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北宋小丫鬟_分节阅读_第109节
小说作者:春未绿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867 KB   上传时间:2025-04-27 17:14:49

  母女二人到来的时候,顾清茹正迎着她们进去,还很欢喜道:“就怕你们不来呢。”

  “顾姐姐你说哪里的话,我巴不得时常过来呢,就是我家里两个天魔星,总是走不开。”锦娘笑道。

  顾清茹引着她们进来,屋里摆设的文雅,只桌上放着七八个红木匣子,有的掀开,有的闭上,倒是不像顾清茹的风格。

  见锦娘看向那儿,顾清茹则道:“是向家送过来的。”

  “向家这是何意?”锦娘问。

  顾清茹摇头:“是仲哥儿他爹送过来的。”

  锦娘听闻向母一共生了八子,顾清茹的夫婿便是第七子,也是族中才学最好的。然而夫妻感情太过好了,向七郎又未中科第,向母索性一并把账算在顾清茹头上。如今顾清茹父母亡故,兄弟姐妹关系也不是很好,得知向七郎瞒着她去见了婆母安排的女子,她气的要闹和离。

  向母也说向七郎若不和离就告他不孝忤逆,婆媳之间矛盾无法调和,向七郎只得先与妻子和离,但内心甚是不舍,还打发人送了东西过来。

  “顾姐姐意欲何为?”锦娘想难道她要重新回向家去。

  顾清茹冷笑:“他马上也要成婚了,送这些过来不是难忘旧情。”

  锦娘心道这些男子就爱这么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自诩深情罢了。

  不过,她担心的是仲哥儿,“姐姐,仲哥儿那里——”

  “这倒没什么,仲哥儿甚得我婆母疼爱。”向母只是厌恶她,对她儿子还是很好的,这也是顾清茹放心的原因。

  锦娘则安慰道:“顾姐姐,既然如今已成定局,就不必想过往的事情了,还是打理好生意。你放心,我有在这里一日,有什么为难的,我便替你排解一日。”

  因为顾清茹说她背景来自宫中女官,让温娘子、包娘子等人不知道她深浅,反而产生了畏惧,消弭了荣娘带来的影响。又因为曾经顾清茹的推荐,让她这个没背景的人当上绣头,知遇之恩都得报答。锦娘当然对她的事情上心,能帮则帮。

  顾清茹想他爹在世的时候曾经说过,施恩莫图报,但若帮助过的人中有一两人回报都受益无穷,如今果然这般。

  “锦娘,我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了。”顾清茹心底温暖不已。

  锦娘赶紧笑道:“这是应该的,当年若无顾姐姐推荐,我恐怕也无法做绣头,后来哪里学本事。”

  二人又说了几句,锦娘与她一处吃饭,饭毕,还送了一串碧玺给筠姐儿做表礼。

  筠姐儿先看锦娘,见锦娘点头,才行礼:“多谢顾家姨母。”

  “这孩子真懂事。”顾清茹看的心都化了。

  锦娘也是为女儿骄傲。

  又是一年寒食节,顾清茹的生意忙碌起来,毕竟踏春的人多了,好些人都要去裁制衣裳,锦娘也帮忙宣传了一波。

  寒食节的节礼锦娘也是打点好了,连如烟都得了一份,还特地上门来道谢。

  锦娘笑道:“谢什么,也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

  “总归是您一直想着我。”如烟如今没了县尊衙内的纠缠,整个人精神焕发了许多。又说起无头女尸案:“原来是她那位夫君和她有了口角,于是夫妇二人打架,男人正好怒上心头灌了女人滚汤,后来怕人发现,又割了头颅丢到别处。偏偏他家儿女都看到了,但怕父亲被抓,家中没有生计,竟然帮着作伪证,还好蒋县尉一眼辨别真假,将他绳之以法。”

  锦娘听了悚然:“竟然有如此丧心病狂之人。”

  如烟做这一行,接触了许多人性的黑暗面,亦是有同感:“是啊,若是寻常人哪里知晓其中真伪,连自己的儿女都帮瞒着官府,真是人心不古。”

  但锦娘也对如烟道:“天下这样的人还是少数,你也不必灰心。天下有阴阳,人也分善恶,到底还是好人多。”

  “您说的是。”如烟知晓锦娘这是安慰她。

  像她不就遇到好人了么?似魏娘子这般救下她,还栽培她,平日颇照顾她,帮她解决掉麻烦,甚至非常尊重她,让她能够自立。

  锦娘又笑道:“下个月端午,我听闻今年有龙舟赛,到时候你若无事,一起过去看看,也热闹一番。”

  “好。”如烟也希望能有自己的生活。

  二人又拉了一会家常,才散了,锦娘又开始做起了针线,这次是帮宁哥儿做。他小的时候都是穿姐姐的衣裳,现在两岁多的孩子了,锦娘也没正经帮他做过。

  现下是四月,还不算太热,孩子的衣裳自然不能太薄,故而锦娘给儿子做的一件浅蓝的对襟衫子,青色的腹围,底下做了一条白色的裤子。

  要说绣花的地方,多半就是在袖口了,小孩子皮肤敏感,领口绣花他们会觉得不舒服。

  只不过给孩子绣什么花儿呢?

  等蒋羡回来后,锦娘遂问他的意见:“你说我要给宁哥儿绣什么样的?”

  蒋羡颇有些酸意:“娘子如今都不问问我要绣什么样子的了?”

  锦娘捂嘴直笑:“说出去不怕别人笑话,跟自己儿子吃醋。”

  “娘子,你也别太累了,不是有针线上的人么?让她们做就是了。”蒋羡正色。

  橘香是厨上的,悯芝是针线上的 ,二人如今工钱是一样的。但是给自己的孩子做衣裳也是自己的心意,锦娘摇摇头,已经想好给儿子绣什么了。

  绣燕子口衔桃花,春日桃花开的正盛,如此别有一番生机勃勃之感。

  吃完饭,锦娘去后面园子里散散步,就立马画花样子,开始找丝线准备绣。蒋羡今日旬休,便躺在榻上看她做针线,锦娘也不会全然不理会他,还问道:“我听说严推官要调任其他地方了,是也不是?”

  “你这消息倒是灵通,是真的。严推官家里已经在吴县置办宅院,听闻他准备去别处任官,家小都留下的。”蒋羡道。

  锦娘笑道:“咱们家也在吴县置办了田庄,将来若是有一日,咱们俩养老也不愁没地方去了。”

  蒋羡捂脸:“娘子,我不敢想变老的事情,要是人永远年轻就好了。”

  年轻才能够想做什么做什么,老了即便儿孙孝顺,也很容易被人欺负。他想起他的娘,年轻时候多能干,多说一不二的人,死了之后什么都没有了。

  如若是别的人肯定会说生老病死人之常情,可锦娘自己也不愿意变老,她过了二十五岁之后,就发现自己的身体和十几岁的时候根本无法比。

  “羡郎,虽说我也怕变老,但是咱们俩再一起,我就不觉得有什么害怕的了。真的,我到现在有时候都觉得自己在做梦,居然找到你这样好的夫君,每过一天都跟做梦似的。”锦娘似有所感。

  把丈夫哄高兴了,让他不纠结了,锦娘便开始绣了起来。

  三日之后,衣裳做好了,锦娘先让人浆洗了一遍,又熨平了让宁哥儿试试。熟料,宁哥儿试了就不愿意脱下来,锦娘笑的不行。

  还是马养娘道:“怕是咱们藏在柜子里,哥儿都要找出来穿呢。”

  说起马养娘,如今宁哥儿戒了奶,她的月钱就和阿盈她们这样的大丫头一样,一个月二钱了。锦娘也问过她,若是要回汴京,她可以托顾家的船回去,马养娘却自愿在蒋家服侍,锦娘便留下她来。

  马养娘也是与锦娘说了私房话:“回去之后,钱必定是被婆母或者男人拿去。到时候又逼着生娃,生了娃有了奶水,再去别家,我不愿意再折腾了。”

  闻言,锦娘也是十分同情。

  马养娘留了下来,和佩兰二人伺候宁哥儿很是用心,锦娘也十分满意。至于筠姐儿这里,她已经在端午之间按照锦娘的吩咐能打五色丝线做的绳索,还能做一个荷包,绣简单的花样子。

  端午节之时,锦娘因为那幅观音像,和申老夫人有几分香火情,故而带着女儿过去走动。还让女儿送上针线,这也是带着孩子交际,就跟现代孩子上幼儿园似的,也未必是学什么学问,就是能锻炼自我独立能力。

  与人如何说话,如何交朋友,这些都靠自己琢磨。

  锦娘小时候没这个条件,她爹只是个禁军,后来一直做活,性情孤僻,不擅长交游。她就希望女儿能够更自信,比她活的更自在一些。

  申老夫人的孙女最小的也十岁了,却非传统的小姑娘,她用扇子掩唇,见了筠姐儿的针线,啧啧称奇:“祖母,孙女儿如今还没她绣的好呢。”

  “县尉娘子别见怪,老身这个孙女,年纪最小,她爹自小抱着她在膝盖上读书,颇有几分刁钻古怪。”申老夫人也是没办法,她儿子虽然清廉正直,但是对儿女的教养都是任由她们性子发展,人人都读书,想法也是离经叛道。

  锦娘自然发现其中不同,她连忙夸道:“我倒是觉得您家五娘小小年纪谈吐不俗。”

  申五娘则问筠姐儿:“蒋妹妹读过书吗?”

  “母亲教我刚把《孝经》《论语》读完。”筠姐儿笑道。

  锦娘则与申老夫人道:“我们打算等她六岁后,再请一位先生教她读书,并非是让她当女秀才,而是懂些道理。”

  申老夫人倒是很赞同:“咱们官宦人家的姑娘多读书总有益处。”

  “您说的是。”锦娘笑道。

  又让筠姐儿和申五姐在一处玩,那申五姐又问筠姐儿平日玩什么,筠姐儿笑道:“在家便随我母亲读书做针线,要不就出去打秋千,和我娘一起莳花弄草。”

  “会下棋吗?”申五娘听到针线就头疼,她是真的不擅长。

  筠姐儿点头:“我爹爹教过我。”

  她还会打双陆投壶呢,只不过刚刚学,不好说出来。

  筠姐儿便去申五娘闺房玩,锦娘让她的两个丫头跟上,她则和申老夫人说话闲聊。

  却说筠姐儿头次离开母亲,心中有些害怕,申五娘是个大姑娘,自然也不愿意和小姑娘玩儿,随意和她玩了一会儿棋子,就让人上了点心让筠姐儿吃,她则在一旁看书。

  筠姐儿有些不理解为何申五娘在她娘面前与她说好些话,怎么背着人就不怎么理她了?但是又不知道表达,还是习秋和娇杏告诉锦娘的。

  “如此,咱们下次来申府也不必让筠姐儿和她一起玩了。”锦娘也不怪那申五姐,毕竟人家也是个大孩子。

  筠姐儿却依偎在锦娘怀里:“娘亲,女儿只愿意和娘一起玩。”

  “好,娘天天陪着你呢。”这也算是女儿面对社会的第一课,不是每个人都像家里人这么爱你的。

  但是她作为母亲,一定要让女儿知晓她是有后盾的,这样她发生什么事情,也会第一时间告诉爹娘。

  到了家之后,筠姐儿身上的拘谨感也去处了不少,蹦蹦跳跳的。

  晚饭大家一起用过之后,孩子也累了,回去便睡了。锦娘着寝衣,正和蒋羡在一处摇骰子,输了的脸上贴纸条。

  今日也不知怎么锦娘手气差,脸上粘了七八条条子了,她撕下脸上的纸条,对蒋羡道:“那今天我就负责逗你笑。”

  蒋羡一本正经:“我是很能忍得住的。”

  锦娘指着他道:“好,今日我还真的要逗你笑笑了。”

  她先走到他跟前,用一根手指头翻了一下鼻子,“哼哼”两声,才道:“我是小猪,请县尉大人不要吃我的肉肉……”

  蒋羡差点破功,但依旧忍着。

  见这招不管用,锦娘又是老招,直接去呵他痒痒,果然一秒破功,蒋羡抱怨:“每次都是这招。”

  “招不在鲜,管用就行。”锦娘嘻嘻哈哈的上到床上来。

  每日在外许多案子阴暗的很,做什么都提不起劲儿来,好在有妻子随时随地都逗他开心。蒋羡按住她:“明日我替你洗头吧。”

  “嗯,我等你。”锦娘笑道。

  只不过次日蒋羡回来的很晚,因为他的靠山刘计相因为献计新帝不成,辞去三司使的职务,以礼部侍郎、端明殿学士官衔出知泉州。

  “看来我现在要回京是无望了。”蒋羡叹了口气。

  他比任何人都明白,即便你政绩卓然,若你没有靠山替你说话,那就很难了。为何本朝爱榜下捉婿,都以姻亲为纽带,就是这个道理。

  但他也并不后悔,还怕锦娘担心,只道:“申知军赏识我,我的考评必定是好的,娘子切勿担心。”

  锦娘则道:“那些天降大任于斯人也这些话我就不多说了,我只是觉得缓几年回去也好,我现在钱还没攒够,大宅子还买不起。”

  蒋羡愣了一下,又想妻子果然每次都和别人的想法不同,但她说的也是实情,甜水巷虽然很好,书房还是他最喜欢的,但是现在人多了,恐怕住着就得挤着了。如此一来,他倒是平静的接受了。

  锦娘见他这般平静,心道自己口才还是挺好的嘛,这就说服蒋羡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90页  当前第10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09/19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北宋小丫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