声,何乐而不为呢?

  便似包娘子这样张牙舞爪,还不是一无所有,所以要闹,找存在感,从自卑到自负。

  这个年是头一次在外地过的,蒋羡他们衙门也休衙了,说起别的家事锦娘还可以,做菜她就不如蒋羡,蒋羡也是许久没做菜了,一时技痒,做了几样小菜。

  “郎君,你要是每日做菜给我吃就好了,我最喜欢你做的菜,咸淡适宜,美味可口。”锦娘很是捧场。

  蒋羡还有些不好意思,他只好道:“娘子,我打算今年过来专门打击拍花子的,如今专门有些人拐卖妇女儿童,有的卖往别处,有的则是敲诈勒索。所以,年节下怕是不能随你们一起过了。”

  锦娘笑道:“这也没什么,你若做好了,这绝对是你的政绩。”

  “我也这么想的,你不知道明年县学考试,县令要自己亲自录取,河工他也是爱插手,我只能够另辟蹊径了,等我有些功绩,日后咱们也不必总受他的气。”蒋羡如此。

  这般说锦娘也赞同,只不过她有些担心:“这些拐子们,可不是一个人,你要带足人手啊?”

  “这你就放心吧。”蒋羡笑道。

  他打拍花子的头一个是为了政绩,第二也是能够和本地大户卖好,毕竟那些拐子们偷的妇女都是那些生的漂亮好看的,但能够养的很好的,便是富贵人家的女子居多。后面这个理由他就没对娘子说,以免娘子对他的好印象破灭。

  在娘子心中,他可是玉树临风、才学出众,心地善良,胸怀天下的好郎君呢!

  过年蒋羡甚少在家,锦娘也难得不需要应酬,遂在家中看书做做针线,清静的反而很舒服。应酬过的人就知道了,头一次从家里出门,会觉得特别兴奋,但是这么出去好几次了,筵席菜色差不多,慢慢的就觉得还不如在家待着。

  又因为功夫多,锦娘可以完全的功夫用来绣观音坐莲像,在绣佛像的空隙,就和孩子们说说话。两个孩子在一起是个伴,姐姐能讲故事给弟弟听,弟弟也很依赖姐姐。

  筠姐儿真的是她的小帮手,有时候宁哥儿喊叫一声,她就会用食指放在嘴唇上:“嘘,咱娘在做正事,不许吵到娘。”

  “姐姐,我是小猪,我会哼哼哼。”宁哥儿做怪样子。

  筠姐儿再懂事也是个小孩儿,和弟弟学狗叫猫叫,吵的锦娘脑仁儿疼,让乳母丫头们带他们去别处玩耍,自己才能静下来。

  这么一绣就是绣到元宵节,这般灯会,正是拐子出没得时刻,蒋羡早就设下埋伏,连抓十三起拐带案,从官家千金到乡绅女童,甚至还有男童不小心走失,几乎都被蒋羡一网打尽。

  上次蒋羡从锦娘这里拿了三百多两,就是在下面打点,他手里自有一班人驱使,又有衙门的梅县尉想倚靠他,故而几位都头都听他的。

  办下这样的大案,且连夜审问,拿到供词,安慰亲属,宋师爷又雇了些闲人在市井中传扬蒋羡的功劳,这传到侯县令的耳中更是怒火中烧。

  打了拐子好不好,好!安慰受害者亲属对不对,对!

  可这些只有我侯功才能做。

  因此,他立马就把蒋羡叫了过来,劈头盖脸的训了一顿。

  若是以前蒋羡必定唯唯诺诺,此时蒋羡先是认错,又笑道:“县尊,这吴县的安危,原本是我分内之事,我在来时,舅舅叮嘱过我,要我好生办些事情,否则绝对不饶过我。”

  之前蒋羡一直表现的跟没依靠的寒门士子一样,侯县令曾经打听过,只知道蒋羡父祖都白衣,只有他弟兄二人同年进士,但也才刚初出茅庐。据说他师从黄学士,但黄学士早已辞官归乡,他妻室也是普通人家,连他外祖曾经是翰林,现在却早就过世了。

  所以,侯县令并没有太把他当回事。

  现下见蒋羡态度如此,侯县令不由问道:“不知县尉的舅舅是谁?”

  “舅父正是三司使,和集贤相比起来差远了,不过新任集贤相的儿媳是我嫡亲嫂嫂的姐妹。”蒋羡微微一笑。

  官场就是这样,你没后台都想抢你的功劳,但别人都不会这么过分,侯县令太蛮横了。

  你是进士,我也是进士,你的后台是如今的集贤相,我蒋羡经营多年也不是没人。

  侯县令再看蒋羡,和以前的柔顺不同,此时他乃一等衙内气质,他素来不苟言笑,有些下不来台。

  又听蒋羡道:“县尊,我只想做些政绩来,早些回京。”

  你做的这些事我不管,但你别碍着我的路,你侯功在这里已经是盆满钵满,舍不得走,我却是有追求的。

  我要的是权,你要的是钱,大家互不干扰。

  官场规定,欺老不欺少。侯功虽然蛮恨,却不傻,他想蒋羡想早些做出成绩离开,对他而言也是好事。

  因此,侯功觉得自己憋屈的忍了回去。

  ……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90页  当前第10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00/19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北宋小丫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