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北宋小丫鬟_分节阅读_第126节
小说作者:春未绿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867 KB   上传时间:2025-04-27 17:14:49

  她念的正是一篇游记,甄夫人不耐烦看书,但是又喜欢游记,这才让她念。

  窦媛一进来,杨姑娘连忙行礼,相互厮见了一回。

  甄夫人笑道:“我听说你表嫂过来了,还让人留了饭,不曾想她回去了。”

  “表嫂家里也是一大摊子人,也是儿媳妇说着说着便睡着了。”窦媛摸了摸肚子。

  甄夫人一点儿也不介意儿媳妇此时无状,老大死了,老二就是名义上的长子,若儿媳妇生个儿子,那才是名副其实的嫡长孙。

  至于杨家姑娘,这是她表侄女,自然该照顾还是得照顾。

  婆媳之间虽然非仇人,甄夫人也不是什么坏人,但关系之微妙,外人恐怕都未必理解。

  窦媛从婆婆房里出来,正好碰到刚出月子的庄氏,庄氏还未褪去孕肥,整个人看起来软绵绵的。庄氏喊了一声“二嫂”,又进去给甄夫人请安。甄夫人偏爱小儿子,当然也就爱屋及乌,一屋子人开始说说笑笑的,窦媛扶着肚子有些落寞的离开了。

  过了十月,窦媛这里又有一重不好的消息,那就是伯父窦大老爷因窦家大郎拿他的名帖去了解了一桩争夺田地的官司,以至于被政敌拿来做把柄,窦大郎带着妻小便去投奔老丈人,窦大老爷好容易做到京官,如今又外放了。

  蒋羡听了这话也是沉默了,要知道他一开始是准备结交窦大郎,将来好结交窦家。当时锦娘劝阻,他还有些遗憾,没想到还真的被锦娘算准了。

  锦娘倒也没觉得自己算准了人家有多得意,只道:“窦大郎生于膏梁,虽然并非纨绔,但实在是很容易被人迷惑。他尚且不会体贴自己的亲娘,对窦大老爷这位伯父又怎会设身处地的为人着想。”

  就像锦娘也不信什么浪子回头金不换,人的本性其实是很难改变的。

  经过此事,蒋羡对锦娘越发信服。

  进了冬月天就开始冷了起来,锦娘她们开始拿出皮袄夹袄等出来,王老夫人也得了周四娘子孝敬的护膝。

  在山上的日子清静无为,难得周四娘子陪着她住了几个月,王老夫人还有些感动。

  周四娘子却觉得纪夫人不地道,之前王老夫人多么帮她,结果她自己塌场之后就不管王老夫人了。而她就不同了,她是有良心的,不会那么市侩。

  “丫头,我就要回大名府了,你的两个女儿要进魏家女学的事情,我还是说的上话的。魏家和我们家是姻亲,你就等着好消息吧。”王老夫人应下。

  周四娘子笑道:“这可太好了。”

  至于赁宅子在大名府府城这些事情当然就是她的事情了,这也不好麻烦王老夫人。这个好消息她很快就告诉了孙世琛,孙世琛却是另有一番心思,他爹已经在知府任上几年了,如今岳丈都赋闲在家,恐怕无人提携。

  就连他都是在馆陶这里的地方任县令,终日案牍劳形,若是能攀上魏家,将来提携一二,仕途也会有进益。

  夫妇二人遂拿了二十四两银子赁下一处宅子 ,又备下六十贯给沈娘子的束脩,另外拨了五六个人伺候,那边又得开一份生活费。

  “若是再有全福人做就好了。”周四娘子如此想着。

  一百贯就这么快没了,真是让她肉疼的紧。

  俸禄就那么点,哪里够用哦。眼看冬日,还得裁冬衣,买柴,备年货,这又得多一笔钱啊。只是她们在馆陶不过两三年,置产也是浪费,只能靠手里的本钱过日子了。

  锦娘这边很快就听筠姐儿说了女学又来了两位新同学,她则道:“是哪家的姑娘?”

  “不知道,只知道姓孙。”筠姐儿写完大字,又开始写小字,头也不抬的道。

  锦娘想了想姓孙,应该就是周四娘子的两个孩子了,她“哦”了一声,才道:“既然是同窗,就好好相处。”

  筠姐儿笑道:“您放心吧,她们有不懂的,我还告诉她们呢。”

  “这就好。”锦娘摸了摸女儿的头,又吩咐外面准备摆膳。

  开始下第一场雪的时候,筠姐儿跟锦娘打商量,想请同窗们过来家中烤肉,锦娘自然同意,她还鼓励女儿道:“你明年开年就要九岁了,娘本来就打算让你看看账本的,现在就当操练吧。你准备请几个人,准备除了吃烤肉外还玩什么,她们爱喝什么饮子,这都得你自己来。”

  筠姐儿撒娇:“娘亲帮我准备吧……”

  “我帮你准备人手烤肉啊,还帮你拾掇玲珑馆,准备炭盆呢。”锦娘道。

  筠姐儿搂着锦娘一直撒娇,锦娘才戳了一下女儿的额头:“好好好,娘都帮你做,就爱撒娇。”

  虽然话是这么说,筠姐儿还是把锦娘告诉她的事情都去学堂问过同窗了,回来一一记下。她又提前给大家送了帖子,魏家姑娘收了帖子一准儿的说来,纪家姑娘们也都过来,那件事情之后,大人们都不提起,女孩子们也逐渐忘却了,关系又恢复如昨。另外再有新来的孙家的两位姑娘也得邀请。

  除此之外,还有罗提刑的女儿,蓝家的庶女这些平日走动频繁的手帕交。

  这是女儿头一次请客,锦娘好生拾掇了一番玲珑馆,门帘子换上生绿罗底绣海棠花的,榻上铺了毯子,桌上摆着大的花篮,插着数样鲜花,显得葳蕤生香。

  小姑娘们中午之前都到齐了,她们都很斯文,即便活泼些的,在人家家里也闹的有限。她们在一处打双陆、投壶或者下棋、弹琴都有。

  说是烤肉,也不能让姑娘们亲自烤,都是橘香和春纤二人烤,烤好了放在一旁,等能入口的温度了才端到桌上。

  锦娘也来送了一回果子,又怕小姑娘哪个穿单薄了,着了风寒,还送了披袄过来。

  见姑娘们都围坐在一起说话,她赶忙出去了,孩子大了要有自己的空间。殊不知筠姐儿这里正说小姐妹们联席请,蓝小娘子虽然是庶出,但蓝氏没有女儿,只当亲女儿养着,故而她第一个道:“过几日来我家里赏梅花吧,我娘从钱娘子的园子里移过来一株梅花,可好看了。”

  筠姐儿笑道:“好,那咱们下次去蓝姐姐家中。”

  罗姑娘、纪大姑娘、魏小娘子都说要回去和家中长辈商量,唯独孙家姐妹俩本来就是几个老嬷嬷丫头跟着照顾,也没大人在,她们赁的宅子又是随意赁的,也实在是不好意思请大家去家里,故而闷不吭声。

  下次去蓝家的时候,孙家姐妹听说家中有事就没去了。

  锦娘倒是每次都吩咐方妈妈习秋等人都跟着去玩儿,她以前没有过这样的日子,希望女儿能多出去交往。

  正好罗大、范庄头、姚掌柜都送了赁钱来,今年年成不好,吴县庄子上只送来三百二十两,姚掌柜却送了五百两来,罗大那边送了九百四十两。

  锦娘细细问了范庄头和罗大关于庄稼的事情,他们都极其擅长经营,若是田亩不够,果蔬、竹林、鸡蛋都凑了钱过来的。姚掌柜则是说不少平江临安的商人都运粮到北方来卖,所以邸店常常住满,生意倒是不错。锦娘翻了翻账本,指了两个地方的错漏,见他们战战兢兢,又一人赏了二十贯,一匹绸布、一匹细布,今年又多了一双皮靴。

  这皮子是从宁哥儿筠姐儿不穿的皮袄拆下来做的,既不浪费,还能赏人,如此一举两得。锦娘还额外让罗大带了两件葱白绫袄给罗妈妈,毕竟是蒋羡的乳母,再有一幅上等文房四宝给扬哥儿,两件新袄儿给她爹娘。

  她也不想要罗大带太多了,否则还得另外出一份船资。

  他们三送完钱后,范四和陈小郎都招呼着去翠云楼吃喝,忽然见了一员外打扮的人进来,罗大忙问陈小郎道:“这位是谁?”

  “哦,这是沿河塌房的掌柜,我们娘子有那里一股,这是送花红来的。”陈小郎笑道。

  罗大心想去年过来送钱,娘子和魏家联宗了,今年过来,娘子连塌房都有钱去投了,真是了不得呀,了不得。

  看来自家郎君是真的跟娘子混的。

第110章

  这塌房的掌柜送来的是四个月的花红, 一共四百两,锦娘收下之后,算了算账, 这塌房还真赚钱, 一年上万两都有可能。

  如此她手里大概就有接近六千两了,平日开销用蒋羡的俸禄和她做全福人的钱,这些银钱就全部攒下来。

  “阿盈, 你这几日帮她们三人把盘缠准备好, 再备些年货给他们,对了, 往塌房那里的毕掌柜也送上一份。”锦娘如是道。

  “您放心,这些我自去打理。郎君上次帮崔家破了大案, 崔家的船年前还要去一趟苏杭, 正好载他两个过去, 也破费不了多少。”阿盈道。

  锦娘点头,蒋羡在外公干一个月,就是为了破崔家的案子。崔家是大名府有名的富户, 自然要送礼上门, 蒋羡自然不肯收,但崔家非是不肯,蒋羡就只让他们帮忙捎带两个人上来,如此也省了不少路费,崔家尤觉不够。

  然而锦娘和蒋羡屡次推辞, 他们才作罢。

  主仆二人又商议了一些细务, 正好筠姐儿回来了,锦娘才让阿盈出去办事,又笑道:“今儿回来的早呢。”

  筠姐儿打了个哈欠:“这几日天天东家西家去的, 女儿都累了。”

  “累了便去休息吧。”锦娘慈爱的看着女儿。

  又听筠姐儿道:“娘,今儿去魏家也是吃的烤肉,烤的是羊肉和鹿肉。鹿脯肉可好吃了,我特地用油纸包了回来给娘尝。”

  没想到女儿这般有孝心,人家说生个恶劣的孩子,那是前世的仇人,生的好孩子,肯定是上辈子积德行善了。锦娘吃了几片,鹿肉原本是有腥味的,但是上面撒的佐料掩盖住味道,肉质倒是挺细嫩的。

  “好吃,谢谢闺女。”

  筠姐儿见锦娘喜欢,又叽里呱啦说了好些话儿,什么魏七郎今日烤肉打双陆很厉害啊,蓝娘子投壶投了个贯耳,还有孙家姐妹又称病不来。

  锦娘也觉得奇怪:“孙家姐妹为何不去呢?”

  “不知道,反正她们总说家里有事情。”筠姐儿耸肩。

  这事儿周四娘子是过年的时候才知晓的,她没想到女儿们竟然无法参加交际,孙大姑娘道:“娘,我们先去的是蒋推官家里,她家亭台廊阁,漂亮的紧,还准备了四十碟子的菜。咱家才几个人,怎么弄啊?”

  周四娘子急道:“那你们不派人同我说,我去帮你们弄啊。”

  送女儿们去女学就是为了读书交际的,女儿们却怕丑,竟然都不参加,这有什么意思。论身份,她丈夫是七品县令,比蓝家参军身份强多了,和推官也不相上下,论家世她和孙世琛都是官家出身,女儿却是最自卑的。

  孙大姑娘倒是很清醒:“娘,我们读书就好了,咱家本来在馆陶,又不在大名府,也不凑这些虚热闹了。”

  “话虽然如此,可太委屈你们了。”周四娘子也知晓女儿说的是实情。

  孙大姑娘从小就懂事,知道她娘也不容易,就道:“娘,咱们也别和人家比。”

  周四娘子叹了口气,她前几次跟馆陶县的富户做过全福人,结果只得了二十两的封红,也忒少了。

  馆陶县比起富阳县经济要差点,大名府倒是好,可她们要去大名府也忒难了。

  看现在还得往王老夫人那里送节礼,那些就花了六七贯。

  孙二姑娘没孙大姑娘懂事,她还道:“娘,如今蒋大姑娘还有纪家姑娘都戴首饰了,她们一日一套衣裳换着穿,还有皮袄穿呢。我和姐姐都没有……”

  首饰倒是好说,她陪嫁了不少,老太太给的就多。可皮袄?皮袄可不便宜,一张皮子就四五贯,工费就得另外算钱。

  唉,王老夫人要说再给个全福人的差事就好了,偏偏他老人家淡泊的很,总是远离尘嚣。

  周四娘子这边望洋兴叹,锦娘这里却靠女儿又得了全福人的差事,这孩子走到哪里都帮自家亲娘吆喝,正好被罗提刑的夫人听见。

  这罗提刑底下有个从八品的检法官女儿成婚,正要请一位妥当的全福人,原本是请男方的姐姐的,偏偏姑嫂两个闹翻了。这检法官素来在罗夫人这里奉承的不错,罗提刑夫人遂推荐了锦娘,锦娘就得到了全福人的差事。

  做全福人首先行头得有,身穿八达晕锦袍,外面着貂鼠的皮袄,头上戴着金冠,看起来就十分体面。她又对婚礼流程很熟悉,检法官虽然从八品,但人家是河北路提刑司底下的官,她虽然出手没有平江顾家那等大商贾,或者是魏夫人三品诰命出手大方,但也是不错了。

  一对金折股钗、两套六合梅花的瓷器、两方罗地泥金帕子、一匹紫灰色绉纱、一匹褐色牡丹花罗、一匹烟色绢、一担茶饼、一块二十五两的银珽、一口鲜猪、两只烧鹅。

  锦娘把东西带回来后,把吃的交给厨房,销金帕子给阿盈分了一条,这些天里里外外操持都是阿盈,她可是不容易。

  “娘子总是想着我。”阿盈很是欢喜。

  锦娘则道:“你如今且把银钱攒起来,都快生了,就别忙活了。”

  阿盈笑道:“您让我待在家里,我也实在是待不住,再说了,您那时候怀着孩子不也是成日忙,我又没那么娇弱。”

  兴许阿盈成婚晚,骨头也长开了,她怀孕没太多异常。

  这边锦娘又道:“我有一张狼皮,也不贵,这给你生孩子的时候做脚榻。”

  “有娘子在,我肯定没事儿的。”阿盈不知怎么,就是安心。

  主仆二人说完话,蒋羡又进来了,阿盈连忙出去了。

  锦娘则道:“咱们女儿都会帮我拉活了。”

  “筠姐儿如今可越发厉害了,昨儿还同我说你让她写礼单子呢,明年教她打算盘呢。”蒋羡也是与有荣焉。

  锦娘笑道:“这钱爱动不爱静,但动又不能动的太厉害,静又不能太安静。得学会理财,时时盘算,将来咱们家才不至于穷困啊。”

  但见蒋羡道:“这次才一块银珽吗?”

  “已经不少了,有钱人毕竟是少数。对了,我还得把之前顾家送的人参拿出来,窦家表妹怕就是这几日发动了,这人参还能补充元气。”锦娘又给了钥匙让青蓉拿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90页  当前第12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6/19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北宋小丫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